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不是教你使坏-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怪乎以吴起之智仍要上公叔的当:谁能拒绝人家的一片好心呢?再加上他低估了说“悄悄话”背后的巨大威力,也就只能束手就擒了,这里问题的关键还是你不能缺少这份防范之心,尤其当一个跟你总是意见相左或不怎么投脾气的人突然向你大献殷勤的时候,你要不断告诫自己:防着他点儿。  
 
 
 
 
 

  
 第四部分防范极力装好的人
 
那些使尽浑身解数,极力讨好别人的人,往往有算计别人的企图,所以需要我们谨慎提防。 
中国历史上被冠以“奸”的名分的人不计其数,但能奸过明太祖朱元璋的恐怕还真没几个。特别在他打下大明江山的过程中,他能把自己装扮成天底下最好的好人,而做事时又力求把坏事做绝做透,所以,在他手下混的人没有不着了他的道儿的。 
郭子兴在义军内部的倾轧中忧愤死去,朱元璋便开始筹划兼并整个郭子兴部。 
朱元璋首先渡江攻占了太平(今安徽省当涂县),为进攻集庆(今江苏省南京市)打下了基础。然后派降将陈野先去攻取金陵。 
智将冯国用向朱元璋进谏,说陈野先靠不住,原来的投降不过是在太平一战中被俘而不得不降,现在放他带领原班人马去攻集庆,恐怕是放虎归山,有去无回。朱元璋先是沉默不语,后来冯国用坚持谏阻,朱元璋才说:“人各有志,从元从我,听他自便罢了。” 
冯国用是朱元璋的亲信大将,朱元璋也未对他说明心事。朱元璋的驭人权术,古今罕有其匹。从陈野先被俘后的顽固,以及后来在再三劝说下才勉强投降,朱元璋不会看不出陈野先心怀二意,他正是看出了这一点,才别有用意地加以利用,又特意派陈野先去招降旧部,而且并不将这支部队拆开分编,仍使陈野先自己统辖。陈野先主动请求进攻集庆,就欣然派他前往。 
果然不出冯国用所料,陈野先去了不几日,便派人送回一份公文,报称:集庆右环大江,左枕崇冈,不易攻取,建议先南下攻取溧阳,向东夺取镇江。并说这是断敌粮道,使集庆可以不战而下的最佳方案。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陈野先的缓兵之计,不愿为朱元璋攻打集庆。 
朱元璋看到书信,也就一笑了之,并不采取其他措施,只让李善长写了一封复书,向陈野先指出长江天堑,已不成为夺取集庆的障碍,现在已扼其咽喉,陈野先不过是舍全胜之策,而为迂回之计。 
这封信实际是向陈野先点明,他的反意已经被看出来。促其必反,一切布置就绪,朱元璋就命张天佑到滁州去邀郭天叙攻打集庆。 
在此之前,朱元璋在表面上仍是郭子兴起义军中的一部。郭子兴死后,由其子郭天叙继任为都元帅,朱元璋与张天佑为副元帅。 
郭天叙见朱元璋叫他去攻集庆,开始很不满意,怀疑朱元璋有不良企图。张天佑却看出了利益很大:已有陈野先的人在集庆城外,两面出击攻下集庆,即可以南面称帝,北图中原。 
郭天叙受到了诱惑,立刻出兵进攻集庆。他和张天佑都没有深作考虑,集庆是历代帝王之都,朱元璋自己不攻,却在占据太平等集庆门户之后,把这一好处拱手让给他们,到底用意何在? 
郭天叙和张天佑率军东下,驶抵秦淮河,同元南台御史大夫(御史台在中书省南,故称南台。御史大夫掌纠察百官善恶,朝政得失,从一品)福寿遭遇,即被击败。在溃退中遇到陈野先的人马,郭天叙还以为是来了援军,喜出望外。可是等到催马走近,却被陈野先一枪杀死。张天佑也被福寿的追兵赶上,与陈野先合兵夹击,当即阵亡,郭天叙的部下被杀戮殆尽,余众逃回太平向朱元璋泣诉战败经过。 
“郭天叙、张天佑攻集庆,野先叛,二人皆战死,于是子兴部尽归太祖矣”(《明史?本纪第一》,可以看到,朱元璋的阴谋深入骨子,可以令人不寒而栗。 
他在占领太平、采石后即造成对集庆进而可取的有利形势,即可取而不取,拱手让给他人。俘虏陈野先后,知其心向大元,不愿降而硬劝其降,然后又纵其招集旧部,放其前往集庆,又在书信中点明陈野先心怀二意促其必反,最后以“集庆伸手可得”的大利让给郭天叙,借陈野先之手而杀之。 
郭氏不亡,朱元璋不好称王,这也是他集庆可取而暂时不取的另一个原因。让郭天叙先取,他既有谦让之美,又坐收兼并实利。而且郭天叙一死,他即可自取而独立称王。 
朱元璋借了陈野先这把刀杀了郭天叙,令人叫绝的是,他“借”意在先,却偏偏让这把刀和周围的人都能感其“至诚”;他杀意已久,却偏偏让郭天叙对他的一番“好意”至死感激不尽。 
类似朱元璋这样装得像、坏到底的人日常生活中也许并不多见,如果你碰上了,可千万记着陈野先和郭天叙是怎么被朱元璋玩弄的。  
 
