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啸大明-第9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中华军毕竟是有备而来,又是主动进攻的一方,见清军的正面防守十分严密,立刻只留下一部份人马在这里和清军对持,其余人马马上展开迂回,绕到清军的侧翼去寻找突破点,而清军却是仓促应战,在黑夜中也不知道中华军有多少兵力,因此也只能一味守住阵地,不敢出击。

而在黑夜中,清军也看不见中华军的动向,再加上枪炮大作,连中华军行动的声音都听不到,结果中华军成功俯绕到了清军的侧面,清军对此几乎都一无所知,等中华军向清军发动了攻击,清军才知道自己的侧翼已被中华军攻破了。

这一下清军终于抵抗不住,只好放弃了外围的阵地,向后退去。好在是这时清军的援军赶到,终于在息县城外二里多的地方成功的挡住了中华军,双方又互相射击对攻起来。而这一次清军也长了教训,注意了对自已侧翼的保护,而中华军见这时到达的地方也差不多了,于是一面和清军周旋,一面也在分布兵力,在息县的东侧,对清军进行包围封锁。

原来阿济格在息县城里睡得正香的时候,忽然被手下的亲兵叫酲了,才知道自已的右翼阵地遭到了中华军的进攻,巳经全军败退了下来。

阿济格也不禁一机灵,顿时睡意全无,立刻下令聚集众将商议对策。等众将都到齐之后,阿济格又收刻了报告,中华军己经在进攻清军的外围阵地了。阿济格也来不及和众将商议,立刻命令阿哈尼堪马上带领本部的人马,赶去外围阵地增援。

等阿哈尼堪离开之后,阿济格才开始和众将商议,应该如何应对中华军的这次进攻。现在的局势很明显,中华军在淮河南岸全力防守,估计是把主力转移到了淮河北岸,向清军发动进攻。

有人认为现在其实是一个大好机会,因为中华军是在外线,而且被淮河一分为二,虽然说淮河并不宽,但也会给中华军的兵力南北调度造成一定的困难,而清军位于内线,而且在淮河上已经架好了五座浮桥,兵力调配远比中华军方便,因此清军正好可以对中华军,逐个击破。

阿山就建议应该集中兵力,先在淮河北岸与中华军决战,然后再将战线南移,与南岸的中华军一战。因为清军一直都在找中华军的主力决战,现在既然找到了,当然就不能放过,现在清军在淮河北岸大约有八万人马,淮河南岸大约有五万兵力,因此再从淮河南岸调二三万人马过北岸来,就有足够的兵力向中华军发动全面进攻,可以一战而胜。

但巴牙喇甲喇章京噶达浑则认为,既然中华军的主力在北岸; 不宜首先碰硬敌,而且虽然清军在南岸的兵少,但却是全军的精锐,另外中路军所有的火炮也都拖到了淮河南岸,又布置好了阵地。因此就算要打,也该先打南岸的中华军,先击败弱小者,再打北岸,与强敌决战。

 第九十一章 合围(二)

阿济格正在考虑先打南岸还是先打北岸时候,正蓝旗蒙古梅勒额真库尔阐则认为现在天黑地暗,根本就看不清中华军的虚实,不如等到天亮了以后,打探清楚了中华军的虚实以后再说,也许中华军在北岸的进攻就是虚张声势,目地是把清军的注意力吸引到北方来,然后中华军趁机在南岸发动进攻,将清军逼回淮河北岸来。/ (_&&)

库尔阐所说的也不无道理,从昨天的双方的战斗来看,中华军也确实有将南岸的清军击退的势头,至少把中华军的虚实摸清楚再决定下一步的计划,这一点到也并没有错。反正现在离天亮也不到一个更次了,因此先全力守好阵地再说。

但就在这时,又有一个亲兵慌慌张张跑了进来,向阿济格报告,清军的左翼也遭到了中华军的袭击,这时人马已经败退到了息县西侧,现在息县西侧的守军正在全力抵抗中华军的进攻。请阿济格速发兵支援。

进攻清军的左翼阵地的,正是湖军区的第六、十三军,其实他们发动进攻的时间比东路的中华军还要早一点,但因为这一路的中华军只有两个军的兵力,因此攻破清军的左翼阵地,花费的时间也相对较长一些,结果比东路进攻的中华军要略晚一点,不过到了这时也成功的击败了左翼的清军,杀到了息县。

这一下阿济格也不禁大吃了一惊,不过中华军竞然同时在淮河北岸的东西两侧对清军发动进攻,这也说明中华军确实己经将主力人马都调到了淮河北岸,因此阿济格一面下令,让阿山带领本部的人马,去守住息县西面的阵地,也一面又开始重新考虑,是先打南岸还是先打北岸。

