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不是教你使坏-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位老兄还在那喋喋不休唠叨个没完,宝座上的朱元璋再也坐不住了,心想此人大不知趣,居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揭我的短处,让我这个当皇帝的脸往哪儿搁。盛怒之下,朱元璋便下令把他杀了。 
这位穷朋友犯了揭短的致命错误,尤其揭短的对象是已贵为天子又极要面子的朱元璋,他的人头落地也就不奇怪了。其实,无论对象是谁,口无遮拦都是要不得的。即便当时没危险,但是你给对方心里结下疙瘩,终究没什么好处。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在做人处世中尽量不揭人之短呢?下面这几条意见也许会对你有所助益: 
第一,必须通晓对方,做到既了解对方的长处,也了解对方的不足。这样才能在交际中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个性和习惯,有自己的需求和忌讳,如果你对交际对象的优缺点一无所知,那么交际起来,难免踏进雷区,触犯对方的隐私。 
第二,要善于扬善弃恶。在做人处世中要多夸别人的长处,尽量回避对方的缺点和错误。“好汉愿提当年勇”,又有谁愿意提及自己不光彩的一页呢?特别是有人拿这些不光彩的问题来做文章,就等于在伤口上撒盐,无论谁都是不能忍受的。 
第三,指出对方的缺点和不足时,要顾及场合,别伤对方的面子,尤其注意不要在对方下属或家属面前批评对方。 
第四,巧给对方留面子。有时候,对方的缺点和错误无法回避,必须直接面对,这时就要采取委婉含蓄的说法,淡化矛盾,以免发生冲突。而在现实待人处世中,我们周围许多人说话往往太直接,结果好心办了坏事。 
此外,许多情况下,在做人处世中经常有人是“常有理不见得会说话”,自己在理却总是说不到点子上,所以,要想把话说到别人的心坎儿上,除了不揭人短之外,还要特别注意避人所忌,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应该特别注意: 
第一,忌涉及别人的隐私。每个人都有一些不愿公开的秘密。尊重别人的隐私,是尊重他人人格的表现。所以,当你与别人交谈时,切勿鲁莽地随意提及别人的隐私,这样,别人就会觉得你遵循了人际交往的礼貌原则,便会乐意跟你交谈和交往。反之,假如你不顾别人保留隐私的心理需要,盲目触及雷区,不仅会影响彼此之间谈话的效果,而且别人还会对你产生不良印象,进而损害人际关系。比如,别人的恋爱、婚姻正遭遇某种挫折,而且又不愿向旁人透露时,你若在交谈中一味地刨根问底,肯定会引起对方的反感。 
第二,忌提及别人的伤感事。与别人谈话,要留意别人的情绪,话题不要随意触及对方的情感禁区。比如,当你的交谈对象正遇到某种打击,情绪沮丧低落时,你与之交谈,对方又不愿主动提及伤感的事,就最好躲避这类话题,以免使对方再度陷入情感沼泽,进而影响彼此间的继续交往和友谊。 
第三,忌提及别人的尴尬事。当别人在生活中遇到某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时,你若与之交谈,最好不要主动引出这种有可能令对方尴尬的话题。 
比如,别人正遇上升学考试不及格抑或提拔升迁没能如愿,或某项奋斗目标未获预期的成功等等,你若不顾别人的主观意愿而主动问及此事,那么,你的交谈对象就会因此而陷入尴尬,进而对你的谈话产生排斥心理。 
与人说话如同走路,必须注意不能踩进陷阱。不然,伤害了别人的自尊,引起争端纠纷,自己的脸上也不会增光添彩。所以,在人际交往中,必须首先记住这一条:不揭人之短,给对方面子。必须学会设身处地想一下,别由着自己的性子和习惯,学会换一种面孔做人,这样才能和和气气,皆大欢喜。  
 
 
 
 
 

