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度心术-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军中有数十名将官逃跑,韩信自觉前途无望,也开了小差跑掉。萧何来不及向汉王禀报,急忙亲自追赶韩信,回来后对刘邦说:
“韩信实为国家独一无二的奇士,这样的人才倘若失去,大土的功业就很难成就了,臣自作主张将他追回,恳请大王重用他。”
刘邦自觉奇异,他问道:
“韩信之才,承相何以一口认定呢?”
萧何正声说:
“大才之人身怀奇谋,胸有人忐,自不甘居卑贱之位了。我既和他深谈,更了解了他的苦衷,故向大王力荐。”
刘邦见萧何如此郑重其事,也一下重视起来,他思想片刻,说:
“承相识人,料是不差,如此就委任韩信为将吧。”
萧何摇头道;
“他人为将,自会心满意足,可韩信恐仍不安心。”
刘邦想了又想,最后说:
“那就委任他为大将,如何?”
萧何方有喜色,忙道:
“这样就可留住韩信了。”
刘邦马上就要召来韩信,宣示他的任命,不料萧何又阻止说:
“轻慢无礼,是才高者最忍受不了的,大王既要重用韩信,就要选择古日良辰,高建坛台,举行个隆重的拜将仪式。如此才不失庄重,亦会令韩信感恩,为大王死心报效。”
刘邦十分勉强地说:
“丞相为国着想,这样也未尝不可。我只担心诸将不服,义该如何?”
萧何肯定地说:
“只要大王心无疑虑,让韩信尽展其才,诸将非议白无须挂怀。一待韩信大功有成,克敌制胜,诸将的不满便烟消云散了。臣只怕大王用而有疑,那样就非臣所愿了。”
刘邦坚定了信心,再不犹豫。他依萧何之言举行了拜将典礼,对韩信放手使用,任其谋划。
韩信从此心无杂念,尽施所学,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个朽的功勋。
【原文】
能微莫付贵权,贵则毁己。
【译文】
本领低微的人不要让他们掌握显要的权力,重用他们就会毁灭自己。
【释评】
对人才的误判和误用,其致命的后果总会显现出来。把不是人才的小人引为知己,授以重权,常常是自毁的开始。没有真本事的人从来不承认自己的无能,他们擅用卑劣的手段打击有才能者,而置国家危难于不顾。统治者没有一个是自愿毁灭的,可他们的极端自私和喜听媚言却少有改变,这样就决定了他们在用人上必有缺失,是无力自拔的。
【事典】祸国的田令孜
唐信宗时,重用宦官田令孜。唐信宗在位的十五年间,田令孜实际上集军权和政权于一己之身。
田令孜字仲则,四川人,本姓陈。咸通年间被宦官收为义子,入内侍省当宦者。他略知诗书,极奸诈,常常卖弄他的小聪明,竟由此博取了“贤才”的名声。
唐信宗幼小时,田令孜被荐举负责照料唐僖宗,田令孜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极力讨好和取悦他,还常用古时贤哲的治世良言说给唐僖宗听,一时人皆认为田令孜尽职,唐僖宗也对他印象颇佳。
唐僖宗当上皇帝后,立即擢升田令孜为左神策军中尉,正直的大臣有的就上书给唐信宗说,
“陛下掌控天下,用人不可不慎,如误用无德无才之人,就是养虎为患,不仅害国,也是对陛下的伤害。田令孜巧言惑上,其技不过是媚上之术,实无治国之才能,用这样的人只会让陛下蒙羞,为大局计,陛下当放下私情,选贤用能。”
唐僖宗全不听谏,反是将此奏书拿给田令孜看,且对他说:
“朕深知你能,自不会顾及他人责难,所谓用人不疑,还望你全心尽力。”
田令孜先是惊慎,后见唐僖宗并不责怪自己,遂即心喜叩首说:
“臣无才无能,全赖陛下厚爱,臣定要誓死报答陛下知遇之恩。”
田令孜自知学识浅薄,为了让唐僖宗欢心,他只能在投其所好上大下工夫。田令孜于是挖空心思,引导唐信宗玩斗鸡、赌鹅,还极力怂恿唐僖宗沉迷于击鞠运动,整天打马球不止,不理朝政。
黄巢造反后,唐王朝面临着覆亡的危险,正直大臣痛心之至,无不暗怪田令孜专权生祸。左拾遗侯昌蒙虽知直言凶险,但他还是上疏说:
“臣位卑职微,却也知道尽忠救国的大义,只要有助陛下剿灭乱贼,臣又何惧为奸贼所害呢?恕臣直言,时下变乱迭起,实乃田令孜欺君所致,此人貌似为忠,其实尽干循私枉法之恶事,朝臣畏惧于他,故才少有人向陛下奏报。今形势危急,如陛下再不惩治田令孜,则国人无望,朝廷难不可解。”
此疏一到唐僖宗手中,他便大发脾气,恨恨地说:
“侯昌蒙胡言乱语,若如他所说,岂不是朕用人不明吗?侯昌蒙指责田令孜是假,责难朕才是真啊。”
侯昌蒙马上被捉到内侍省,竟被惨然杀戮了。
此时朝廷要员多是佞鄙之徒,苟且偷安的人也为数不少,侯昌蒙身死之事更让他们心胆俱裂,反是纷纷上书称颂田令孜的贤德了,国事从此更坏。