但阿山的前脚刚刚离开,马上又有人来向阿济格报告,在淮河南岸,中华军也向清军的阵地发动了进攻。

虽然这时战场被淮河一分为二,但中华军从东西两面对清军的进攻都是沿着淮河的北岸进行的,淮河本来就不宽,因此北岸的枪击炮轰,南岸也听得清清楚楚。成进也知道,这是潜伏的中华军部队终于到达了战场,而为了吸引清军的注意力,为北岸的合围创造有利的条件,成进也下令南岸的中华军第一军连夜出击,向清军的阵地发动进攻。牵制清军的兵力。同时也下令,与清军的左右翼对持的中华军立刻赶到中路来,参加在淮河南岸对清军的合围。

因为这时双方在淮河南岸都己经布置好了防御的阵地,而且相隔极近,不足千步,因此中华军几乎可以随时向清军的阵地发动进攻,当然对清军来说,也是一样的。

不过也正因为是如此,在淮河南岸的清军的警惕性也明显比北岸的清军高得多,不少清军就睡在战壕里,以更随时战斗。因此中华军一动,清军就已经发现,并且马上就做好了战斗的准备。经果在淮河南岸的阵地上,双方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三个方向都遭到了中华军的攻击,而且似乎都打得很凶,因此阿济格这时也有些犯昏了,弄不清楚到底那一边才是中华军的主力人马,也只好下令各战线,全力稳固防守,等天亮了以后再说。

而就在等待天亮的这不到一个更次的时间里,中华军在淮河北岸的各路部队也完成了布置,终于布好了初步的包围圈。

等天亮之后,阿济格派人四下打探,中华军分别在淮河两岸,已经将自己的人马围困住了。

终于完成了对阿济格部的全面包围,这也是豫南战役的关建一步,同时整个中原战场,也进入到了关建的时刻,成进和李定国既高兴也相当紧张,因为包围了阿济格部,并不等于就是大功告成,阿济格部本身就在相当的实力,虽然双方己经打了好几战,但阿济格部的总兵力损失并不大,现在还有兵力十四万左右,而且火枪部队和火炮部队基本都没有什么损失。而且刚刚徉到了补给,弹药、粮食都十分充足,因此这虽然是一块上好的肥内,但也并不是一块好啃的骨头,别到时候肉没吃着还崩坏了牙。

而中华军现在是集中了八个军,总兵力超过了二十万,虽然在兵力上占优,但在包围战中,包围的一方斦需要的兵力,绝对要比被包围的一方多,而且在阿济格部的身后,还有尼堪、韩岱部的五万人马,因此清军实际的总兵力并不比中华军少。

另外开封离息县也不过六七百里地的路程,最多十天,清军还可以从开封再发来五万左右的援军,现在也不知道豫北战场进行的怎么样了,攻克了大名府没有,能不能牵制住开封的清军,而且就算中华军在豫北战场攻克了大名府,也并不一定就会把清军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北方,也许多尔衮会先出兵解救阿济格,然后再向北方进军。如果真的让开封再派来援军,对豫南战场来说,压力可就相当大了。弄不好还有可能被清军打一个反扑。

因此现在中华军不仅要包围阿济格部,还要至少留出一个军来付责阻击清军的援军,虽然包围了阿济格部,但想要将其围歼,难度还不小。成进和李定国背付的压力和面临的困难,也是可想而知。

而在包围的前一二天时间最为关建,因为中华军对清军的包围刚刚形成,而且又是在晚上完成的,不仅在兵力布置上有很多问题,并不十分合理,而且各路部队都没有建立起阻击清军突围的阵地,因此如果清军在这个时候选择不顾一切,全力突围,确实很有可能立刻突围成功,虽然说清军有可能会损失一部兵力,但也总比全军覆没要好很多,而对中华军来说,这一次围歼战就成了虎头蛇尾。达不到最终的战略目地。

于是成进和李定国两人一面将战报发回南京,一面也立刻开始布置起来,首先由李定国带领一个师和骑兵师立刻赶到淮河北岸去,尽快将淮河北岸的包围圈布置合理,并且修建好阻击阵地,同时也加强淮河北岸的兵力。而成进在淮河南岸继续对清军的阵地发动进攻,牵制清军的兵万,另外成进又命令工兵立刻开始在淮河上架设浮桥,在今天以内,一定要在息县的上下游各架一座浮桥,以保障中华军在淮河两岸的连通。

分派完毕之后,两人也马上分头行动起来。成进立刻下令,向清军的南岸阵地发动进攻。

────────分割线─────────分割线────────

果然,就在李定国率军刚刚到达淮河北岸的时候,清军就展开了突围。

原来天亮之后,阿济格也知道自己被中华军包围,因此也招集众将商议对策。

有人马上就提出,就在原地设守,然后立刻派人去通告尼堪、韩岱,让他们赶到救援,等援军到达之后,里应外合,一举突围成功。

大部份将领都反对原地待援,而是主张立刻突围,因为尼堪、韩岱的援军赶来,至少也要二三天时间,而现在中华军的包围圈刚刚形成,立足未稳,也没有建好防守阵地,正是清军突围的大好时机,如果缓个一二天,等中华军准备好了这些事情之后,就算是尼堪、韩岱的援军赶到,也未心能够轻易突围。因此现在就突围,同时也派人给尼堪、韩岱送信,让他们尽快来增援,那怕不能突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