  
 第三部分不达目的不罢休
 
既然有求于人,那你就得脸皮厚点,软磨硬泡也好,死缠不休也罢,反正得达到所预想的目的。 
求人办事有时得硬往上缠,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架势,一次不行,再求一次,不能人家说什么你听什么,一被驳回就打退堂鼓的人办不成事。 
有这么一位朋友,去找别人办事,拿出烟来递给对方,对方拒绝了,他便一下子失去了托他办事的信心。这样不行,这样的心态什么事也办不成,俗话说:“张门三分利,不给也够本。”见硬就退是求人办事的大忌。有道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想当乞丐又不想张口,有几个这样的大头,愿意主动地把好处让给你?要是真有那样的事倒要好好地研究一下他的动机了。所以我们说,要想求人应该有张厚脸皮。如上例所说,对方不要你的烟,可能是因为怕你找他去办事,所以才拒绝的。但话说回来,你应该这样想才对,对方不要你的烟,并不等于你不找他去办事,尽管他用这种办法给你求他的念头降了温,但俗话说,让到是礼,你同他一直是处在同一个高度上讲话。虽说求人二分短,但刘备尚能三顾茅庐,你比刘备如何?更何况不图二分利,不起大五更。如果你决定求人,对方一时不能合作,你不妨一而再,再而三,反复申请,反复渲染,反复强调,那么就一定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 
宋朝赵普曾做过太祖、太宗两朝皇帝的宰相,他是个性格坚忍的人,在辅佐朝政时自己认定的事情,就是与皇帝意见相悖,也敢于反复地坚持。 
有一次赵普向宋太祖推荐一位官吏,太祖没有允诺。赵普没有灰心,第二天临朝又向太祖提出这项人事任命申请,请太祖裁定,太祖还是没有答应。 
赵普仍不死心,第三天又提出来。 
连续两天接连两次反复地提,同僚也都吃惊,赵普何以脸皮这般厚? 
太祖这次动了气,将奏折当场撕碎扔在了地上。 
但赵普自有他的做法,他默默无言地将那些撕碎的纸片一一拾起,回家后再仔细粘好。第四天上朝,话也不说,将粘好的奏折举过头顶立在太祖面前不动。 
太祖为其所感动,长叹一声,只好准奏。 
赵普还有类似的故事。 
某位官吏按政绩已该晋职,身为宰相的赵普上奏提出,但因太祖平常就不喜欢这个人,所以对赵普的奏折又不予理睬。 
但赵普出于公心,不计皇上的好恶,前番那种韧性的表现又重复起来。太祖拗他不过,不得不勉强同意了。 
太祖又问:“若我不同意,这次你会怎样?” 
赵普面不改色:“有过必罚,有功必赏,这是一条古训,不能改变的原则,皇帝不该以自己的好恶而无视这个原则。” 
也就是说,你虽贵为天子,也不能用个人感情处理刑罚褒赏的问题。 
这话显然冲撞了宋太祖,太祖一怒之下拂袖而去。 
赵普死跟在后面,到后宫皇帝入寝的门外站着,垂首低头,良久不动,下决心皇帝不出来他就不走了。据说太祖很为感动。 
其实人心都是肉长的,再硬的心也经不住硬磨。求人的精髓在于一个“求”字,只要你下定决心,一求再求,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另外,平常说话办事还有一种较好的办法,叫“泡蘑菇”,也属这个范畴。就是不管对方答应不答应,采取不软不硬的蘑菇战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即不怕对方不高兴,在保证对方不发怒的前提下,让对方在无可奈何中答应你的要求。但使用这种方法要适度,就是说想“泡蘑菇”,不仅要能“泡”,还要会“泡”。换言之,“泡”,不是消极地耗时间,也不是硬和人家耍无赖,而是要善于采取积极的行动影响对方,感化对方,促进事态向好的方向转化。 
某市保险公司张科长到一个乡开展保险业务,因群众对保险工作性质不了解,怕吃亏,不愿参加,其中村长最为固执。张科长决心攻下这个堡垒,他天天跑几十里路去向他们宣传、动员,村长怕见他,就躲着走。一次听说村长到几十里外的邻县亲戚家帮助盖房,他骑车追了去,车子一放,袖子一挽就干活。干完活还和村长磨。 
为了找一个长谈的时机,张科长干脆天不亮就起床,冒雨赶到村里,在村长家门外一站就是两个钟头。村长起床开门愣住了,见张科长淋得像落汤鸡,便一把将他拉进屋里说:“张科长,你就别‘泡’了,我们参加还不成吗?你这种精神头,就是‘上帝’也得举手投降” 
村长这个堡垒一攻破,这个村参加保险工作的局面就打开了。 
俗话说:“人心都是肉长的。”不管双方认识距离有多大,只要你善于用行动证明你的诚意,就会促使对方去思索,进而理解你的苦心,从固执的框子里跳出来,那时你就将“泡”出希望了。 
但需说明的是“厚脸皮”绝不是不要脸,所以不管“泡”也好,还是“厚”也好,都要有度,度是办事成功的标尺。  
 
 
 
 
 

  
 第三部分软硬兼施,借人之力(1)
 
成事的高手懂得借力,而不只是独自卖力,而借力方法颇多,软硬兼施,是有心机者最善于用的借力方式。 
借力,绝不是低声下气去求,最好能于不声不响、不知不觉之中借到力。当然,天下精明人多的是,有的人的力就不那么好借。这时候就要一手软,一手硬,来个软硬兼施。 
胡雪岩被人冠以“商圣”之尊,“圣”者,凡夫俗子难以达到之境界也。我们看胡雪岩巧用官势、情势的手段,可知此名不虚。 
胡雪岩投效海运局主管王有龄不久,通过官运漕米赚了一笔钱,胡雪岩想起,当初被信和撵出来时,曾起过誓,现在机会不是到了吗?但万把两银子开钱庄,本钱太小,难以做大。胡雪岩眼珠骨碌碌一转,立刻便想出一个主意,他同王有龄一说,王有龄连连拍手称妙。 
第二天,王有龄身穿官服,戴六品顶戴,坐一乘四人蓝呢大轿,由两名执事在前面扛着“回避”的牌子开道,真是威风八面,官仪做足,招摇过市,直奔信和钱庄。早有人告知钱庄老板蒋兆和,蒋兆和一见来势,立刻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