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扫描西部-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阵风吹来,放在沙面上的草帽滚动了,老汉顺势一把抓住。帽子虽破,上面的饰带是好的,他解了下来。正当大家不知作何用时,他拢过田中千春的头,往她布帽子上系起来。田中千春侧头接受老汉的一片慈爱之情,脸上充溢着幸福而又甜蜜的笑。    
    队伍又出发了。驼背上带着遮阳帽的田中千春,俯视无帽的艾山·加力雄老汉冒着骄阳,牵着头驼缰绳走在队伍前面,心中泛起一阵阵不安。以后,每当她提起这件事,总是说:“我永远忘不了这位好心的中国老爹”。


第三部分 衰败的胡杨第15节 穿行怒江大峡谷

    怒江起源于西藏那曲地区,自北向南纵贯整个横断山区。千千万万年来剧烈的地质运动,使怒江河道深切于雄峻的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之间,浩浩荡荡的江水冲破一处处关隘、险滩,奔腾直下,形成了长达几百公里举世罕见的高峡、深谷、急流景观。    
    穿越大峡谷,往往是探险英雄们的壮举。其间爬山涉水、劈荆斩棘,餐风露宿、躲避虫蛇,那绝不是常人所能忍受和所能成就的。就因这,不知多少人选择亲近大自然时,不得不舍弃被称为大峡谷的地方,锁定了他们能够接受的草原、森林、湖泊、江流。应该说,靠近中缅边境的怒江大峡谷并非如此。这是一条人人都可以穿越的大峡谷,沿途风光无限。    
    怒江大峡谷的特点是通直。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内,怒江大峡谷长为316公里,平均深约2000米。这个州所属的泸水县、福贡县和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沿怒江大峡谷呈条状排列。有的绘图人员在画怒江大峡谷示意图时,干脆贯以一条笔直的长线。这条大峡谷并非没有险,但它把险留在两侧高耸入云的山体上,使得人们看到险而不必历险。月亮山就是这样一个景观。远看一个透空的直径有五六十米的岩洞悬在半空中,宛若一轮满月刚刚爬上山巅。忽有薄纱般的浮云飘来,半遮半掩,更为它陡添了诗意。凡是领略过月亮山风情的人,无不为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所感动。但谁要想亲“吻”一下“月亮”,得要爬上大半天的险路。    
    怒江大峡谷把更多的美留在了谷底。一条条跨江钢索吊桥的修建,使怒江两岸群众来往更加方便。过去没有江桥的时代,当地群众只能靠危险的溜索过江。有的溜索非常原始,是用篾竹编成的,直径约与乒乓球相当,用得频繁磨损严重,一个月要更换一次。贡山县一位妇女回忆说,带着孩子用溜索过江回娘家,真是一件吓人的事情,幸运的是这已成为历史。    
    蛛网也是一景。怒江大峡谷里,随着公路的延伸,路旁的电线上缠满了密密的蜘蛛网,几米、几十米长长地薄纱般固定在空中,甚至遮去电线。这表明怒江大峡谷一年中相当一部分时间气流稳定,温湿适中。如果这里的山谷风盛行,蛛网早就随风而逝了。怒江大峡谷能有这样特定的气候环境,是怒江两侧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起到了屏障作用。    
    车行至福贡与贡山之间,总会路遇一处飞瀑流泉,水流直泻在公路上,成了过往车辆天然“洗车点”。“洗车点”距福贡县城70公里。怒江州旅游局副局长娅莎介绍说,十多年前,她第一次经过这里时,就看见不尽的水流从公路上方高高的崖头上哗哗下落,到现在依然如此。司机们每次经过这里都格外兴奋,有的还着意把车停一会,去品味晴天落“雨”。崖下路基是石质的,不怕水流冲击。否则,交通部门早就会对水瀑做导流处理。    
    峡谷的民居基本搭在山坡上。为了屋的平衡、当地群众只能根据山势,或长或短地用立木多脚起架。山底不少的民居,为芭蕉和凤尾竹所掩映。而搭建在山腰上的民居,往往毫无遮掩地袒露在人们面前,他们自称是挂在山上的民族。    
    怒江大峡谷拥有种类繁多的野生观赏植物。通过对怒江大峡谷野生观赏植物资源普查发现,这条峡谷现存有野生观赏植物62科137属共600余种。不仅种类丰富世所罕见,有些植物起源十分古老,树蕨便是其中的一种。它又名桫椤,树干笔直挺立,高耸入云,被称为蕨类植物中的“巨人”。其大型羽状叶犹如一把撑开的巨伞,十分优美壮观,是不可多得的观赏植物。怒江大峡谷还是鲜花的海洋。仅就兰花而言,在怒江大峡谷,除拥有久负盛名的蕙兰、莲瓣兰外,尚有50余属、近150余种兰花。    
    为什么如此众多的古老观赏植物能在怒江大峡谷得以遗存?植物学家解释说,这是因为怒江大峡谷位于横断山脉纵谷区,在地质构造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的结合部,在植物区系上是泛北极植物区系与古热带植物区系的交汇地带。特殊的地理环境,使怒江大峡谷未受到第四纪冰川的覆盖,从而成为古植物的“天然避难所”和南北“通道”,很多植物的古老种类因此能够在这里残存,并在第四纪冰川之后沿怒江大峡谷这一南北“走廊”扩散。    
    在怒江大峡谷,如果没有当地人的着意指点,外人绝不会想到,怒江两侧不少裸露的高耸蓝天的山岩,竟是由宝贵的大理石构成。怒江大峡谷富含大理石,有的文献对此早有记载。美国学者约瑟夫·洛克在他40年代出版的《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一书中就写道:怒江“峡谷的大理石壁几乎全是白色的,这些石壁都有数百英尺高,在河床之上陡峭地矗立着,有些地方如悬挂着一般。”怒江州地质矿产局提供的调查材料表明,怒江大峡谷大理石资源均由古生代石碳系钙镁质灰岩深变质而成。例如出露于福贡县至泸水县双纳瓦底一线,大理石资源全长56公里,层厚177米。出露于贡山打拉至福贡县马左一带大理石资源全长76公里,厚240米至540米。仅贡山县就拥有数亿立方米的储量。这里的大理石不仅蕴藏量大,而且属于上品的汉白玉、羊脂玉,看上去洁白如雪,光泽柔润。    
    居住怒江大峡谷的人恐怕没有谁不知道天姿绝色丙中洛,当地人为其所陶醉,索性以香格里拉A相称。    
    自从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作品《消失的地平线》出版以来,书中所描述的香格里拉——理想的美丽之邦,一直是很多读者渴望见到的地方。有的探险家甚至以不惜生命为代价去寻觅。受其影响,不少拥有雪峰、寺庙、草甸、山花、生活宁静、相对与世隔绝的地方,纷纷自称是香格里拉,尤以西藏与云南交界的不少地方为甚。丙中洛人敢称自己居住的地方为香格里拉A,恐怕自有他们骄人的理由。    
    丙中洛地处怒江大峡谷上端,是怒江大峡谷临江公路的顶点,再往前则是通往西藏察隅的原始的茶马古道。丙中洛的驰名,是因为他拥有最漂亮的江湾。一座低平的山体如同一个倒地的保龄球球瓶躺在湾内,江水绕着“瓶体”而流,其曲线之美,胜于雅鲁藏布大峡谷扎曲大拐弯。    
    还有,从六库溯江而上,怒江大峡谷一直呈“V”字形而存在,只是到了丙中洛,峡谷形态消失,豁然开朗。江右边的山体依然如大墙般高耸,江左面代之以从西至东坡度渐渐徐缓的低地,丙中洛镇就坐落在低地的中央。如果站在镇内四望,发现它周围的山体并不给人以压抑感。主要是这些山并非构成了环形山,加上镇旁有条的发源于西藏、流往中国境外的怒江,好像这极为偏远的小镇也与世界相通了。    
    丙中洛四处高山是颇为诱人。无论朝哪一个方向看去,都有刺破蓝天的雪峰闯入视野。雪线以下的山体,陡峭处是袒露的岩壁,缓坡处为森林与灌丛所覆盖。丙中洛村外的开阔地带,为一畦一畦整齐的排列有序的耕地,充溢着田园诗意。从怒江大峡谷走过来的人,首次与丙中洛谋面者多称看到了一个意外,认为丙中洛以其天姿绝色会令来到这里的每一个旅游者倾慕,叫它香格里拉,称它人间胜境好像怎么都不为过。


