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将血-第8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到轻轻环住那结实而又满含力道的腰,将脸轻轻靠在自家夫君的背上,感受到那熟悉的强而有力的心跳,种七娘的心才终于安稳了下来。

声音加意柔软了几分,“这是怎么了?谁惹的夫君如此,咱们砍了他脑袋便是,自己在这里发火儿又算个什么?怪吓人的……”

感觉赵石呼吸又粗重了几分,种七娘赶紧收紧自己双臂,整个贴了上去,“别恼了,什么事儿没解决的发子?你这一恼,小心气坏自己的身子,你瞧瞧,连木华黎那个杀才都被你吓的不敢来劝呢。”

赵石也已经冷静了下来,他这人从来不会失去理智,只不过自从接到太子李全寿的传信之后,便仿佛有一颗大石头压在了心头之上,加上前些日与杜山虎一番谈话,更是让他心头蒙上了一层阴霾。

而这封家书,就好像一根导火索,彻底点燃了他的怒火,发泄过后,心绪也迅速沉静了下来。

山雨欲来风满楼,而风波却总始于青萍之末,脑子开始转动,而在这样的关节时刻,家中出事,给他的联想就太多太多了。

许节,一介酸儒,谁借他的胆子,敢休妻?龙有逆鳞触之必怒,不管这事儿涉及到了谁,在他看来,都已经是死人了,他更不介意,让自己的怒火烧的更旺些,必定,也必须用鲜血来让自己还有某些人冷静一下。

李金花已经交卸羽林右卫指挥使一职,种七娘随他出征,种遂迁殿前司副都指挥使,去了蜀中,赵布宗回京,卸殿前司指挥使一职,掌羽林左右卫兵权,其实和羽林中郎将也差不多了。

而被贬兴元的王虎也已逢赦回京,虽说闲居长安,但被重新启用也只是早晚的事儿。

随他一起出征的猛虎武胜军伤亡近半,再说,圣旨之上,是让猛虎武胜军驻守河中,还削了他的指挥使职务。

长安令尹岳博早就升迁,去了蜀中为官,现在的长安令尹衙门,应该是二皇子的天下,二皇子的生母乃是皇贵妃曲氏……

这样一来,他于数年间在长安营造的势力几乎被抹了个干净,这是陛下的意思,还是其他人的,其实并无多少区别,也许,长安城里已经修好了牢笼,就等着他这头猛虎入笼呢。

现在,他已经百分百肯定,定是太子李全寿那里出了岔子,只是太过隐秘,所以家中留守的陈常寿等人没有发觉。

宫中也肯定出了变故,不然的话,徐春那里不应该一点口风不露,不过,徐春这些年在宫中春风得意,若自己一直留京不出也就罢了,而自己领兵在外这么久,有了什么心思也不奇怪。

还是那句话,别看他在军中威望已成,但在朝堂上面的势力,还差的远呢。

种从端没有急着递辞呈,恐怕也是觉察出了什么,而种七娘不在长安,种遂又外放了出去,朝堂上势单力孤,一言不发,到是明哲保身的良策,估摸着,也是在等他回京好做打算呢。

本来他还想着再拖一段日子,将河中一些事料理一番,远远的瞧的清楚一些,准备充足一些,再回长安。

但现在嘛,他感觉有些人已经迫不及待了,再等下去,不定回到长安的时候,天地都已经变了颜色。

好吧,既然戏台许是已经搭好,那就让咱瞧瞧,到底谁能吃了谁……

轻轻拍了拍妻子经历了北地风霜,却依旧柔腻滑嫩的小手,“家里面出事了,嘿,我那妹子被人休了回家,还抹了脖子,幸好,被人救了下来,现在啊,家里不定闹成什么样子了呢。”

“啊?”种七娘长大了嘴,她到是隐隐猜到,是家里出了事情,不然夫君不会如此失态,许是老太太那里……但怎么也不会想到岔子出在这儿,而赵石淡淡的语气,让了解夫君对家人是怎样一种着紧的她,心中直冒寒气儿。

“怎么会?许节哪儿有那么大的胆子……不对,定是有人从中作梗……”

“嘿,没什么分别,许家……不去说他……”

种七娘听了,心里知道,夫君越是如此轻描淡写,估摸着,是将许家恨到骨子里去了,随即她便想到了旁的,“莫不是京里出了什么事?”

赵石望着窗外,喃喃道:“本来以为,长安沉闷,远不如外间来的清净,现在看来,却是错了,京师才是精彩纷呈之地啊……是该到回京的时候了,就让咱们再给它添点颜色上去,你说好不好……”

语气清淡,却隐隐渗透了一丝血腥味的话语,让出身世家,对政局再是敏感不过的种七娘隐约有些害怕,紧了紧自己的手臂,低声道:“夫君去哪里都好,只要记得,七娘总会守在夫君身旁,不离不弃便罢……”

“好,让木华黎传令下去,咱们后日启程,再把杜猛林叫来,有些事还要跟他说说,还有那两位大人,总呆在汾州还以为是我软禁了他们呢,让他们随咱们一起启程,送他们到解州上任,至于那些女真人,找几个铁笼子来,除了正副使节,都装铁笼子,这会儿不羞辱他们一番,也不知得等到什么时候咱们才能再回来呢……一切都准备停当了,咱们就回长安京师……”

