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啸大明-第9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结果在此消颇涨之下,双方的第二轮交战完全呈一边倒的局面,谁都能够感觉得出来,清军的伤亡要远远大于中华军。不过这时马喇希到是看出了一点门道,果断的改变了战术,不再和中华军进行一轮一轮的对冲,这样只会给中华军留出足够的空余时间来填弹,索性就和中华军打混战,这样一来,中华军也就没有时间再重新填弹了,等弹药射击完之后,就轮到清军发威了。因为经过两轮的对冲之后,马喇希也基本可以得出结论,论真正的骑战能力,清军确实要比中华军强一些。

但等中华军全都射击完火枪之后,清军还能够剩下多少人,还能不能击败中华军,马喇希心里也没有底,但也只能赌一赌了,否则就这么一轮一轮的对冲,清军肯定是必败无疑的。

果然就在双方第三轮对冲的时候,清军并没有选择穿透中华军的阵式,而且死死缠住中华军,进行混战。不过每一名中华军的骑兵致少都有二到三支火枪,一但进行混战之后,到也不会轻易开枪射击,全都力求稳准,每一枪尽可能都要击中目标,无论是人是马都行。同时也会在战斗中互相掩护填弹。而清兵则是尽力的缠住中华军的士兵近身作战; 不让他们有取枪射击的机会; 由其是一但发现射击之后的中华军士兵,则毫不客气的冲上来交战。

结果两支骑兵部队就像步兵一样纠缠在一起,混战起来。

不过这场混战并没有进行太长的时间,因为这时双方的步兵也都赶到了战场来。骑兵和骑兵进行混战到还没什么,但如果是骑兵和步兵进行混战,那可就是弃长用短了,因此双方的骑兵纷纷退出了战团,在一边列阵观战,把战场让给了步兵。

结果双方统计损失,清军骑兵战死二千二百八十一人,伤四百五十七人,战马伤亡一千六百七十三匹。而中华军的骑兵战死一千七百二十七人,伤五百六十九人,战马伤亡八百五十五匹。虽然战场上并未分出战负来,但从战果上来说,中华军明显占了上风,而且清军的实际兵力,还要比中华军略多一点。

在骑军退出战场之后,双方的步兵立刻混战在一起。和骑军不同,中华军的步兵从来都不害怕和清军进行野战、混战。在这方面,中华军的步兵有足够的作战经验和战术。他们在战场上速度分散成以连为单位的战斗小团体,一般鄀是由两个排付责在前面与清军进行白刃作战;一个排付责在后面轮流开枪射击;还有一个排侧专门付责扔手榴弹,各就其位,各施其责,丝毫也不乱。

尽管清军也有八千火铳兵,但在混战中,火铳兵其实和长枪没有什么区别,都是端着上好了刺刀的火枪,寻找中华军的士乒,进行白刃作战,虽然也有一些清军的火铳兵在混战中找空隙填弹开枪,但都并没有形成系统的小组配合作战。其实训练新军时,教官们也教过清兵,进行小组配合,团队作战的训练,但一来是这种团队作战的训练最花时间,清兵大多都没有练熟,而且又是初学乍到,缺乏实战经验;二来清军使用的武器也达不到要求,没有拉弦式手榴弹,就使这种团队作战的威力下降了近一半,而且清军中还有一大半都是用的火绳枪。

因此虽然在一开始,清军也摆出了一个小团队作战的架式,但在战斗进行之后,团队很快就瓦解,清兵纷纷陷入了各自为战的情况中。结果在步兵交战中,清军十分明显的不是中华军的对手。而这时双方的骑军又互相牵制住,不能助战,清军被打得不断的后退。很快就退到先前的阵地前。

好在是这时清军又渡过来一支人马,于是立刻赶上来支援,而中华军的目地也不是要将清军赶过淮河去,而是堵住清军在淮河南岸的扩展路线,现在打到了清军的阵地前,目地也已经达到了,见清军有援军,也就没有继续追击,而是停了下来,就地组建阵地。而清军趁着这个空档,也全部都退回到阵地里面防守。

 第九十章 合围(一)

这时中华军第一军,以及第十一军的第七师都已经到达;但中华军虽然没有向清军的阵地发动进攻; 但也没有撤军; 而是在清军的阵地之外驻守。// //

这时阿济格也来到了淮河南岸,查看这边的战事情况,后来的步兵交战中,清军又损失了三千多的兵力,不过阿济格并没有太在意,因为清军毕竟守住了淮河南岸的的阵地,这就是最好的结果了。而且因为先前的交战是在离阵地较远的地方进行,因此清军的阵地还向外扩张了一些,至少目前的地方可以容纳下六七万士兵。于是阿济格也打算,等将人马都渡过淮河之后,再和中华军交战。

不过经过了前几天的战斗; 这时清军的中路军减员己经接近了万人; 而且被清军寄于厚望的骑军在与中华军的交战中;也没有占到多少便易; 另外目前在淮河北岸; 还要留下一定的兵力驻守; 因此清军调过淮河南岸的只有五万多人马; 这样的兵力当然不足以再向中华军发动进攻; 于是阿济格也决定,将左右两翼的部队都调到中路的息县来,就在中路渡河,并且集中兵力,在淮河南岸与中华军决战。