黄巢的义军攻入长安,庸僖宗在入蜀避难其间,仍是倚赖田令孜为心腹,任命他为行在都指挥处置使,统管行宫所在地的军队。田令孜独断专行,此时也不忘作威作福,他天天宴饮如常,还对当地的蜀军将士极为刻薄,不时污辱他们。
一日,田令孜设宴款待所有将领,用金杯盛酒赐给他们,轮到剑南西川军黄头部的都头郭琪时,郭琪拒不喝酒,只重声说:
“蜀军为人轻贱,苦不堪言,望大人厚待蜀军。”
田令孜不想有人敢冒犯自己,当即倒了一杯毒酒逼郭琪喝下。郭琪大难不死,遂悲愤对手下军兵说:
“朝廷有田令孜当权,我们就没有活路了,我们虽不能杀尽反贼,却也要诛杀田令孜,为皇上除害。”
郭琪于是带兵造反,虽没有成功,却令田令孜昼夜难安。唐僖宗重用田令孜,国势再无振作,日渐走向了末路。
【原文】
才大无忠者,用之祸烈也。
【译文】
有大才但无忠心的人,重用他们会招致很大的祸患。
【释评】
招纳人才的目的,不外乎要使用他们,为自己谋利。如果人才并不忠于自己,那么他的才能就不可能贡献出来:一旦他们倒戈相向,其危险性就远比常人为最了。因此,在招纳使用人才时,只把目光盯在其才能的大小上是愚蠢的,片面强调才能的高低也是不妥的,如果不考察其是否忠心无二,而只是贸然使用,其结果就难以左右。
【事典】司马道子的戒心
东晋孝武帝在位期间,不理国政,只知尽情欢乐,他把国事都交给权臣司马道子处理,任他横行。
司马道子专权之后,大力安插自己的亲信,对不依附自己的人极力打击。
中书令王国宝品性卑劣,无才无识,他能得到这样的高位全靠司马道子的提拔。司马道子的儿子司马元显对此不解,一次,司马元显就此对父亲说:
“父亲握有重权,朝廷安危全在父亲手上,如果不使用有才能者,国事实难得到有效的治理。我见王国宝一无所长,他只知取悦父亲,这样的无能之辈身居高位,别人非议不说,恐怕对父亲治国也无好处啊。”
司马道子一声奸笑,他随后一脸严肃地对儿子说:
“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这样下去,你会吃大亏的。我们父子现在执掌朝廷,许多人并不真心效忠我们,那些有才能者更是自恃其能,等待时机。此等关头,我们的头等大事就是要使用忠于我们的人,而不让那些有才能但心有异志的人掌权,这样,我们父了才可高枕无忧。”
桓玄极有才干,却素来对司马父子专权心怀不满,司马道子便千方百计打压他。一次,桓玄拜见司马道子,司马道子故意让他在厅外等候,而自己仍是在内和宾客们饮酒。司马元显悄悄劝父亲说:
“桓玄为地方大将,羞辱他一番也就够了,父亲就让他进来吧。”
司马道子斥道!
“正因此人才能极大,且忠心不足,我才要消损他的锐气。一旦他有所异动,为父便将他除之。”
司马道子喝得大醉,这才让桓玄前来进见,他当宾客的面对桓玄说:
“桓温晚年要做贼,你说这是为什么呢?”
桓玄一听,吓得大汗淋漓,他跪在地上,只是磕头不止。
长史谢重在旁替桓玄解脱说:
“桓温罢黜昏君,其忠心可鉴,他虽故去,但胡乱的议论并未消止。桓玄为其后人,与此事全不知情,望大人明察。”
司马道子鼻子一哼,仍对桓玄不假辞色,他教训桓玄说:
“你为朝廷大员,守土一方,当以忠心为上,否则朝廷也不会倚重于你了。你本事不差,望你好自为之,”
桓玄连连称是,不敢有一句反驳,心中却是深恨于他。
伶人赵牙讨好司马道子,司马道子就任命他为魏郡太守,有的大臣为此上书说:
“伶人为官,于朝廷礼制不合,况赵牙全无才能,怎能治理好一个大郡呢?”
司马道子把那位大臣召来,冷笑着说:
“依你之见,我该用何人呢?”
那个大臣信以为真,于是提出了几位才能卓著的人选,司马道子听过又笑,道:
“这几个人才识确是不错,只不过他们恃才傲物,我看他们并不忠于朝廷。这样的人坏起事来,远比一个庸人要惨烈多了,我怎敢放心使用他们呢?”
赵牙为了报答司马道子,广搜民财替他建造东府,堆山挖池,种植竹木,极尽奢华,耗费巨大。赵牙的心腹劝他收敛一点,免得有人非议,赵牙却说:
“我才学有限,如果不尽表忠心,不计毁誉,就一无是处了,何能荣宠不衰呢?别人骂我事小,让司马大人猜疑便危险了。”
孝武帝一次来到司马道子的家中,见东府金碧辉煌,脸上有些不悦,他对司马道子责备说:
“此中处处巧夺天下,却非崇尚俭德的做法啊。”
孝武帝走后,司马道于埋怨赵牙,赵牙却不惊慌,献媚道:
“皇上只在乎大人的忠心,又怎会真心怪你奢华呢?”
司马道子闻言即笑,对赵牙更加欣赏了,
【原文】
人不乏其能,贤者不拒小智。
【译文】
人们都有一定的才能,德行好的人不会疏远本领低的人。
【释评】
不绝对排斥本领低的人,有时会有意外的收获。其实,不同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