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衣装秘语-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川滇彝族以太阳为女性,居左;月亮为男性,居右。有的研究者认为女子在坎肩或外衣的领口上织饰太阳纹,既反映了先民太阳崇拜遗迹,又表现了太阳女性化的宇宙观。彝族历来将占有时空的宇宙万物,按其形状大小分为雌雄(大雌小雄)。太阳养育万物,女性创造生命,以太阳配饰女性,或将太阳女性化,都有许多可能源自神话源自原始崇拜的文化传统。    
    


第一部分:神话传说与服饰象征各族服装为什么不一样

    族源型神话,可以看作人类起源神话的继续。在少数民族中,人类起源神话往往和族源神话合而为一。许多民族的族源,大都追溯到开天辟地、人类诞生的那一刻;或者人类一旦从某个洞穴或葫芦里诞生出来,就已具有了不同的文化(工具、冠服、语言等)特征,分化为不同的民族或支系。    
    拉祜族著名的神话史诗《牡帕密帕》,谈到厄雅莎雅(即习惯的“厄莎”)造好天地种葫芦,从葫芦里走出扎笛(男)和娜笛(女),他们结合后生出十三对娃娃,这些孩子长大后再生儿育女,“人满九山九凹”。在一次围猎遇雨时,他们分族了:    
    芭蕉树下躲雨的,    
    后来变成了汉族。    
    芭蕉的皮层多,    
    所以汉族衣服多。    
    大树下躲雨的,    
    后来变成拉祜族。    
    大树树皮少,    
    所以拉祜衣服少。    
    鲜花底下躲雨的,    
    后来变成了爱尼。    
    鲜花开得很好看,    
    爱尼打扮很漂亮'3'。    
    在神话中,一次似无必然联系的事件,皆可导致各民族分化及其他文化形态(如服饰、生活方式等)的差异。这种“神话的”思维方式,在各民族中都是屡见不鲜的。如云南金平县苗族,因服饰和支系不同而有黑苗、白苗、大花苗、青苗或清水苗数种。问及服饰差异的原因,苗老便绕山绕水,从开天辟地唱到苗祖过江,从创世始祖唱到第几代儿孙,才进入到我们所问的话题:    
    ……伙求和幺姑娘生下四个儿子,    
    分派他们去远处造自己的寨子。    
    老大占得一座山,    
    传下人烟成了黑苗族,    
    黑苗的咪彩把麻布染黑包在头上;    
    老二生下来那天碰着鬼,    
    脑壳碰在木柱上,    
    造的寨子没得其他人的好,    
    传下人烟一大帮,    
    但女人不会把麻布拿去染,    
    就把生麻布缝成裙子,    
    穿在自己的光身上;    
    老三生来就会笑,    
    尖声尖气很漂亮,    
    造的寨子挨近老林边,    
    日子过得最富足,    
    女人见多了山上的花,    
    就把花儿绣到自己的裙子上,    
    还戴上一块染黄的布包头;    
    老四留在爹妈身边,    
    什么心都不用操,    
    传下的人烟叫清水苗,    
    喝水吃饭都拣好的要,    
    女人用马尾毛来包头,    
    不小心碰在石头上,    
    出的血染红马尾毛,    
    从此清水苗的头上像烧着一堆火……


第一部分:神话传说与服饰象征相遇天神的留念

    云南澜沧县拉祜族主要有拉祜西和拉祜纳两种。拉祜西女人穿短衣长筒裙,拉祜纳女人穿开衩长衫,上面绣了许多齿牙形、石花形图案,衣服上的黑白两色,也很醒目。老人们说,光这长衫上的衩口,就是一个故事呢。传说拉祜族祖先从葫芦里出来之后,天神厄莎安排他们住在一个森林茂密的“所达厄平此,麻达莎平此”的地方。有一年,森林被火烧光,变成了“明尼多科”(意为荒凉的黄土地),只好另寻生存之地。他们寻到一个蓝色的大湖“糯亥厄波”,传说是太阳月亮洗澡的地方。也有的人说,“糯亥厄波”,是天神厄莎第二次创造人类的地方,这第二次造出的人就是男人扎迪和女人娜迪。他们从葫芦里出来时是光着身子的,没什么衣服穿,没有粮食吃。有一天,扎迪和娜迪来到一个美丽的地方,道路又直又长,路边长满了蕨草。在路的分岔口,他们遇到了骑马巡视的厄莎。厄莎见男人和女人都光着身子,饿得瘦骨嶙峋,就下马来,把棉花种和小米种给了他俩,告诉他们怎样栽种,如何制作。女人种出了棉花,纺出线织成布,想起那个美丽的地方和遇见厄莎的那条岔路,就把衣服裁成长衫,两侧长长地开衩,在分衩的衣襟上缝缀了许多齿牙花纹,代表路边的蕨菜;为了不忘曾住过的山洞,她们还加进了一些石花图案,那是她们在石洞岩壁上常常看到的。不知是对她们的诞生地——葫芦内黑暗的记忆,还是像有人说的,是对当年在荒凉焦土“明尼多科”的纪念,她们把自己的衣服染成了黑白相间的颜色,把男人的衣裤全染成了黑色。或许,每当拉祜族穿着这样的衣服走在田野里,她们就会想起创世的时代,想起艰难的岁月,想起葫芦神话,想起教会自己穿衣吃饭、栽棉种粮的天神厄莎——拉祜族文化英雄的神化的象征。


