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寸河山一寸血-第1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够吓人的了,但是陈纳德丝毫不放在心上,他在日记中写道:设想我是一个中国人!

只要陈纳德本人立场坚定,那就谁也抓他不走,中国政府派来保护他的警卫一层又一层,因为对中国空军来说,这个洋教头实在太重要了。

空中游戏

自96式出现在中国战场以后,陈纳德就铆上了这种日本战斗机。不管在哪里,只要听到有96式被击落的消息,就一定要想办法去现场亲眼见识一下。

不是看热闹,而是希望能找到它的软肋所在。

乍一看上去,96式似乎无懈可击。它最厉害之处,是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灵活性,混战之时可以完成非常漂亮的掉头、回旋等高难动作。

灵活,灵活,陈纳德嘴里一边念叨着,一边下意识地用手试着去撕了撕飞机的铝皮,就在这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犹如墙纸一样,铝皮竟然被撕开了,这让美国人大吃一惊,同时又喜上眉梢。

原来96式的优点也就是它的缺点。由于要照顾灵活性,所以就不得不一再瘦身,外壳材料因此既轻又薄。

陈纳德马上给中国飞行员开课,第一课的名字就叫:你得有胆量。

96式看似强大,其实十分脆弱,我们的战机比它要牢固得多,所以不要怕,双方对着开火,第一个中弹坠下去的,一定不是你们,而是对手。

下面马上就有小伙子插嘴:96式比我们灵活,要是它先把枪口对准了我,我却还没来得及对准它,那岂不还是完蛋?

众人大笑,陈老师也笑了:那我再教你一招防身之术。

假使你遇到这种倒霉的事情,记住,千万不要急于逃离,相反,你还可以尝试靠近,靠得足够近,直到可以用你的机翼死死钩住96式的机翼,然后开足马力离开。

你们一定会认为这是一个有趣的游戏,是的,它的确很有趣——等回过头来的时候,你将会发现,对手已经没有了翅膀!

年轻飞行员们的笑容全都僵住了。

中国空军飞行员在战前研究战术

多么奇异的战术,从来没有见过,也从来没有听过,更别说尝试。

陈纳德并不是在对着中国学生信口开河。他做飞行员时就亲身试验过,曾经利用一个固定起落架,撞掉过对手的机翼甚至机尾。

下了课,飞行员们还不肯走,纷纷围着陈纳德问这问那,因为他们仍然不敢相信这种战术的实际使用效果。

尝试的机会很快到了。中日飞机在武汉之外的天空狭路相逢,要放在从前,也许中国飞行员只能落荒而逃,不过陈老师不是说了吗?日本飞机是个“脆脆”,不经打,揍它。

一勾枪机,坏了,机枪卡了壳,打不出去。

危急关头,飞行员想起了“陈氏防身术”,不仅没跑,反而直冲了过去,像陈纳德传授的那样,用自己的机翼搭住了对方的机翼。

一个回合结束,被撕破机翼的却不是日机,而是中国飞机,后者打着转落了下去。万幸的是,总算迫降成功,中国飞行员只是眼睛受了点轻伤。

第二天,这个飞行员气冲冲地找到陈纳德质问:我一点不差地照你说的办法做了,可怎么会是这样一种结果?

陈纳德也很奇怪,问过之后啼笑皆非。

原来当天与之对阵的不是96式战斗机,而是日本海军航空队的轰炸机,那是机身最结实的一种飞机。

老大,我让你撞96式,你却去碰轰炸机,看来你的眼睛还真有点不好使,难怪会受伤了。

眼睛如此不好使的,当然只是少数,大部分飞行员使用冲撞战术都获得了成功,他们以很轻微的损失,就连根拔掉了日本战斗机的机翼。

胜利带来了胆量,也带来了自信。当日军轰炸机群在战斗机的护卫下,再次集体飞临武汉上空时,中国空军立即整队上前阻击。

1938年2月18日,爆发了第一次武汉大空战。一战下来,日机被击落十三架,仅四大队新任大队长李桂丹一人就击落三架。

可是对于陈纳德来说,除了胜利的喜悦,更多的还有悲伤和惋惜。因为这一战,中国空军又牺牲了五名优秀飞行员,李桂丹本人也在其中,至此,正选的空军“四大天王”无一幸存。

引蛇出洞

“2·18”空战后,苏联空军成为保卫武汉上空的主力军,因此有足足两个月时间,日本航空队都不敢再到武汉上空来捣乱,只能趁晚上搞一些偷袭的小把戏。

很明显,这帮家伙不会这么容易善罢甘休,一定还会找个时间来热闹一下。可究竟会是哪一天呢?

