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联合舰队的覆灭-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莱特湾。”夜间11时半,栗田舰队接近了举世闻名的圣贝纳迪诺海峡。
  关于“鞭声肃肃过夜河”的诗句,只有参加过夜战的军人才可能有深刻的体会。在军舰上,一般的说话声,不,即使大声说话敌人也决不会听到的。但是,在突破圣贝纳迪诺海峡的夜航中,军舰上却寂静无声,战士们个个蹑手蹑脚,屏住呼吸,充满了紧张感——人终究是人,这是因为正在悄悄地接近敌人的阵地而自然而然地产生的一种恐怖心理。由22艘战舰组成的大舰队以单纵队阵式突进了漆黑一片的海峡,此时,两岸无一灯影,整个舰队也早已实行了灯火管制——完全是一片黑暗的世界。当时,海潮速度是8海里,海峡的最窄处不满两英里,两岸很可能还有浅滩。然而,经过良好夜战训练的舰队充分发挥了官兵们神奇的眼力,终于在25日零时35分顺利地突破了海峡,这是陆地上指挥作战的司令官绝对办不到的事情。一位美国调查团的军官曾经感慨地说:“能在漆黑的深夜出色地越过海峡,真是了不起!”这是富有实战经验的海军军官发自肺腑的感叹。
  虽然栗田舰队越过了魔鬼海峡,但如果就此高枕无忧,那也是极其危险和愚蠢的。相反,就在越过海峡的一刹那,身经百战的栗田司令凭自己丰富的战场经验,已经充分意识到,一场大决战,而且是一场决定生死存亡的严酷的大决战即在眼前。正如本章第十一节所述,美舰队只有在这个时刻,也只有在这个海面上,才能得到歼灭栗田舰队的天赐良机。如果美军在海峡出口两岸配备上潜艇部队,并将分布在海面上的第七舰队和第三舰队所拥有的巨炮瞄准待机,哈尔西的机动部队再不失时机地迎面杀来,栗田舰队无论如何也逃脱不了全军覆灭的命运。
  且不说美机在拂晓之后有可能展开大规模的正式的空袭,就眼下而言,当排成一字长蛇阵的栗田舰队从海峡中出现,重新编成战斗队形的时候,倘若一旦遭到敌舰队从两面展开的进攻,那就会为美军展开“T”字形作战提供好条件。当然,日本海军是擅长夜战的,由此而断言,栗田舰队必将会给美舰队以沉重的打击。可是,这样一来,既定的栗田舰队向莱特湾突击的作战计划必将成为泡影。
  目前,以放弃了圣贝纳迪诺海峡这一绝妙战机为中心议题,美哈尔西、金凯德两位当年的舰队司令官仍旧争执不休,而且,著名的军事评论家汉逊•;博尔特威也积极参与了这一争论,并为之推波助澜,使得很多舰队司令卷入了论战的漩涡,这是不足为怪的。总之,当时栗田司令曾因海峡出口处没有任何美军舰只警戒而感到非常震惊。
  栗田司令惊讶万分是完全有道理的。日军将士已经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了此时此刻正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寂静。为慎重起见,栗田舰队没有立即南转,而是继续向东急驶。大约前进了20海里,栗田才下令向南转向(前往菜特湾的方向),并把舰队编成夜间搜索队形,挥戈直下莱特湾。其阵形从左至右的顺序分别是“矢矧”队、“熊野”队、“羽黑”队、“能代”队,各队保持5公里的间隔,展开了一个大约25公里的进攻面,在其5公里的后方,有战舰“大和”队和“金刚”队,该两支战队并列前进。因距目的地较远,加之为经济起见,栗田将舰队的航速控制在18海里,沿萨马岛以东10海里的海面南下。
  美舰队将什么时候出现呢?他们真的不知道栗田舰队正在向南逼进吗?配备先进的雷达,具有相当高的搜索能力的美舰队,不知道以莱特湾为目标的日本舰队正在逼进,而且已经到达距目标100海里的海域,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由于这种恐惧感笼罩着整个日本舰队,直到25日天将放亮,舰队官兵们还一直没有合一下眼,他们预感到一场比锡布延海海战还要激烈的大空袭就要来到。
  日出时间是6时27分。黎明时分,但见乌云低垂,视野朦胧,偶尔从云间可以看到一线蓝天。海面上,风速4米,一片白浪。栗田意识到,必须立即将舰队变换成防空队形。凌晨5时,他就已经下达了这一命令。当各舰正以“大和”为中心调整航速,变换阵形,扑向莱特湾时,突然,在东南方向的海天线上,栗田舰队了望哨发现了4根军舰桅杆。时间正是6时45分。
  也就在同一时刻,在远方的天空中也发现了美舰载机。见此榫埃战⒐俦堑母闯鹬鸲偈比忌掌鹄础4臃⑾值?根桅杆来判断,它们确实是敌航空母舰:这就是自吉尔伯特海空战以来,连续攻陷日本海外领土,猖獗一时的美机动舰队!'译者注:这支舰队实际上是金凯德指挥下的美第七舰队属下的护航航空母舰,这一点,本书后面对海战进行分析时将要提到。'也是在林加锚地进行艰苦的百日训练时一直当作日舰队“决战目标”的哈尔西指挥下的航空母舰群。这时,决心“取下他的首级”的2万余名日舰官兵群情激奋,斗志昂扬,当时的情景,时至今日,还仿佛就在眼前!