于是阿济格也立刻下令,命令左右两翼的人马立刻向中路靠垄,而在淮河南岸,暂时坚守阵地,等待人马聚齐之后,在向中华军发动进攻。结果第二天,双方都按兵不动,清军在等待着其他两路的人马到来,而中华军则在加紧抢修阵地防线。

清军的左右两翼人马离息县的距离都不远,到了下午的时候,两路人马都陆继到达了息县,当然因为这时在左右两翼,清军都与中华军在隔河对持,因此也不可能一下了全部都转移到了息县来,在原来的阵地上,还是要保留一部份兵力,一面是看守阵地,同时还付责押运随后的辎重物员,来到息县的,都是轻装简行的人马,不过两名主将阿山和阿哈尼堪也都己经随军赶到了息县。

这个时候清军在息县一带,己经聚集了十二三万大军。好在是开封送来的物资补给品都屯积在息县,因此到不用担心后勤物资的供应不够。但甴于息县的地方太小,容纳不大这么多的兵马,因此从左右两翼赶过来的人马都驻扎在息县城外。

而阿济格也十分满意,当夜他又返回淮河北岸,在息县城中设宴招待左右两翼的将领,要求他们今夜好好休息,准备在明天与中华军决一死战,力争一举一击中华军,直捣光州。而在席间,众将当然也都不能示弱,于是一个个都慷慨激扬,胸膛拍得“啪啪”直响,也都纷纷保证,明天一定会努力作战等等。因此席间的气氛也十分热烈,众将也都尽欢而散。而在当夜,阿济格着留宿在息县城里。

但就在当晚,局势发生忽然的变化,清军左右翼的留守阵地都遭遇到了中华军的袭,首先是在三更时分,中华军集中了第十一、十七、二十,三个军的兵力,向清军的右翼军发动了进攻。

中华军的第十一、十七、二十军都是被雪藏了十几天的时间,看着留守淮河防线的几支部队和清军大战数场,打得昏天暗地,人人心里都不禁有些求战心盛,因此劲头早就攒得足足的,现在终于得到了出战的机余,那还不人人争先,个个奋勇,虽然这时是黑夜,但在一连串火炮和霹雳火箭的打击之后,清军的阵地上也燃烧起不少的火光,足以让中华军的士兵在发动地面进攻时,看清战场的情况。于是从进攻的一开始,战斗就进行得异常的猛烈。

返到并不是说,清军的右翼阵地在黑夜里没有预防,其实清军确实留下了必要的守夜士兵,而且在中华军发动进攻的时候,也向全军发出了警告。

但这也仅仅只是常规的晚间值守,对中华军突然发起的进攻,清军确实有些出预料不足:一是没想到中华军会从自己的侧后方发动进攻,因此就算是守夜的士兵极时的发出了警告,但清军也不可能在这短短的时间就就布置好防线。二是没有料到中华军会集中这么多的兵力,三个军的兵力差不多在八万左右了,而这时清军在右翼的留守的人马不足一万人; 实力相差也极为悬殊。

而中华军却是早有准备,而且又己攒足了劲,一上来就是一阵猛冲猛打,清军的阵地在这样突如其来的攻击下,并没有坚持太长的时间,本来就并不牢靠的防线,赶快就被中华军给攻破了。中华军的士兵突入了清军的阵地中,和清军展开了白刃作战。

但既使是白刃战,清军的抵抗也没有坚持多久,很快就立刻全军败逃,好在是这一次作战,中华军的任务并不是歼灭这支清军,而是尽快击清军,赶到息县去合围阿济格倍的主力,因此没有采用包围作战,而是正面强攻。结果败退之后的清军才得以比较顺利的脱身,沿着淮河北岸,向息县的方向撤退。

击败了清军的右翼之后,中华军只留下一个旅在这里收拾阵地,清理战场,统计战利品等等工作,其余的部队马上对清军展开了追击,当然这种追击也不是全力狂追; 而是不紧不慢的坠在清军的后面,既不让清军跑丢,也不轻易的追赶上去。

清军的右翼离息县只有二十五里的路程,因此双方互相追逐了不到两个更次,清军的败军就己经逃到了息县东部的清军外围。

因为跑得快的败军己经先期赶到,将右翼遭到中华军的消息传到了息县,因此清军也提前了足够的时间作好了准备,不过在黑夜中,清军也不敢轻易出击,只是等中华军追击到阵地前的时候,清军的火枪手、弓箭手、火炮等等也都一起开火,向中华军发动攻击。

遭受到了清军的抵抗之后,中华军也立刻停止了进攻,并就地对清军展开了火力反击,于是就在黑暗中,双方的各种武器一齐开火,枪炮乱响,火光闪烁不断,而且在各自的阵地上也都逐渐燃烧起星星点点的火光来。

但中华军毕竟是有备而来,又是主动进攻的一方,见清军的正面防守十分严密,立刻只留下一部份人马在这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