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朱自清评论集及序跋-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一时兴到,未及深思,便成歧义了。
本书分期,颇为妥帖自然。向来论宋诗的,已经约略有此界画,老人不
过水到渠成,代为拈出罢了。至于选录标准,可于评点及圈点中见出。本书
评点扼要,于标示宗旨和指导初学,都甚方便。大抵首重吐属大方。此事关
系修养,不尽在诗功深浅上。如评钱惟演《对竹思鹤》云:“有身分,是第
一流人语。”(一?一)陈与义《次韵乐文卿北园》云:“五六濡染大笔,
百读不厌。”(三?一)苏轼《和子由踏青》云:“不甚高妙景物,名大家
能写得恰如分际,小名家则非雅事不肯落笔矣。”(二?二○)这都说的是
胸襟广阔,能见其大。又评黄鲁直《宿旧彭泽怀陶令》云:“古人命名,未
尝非用意有在。但专就名字上着笔,终近小巧。”(二?二三)《题竹石牧
牛》云:“用太白《独漉篇》调甚妙,但须少加以理耳。”(二?二六)按
此处语太简略,其详见《诗话》十七(一页),以为如诗语“何其厚于竹而
厚于石”,未免巧而伤理了。又评陈师道《妾薄命》云:“二诗比拟,终嫌
不伦。”(二?二九)《放歌行》第一首云:“终嫌炫玉。”(二?三○)
所谓“不伦”,当是说得太亲昵,失了身分之意。又评乐雷发《送丁少卿自
桂帅移镇西蜀》云:“如用‘瑞露’等字,终嫌小方。”又评文同《此君庵》
云:“谚所谓‘巧言不如直道’,这是墨守明人议论的所不敢说的。”老人
不甚喜欢禅语。评饶节云:“诗多禅语,非浅尝者比,然兹所不录。”(三?八)
又评苏轼《百步洪》云:“坡公喜以禅语作达,数见无味。此诗就眼前篙眼
指点出,真非钝根人所及矣。”(二?一四)老人能够领略非浅尝的禅语而
不喜东坡以禅语作达,大约也是觉得他太以此自炫了。至于不选饶节禅语之
作,或因禅太多而诗太少之故。不过禅学影响于诗甚大,有人说黄山谷的新
境界全是禅学本领。这层似尚值得详论。大方不但指思想,也指才力。书中
评严羽云:“沧浪有诗话,论诗甚高,以禅为喻。而所造不过如此。专宗王
孟者,囿于思想,短于才力也。”(四?六)老人论诗,所以不主一格。他
说过:“知同体之善,忘异量之美,皆未尝出此。”(《诗话》十二,一页)
评秦观《春日五首》之一云:“遗山讥‘有情’二语为‘女郎诗’。诗者,
劳人思妇公共之言,岂能有雅颂而无国风,绝不许女郎作诗耶?”(二?三
三)
大方而外,真挚与兴趣也是本书选录的标准。评苏舜钦《哭曼卿》云:
“归来句是实在沉痛语”(一?一一)。评梅尧臣《悼亡》之三云:“情之
所钟,不免质言,虽过当,无伤也。”(一?一三)《殇小女穪穪》之二云:
“末十字苦情写得出”(一?一六)。评黄鲁直《次韵吴宣义三径怀友》云:
“末四句沉痛”(二?二四)。《次韵文潜》云:“沉痛语一二敌人千百”
(二?二八)。评陈师道《妾薄命》之一云:“沉痛语,可以长接顾长康之
于桓宣武”(二?二九)。评陆游《沈氏小园》等作云:“古今断肠之作,
无如此前后三首者”(三?二八)。这都是真挚之作。语不真挚而入选者也
有,那必是别有可取处。评王安石《寄阙下诸父兄兼示平甫兄弟》云:“虽
非由衷之言,而说来故自动听”(二?四)。黄鲁直《次韵子瞻武昌西山》
云:“并子瞻于次山,付诸一慨,此时境地同也。”(二?二五)评尤袤《送
吴待制守襄阳》云:“酬应之作,然三四六语有分寸”(三?一三)都可见。
评黄鲁直《题伯时画严子陵钓滩》云:“此兴到语耳。”(二?二五)《病
起荆江亭即事》十首之一云:“兴会之作”(二?二六)。老人并不特别看
重伫兴之作,《诗话》三有评说(四页),所以此二诗评语也只轻描淡写出
之。但于蔡襄、欧阳修、苏轼、陆游梦中四诗(一?六;一?九;二?一一;
三?二七),却极端推重,以为“如有神助”,甚至说“四诗之高妙为四君
生平所未曾有。”(三?二七)欧作确奇,而一句一意,没有多少组织的工
夫。陆作贴切便利,“自然”可喜。苏作可称“兴会”。蔡作句奇意不奇。
老人推许似乎太过了些。这和他论王安石诗,以“柳叶鸣蜩暗绿”二首压卷
(二?六),同是难解。又评穆修《贵侯园》云:“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一?八)孔武仲《瓜步阻风》云:“第二句甚趣。”(二?三七)杨万里
《题钟家村石崖》云:“末七字使人失笑。”(三?二一)诗杂诙谐,杜甫
晚年作品实开风气(胡适之先生《白话文学史》说)。宋人颇会学他,老人
也赏识这一种的。
自来论诗文,都重模拟。死的模拟,所谓画死人坐像,不足重;重在能
变化,能以故为新,所谓脱胎换骨的便是。本书评语往往指出诗句蓝本;其