随着苏联军援的陆续到位,中国空军开始全面更换装备,能用于作战的飞机达到了两百一十七架,其中战斗机有一百五十九架,接近于“七七事变”以前的数量,至少在硬件上已重新具备与日机抗衡的水准。

一天,中国飞行员在试飞过程中,突然发现底下有一架日机通过,于是立即俯冲下去,一击即中。

这架不经揍的飞机原来是一架侦察机,检点残骸,发现里面有个死鬼竟然佩戴着金质领章。

什么样的人戴这个东西?当然不是一般人,而是日本航空队的高官。

搜出的日记显示,原来这个高官是到前线来视察的,却不料正好成为中国空军新机试飞的祭品。日记还透露,4月29日是天长节,航空队要用轰炸武汉来给天皇裕仁献礼。

由此陈纳德获得了一个重要信息,但这还只是信息。在侦察机失事后,日本航空队还会不会照此计划执行,仍然得打上一个硕大的问号。

陈纳德在与苏联空军沟通后,很快就有了计策。

4月28日这一天,中国统帅部将中苏空军全部调到武汉,但来了没多长时间就集体起程前往南昌。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飞机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先在武汉上空低飞,然后又绕城兜了一圈。

如此高调,当然是为了让地面上的人能看个一清二楚,包括那些隐伏的日本间谍和汉奸,后者在第一时间将情报传递了出去。

在离开武汉仅仅一个小时之后,中苏空军就开始了折返。

正是黄昏时候,光线本身就很昏暗,飞行员们还采用了超低空飞行的方式,连通常盘旋降落的程序都给免掉了,这一切都是为了保密的需要。

在这一过程中,陈纳德亲自爬上汉口的最高建筑物观察效果。不过连他也没听见或看到飞机何时到达机场,美国人因此确信,他设下的陷阱万无一失,“蛇”是一定会出“洞”了。

预见一点不差。如果说在此之前,日本航空队对轰炸武汉或多或少还会产生一丝犹豫的话,那么在发现武汉上空出现“防御真空”后,再不趁机去炸武汉拍马屁,那就有被骂成傻瓜蛋的可能了。

4月29日,陈纳德从警报网中得知,日本飞机出动了。

比之于第一次大空战,日本人此次可谓有备而来,杀气腾腾,甚至不惜动用了木更津航空队的主力阵容。

这个航空队里云集着许多轰炸机和战斗机的一流好手,几个月前他们曾袭击周家口,不仅把首次援助中国的苏联飞机炸毁大半,还导致了“空军天神”高志航的罹难。

硬骨头交给你,你就要有啃的办法。

陈纳德观察到,由于木更津航空队的加油基地远在芜湖,所以日本战机能在武汉上空持续作战的时间很短,等到油料将尽,这些飞机将不得不返回芜湖。

于是他将中苏空军一分为二,首轮作战任务交给了中国空军,其目的不在于歼灭对方,而是尽可能拖延时间,耗它们的油。

作为主力的苏联空军,则被陈纳德隐藏起来。

当木更津航空队接近武汉时,中国空军早就在此恭候,双方立刻混战成一团。

这帮家伙是来乘隙轰炸的,压根没想过还要进行空战。当然,临时投入空战也不是不可以,只是来回的油料就不够用了,所以他们很着急,拼着命都想摆脱纠缠,到武汉去干“正事”。可是你越想摆脱就越是摆脱不了,为了打好这一仗,陈纳德把最后一批优秀飞行员都组织起来,后者在空中组成了一道难以攻破的防御线。

木更津航空队折腾来折腾去,不仅难以如愿,还被打掉了好几架飞机,眼看油料将尽,他们知道今天“礼”是献不成了,只得重组编队,怏怏退回芜湖。

这一轮,日机的损失并不是特别大,直到它们在路上遇到伏兵。

犹如等待猎物的秃鹫一般,苏联战斗机突然杀出,使木更津航空队遭受到了灭顶之灾。

苏联人空中围猎的动作既纯熟又老练,他们先用凌厉的穿刺,将对手的轰炸机和战斗机分隔开来,然后进行分组绞杀。

如果这时候96式的汽油仍然充足,未必会落于下风,偏偏它们的油不够了,没有办法停下来缠斗,要想保命只能埋着头往芜湖逃。

越想逃就越难逃,苏联战机不用使什么高招,只需追在屁股后面开火便一切搞定。中了招的日机拖着一缕缕黑烟,纷纷向山沟和田野坠去。

是役,中苏空军大获全胜,仅损失十一架飞机,但击落日机总数达到了二十一架,木更津航空队的96式战斗机全部有来无回。

更搞笑的是,当天日本广播中却传来了“皇军大胜”的消息,说是当天晚上击落了五十二架中国飞机——你把双方打掉的飞机全部加起来也没这么多,可见这帮家伙为了讨好他们的天皇已经把谎撒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每一次胜利,别人都在欢呼,在雀跃,可陈纳德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没有中国空军的舍命拦击和拖延,就没有伏击战的完美成功,但它的代价令人难以承受:四名中国战斗机飞行员当场战死,而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苦战,陈纳德手中本已所剩不多的优秀飞行员已经丧失殆尽。

墓志铭

参加“4·29”空战的中国飞行员中,表现最突出的是陈怀民。

陈怀民,江苏镇江人,毕业于中央航校。在“四大天王”战死之后,他是当时仅存的优秀飞行员之一。

陈怀民,那个永远的追风少年

在一众空中骄子中,陈怀民留给人们的印象是年轻、健康、有活力。

少年陈怀民白天在学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