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太子党-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体、二丈长一丈见方的长方体、和一丈见方的立方体三种规格,再后来,郭德罡干脆做出了一尺见方的标准箱,这样就可以用大箱子套小箱子 
,方便装卸。在箱子的上方每个角,有一个插销,下方四个角则是对应的插座,可以把箱子互相插起来,还可以把箱子插在专门的底座上拖运 
。他还设计了专门的集装箱起重机,其实就是扭在一起的八根绳子,四根带着插销,四根带着插座,可以把箱子上插销插进绳子上的插座里, 
把绳子上的插销插进箱子上的插座里,然后吊起来。

  有了集装箱,半挂拖车也就可以搞了。现在,只要有马车或者三轮自行车,就可以 
把集装箱拖车挂在自己的车后面拖着走。但是这种集装箱有一个问题,如果天气太热,沥青就会化开,把集装箱和别的东西粘在一起,如果一 
艘船上装了很多个箱子航行去广州,就很有可能把整艘船都粘成一块大积木,要取出货物,只能用锯子连船一起锯开。为了改进这个毛病,郭 
氏醴泉技研有限公司——郭德罡对醴泉庄子的称呼——又开发出了外面钉油布的集装箱。但是钉油布的集装箱很容易着火,所以有很多穷人就 
专门跑去偷客商们的集装箱回家做柴火,引起了很严重的治安问题。

  这种集装箱拖车也被用来给平叛的神策军运送物资,很快,李晟将 
军就发现了集装箱的新用途。他把运输辎重的集装箱里面安上了隔板,这样集装箱就可以用作活动营房。他又在集装箱外面钉了铁皮,开了带 
有护板的箭窗,这样集装箱又可以用作活动工事。需要放火的时候,只要从集装箱上面拆下油布和木条,就可以做火把使用了。这样一来,原 
来只是搞搞运输的集装箱拖车成了紧俏军需品,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凡是运输物资到河北前线的集装箱车辆,全部都成了有去无 
回的单程车,去的时候有车有马,回来的时候,有马的就算是不错了。

  李晟还和河东节度使马燧合作,把皮带自行车和集装箱相结合, 
搞出了人力驱动,外有装甲的木轮战车。这种多用途的集装箱拖车得到神策军上下的一致好评,被他们亲切地称为装甲车。为了改善装甲车的 
攻击性能,李晟还对装甲车进行了改进,在装甲车上安装了箭塔,箭塔四面有射孔,箭塔里安上了腰开弩和蹶张弩,这些箭塔越安越多,到后 
来每辆装甲车上面都有至少四个箭塔。固定箭塔的集装箱装甲车有一个缺点,就是射手的视线受到阻碍。于是马燧又研究出了可以让人在车里 
用绞盘旋转的旋转箭塔集装箱装甲车。后来士兵们就叫有很多箭塔的装甲车为多箭塔装甲车,只有一个箭塔的装甲车叫做单箭塔装甲车。

  
 ……

  “我军装甲兵始建于纪元九年的河北平叛战场,伟大的军事指挥员,安西人民军的缔造者李晟元帅和伟大的天才发明家德罡大帝 
,共同完成了最早的人力装甲车辆的研制工作。我军装甲兵是在血与火中成长起来的,有着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善用脑筋的优良传统……在 
装甲兵发展的早期,我军也走了弯路,误入了单炮塔的歧途,但后来经过群众的集体智慧,终于奠定了多炮塔模式的科学主导地位……”—— 
《安西人民军装甲兵战史》,和平部战史研究所编,人民军出版社,长安,安西历1234年5月版,第五页。

  【注1】《旧唐书马燧传》: 
又造战车,蒙以狻猊象,列戟于后,行则载兵甲,止则为营阵,或塞险以遏奔冲,器械无不犀利。

 第四章 炮

    搞完了集装箱,郭德罡才想到,要给李皋研究战船。战船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要保养简单,维修容易,那么还不是很成熟的齿轮螺 
旋桨系统,显然就不能用在战船上了。好在现在有了水车式的简单动轮驱动结构,只要把它移植到战船上就可以了。在明轮的轴上直接装上踏 
板,让人来踩就可以。踩水车式的明轮,因为同轴,并且是小轮带大轮的关系,效率并不是很高,因此就要用很多人踩,并且安装很多对明轮 
。郭德罡先让工匠们造了一个小型的五轮车船,又把升降舵和舵轮装到了车船上。为了加快战船的速度,郭德罡在战船尾部加装了一个明轮, 
这样可以部分地起到螺旋桨的尾部推进作用。这样下来,如果要造大的车船,只要按比例放大图纸就可以实现了。在造各式各样的实验船的过 
程里,郭德罡慢慢教会了李皋派来的船匠怎么样画工程透视比例图。有了周笔笔之后,画图确实方便了很多,为了加工齿轮,郭德罡还折腾出 
了一个卡尺,虽然没有游标,但对信奉可以将就那就将就的某人来说,这把卡尺已经很令他满意了。基本全是木制零件的车船,比起要用复杂 
的铁齿轮系统的螺旋桨船来,加工的难度要低很多,因此耗时也不是太久。很快,李皋的船匠就开始提出要在车船上装武器的意愿来。