第一部分:神话传说与服饰象征撑天伞和蜡染布

    苗族服饰中特色最足的是蜡染布,青蓝色的底子上,斑斑点点的腊染花纹,犹如满天繁星。传说,十老人造成天和地以后,便用蒿秆把天撑上去。蒿秆不抵事,撑不住天,一天垮三次,一晚塌三回,弄得人们天天躲天,人心惶惶。十老人想用一把伞把天撑住,就请巧姑娘娃爽造一把“撑天伞”。巧姑娘用清风做纺车,白云织线,织出九十九疋白布。把布浆洗了晒在梨花树下,大风吹落梨花,铺满白布。蜜蜂在上面采花吐蜡,蜡迹斑斑点点。白梨花叶瓣腐烂,把布污得黑麻麻。娃爽只好把布再拿去洗,这一洗,黑麻麻的布变成蓝蓝的布。布上有蜂腊的地方没染上梨汁,就现出布的底色,斑斑点点很是漂亮。巧姑娘缝了十三年,缝出一把蓝底白花的撑天伞。十个老人把伞抬到顶天梁一撑,天就稳稳当当地盖在人们头顶上,还现出蓝天和星星。天撑住了,苗家姑娘也学会了蜡染,个个穿上像蓝天和星星一样美丽的蜡染衣裙。    
    当然,据神话所述,教会她们的,是变为花神的巧姑娘娃爽。    
    


第一部分:神话传说与服饰象征佩饰与“老变婆”

    彝族有一支自称“濮人”或“姆基拔”,她们穿的是短衣筒裙,胸背及筒裙上半部分绣着艳丽的菱形花纹,颈带贝饰项链,头部用白线交缠,脑后垂饰两大股(数十根)珠串,顶端扎系一些鸡毛。这包头叫“尔别”。    
    说起“尔别”,她们眼睛里便有些玄乎。她们说,用鸡毛或白鹇鸟的羽毛装饰“尔别”好看,不过,最好是用“老变婆”的毛,“老变婆”脖子上的毛,长长的、红红的,拿来装饰“尔别”,又好看,又吉利,走在山野荒谷里,鬼邪不敢近身……    
    可是,什么是“老变婆”呢?     
    水族里就有这样一个“姑娘为什么戴手镯”的传说,与“老变婆”有关:    
    从前,凶恶奸猾的“尼变”(即“老变婆”)经常变成老阿婆出来害人。一天,有两姐妹去树林里拣菌子,碰见一个老阿婆,说自己是她们的外婆,走不动了,要扶一把。    
    姐姐手快,才伸过手去,就被老阿婆一把抓住,脸色一变,现出“尼变”的原形,哈哈大笑,笑昏过去。姐姐想挣出双手,怎么也挣不脱。眼看“尼变”就要醒过来,忙叫妹妹逃走。    
    姐姐被害之后,妹妹一心要报仇,到处求师学武,可是没一个人能斗得过“尼变”。有一天,她又包了饭远出学武,看见一个衣衫破烂的老人在树下要饭,她很可怜这老人,就把自己的饭全给老人吃了。老人吃过饭,送给她一对竹筒,告诉她把它们戴在手上,等“尼变”笑昏过去,从竹筒里抽出手,用针朝她胸前的白毛处一刺,她就死了。老人说完,一阵轻风就不见了。    
    妹妹双手戴青竹筒,又去树林里拣菌子。不一会,便碰到了变成老阿婆的“尼变”,装作很慈爱的样子要妹妹扶一把。妹妹刚伸出手,“尼变”顺势一把抓住妹妹的双手,变了脸,疯狂地笑昏过去。妹妹趁这时候从竹筒里抽出双手,从头上取下尖利的绣花针,往“尼变”胸前白毛处狠狠刺去,只听“尼变”一声怪叫就死了。“尼变”死后,妹妹戴着竹筒做活路很不方便,又怕遇上“尼变”,就请来一个银匠,仿照竹筒打了一对银圈圈戴上。银圈圈闪闪发亮,“尼变”见了,吓得不敢挨边。    
    于是,寨上寨下的姑娘们都学着她,打了一对银镯戴在手腕上,祛魔迎福。就这样水族姑娘戴上了银镯,一直传了下来。    
    类似的传说,在瑶族中也有流传。瑶家妇女为了不忘此事,就都在双手上戴两个竹环。慢慢地,竹环变银环,就成了今天的银手镯。    
    仫佬族把老变婆叫做“人熊婆”或“大婆弥”。相传她留着一条同仫佬族姑娘一样长的辫子。可是她不会自己梳头,每天都要在山口上拦着进山的姑娘为她梳头捉虱。谁若不肯她就吃掉谁。    
    有个仫佬姑娘被人熊婆捉住了,脱不了身,只好帮她梳头。她借口说人熊婆头发太长,要她上树梳头,趁其不注意,把她的长发缠在树上,趁机逃走。人熊婆往下跳,撕脱了头皮,变成了光头。人熊婆发誓要把所有仫佬妹的辫子全拔掉,让她们也成秃头。机智的仫佬姑娘便把头发挽成髻盘在头上,然后用一个细丝网网起,再用青蓝布巾包着头,骗过了愚蠢的老变婆。后来,聪明勇敢的仫佬姑娘设计除掉了作恶多端的老变婆。但是,挽髻包蓝布巾的装束,仍然沿袭下来,成了仫佬姑娘特有的装束打扮。    
    在苗族中,也曾有过这样一个传说,解释苗家儿女为什么每个人都要戴一个银脖圈的缘由。传说里讲的豹子婆,其实也是老变婆的另一种形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