第十卷 天下兴亡谁人晓 第793章 归途

虽说着急回京,但也真不是一时半会的功夫。

尤其是河中道路失修久矣,从临汾到解州的官道,还是大军来到河中,为大军运送粮草方便,这才稍微休整了一下,但一二月间的北地,大雪初融,天气又不算暖和,就算是官道,行进也是艰难的很。

所以直到二月初三,队伍才堪堪来到解州。

这次回京,赵石只带了二千人马,本来打算都带着回长安的,毕竟是凯旋归来,队伍之中又护送有金人使节,这点人马,其实真的不算多,但后来和种七娘一合计,朝廷情势不明,带着这些百战余生的军兵回京,不定又要生出多少事端,在局势未曾明朗之前,还是谨慎些的好。

于是两人已然决议,到了潼关,便从潼关那里征调人马护送,只带数十心腹,其余皆遣回河中听用。

到得解州,见了南十八,孙文通两位,这两人,一个大将军府长史,一个大将军府司马,却是总管河中政事年余,将河中诸事梳理的井井有条,不但让前方大军没有半点后顾之忧,且在迅速恢复河中元气上,也有不少独到之处。

还是那句老话,是金子到了哪里都能发光,开始时两人是有些手忙脚乱,但随着两人对政务的熟悉,却越干越是顺手,加之赵石全权委之,少有掣肘,两人更是放开拳脚,现如今俨然已是河中一方重臣的做派。

但毕竟还是大将军府下属,朝廷那边,开始时着眼于河洛,冷眼观之的也多,后来到是陆续派来了些地方官吏,对两人行事表示了一定程度上的认可,但许是忌惮大将军赵石,或是其他什么缘故,却一直未曾加封于两人。

直到宣旨钦差来到河中,才定下了河中主政的人选,对这两人却是提也未提一字,这么算来,两人却是白干了一年多,放到后世,还不得闹翻天了去,但实际上,这两位各怀心思,却都无意于宦途。

自从大军东出,南十八这里隐约就已经流露出了去意,恐怕心里着紧的,还是后周那边,孙文通性情刚直,但却一直不忘故国,心思有点难测,不过却能看的出来,对于加官进爵什么的,也是心思缺缺。

两人都不用商量的,大队人马一到,他们处置政务的官衙已经空了出来,一应文策,也都整理的清清楚楚,让旁人难以挑出一点毛病,也就是没有官印官服什么的,不然估计也要挂于堂上,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对了,叫挂印封金,与这个情形其实差不了多少。

对于好似来摘桃子般的两位,两人都是客客气气的,想让这两人少说一句不成,但想让这两人多说一句,更是难比登天,这些时日,段德,王正清两人对于河中诸将的冷淡早已深有体会,所以对这两人的做派,也就当见多不怪了。

不过段德两个这些时日大喜过后,心里也是发苦,两人都知道,官场故事,要想做好官,其实就是上下应酬,人情往来,人情都捋顺了,才能施展拳脚,不然的话,你就难受去吧。

而可以想见的,两人在河中的日子还长着呢,但河中这里的留守军将,都是大将军赵石的人,地方官吏,两人还一个都不认得,让眼前这两人引见?

你没喝多吧?你道这是正常的官场交接吗?看来啊,就得他们两个联手,一点点梳理了,当然,请朝廷派些心腹官吏下来,才是当前急务,唯一让两人庆幸的是,这一年多来,河中实际上施行的是军管,不少军中将士被抽调出来,梳理民务。

其实,能做的事情简直太多了,只是南十八,孙文通两人没有大义的名分,许多事也只能眼睁睁瞧着罢了,比如金人府县划分分外随意,沿用的还是辽国旧制,数十年不变,随着一些河道变道,村镇迁移,早已变得面目全非,到了该改动的时候了。

此类的事情多的很,为保大军无后顾之忧,南十八,孙文通两个尽力为之,其实许多地方作的也只是表面功夫,要想改动,除了要看朝廷的意思之外,还真的需要像段德,王正清这样常驻河中的地方大员不可。

所以说,战乱后的土地,才是施展才能最好的地方,两人只要能定下心来,其实不愁没有施展拳脚的机会的。

但如今没人关心他们两个那些心思,两人也有自知之明,并不多做纠缠,立即埋首政务,为自己以后施政努力去了。

而赵石这里,到了解州,没有急着启程,而是先安顿了下来,至于那位呲牙瞪眼,看上去便外强中干的金人议和正使,完颜大人,抱歉,还没出河中呢,一边呆着吧你。

至于独吉思忠,以赵石这个历史盲人,压根就没听说过他的名字,当然,也不是没听说过,探子回报上到是有的,只是种种缘故下来,对于这人,赵石也无心理会了。

几仗下来,在他看来,金国,已如年华老去之人,苟延残喘至今,非是还有多少余力,而是自家后方不靖的缘故。

什么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什么带甲百万众,不光在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