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度心术-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朕想用一位贤能之士,依你看来,谁堪大用呢?”
狄仁杰说;
“不知陛下将任用他为何职?”
武则天说:
“任用他为将相。”
狄仁杰想了一想,奏报说:
“李峤、苏味道文采十足,涵养深厚,当可选用,”
武则天不甚满意,说:
“他们二人文章尚可,若是治国安邦,才气终显不足。朕遍观朝臣,似你大才者廖廖无几,当真可叹了。”
狄仁杰心念一闪,趁此机会便力荐张柬之,他说:
“陛下所言甚是,他们二人实有不足。依臣看来,可谓当今奇才者,荆州长史张柬之可算一位,只是他久不得志,现今年纪已高,如陛下不再重用,恐怕非朝廷之福了。”
武则天见狄仁杰这般看重张柬之,于是慢声说:
“人已老了,想他也无什么过人之处吧?若非如此,朕怎会不用他呢?”
狄仁杰生怕武则天恼怒,他忙陪笑说:
“陛下知人善任,自不会埋没人才了。只怪张柬之虽有大才,却拙于显露,若不是臣和他交谈,臣亦不知。正因他久居下位,如果陛下重用他,他必感恩在心,一定能为国全力尽忠了。”
武则天听从了狄仁杰的谏言,想把张柬之调入朝中,由于有人作梗,结果武则天只提拔他当了洛州司马。
张柬之在司马任上情绪低落,常有怨言。不久,他便萌生退意,他对家人说:
“我已年迈,本想报效国家,看来也只是一厢情愿了。时下用人不明,才无所用,何必恋栈呢?”
武则天后来又让狄仁杰推荐贤才,狄仁杰就顺势说:
“臣早已向陛下荐举过张柬之,陛下当用此人。”
武则天说:
“朕已擢升他为洛州司马了。”
狄仁杰说:
“张柬之乃宰相之才,不是司马之才,陛下常患人才难得,这样的大才又不肯重用,人才就会失去发挥的机会,于陛下的江山自无益处。若用权位拴住他们,这对陛下又有什么害处呢?”
武则天闻言却喜,遂即任命张柬之为秋官侍郎,不久又任命他为宰相。后来,张柬之果然颇有作为,为稳定大唐江山立下了功勋。
【原文】
技显莫敌禄厚,堕志也。
【译文】
才技突出不能抵挡报酬的丰厚,金钱销蚀人的志向。
【释评】
用全钱来招纳和收买人才,是从古到今十分有效的方法。才能再高也要穿衣吃饭,志向再高也要养家糊口,在金钱和物质上诱惑他们,满足他们,就不怕人才不乖乖就范。其实,人才和平常人一样,他们不会天生地仇视金钱,他们中的有志者,只不过鄙视不义之财罢了。只要给予的方法适当,赏赐的借口好听,不侵犯他们的自尊心,人才就会心安理得地接受了。
【事典】厚賞不绝的李亨
唐玄宗时,京兆人李泌才学惊人,十分倨傲,他7岁即作《长歌行》,深得张九龄、韦虚心等当世名人的器重。
唐玄宗慕其才名,遂召李泌入禁中和忠王李亨游处。李亨为太子时,已成年的李泌更加聪慧,不断上书言事,唐玄宗欲授其官职,李泌却上书推辞说:
“草民无功,且不受羁绊,自不敢受陛下天恩。草民若言达圣听,引为一笑,草民亦知足了。”
太子李亨见他志向高远,便想把他收纳自己门下,他一次对李泌说:
“大丈夫生在世间,当要建功立业,先生当为朝廷效命,方可一展雄才,我让你帮我,可以吗?”
李泌知道太子心意,却不想做太子帐下的朝官,他婉拒道:
“太子与我从小交好,直如朋友一般,太了又何必难为我呢?我不为官,一样可以帮助太子。”
李亨有些失望。一日,李亨对自己的心腹宾客说,
“李泌人才难得,无奈他无心官场,不肯效命,我该怎么办呢?”
心腹宾客陪笑道:
“李泌放荡不羁,不肯轻易委身侍人,这就需要太子要耐心等待了。太子不妨多赐其金银财物,厚赏不绝,只要时日一长,李泌必会心有所动。”
李亨一笑摇头说:
“我太了解他了,以他的为人,那些俗物是收买不了他的。”
心腹宾客坚持说:
“纵是一时难以见功,来日也有奇效。李泌也不是无心无欲之人,他自会感念在心,太子不可不为,否则更无他法让他低头了。”
李亨于是总是找寻理由厚赏李泌,李泌一有拒绝,李亨便说:
“你我乃是朋友,何况这些财物也是你应得之物,若再辞受,就与理不合了。我们真心交往,不要为这伤了我们的感情。”
李亨如此说,李泌就推让不掉,只好接受。别人都艳羡李泌的福气,而李泌却深感不安,他对自己的挚友说:
“受人之恩,当以死相报。我李泌本想自由自在,不欠人情,时下看来却是不能了。太子如此待我,我自该为他效命,虽违初衷,亦是难拒。”
渐渐,李泌升始为太子谋划起来,虽不为官,亦是李亨的左膀右臂。李亨心中得意,对他的赏赐更为丰厚。
杨国忠专权时,李泌瞧不起他的粗俗和专横,对他屡有讥讽,他还提醒太子说:
“杨丞相如今受宠,乃小人得志,太子为保大位,不可和他公开冲突。此人一旦得罪,只怕他妖言惑上,那么风浪就不会平息了,望太子谨记。”
李亨听其言,对杨国忠好言慰之,杨国忠以为太子顺从,遂对他不再进谗。
安史之乱后,李亨在灵武继皇帝位,是为肃宗。他深感力量不足,马上想到了李泌,他对群臣说:
“前时李泌为国忠所谗,被逐出京师,朕一直引为憾事。今国家危难,自需大贤之人来辅佐朕,朕力不从心啊。”
肃宗派使臣找到隐居在颍阳的李泌,叙说了天下大事后,使臣说:
“皇上对先生朝思暮想,可见与先生的情感之深。现在皇上临危受命,抗拒逆贼,正是先生报效皇上的时候,先生不会袖手旁观吧?”
