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将血-第4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昨日兵部的事情这里没一个人不知道的,今日一上殿,看见赵石也来了,很多人以为今日金殿之上必定有一场好戏呢,没成想,这位鹰扬将军连话都没说,就败下了阵来,不过,好像也不对,这罪名可是擅离职守,和昨天的事情可不搭界,有些心思活泛的,已经把目光瞅向了兵部尚书李承乾,看见对方嘴角抽动,脸黑的和他身后的那位何奎何大人有一比,众人这才觉得摸到了关节所在,看上去挨板子吃亏的是那位少年新贵,其实落了脸面的却是兵部,不然这板子也不会先打,之后罪名罗列在一起,一起罚了岂不是好?

如此可见陛下的心思了,这位少年新贵真不愧是当朝第一宠臣,如此大事,也只挨上十板子就过去了,陛下对他的宠幸可见一般了。

李承乾可是满心的窝火儿,今日朝会,他可是准备了许多的说辞,还特意将何奎带了上来,打算来个当庭对峙,再加上之前那个毛头小子还有擅离职守的罪责未清,就算陛下回护于他,最终也要让他吃下肆意妄为的恶果的。

但没想到方一升殿,根本没容他开口,这事儿好像就已经出了他的掌握,偷偷瞄了高坐于上的景帝一眼,也不敢多看,立即便移开目光,心里却在想陛下是个什么意思?难道这样的大事便如此轻描淡写的过去了?随即便暗自咬了咬牙,这事儿怎能容那狂妄到了极点的毛头小子如此轻松的过关?

但他却不知,景帝李玄谨此时看似平静,心里却也是恼怒异常,昨日之事当时便传进了宫里,当时他便将端在手里的茶碗给摔了,这都是什么跟什么?大秦数十年以来,最关键的一战就在眼前,却还有人在底下闹腾,当真是该死。

但随后便平静了下来,这两个人现下都是他极信重之人,大战在即,处置是不可能了,现在朝局还不十分稳固,正是用人之际……

本打算私下召见两人,将庭辩省了,但当时杨感正在他的身边,却是说道:“此事既已闹的满朝皆知,如此处置恐怕不妥……”

这话说的虽然不甚明了,但李玄谨却已明白其中关节,之前冒官一案处置的雷厉风行,如今这两个人闹了这么一下,若是轻描淡写的放过了,满殿朝臣嘴里便是不说,恐怕于他的皇帝威严也是有损,所以昨日晚间李承乾和赵石相继请见都被挡了回去。

如此这般,今日早朝一上来,也没容两个人开口说话,便先打赵石的板子,这个意思已然十分明了,是想让两人自动请罪,他也好有话所的。

第五卷 万里征途会英豪 第418章 奖惩(十)

赵石一把将上来搀扶的两个殿前班直兵士推开,顺手快速整理自己的官服,两个手持儿臂粗细的廷杖的军士都下意识瞅了瞅自己手里的家伙,看赵石麻利的样子,两人都有些怀疑自己手里的家伙是不是被人作了手脚,要不就是同伴儿逍遥日子过久了,手上的功夫也生疏了。

今天行刑的这人身份特异,他们最不愿意碰到的就是这种人,打轻了不行,打重了更不得了,所以惯例便是八轻两重,前八下都是下下抽的劈啪作响,却只是表面功夫,最后两下才是真格的,力气卯足,声音沉闷,却是棍棍见血。

这只是最简单的,其实在这上面的学问可大了,任一个刑部老吏都知道,打屁股上刑也要分上中下三个套路,最轻自然是中路,肉最厚实,便是使出阴劲儿,每下下去都舔起一层皮肉,最后下来,受的伤也只能算是外伤。

狠一些的就是往下了,大腿后部,肉最鲜嫩,轻轻挨上几下,便是痛不欲生,若是下狠手,几板子下去虽不致命,但却能将一双腿废掉。

再狠些的便是上面了,是人都知道尾巴根这地方都是骨头,踢一脚上去,歪了还不算什么,若是正中尾巴骨,浑身都要麻上半天,板子落在这个地方,若是成心的,一棍子下去,就能把整个人废了,轻者能留下一条命,不过后半辈子就得与床榻为伴了,重者立即身死也不是不可能。

看了那两个有些吃惊的行刑军士一眼,屁股挨了那两下重的,生生将皮肉掀开,一点不痛那是假的,赵石也想上去将这两个看上去有些不甘的家伙的脖子拧断,但就像是当年遇到给他上抗刑讯课程的教官一样,他虽恨不能将对方扒皮拆骨,但那毕竟是妄想罢了,直到一年之后,他才在一次与多个教官的格斗训练中,将那个像一条毒蛇般的家伙一脚踹断了四根儿肋骨,这才觉得那个家伙心虽然黑的一塌糊涂,但毕竟还是血肉之躯,总算是结束了那个家伙带给他的心理阴影。

屁股上每一走动,便疼的厉害,但在很长一段日子里,伤痛是让他唯一能感到自己还活着的有力证明,这点皮外伤自然不算什么,但他来到殿门之处,还是做出了一副一瘸一拐的样子来,这是他府里那两个吐出气儿来都好像带着阴谋味道的先生的交代,解释的也很清楚,这是顾及皇上的脸面应该有的戏码,再一个也是做给朝堂上的那些大人们看的。

在这些为人处事的道理上,估计十个赵石加起来也不如这两个人的,也没必要和他们争论什么,知道如此行事能少吃些亏就是了。

果然重回金殿之上,坐在那里,远的好像都看不清面容的景帝李玄谨语声温和了不少,“赵石,你须谨记今日之事,为大将者,虽说为国效忠,不顾自身生死荣辱乃是本分,不过将乃众军安危之所系,自蹈危地,陷众军于不顾,岂是为将者之所为?朕的话你可记住了?”