 
 
 
 

  
 第四部分小心变色龙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人形形色色,想要在险恶的人海里找出一位心腹难啊!倒是想尽办法谋取自身利益的人是数不胜数的。 
有一种人,可能此时对你真诚相待,彼时却突然翻脸不认人。至于何时真何时变,完全根据现实的利益需要。这种人就像变色龙一样一辈子会以几种面目示人,让你琢磨不透,更无法防范。 
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在中国掀起轰轰烈烈的维新变法运动。他们的活动得到光绪帝的支持,但他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慈禧太后控制着朝政。光绪帝想借助变法来扩大自己的权力,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打击慈禧太后的势力。作为慈禧太后,她当然感觉出自己权力受到威胁,所以对维新变法横加干涉。于是,这场变法运动实际上又变成了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的权力之争。在这场争斗中,光绪帝感到自己的处境非常危险,因为用人权和兵权均掌握在慈禧的手中。为此光绪帝忧心忡忡,有一次他写信给维新派人士杨锐:“我的皇位可能保不住。你们要想办法搭救。”维新派为此都很着急。 
正在这时,荣禄手下的新建陆军首领袁世凯来到北京。袁世凯在康有为、梁启超宣传维新变法的活动中,明确表态支持维新变法活动。所以康有为曾经向光绪帝推荐过袁世凯,说他是个了解洋务又主张变法的新派军人,如果能把他拉过来,荣禄——慈禧太后的主要助手的力量就小多了。光绪帝认为变法要成功,非有军人的支持不可,于是在北京召见了袁世凯,封给他侍郎的官衔,旨在拉拢袁世凯,为自己效力。 
当时康有为等人也认为,要使变法成功,要解救皇帝,只有杀掉荣禄。而能够完成此事的人只有袁世凯。所以谭嗣同后来又深夜密访袁世凯。 
谭嗣同说:“现在荣禄他们想废掉皇帝,你应该用你的兵力,杀掉荣禄,再发兵包围颐和园。事成之后,皇上掌握大权,清除那些老朽守旧的臣子,那时你就是一等功臣。”袁世凯慷慨激昂地说:“只要皇上下命令,我一定拼命去干。”谭嗣同又说:“别人还好对付。荣禄不是等闲之辈,杀他恐怕不容易。”袁世凯瞪着大眼睛说:“这有什么难的?杀荣禄就像杀一条狗一样”谭嗣同着急地说:“那我们现在就决定如何行动,我马上向皇上报告。”袁世凯想了想说:“那太仓促了,我指挥的军队的枪弹火药都在荣禄手里,有不少军官也是他的人。我得先回天津,更换军官,准备枪弹,才能行事。”谭嗣同没有办法,只好同意。 
袁世凯是个诡计多端又善于见风使舵的人,康有为和谭嗣同都没有看透他。袁世凯虽然表示忠于光绪皇帝,但是他心里明白掌握实权的还是太后和她的心腹,于是又和慈禧的心腹们勾搭上了。如今他更加相信这次争斗还是慈禧占了上风。所以,他决定先稳住谭嗣同,再向荣禄告密。 
不久,袁世凯便回天津,把谭嗣同夜访的情况一字不漏地告诉了荣禄。荣禄吓得当天就到北京颐和园面见慈禧,报告光绪帝要如何抢先下手的事。 
第二天天刚亮,慈禧怒冲冲地进了皇宫,把光绪帝带到瀛台幽禁起来,接着下令废除变法法令,又命令逮捕维新变法人士和官员。变法经过103天,最后失败。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杨锐、康广仁、杨深秀在北京菜市口被砍下了脑袋。 
变脸的小人不可交,但不可不知。他们惯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过河拆桥,不择手段。他们很懂得什么时候摇尾巴,什么时候摆架子,何时慈眉善目,何时如同凶神恶煞一般,他们在你春风得意时,即使不久前还是“狗眼看人低”,马上便会趋炎附势,笑容堆面,而当你遭受挫折,风光尽失后,则会避而远之,满脸不屑的神气,甚至会落井下石。 
就拿袁世凯来说,既然维新派主动找上门去,说明他在公众面前有一副维新的面孔。而实际上在维新可能成为主流的情况下,袁世凯也确实看到了维新的现实意义,于是马上与维新派打得火热,一副知己的样子。但一旦看到了新的机会,他才不管什么朋友呢,自己的利益最重要,马上脸色一变,背后的屠刀早已扬起。变脸术为正人君子所不齿,但因其屡屡奏效,至今仍被广泛使用着。这种惯于使变脸术的“朋友”,对你永远也不可能有什么真心,用得着时甜言蜜语,用不着时就落井下石,所以一旦发现这种小人,就赶快远离他们,千万别被这种“朋友”迷惑住了。   
 
 
 
 
 

  
 第四部分背信弃义招人恶
 
“情义”二字在利益的背后显得那么轻薄,当私欲代替了彼此的信用而换来背叛时,方会有人从梦中醒过来。 
重情义的人信守诺言,而喜欢放空炮说话不负责任的人,也往往无情无义,甚至把别人的情和义当作追求个人利益的砝码。对于这样的人千万要小心,稍不留神,你被他卖了可能还替他数钱呢。 
战国时魏、楚两国与秦搭界,商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