  当时,栗田司令的下述命令,确切地表达了海军官兵精神抖擞,摩拳擦掌的心情。该命令如下:“抓住天赐战机,保持现有阵形,立即全速突进!首先封闭敌航空母舰上的飞机,使之无法离舰,然后一举歼灭敌机动部队!”这确实是“天赐战机”,在萨马岛海面能得到和敌机动部队交锋的机会,难道不是上帝的恩赐吗?因为,只有这支部队才是栗田舰队的“真正的敌人”。而且,当时还判断这支舰队是美航空母舰群中最南端的一支,从而为栗田舰队提供了各个击破大好机会。
  “保持现有阵形,立即全速突击!”这句话并非多余——6时40分,栗田舰队正在调整队形,尚未来得及完成理想的阵列,如果继续整编队形,有可能失掉这一千载难逢的战机,所以,栗田当机立断,下令舰队进攻方向定为110度,以现有队形全面进攻!这样,就形成了各战队散乱在广阔的海面上,对敌舰急起直追的局面。
  “封闭敌航空母舰上的飞机,使之无法离舰”指的是什么呢?是指发射三式燃烧弹导致敌航空母舰燃起大火呢?还是指使用舰面巨炮摧毁对方机动的能力呢?对此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是清楚的,即,实践已经证明,在“飞机对军舰的海上战斗”中,军舰是难以取胜的。如果不集中炮火抢先对敌航空母舰进行当头一击,战局对日本海军来说将是危险的。相反,敌航空母舰抵御舰炮攻击的能力是相当薄弱的。因此,必须以密集炮火轰击敌航空母舰,实施先发制人的进攻。这也就是栗田之所以要争分夺秒地突进舰炮射程圈的理由之所在。
  令人遗憾的是,栗田舰队的这一轰击,是日本帝国海军最后的一次海面炮战,恰似前一天小泽舰队的空中攻击是日本海军“猛鹫”最后的一次出击一样。或者说,莱特湾海战这一天可以算作是日本海军的“海战忌辰”,因此,有必要把这次海战情况作详细记述,以便使日本国民了解。特别是在这一海战中,日本海军引以自豪的18英寸的巨炮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发挥了它的威力(战舰“武藏”18英寸的大炮一弹未发便被击沉了)。
  二十)萨马岛海战——18英寸巨炮终于开火
  时59分,战舰“大和”拥有的9门18英寸的巨炮一齐向美航空母舰开火。在第二次齐射之后,舰桥上的观测兵立即报告:“敌舰腾起大火!”果然,敌航空母舰“冈比亚湾”被炮弹击成两截,火焰冲天,旋即沉入海底。
  据美军战地记载,该母舰是由战舰“金刚”的炮弹击中的。但不管他们怎样讲,用1发炮弹便可击沉1艘敌舰,勿庸置疑是战舰“大和”18英寸巨炮的威力。
  然而,不幸的是,海面上的狂风巨浪遮挡了日舰炮击的视线,再加上敌驱逐舰施放的烟幕成功地遮盖了匆忙后撤的美航空母舰群,致使“大和”和“长门”舰上的巨炮无法施展威力。这时,当“大和”接近美舰22公里时,在阵列后面督战的栗田司令突然发现6条鱼雷正向“大和”袭来。驾舰高手、“大和”舰长森下少将巧妙地转向闪避。只见鱼雷3枚为一组,飞驰在“大和”巨舰的两侧。事有凑巧,这6条鱼雷的速度几乎和“大和”航速相同(26海里),因此,“大和”号无法折回,不得已只好同鱼雷结伴行驶了大约10分钟,躲过鱼雷后才又重新转舵扑向美舰。战后回忆起这一情节,仍然为此惊险场面捏着一把汗。
  由于上述原因,双方舰队又把距离拉大到30公里以上。栗田下令发射军舰弹着观测器进行侦察,侦察结果表明,敌舰队正向南方逃窜,栗田立即下令全体急追,时值8时20分。栗田坐镇的“大和”战舰一面进行雷控射击,一面向南急驶。突然,在烟幕的隙缝中隐约发现1艘近似巡洋舰的美舰只,“大和”立即用副炮将其击沉,事后才知道,这就是前来实施鱼雷袭击的美驱逐舰“霍埃尔”号。
  此时,栗田舰队的横向追击面绵延达15海里,各舰根据自己的判断,凶猛地扑向美舰,这种异常混乱的局面是由于联络的不畅通而造成的。重型巡洋舰“羽黑”和“利根”一马当先,冲锋在前,把美舰群向西南方向压去,成功地为日本海军水雷战队的进攻创造了条件。然而,不幸的是,如作战略图所示,栗田司令对此全然不知,令人深感惋惜。
  此刻,美航空母舰沿内线退却,而栗田舰队沿一个外圆弧追击,所以,如欲迅速缩短双方的距离,并非易事,何况,敌驱逐舰从上风头大量施放烟幕,模糊了栗田舰队的视线,并在日本舰队追击的航路上发射鱼雷,进行了相当出色的回击。追击中的日舰一面竭尽全力地应付逃窜械牡薪⒌呐诨鳎幻嫦虺中欢系卣箍馑拦セ鞯拿阑嚎稹怀∠嗟辈锌岬暮?占ふ降某∶娉鱿至耍喝毡局匦脱惭蠼ⅰ爸Α薄ⅰ澳窈!痹谂诨鹬星钭凡簧幔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