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度心术-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们都有一定的才能,德行好的人不会疏远本领低的人。
【释评】
不绝对排斥本领低的人,有时会有意外的收获。其实,不同的人都是可以不同使用的,只要善于利用每个人的长处,就会增加自己的胜算,多了一份力量。在非常时期,看似微不足道的本领,却是别有大用的;看似平凡无奇的人,却可救人于危难。审视人才不仅要有大的眼光,吏要改变对人才的狭隘认识,不好高骛远。
【事典】脱险的孟尝君
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以延揽宾客闻名。起初,孟尝君对宾客的才能要求很高,他曾对手下人说:
“我善养食客,一些无能之辈便会认为有机可乘,这样不仅招不来贤才,反会让那些人欺骗我们,你们一定要仔细甄别。”
这样,有不少人被孟尝君赶走了。
一次,又有一个食客因本领低微,盂尝君不仅训斥了他一顿,还出口说:
“我养的都是贤士,你无德无能,有何面目在此呢?”
那个食客却不羞愧,说:
“本事大小,岂可以空谈而论?我见那些人不过善论诗书,难道大人就只想依靠这一种人吗?”
孟尝君—时火起,遂下令将他轰走。这时,齐国著名的策土鲁仲连就劝孟尝君说:
“猩猩猕猴离开树木而到水中栖息,则连鱼鳖都不如了。若是登险峰、攀陡崖,骏马不如狐狸。勇将曹沫挥舞长剑,万人莫敌,但叫他拿起锄头到田野耕作,他则比不上一个皆通的农夫。人都有他的长处,但也有他的短处,如果舍其所长,用其所短,即使是尧帝这样的大圣贤也不能有所作为了。现在你叫人做些他做不到的事,就认为他无能:教人学他学不了的技艺,就认为他笨拙,这是你无诚意招贤,也不是贤者对人的真正识见。”
孟尝君听他言之有理,马上改变态度,再也不驱逐食客了。他不问宾客才能高低,广为罗致,甚至连犯过罪的人也不拒绝。为了厚待他们,盂尝君不惜花尽钱财,让他们人人满意,一时天下的才士都十分仰慕他。
后来,秦昭王闻知孟尝君的大名,就让自己的弟弟泾阳君到齐国当人质,然后请求孟尝君到秦国去见他。孟尝君没有多虑,答应下来,他的宾客苏代却劝阻他说:
“秦国无信,大人怎可轻率前往呢?一旦被扣,大人就难以回还了。此行凶险无比,大人决不可去。”
孟尝君于是不再赴秦。不久,齐王命令盂尝君出使秦国,孟尝君无奈受命,到了秦国果然破秦昭工囚禁起来,还要把他杀掉。
盂尝君派人向昭王的宠姬求救,那宠姬提出救人的条件,要孟尝君的白狐裘。孟尝君已把白狐裘献给了秦昭王,为此他深感为难,长吁短叹。
众宾客茫然无措之际,忽有一人对孟尝君说:
“小人善于偷盗,请允许我为大人把白狐裘偷回来。”
孟尝君应允,这人于是在夜晚潜入秦宫的府库里,偷回白狐裘。秦昭王的宠姬得偿所愿,便为孟尝君求情,孟尝君于是被放了出来。
死里逃生的孟尝君一路飞驰,当他逃到函谷关时,才是夜半时分。依照秦国关法,必须鸡鸣之时才能放行,孟尝君怕秦兵追来,一时心急如火。
此情此景,宾客中一人看在眼里,却是有了主意,他小声对孟尝君说:
“蒙大人不弃,小人才能投到大人门下,享尽尊荣。如今大人危难,止是小人的报效之机,望大人不要焦虑。”
他善学鸡叫,于是就叫了几卢。由于他口技逾真,一时竟让关内关外所有的鸡都跟着叫了起来。守关的士卒以为天亮,便打开关门,放孟尝君一行人出关。
过了不长时间,秦昭王派来的追兵就赶到了函谷关,他们见无法追上孟尝君,只好回去复命。
盂尝君得知此情,连叫好险,他感慨地对众宾客说:
“人的才能,无论高低都不可小看啊,我是深受其惠了。”
【原文】
智或存其失,明者或弃大谋。
【译文】
智计有时会存有失误,明智的人有时会不用大的谋划。
【释评】
人才多是善使智计的,智计多寡、优劣,往往是判定人才高低的重要标准。同时,人才又不是完美无缺的,再突出的人才也有智计有失的时候。正因如此,明智的统治者在招纳人才之时,并不会对人才的智计一味听从,并不会对人才盲目地依赖,在重大问题上,他们总有自己的观点和立场,甚至完全不用一切智计。凡事都讲究智计是人才的缺点,只有了解他们,才能更好地驾驭和用好他们。
【事典】自叹不如的吴起
吴起聪明绝顶,善于用兵,极具才干。魏文侯听说他有才能,就对大臣李克说:
“我想重用吴起为将,可以吗?”