“是,臣谨记于心,不敢或忘。”

“好,朕许你回府养伤,你年纪还轻,这些日子要多读些书,好好明白些道理,不然朕以后怎能将重任交付于你?,好了,你可下殿去了。”

朝堂大臣们一听这番对答,纷纷面面相觑,心里都是暗道,皇上这是在训斥?怎么听味道都有些不对,就好像自家的孩子犯了错,明面上是训导,其实是怕孩子以后犯大错而已,是人就能听得明白,这里面回护的意思也太浓了些,这位本朝第一宠臣果然在陛下心里的份量不一般啊。

本来几个御史台的御史觉着擅离职守之罪竟然只挨了十下廷杖也太轻了些,准备了些说辞想展现一下他们御史台的权威,听了这番对答,却各个打消了出班说话的心思,御史台虽然监察百官,有直刺君过的权力,但毕竟御史台的人也是人,功过荣辱之心恐怕比之旁人还要盛上一些,揣摩君意更是不让人后,在此事之上,皇上罚也罚了,再说这位鹰扬将军还立下了战功,将来前程未可限量的,没必要这个时候逆了君意不说,还和这人结下恩怨的。

但有人可不这么想,赵石刚站起身来,琢磨着这情形和陈常寿说的好像有些出入,后面的话也就没了用武之地,是不是直接将最后一句说出来的时候,就已经见一人出班跪倒在地,嘶声道:“陛下,臣兵部京兆房主事何奎恳请陛下严查羽林左卫大闹兵部事。”

本来已经泛起些笑容的景帝李玄谨的脸色立时沉了下来,怒色更是一闪而过,他和正德皇帝最大的区别也就在于此,正德皇帝深通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的道理,皇帝之怒,往往便如泰山压顶,过后便是千百人头落地,这才是威严的象征,所以平日里总是温和有加,与臣下也是笑脸相对,博了一个宽和仁厚的名声,但李玄谨却是不同,往往有些急躁易怒,性情严厉,虽说与正德帝比起来,少了许多春风化雨般的城府,但却威严更盛。

此时的他目光如刀似箭,立时盯在了兵部尚书李承乾的身上,却见对方低着头,好似老僧入定,没有一点的表示,心中怒火更盛,但声音却是平静如水,“哦?几时的事情,朕竟不知,朕许你详细说来听听。”

空旷之极的金殿之上,回荡着李玄谨好似淡然的话语,位于前列的群臣听了却都心中一凛,毕竟这位皇上已经为政年余,这些位于前列的朝廷重臣日久之下,也发现这位陛下若是言辞尖刻,不留情面,到还好说,最多最多只是个罚俸罢了,如此时这般明知故问,还语调平静,这才真正是恼怒到了极点,恐怕这位何大人……

李承乾身为心腹之臣,哪里会不知道李玄谨这个脾气,头皮立即一阵发麻,由于早年出身军旅,他在兵事之上的能力与李严蓄相比确实要高出一筹,作这个兵部尚书也到实至名归,只是在为官之道上,与那位滑不留手的左侍郎却是差了老远,若是今日之事搁在李严蓄身上,必不会让何奎出班,下朝之后立即进宫请罪,也便附了君意,官场争斗不逞一时之意气,这个道理明显李承乾还没参透的。

何奎可不知道这些,他刚从小吏升任一房之主事,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昨日却自觉是被人狠狠羞辱了一番,弄得在兵部里人尽皆知,威风扫地,觉着所有人看过来的目光都藏着古怪,和之前相比,简直就是一下子从天堂掉在了地狱里,若不是尚书大人温言抚慰,他连到辰王府上去大闹一通的心思都有了的。

这时自也没注意尚书大人脸色剧变,朝他连使眼色,却是一把鼻涕一把泪,还不忘添油加醋的将昨日之事从头到尾说了一遍。

“赵石,你羽林左卫的人好大的胆子,兵部重地,也敢生事,此事你做何解释?”

赵石这时嘴角微翘,心里已经笑了,这场面才对嘛,陈常寿确实不愧是那位陈老先生的孙子,本事快赶上预言师了的。

“臣知罪,昨日之事臣也是事后才知,陛下知道,臣前日回京,左卫一些官佐不知从哪里得了消息,都来给臣接风,到是将左卫的情形跟臣说了说,不过那时臣累的很,也没细听,只是觉着兵部擅调我羽林卫士有些不妥,要说羽林卫乃御前亲军,京师皇宫内城安危之所系,臣受恩于先帝,得掌羽林,整顿羽林左卫军务,所幸不曾有亏职守。

但东征归来,却闻属下言,左卫懈怠,人心涣散,杜山虎等人有心整治,罪魁祸首竟由兵部调拨入右卫,让人无可奈何,剩下的也是人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