第四部分 废城知子罗第16节 废城知子罗

    仅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废城驻足了几个小时,我就离去了,真可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然而,废城留给我的震憾却是久远的,我一次次追思它的过去,还有它的利用价值,越是这样,就越为它现在的处境感到惋惜。    
    我们早上从福贡县城出发,准备奔向州首府六库时,我们的陪同,州旅游局副局长娅莎说顺路带我们到废城看一看,否则会留下遗憾。我看过的废城不少,从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高昌故城,到河南荥阳的郑国京城,多为残垣断壁、满目荒凉。想必怒江州的废城也是这个样子?    
    越野车离开江岸公路,沿着盘山道,七拐八拐地跑了半个多小时,我们到了废城。娅莎指着最先闯入我们视野的位于城边的望江亭,说不能小看它,它可是当年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望江亭虽然只有三层,由于它筑在突起的山岩上,所以显得格挺拔和高耸。置身于它的下面,必须仰望才能见到它翘起的斗拱飞檐。急于想攀高远眺,我们沿着望江亭的阶梯向上爬去。达于顶层,向西望去,只见蓝天白云之下,莽莽苍苍的高黎贡山横亘在前方。座座突兀的山峰,并列在山脊上,宛若忠诚的战士把守着祖国的西南边关。朵朵白云在山间缭绕,更为绿意浓浓的大山陡增了几分秀色。俯视谷底,奔腾不息的怒江如同一条弯弯曲曲的白练,在太阳的照耀下闪着银光。“‘我家门前一幅画,万里长城天边挂,蓝天白云映绿树,登上天梯种桑麻。’ 我小的时候,推开家门,抬头一看到高黎贡山,就爱这样形容。”跟上来的娅莎女士对我说。她的描绘多么纯朴又多么富有诗意。娅莎的老家就住在距望江亭下不远的一个被称为老姆登的村子里。显然,这山这水这江还有空中的白云,以及近前一丛丛一丛丛茂盛的凤尾竹,叶面肥大而又高挑的芭蕉,是她最熟悉不过景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