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唐群英-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六十九章 团聚谋逆

天宝八年八月十五中秋,天高云淡,月朗星稀,李俶在郡王府设宴,款待众位兄弟。酒过三巡,郭旰向李俶告假,提前离席。李俶没有多问,点头示意。郭旰起身离去。

王霆好奇的对众人说:“二郎平时最爱饮酒,今日这是何故?”

哥舒曜笑道:“仲辉不知道吗,郭夫人来了,二郎肯定陪嫂子赏月去了。时候不早了,我也告辞去陪阿娇了。郡王、诸位兄弟,对不住了。”

两天前,郭旰的夫人许氏带着儿子来武威探亲,住在郡王府中。

见哥舒曜跑得飞快,王霆骂道:“见色忘友!”

贺拔楚岳笑着对王霆说:“不是见色忘友,是惧内!”

众人一阵说笑。

李俶看着高悬在夜空中的圆月,心中突然想起了沈媛和李适,自己来到河西已经两年有余,这两年多时间与沈媛、李适天各一方,相距千里,只有奉召回京才能与妻儿团聚。

李晟似乎看出李俶的心事,对李俶说:“郡王何不将王妃和小王子接到武威,家人团聚。”

李俶欲言又止。

李晟知道李俶的苦衷,对李俶说:“郡王可向太子殿下建言,小王子已经长大成人,需要到艰苦地方锻炼,日后方能成才。”

第二天,李俶按照李晟的意思写了一封家书给李亨,请求让李适到河西居住,从小锻炼,磨砺意志。

李亨当了十余年太子,大部分时间深居东宫,终日战战兢兢,最希望的就是能到京城之外。七岁的李适已经是个大孩子了,李亨考虑再三同意了李俶的请求。

李俶接到李亨回信,欣喜若狂,即刻派郭旰率卫队前往长安,将沈媛和李适接到武威。

二十天后,郭旰派快马回报,王妃一行已到陇西。李俶兴奋不已,亲自前往金城迎接。

兰州金城郡南门外,李俶坐在马背上,怀着急切的心情,不时眺望南来的官道。

少顷,有军士策马来报:“回禀郡王,王妃一行已过南山峪口,据此还有半个时辰。”

刘德顺在旁劝道:“郡王您已经等候一个多时辰了,下马喝口茶,休息一会儿吧。”

贺拔楚岳笑道:“山路崎岖,马车行进缓慢,郡王不必心急。”

李俶眺望南方,没有回答。

半个时辰后,远方传来马蹄声,官道上出现一队人马。李俶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策马迎去,远远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七岁的李适骑在郭旰马上,已然是个大男孩。

李适见到李俶,兴奋的大喊:“父王,孩儿终于见到你了!”

李俶翻身下马,抱起李适问:“一路上没有淘气吧?”

李适回答:“孩儿很听话,郭叔叔还夸奖孩儿呢。”

李俶将李适交给郭旰,快步走到马车前,拉开车帘,顿时呆住,车内空无一人。

郭旰上前解释:“王妃得知郡王要来,上山为您采花去了。”

李俶表情惊愕:“什么?!二郎,你,你怎么把媛儿一人扔在山上!”

郭旰连忙解释:“郡王勿急,王妃身边有重英护卫。”

李俶:“重英?”

郭旰回答:“昨日傍晚我等行至狄道,正好遇到重英率领狼骑返回武威。”

李适:“父王,马叔叔的骑兵好威武,孩儿也要加入。”

李俶摸了摸李适的头:“那得等你长大了才行。”

李适想了想,继续说:“先给孩儿一枚狼臂章。”

李俶笑道:“等你学会了骑马,我让你马叔叔送你一枚。”

不多时,甲胄鲜明的西凉狼骑进入李俶的视野中。狼骑队伍最前面,沈媛骑在马重英的青骢马上,马重英则牵马步行。

李俶策马迎上,来到沈媛面前,将沈媛扶下马。

沈媛手捧一簇五颜六色的野花递给李俶:“送给你的,好看吗?真想不到,陇右美若仙境!”

李俶接过花,交给马重英,抱起沈媛一边亲吻一边说:“陇右再美也不及媛儿万一。”

沈媛的脸立刻变得通红,低声说:“别这样,马将军和兵士们看着呢。”

李俶继续亲吻着沈媛:“无妨,他们都是俶的兄弟。”

马重英在一旁笑而不语。

当晚,大队人马夜宿金城。

两日后,众人抵达武威。

李俶将教李适骑马的任务交给了贺拔楚岳,自己陪伴沈媛游览武威城、姑臧南山和大斗拔谷。

---分割线---

安禄山雄踞河北,秘密蓄养战马,训练死士,拥兵自重,谋逆的野心不断膨胀。

话说宋和(叶枫)离开长安,辗转河东太原府,来到河北道范阳节度使治所幽州城,正好遇到安禄山广招天下贤才。

宋和应召进入幽州大都督府,以商人身份为安禄山打理盐铁生意。

宋和敏锐的头脑加上出众的赚钱能力,很快得到安禄山的赏识和重用,除了盐铁买卖外,安禄山把最重要的马匹生意交给宋和打理。

宋和当然知道安禄山赚钱的目的,向安禄山建议,将边军抓获的边民充作奴隶,运到中原贩卖,赚取更多资财。

宋和多次向安禄山进言,欲成大事必先除掉朔方节度使郭子仪。

一开始安禄山并不认为郭子仪有多大本事,令安禄山垂涎的是郭子仪帐下的朔方铁骑。朔方节度使兼领安北大都护,旗下的朔方铁骑曾经是大唐进攻突厥的主力部队,战斗力不可小觑。