按而不断者都是能变化的。这种评语不但有助于诗的多义,兼能指点初学的
人。有时也指出死模拟的句子,告诉人不可学。评陈师道《赠欧阳叔弼》云:
“末二句学杜而得其皮者,切不可学”(三?三○至三一)。但评陈与义《再
登岳阳楼感赋》云:“五六学杜而得其骨者”(三?二)。得皮是死,得骨
便活了,避熟就生也是活法,也是变。评苏舜钦《中秋夜吴江亭上对月怀前
宰张子野及寄君谟蔡大》云:“望月怀人语数见不鲜矣,此作颇能避熟就生。”
(一?一一)变化其实也是创新;纯粹的创新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评王安石
《壬辰寒食》云,“起十字无穷生清新。”(二?四)苏轼《题西林壁》云:
“此诗有新思想,似未经人道过。”(二?一三)杨万里《池口移舟入江再
泊十里头潘家湾阻风不止》云:“写逆风全就江水西流着想,惊人语乃未经
人道矣。”(三?一九至二○)诚斋诗中,新境较多,但时流于巧;巧就不
大方了。老人评徐照《柳叶词》云:“新巧而已”,也不满意于那巧味。书
中于用字,造句,押韵,也偶然评及。用字如陈师道《和李使君九日登戏马
台》云:“三四加‘堪’字‘更’字,便不陈旧”(二?三二)。这也是变。
又如文同《北斋雨后》云:“‘占’字‘寻’字下得切”(二?三六)。造
句如黄鲁直《宿旧彭泽怀陶令》云:“铸词有极工处”(二?二三)。唐庚、
张求诗云:“工于造句”(三?一○)。押韵如楼钥《求仲抑招游山归途遇
雨》云:“押‘及’韵如抛砖落地,从《左氏传》‘师何及’句来”(三?五)。
都颇精当。只有辩黄鲁直《醇遂得蛤蜊复索舜泉》诗中“前”字韵诸语(二?二
二至二三),未免牵强附会。其实那“前”字与“边”字同意,并无趁韵之
嫌;“世人藉口”,未知何指,似不足辩。书中尤重章句组织。评古诗常有
“辞费”之语。如梅尧臣名作《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云:“此诗绝佳
者,实只首四句,馀皆辞费。然所谓探骊得珠,其余鳞爪之物,听之而已”
(一?一二)。组织工者曰“健”,就是“经济的”之意。句健易,全诗健
难。老人评苏轼《王维吴道子画》云:“大凡名大家诗,每篇必有一二惊人
名句,全篇方镇压得住;其鳞爪之处,亦不处处用全力也”(二?八)。这
是为名大家辩护,实在是组织不容易。近体也如此,所以古今诗话,摘句者
多,录全篇者少。《石遗室诗话》中论此最精云:
作近体诗,患在意不足。如七律诗八句,奈无八句之意,则空滑搪塞,无所不至矣。但
果是作手,尚张罗得来,八句中有两三句三四句可味,余亦可观耳。意有余,而后如截奔马,
如临水送将归,非施手段善含蓄不可。意仅足,则剡溪归棹,故作从容,故有余地,工于作态
而已。(《诗话》十一页)
书中评近体诸作,不大说及组织,实因全美的少,一一指疵,未免太烦。只
有组织特别者才有说明。评郑文宝《阙题》云:“案此诗首句一顿,下三句
连作一气说,体格独创。唐人中唯太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一首,前三句一
气连说,末句一扫而空之。此诗异曲同工,善于变化”(一?二)。陈师道
《春怀示邻里》云:“此诗另是一种结构,似两绝句接成一律”(二?三二)。
杨万里《题沈子寿旁观录》云:“倒戟而入作法”(三?一九)。这三首诗
若不细加吟味,是会囫囵看过的。
书中选录的诗甚有别裁,而且宋人诗话中称道的,和有关诗家掌故的作
品,大抵也都在选中。读此书如在大街上走,常常看见熟人。评论诗家,如
王安石(二?六)、苏轼(二?一六)、黄鲁直(二?二四)、朱熹(三?一
二)、陆游(三?二九)、刘克庄(四?一一)等人,语虽简短而能扼要,
绝非兴到振笔者可比。至于说诗,更是老人的长处。如说王安石《元丰行》
(二?一),《明妃曲》(二?二),抉出用意,鞭辟入里,古今人所未道
及。又如黄鲁直《戏作林夫人欸乃歌》之一(二?二三),时序先后,颇不
易明,老人一语点破,便觉豁然。评语中也间有附会处,上文论押韵,已举
一条。他如评王安石《歌元丰》云:“微有杨子幼‘豆落为萁’意”(二?四)。
细味原诗,却绝无此意。与《元丰行》《后元丰行》不同,只“南山”二字,
涉想过远,才有此评;但他自己也不深信,所以只说“微有”。不过书中如
此附会处极少。评语中间论改诗。欧阳修《丰乐亭小饮》云:“第五句以太
守而说游女丑,似未得体,当有以易之”(一?九)。原诗云:“看花游女
不知丑,古妆野态争花红”,这是诙谐语,与苏轼《于潜女》貌异心同;重
在游女之朴真,不在品题美丑。再说诗并非作给游女看,也不是作给州民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