   
这时代的水战,基本就是火攻、拍竿、炮车和对射弓箭,再加上跳帮肉搏以及撞击。拍竿是利用杠杆原理,在船上建一大型T形活动架,将巨石 
系上绳索,套于横杆,一端挂石,另一端人拉绳索保持平衡。当与敌船靠近时,将巨石转到敌船上空,然后松开人拉的绳索,巨石便砸向敌船 
。巨石可反覆使用,操作灵活。炮车则是投石机而不是火炮。在李皋带来的小车船上,有一根拍竿,也有一架炮车。不过这个拍竿只是简单地 
用滑轮把石头吊在竿上,并没有采用滑轮组。郭德罡直接把自己的木制起重机搬上了车船,做了一个很大的拍竿,但是出于平衡的考虑,他没 
敢放太大的石头上去,怕把好不容易搞出来的车船弄翻。

  至于投石机,现在的投石机还是简单的用人拉动绳索的形式,并没有应用配重 
。郭德罡先是对投石机的弹臂做了改进,用牛筋做了一个扭力弹簧,把用铁箍箍住的竹片做成的弹臂卡在这个弹簧中间,又在弹臂短端配上了 
铸铁的砝码。操作投石车的时候,只要用绞车把砝码升高,把投石机的网兜拉低,在网兜里装上弹丸即可。但是郭德罡在设计绞车和滑轮组的 
时候偷了懒,把拉砝码和拉网兜的绳子合并在了同一个绞车上,这就导致投石车发射的时候绞车的摇把会以一个疯狂的速度旋转,操作绞车的 
士兵很容易被击倒受伤,所以后来这项危险的工作,就全部交给犯了军法又罪不当死的人来操作了,尽管如此,绞车手的伤亡率还是太高,于 
是这项工作又被交给了战俘奴隶来干。

  投石机是搞出来了,但是投石机打得不准,弹着点完全是一个水平散布状的圆弧区。这时代打得 
最准的武器,就是弩了,但是弩只能用来射箭,打石头就不是太现实了。弹弓倒是可以用来打石头,打得也满准确,郭德罡就萌生了在车船上 
安装大弹弓的想法。现在,既然有了扭力弹簧的设计,弹弓的强度就可以进一步提升了,于是郭德罡又用两根投石机的弹臂在车船上做了一个 
大弹弓,用牛筋做弦,弹弓的网兜用绞车牵引拉开。可是这个弹弓的射出角度很成问题,打出去的东西经常是斜向下直线飞行。不得已,郭德 
罡又在网兜下面按照弩的办法装了一个带滑块的支架,又把两个弹臂放成水平,再用支架上的棘轮机构上弦。“干,弹弓变弩炮……”郭德罡 
忽然想到,这哪是弹弓,这不就是弩炮么。尽管他有那么一点失落,但有人很高兴。军器监的工匠们看到郭德罡搞出来的棘轮机构,如获至宝 
,很快就跑回去研究怎么把这个带着两个爪子的齿轮用在小型的弩上了。

  弄完了弩炮,郭德罡终于受不了了,他是一个二世祖,又不是 
专职的发明家,这么搞下去,迟早要被累死,再加上冬天马上就要到了,泔河和泾河就要上冻,于是他决定给自己放假。当然,某个恶趣味的 
人,是不会放过那艘车船的,他在这艘船的船舷上用油漆刷了一排拂林文:Clement,又把它彻底的漆成了黑色,挂上了骷髅旗,这才把图纸的 
副本交给李皋的船匠载在船上带回湖南去了。

  结束了由于车船而引发的一系列发明工作,郭德罡已经快要虚脱了。他躺在自己的董事长 
室里,忽然很想念长安。来到唐朝已经五年半了,尽管慢慢适应了没有电也没法做爱的生活,也搞出了乱七八糟的东西,可郭德罡总是觉得自 
己的人生,还是如同前世一般无趣。他从未像此刻般渴望,自己能快一点长出喉结,长出几根毛来。但,现实是残酷的,人是不能违抗生理规 
律的,每天拼命注视自己身上的某个地方,也是没有用处的,人小心已老的郭德罡,只能想点其他的办法,来让自己开心起来。

  于是, 
每天和一样无所事事的老爹老娘、大哥大嫂一起打麻将,就成了郭德罡假期生活的主要内容,而这个时候,大唐的官军正和三镇叛军,在河北 
打得不亦乐乎。长安的德云社和德隆记,生意还是照样的做,畅春园的分店已经开到了泾州,为孤苦的戍边将士们送去了温暖的安慰。在长安 
的冷风中,少年们骑着自行车把《蓝田每日商讯》和《五陵少年》卷在一起,扔进家家户户的院子里。蓝田商品交易所的各种期货,每天新高 
又新高,大唐左藏里的铜钱,一天比一天更少。大唐朝廷的政治斗争没完没了,卢杞终于把杨炎赶出了长安,弄去了海南岛,他再也忍耐不住 
,向郭家伸出了魔爪。

  而窝在醴泉的郭家一家大小,基本还什么都没感觉到,他们正忙着接待安西来的客人。郭子仪的侄子郭昕,在安 
西做四镇留后,自从吐蕃人攻占了河陇,已经十来年没有音信了。朝廷上下的人早就以为安西北庭已经失陷,甚至都给他们搞了国葬。现在安 
西北庭的使者从沙漠和草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