安禄山与高尚、严庄等人暗中密谋,一个夺取朔方铁骑的计划很快应运而生。安禄山修书郭子仪,谎称契丹部族叛乱,契丹、奚出动十万大军进犯幽州,请郭子仪出兵支援。

郭子仪接到幽州送来的六百里加急文书,立刻亲率朔方骑兵主力向幽州进发。

大军行至阴山,郭子仪派往契丹的探子回报:契丹各部并未出兵进犯幽州。郭子仪察觉到事有蹊跷,果断命令全军停止前进,派部将李韶光探查前方情况。

李韶光很快探知黑石峡谷附近有燕军活动。黑石峡谷是阴山前往幽州的必经之路,距离契丹边境数百里,出现在此地的燕军显然不是为了对付契丹骑兵。

郭子仪果断命令全军折返西行,前往安北都护府驻地—中受降城。

安禄山眼见计谋败露,只得无功而返。

安禄山回到幽州,立刻请来宋和,提拔为亲随,参赞军务。

郭子仪由中受降城返回灵武,上奏李隆基,揭露安禄山的狼子野心。

李隆基看过郭子仪的奏折,迟疑不定,派中使孟海平前往幽州调查。

安禄山派驻京城的探子刘骆谷得到消息,立刻派快马报告安禄山。安禄山提前准备,隐藏骁兵悍将,并重金贿赂孟海平。

孟海平回到长安奏报李隆基,安禄山谋反纯属空穴来风、子虚乌有。中书令李林甫也出面为安禄山开脱,让李隆基彻底打消了顾虑。

远在幽州的安禄山担心李隆基生疑,主动跑到长安献媚。安禄山得知李林甫在李隆基面前为自己说过好话,通过王鉷介绍与李林甫结交。

安禄山专程前往李林甫府上拜谢。

李林甫请安禄山入座,一边喝茶一边说:“将军统帅河北诸镇,手握十万雄兵,何必在意朔方的数千骑兵。”

安禄山心中一惊,连忙解释:“相公您误会了,禄山绝无此心。”

李林甫微笑着说:“将军不必在意,本相不过随口说说。看这大热天的满头大汗,快擦擦吧。”李林甫将自己的手巾递给安禄山。

安禄山接过手巾,战战兢兢的擦去额头上的汗。

李林甫:“听说幽州城内有个崇义坊,里面住着一千奚和契丹的勇士,号称‘曳落河’。”

安禄山心中一惊,额头上刚擦干的汗,此刻又冒出许多。崇义坊紧邻幽州大都督府,安禄山在此豢养了一千名奚和契丹的壮士,称为‘曳落河’,此事乃是绝密。

李林甫继续说:“将军可能不知道,本相辅佐圣人十余年,河北的不少官吏都是本相的门生。”

安禄山继续擦拭着额头上的汗。

李林甫:“有些事情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兵者乃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本相劝将军恬淡无为,安心为朝廷镇守北疆。”

安禄山额头上的汗此刻是越擦越多。

李林甫笑道:“只要将军兢兢业业为朝廷效力,本相自会在陛下面前为将军美言。”

安禄山起身说:“禄山对天发誓,此生效忠大唐。如违此誓,天诛地灭,死无葬身之地!”

李林甫微笑着捋了捋胡须,对安禄山说:“将军不必如此,请坐,喝茶。”

安禄山惊出一身冷汗。

俗话说“一物降一物”,身为宰辅的李林甫确有手段,满朝文武安禄山都不放在眼里,唯独惧怕李林甫一人。每次安禄山与李林甫见面,李林甫都能事先说出安禄山心中所想,令安禄山大为惊惧。安禄山每次见到李林甫,即便是寒冬腊月,依然汗流浃背,沾湿内衣。迫于李林甫的威慑力,安禄山只得暂时搁置皇帝美梦。

第七十章 两奸主政

李林甫担任宰相期间大权独揽,把持朝政,不择手段排除异己,陷害忠良,致使很多忠臣良将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俗话说“人在做,天在看”,坏事做尽的李林甫担心仇家报复,每逢外出总是前呼后拥,先是全副武装的铁甲骑兵开道,再有上百精兵簇拥护卫。自古以来,宰相出巡的豪华场面多不胜举,可是像李林甫这样如临大敌的确是少见。即便如此,李林甫依然不放心,外出前经常临时改变路线,每天夜里睡觉都要更换房间。

杨国忠入朝为官之初,李林甫以为他不学无术,缺乏政治手腕,放心大胆的提拔,利用他压制太子李亨。通过几年的观察,李林甫发现自己错了。杨国忠依仗与杨贵妃的特殊关系,恃宠敢言,骄横跋扈,打击政敌的手段阴狠歹毒,可用“斩草除根,永绝后患”来概括,比起终日战战兢兢的李林甫,杨国忠的日子可以说过得袒然自若,悠然自得。

羽翼渐丰的杨国忠对权力的欲望不断膨胀,不再甘心寄人篱下,相互勾结已经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是交恶顷扎,一场大唐帝国两大权奸之间的世纪大战震撼登场。

杨国忠经过一番精心谋划,以退为进,有意让李隆基觉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