李泌一时泣泪,动情道:
“皇上厚待于我,远非一日了,现在有了危难,我怎能推辞呢?”
李泌于是晓行夜宿来到灵武,为唐肃宗谋划大事。李泌积极辅政,殚心尽力,为稳定政局、平定叛乱发挥了重大作用。
【原文】
情坚无及义重,败心矣。
【译文】
情感深厚比不上节义重要,节义改变人的思想。
【释评】
人才是要争取的,人才坐等不来。对人才晓以大义,能使他们放下情感的包袱,转投到自己的门下。和其他方法相比,用大义来感召人才,可促人猛醒,令最固执的人放弃成见。情感的培养非一日之功,免不了夹杂着私利,要把这个关节打通,有时一般的方法是全然无用的。唤起人才的良知和正义感,一切就迎刃而解了。
【事典】听人教诲的祖逖
西晋覆亡后,东晋的晋元帝司马睿刚在江南立定脚跟,祖逖就向他上书说,
“国家大难,北方沦亡,虽令人哀泣,却不可消沉。如今那些失去土地的民众正在遭受残酷迫害,外族祸乱中原,陛下当发义兵北上伐敌。请陛下派我为义军首领,我定不会令陛下失望。”
晋元帝于是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供给千人食用的军粮,布帛三千匹,不提供铠甲和兵器,允许他自行招募丁勇。
祖逖渡江北上,部众驻屯在淮阴,他在此建炉冶铁,打造兵器,招募了二千多名士兵,准备进兵。
一日,有—壮汉来到祖逖军中,求见祖逖,壮汉对祖逖说:
“将军胆气惊人,令人敬佩,只不知将军有何良策御敌呢?”
祖逖扫视壮汉一眼,见其谈吐不凡,相貌奇伟,不禁躬身道:
“壮士决非泛泛之辈,在下祖逖愿听从教诲。”
那个壮汉也不过谦,于是说:
“中原陷入敌手,百姓受苦,乱民又聚众生事。形势如此复杂严峻,纵将军兵有百万,若无良策应对,只怕也不会建功啊。今将军驱使二千之兵前去讨敌,当争取天下豪杰以为己用,如此方能有生无死。”
祖逖心中震动,忙请壮汉上坐,他连连点头说:
“壮土所言不差,祖逖正为此忧不可解,壮士但讲无妨。”
壮汉见祖逖态度诚恳,接着便说:
“外族侵我中原,烧杀抢掠,国人无不愤恨。各地民众武装各自为命,又互相攻伐,若想把他们联合起来,共同对敌,只能对他们晓明大义,讲清利弊祸福的道理,非此不能制之。将军—定要多加隐忍,多行规劝之举,否则势将陷于孤立。”
祖逖称善,遂把壮汉留入军中,请他帮助自己。
北方流人的首领樊雅曾派遣他的部众偷袭祖逖,令祖逖大受损失。后来祖逖势大,便要消灭樊雅,报仇雪恨,这时,那个壮汉又一次提醒祖逖说:
“敌患未去,樊雅当收为己用,岂可泄愤灭之?”
祖逖叹息说:
“此人奸诈无信,不可理喻,不如斩除去患啊。”
壮汉力阻不可,他自告奋勇前去劝说樊雅归降,直面告诫樊雅道:
“外敌当前,将军却攻击义军,这不仅让外敌得利,也令国人心寒啊。祖逖将军为国抗敌,不计生死,实为国之栋梁,民众对他仰望备至,这样的大德之人结交他尚且不及,将军何以与他为敌呢?若将军归顺祖逖将军,一来可为国建功,青史有名,二来有封侯拜相之机,三来无有覆败之祸,望将军三思。”
樊雅一时怔住,心惊肉跳,他怯生生地问壮汉说:
“我曾冒犯祖逖将军,还多次辱骂他,他会真心宽恕我吗?”
壮汉耐心道:
“祖逖将军若是势利小人,又怎会舍生忘死呢?他为国招揽贤士,岂能虚情假意?将军归顺我军,自可大增抗敌的力量,祖逖将军定会奖赏将军,焉有责怪之理?”
樊雅被壮汉说动,于是率众归顺了祖逖。祖逖又分遣使者劝说其他流人首领归附,在祖逖的大义感召下,流人首领都被争取过来,自愿接受祖逖的节制。
欺心第四
本卷精要
对愚人用欺骗,对智者用柔诚。
尊敬智者,作为一种策略,虽不出于真心但有效。
游说者夸夸其谈或言过其实,必会引起别人警惕,故说者必慎其辞。
不为外物左右,这是不受欺诈的根本之道,受骗的机会就少。
上当受骗,不愠不怒,沉着冷静才能反击有力。
【原文】
愚人难教,欺而有功也。
【译文】
愚蠢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