李克于是说;
“吴起为人,是个多疑又残忍的人。他年青时到处游历求官,把家财千金都耗尽了。他为了求取官职,竟杀死了自己的妻子。”
魏文侯一听,马上说:
“吴起如此行事,果然残忍自私,我也不想用他了。”
李克却阻止道:
“吴起虽有这些缺点,但他用兵的本事却是无人能及,主公自可用他为将,只是不要太过相信他。”
魏文侯于是任命吴起为将,吴起议论起来滔滔不绝,魏文侯听得心醉神迷,当面夸奖他说:
“人说你身怀大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啊。”
吴起率军攻打秦国,一下竟攻占了泰国五座城池。魏文侯大为兴奋,他不仅重赏吴起,还对群臣说:
“我得一吴起,胜千万雄兵,你们曾对我说吴起的坏话,难道就不羞愧吗?”
群臣默然,惟有李克上前说:
“主公喜极之下,万不可尽信吴起。吴起建功不假,但这只是一时小成,也是他做臣子的本分,主公不该过分夸赞他。如果主公从此全然相信他,群臣心寒不说,万一他智谋不济,岂不大有损失?”
魏文侯不悦,直斥李克嫉贤妒能,从此对吴起言听计从了。
吴起身为将领,却和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饭。睡觉时,他不铺席褥;行军时,他不骑马乘车。他还亲自背着干粮,和士兵一样分担劳苦。
吴起的手下曾对吴起说:
“将军身份何等高贵,何必和士兵一样吃苦呢?你不这样做,别人也说不出什么,将军为何自贬身份呢?”
吴起一笑,却不作答,他且对自己的心腹说:
“我能有今日的地位,全因我多打胜仗啊。士卒是打仗的主力,激发起他们的斗志,不让他们对我有怨言,这是取胜的前提,我怎敢不用心呢?我把身份放低,他们才会信仟于我,作战就会听从号令,用尽全力了。”
吴起有此心机,便不时表现。一次,士兵有人长了疮,吴起竟亲自用嘴为他吮吸脓血。当所有的士兵部在赞颂吴起的贤德时,不想那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竟哭了起来。有人问她缘故,那个士兵的母亲就哭诉道:
“你们看到的只是事情的表面,又有谁知道吴起的用意呢?从前吴将军替儿子的父亲吮疮,他父亲感动非常,打起仗来就舍生忘死,结果命丧。现在吴将军又为儿子吮疮,看来我儿子又会拼命报效了,谁知他会死在何处呢?吴将军太狡猾了,他这样做只是为了他自己。”
魏文侯死后,魏武侯即位。魏国设置相国官职,魏武侯有心任命吴起为相国,有的大臣就对魏武侯说:
“吴起工于心计,处处算计人,这样的人若为百官之首,势必无有公心,任用私人,如此百官较谋斗智,于国不利啊。”
魏武侯于是改变主意,任命仁德忠厚的田文为相国。吴起心中不服,他径直找到田文,理直气壮地说:
“率军打仗,使士兵甘心效命,使敌国不敢来犯,我们俩谁行呢?”
田文平声说:
“我不如你。”
吴起语气加重,又说:
“整治百官,使百姓和睦,令国库充实,你比我强吗?”
田文摇头说;
“这个我也不如你。”
吴起更加激动,再说:
“守西河之地,使秦不敢来袭,迫韩、赵两国服从,你赶得上我吗?”
田文还说;“我不如你。”吴起急了,大声道:
“样样你不如我,如今你的地位却在我之上,这合理吗?”
田文闻此一笑,于是说;
“时下主公年幼,国家尚不稳定,大臣们没有归心,百姓还不信任,此时主政者需要的不是什么智计,而是仁德厚爱,这样,你说把大权交给你呢,还是交给我呢?”
吴起思索了多时,只好说:
“应该交给你啊。”
吴起从此才知道自己的才干比不上田文,不再口出怨言了。
【原文】
不患无才,患无用焉。
【译文】
不要担忧没有人才,担忧的是不会使用他们。
【释评】
抱怨找不到人才的人,无疑是不真心爱才敬才的人。在求才若渴者的眼里,他们总能在芸芸众生中发掘出人的长处,看到人的闪光的东西。觅到人才而不用,或是用而不当,也是许多人的缺失之一,他们空有爱才的名声,却无形中把人才贬值,直至把人才拱手让人,使本身固有的仇势一下消减。把人才真正地使用起来,才能真正地笼络住他们。
【事典】狄仁杰的荐举
狄仁杰为相时,十分重视和发现人才,更极力向朝廷荐举人才,他多次告诫手下官员们说:
“贤能之士无处不在,如果我们以貌取人或心存偏见,就无法寻觅人才了。我们为官者不能为朝廷招揽人才效命,当是最大的失职,也是最大的无能。”
荆州长史张柬之素有才学,只因为他不肯趋炎附势,年纪已老仍没有升迁。一次,张柬之入朝办事,狄仁杰和他一番交谈过后,十分惊异他的才能,于是说:
“你既有大才,长久湮没无闻,你可有遗憾吗?”
张柬之苦苦作笑,回答说:
“世上徒有虚名者比比皆是,大人与我一面之缘,如此夸奖,下官愧不敢当啊。再说怀才不遇者甚多,下官纵有委屈,又哪里敢抱怨呢?”
狄仁杰痛惜道:
“身为宰相,让你埋没日久,我是失职了。你虽无怨,我却不能讣你再怀哀伤。”
一日,武则天和狄仁杰议事,其后,武则天说:
“朕想用一位贤能之士,依你看来,谁堪大用呢?”
狄仁杰说;
“不知陛下将任用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