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3后汉书-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注'一'史记楚优孟曰:“孙叔敖子无立锥之地。” 
  后显宗因朝会问髃臣郭丹家今何如,宗正刘匡对曰:“昔孙叔敖相楚,马不秣粟,妻不衣帛,子孙竟蒙寑丘之封。'一'丹出典州郡,入为三公,而家无遗产,子孙困匮。”帝乃下南阳访求其嗣。长子宇,官至常山太守。少子济,赵相。 
  注'一'孙叔敖,楚庄王之相也,期思县人。史记曰,楚之处士虞丘相进之,相楚,上下和合,吏无奸邪,遂霸诸侯。吕览曰:“叔敖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闲有寑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可长有者唯此也。’孙叔敖死,王以美地封其子,其子辞,请寑丘,至今不失。”寑丘,县名,后汉改为固始,今光州固始县也,有孙叔敖祠焉。 
  吴良字大仪,齐国临淄人也。初为郡吏,'一'岁旦与掾史入贺,门下掾王望举觞上寿,谄称太守功德。'二'良于下坐勃然进曰:“望佞邪之人,欺谄无状,愿勿受其觞。”'三'太守敛容而止。燕罢,转良为功曹;耻以言受进,终不肯谒。 
  注'一'东观记曰良为郡议曹掾。 
  注'二'东观记曰:“王望言曰:‘齐郡败乱,遭离盗贼,不闻鸡鸣犬吠之音。明府视事五年,土地开辟,盗贼灭息,五谷丰熟,家给人足。今日岁首,请上雅寿。’掾史皆称万岁。” 
  注'三'东观记曰“良时跪曰:‘门下掾佞谄,明府勿受其觞。盗贼未尽,人庶困乏。今良曹掾,尚无藳。’望曰:‘议曹惰窳,自无藳,宁足为不家给人足邪?’太守曰:‘此生言是。’赐良鳆鱼百枚”也。 
  时骠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署为西曹。苍甚相敬爱,上疏荐良曰:“臣闻为国所重,必在得人;报恩之义,莫大荐士。窃见臣府西曹掾齐国吴良,资质敦固,公方廉恪,躬俭安贫,白首一节;'一'又治尚书,学通师法,'二'经任博士,行中表仪。宜备宿卫,以辅圣政。臣苍荣宠绝矣,忧责深大,'三'私慕公叔同升之义,惧于臧文窃位之罪,'四'敢秉愚瞽,犯冒严禁。”显宗以示公卿曰:“前以事见良,须发皓然,衣冠甚伟,夫荐贤助国,宰相之职,萧何举韩信,设□而拜,不复考试。'五'今以良为议郎。” 
  注'一'言虽耆耄,志节不衰。 
  注'二'东观记曰:“良习大夏侯尚书。” 
  注'三'绝犹极也。 
  注'四'公叔文子,卫大夫公孙拔之谥也。文子家臣名僎,操行与文子同,文子乃升进之于公,与之同为大夫。臧文仲,鲁大夫臧孙辰也。时柳下惠为士师,文仲知其贤而不进达之,孔子讥之曰:“臧文仲其窃位者欤!知柳下之贤而不与立。”事并见论语也。 
  注'五'萧何荐韩信于高祖曰:“陛下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者。”汉王于是设□场,拜信为大将军。见前书。 
  永平中,车驾近出,而信阳侯阴就干突禁卫,车府令徐匡钩就车,收御者送狱。 
  '一'诏书谴匡,匡乃自系。良上言曰:“信阳侯就倚恃外戚,干犯乘舆,无人臣礼,为大不敬。匡执法守正,反下于理,臣恐圣化由是而□。”'二'帝虽赦匡,犹左转良为即丘长。'三' 
  后迁司徒长史。'四'每处大议,辄据经典,不希旨偶俗,以徼时誉。'五'后坐事免。复拜议郎,卒于官。 
  注'一'钩,留也。 
  注'二'□,废也。 
  注'三'即丘,县名,属东海郡,即左氏传之祝丘也,故城在今沂州临沂县东南。 
  注'四'哀帝改丞相为大司徒,司直仍旧,中兴因之不改。建武十一年省司直,置长史。 
  注'五'希犹瞻望也。 
  承宫字少子,'一'琅邪姑幕人也。少孤,年八岁为人牧豕。乡里徐子盛者,以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息庐下,乐其业,因就听经,遂请留门下,'二'为诸生拾薪。执苦数年,勤学不倦。'三'经典既明,乃归家教授。遭天下丧乱,遂将诸生避地汉中,后与妻子之蒙阴山,'四'肆力耕种。禾黍将孰,人有认之者,宫不与计,推之而去,由是显名。三府更辟,皆不应。'五' 
  注'一'世本承姓,卫大夫成叔承之后也。 
  注'二'续汉书曰:“宫过徐子盛,好之,因弃其猪而留听经。猪主怪其不还,求索得宫,欲笞之。门下生共禁止,因留之。” 
  注'三'续汉书曰:“宫尝出行,得虎所杀鹿,持归,肉分门下,取皮上师,师不受,宫因弃之。人问其故,宫曰:‘既已与人,义不可复取。’”注'四'蒙阴,县名,属太山郡,有蒙山,在今沂州新泰县东南。 
  注'五'三府谓太尉﹑司徒﹑司空府。 
  永平中,征诣公车。车驾临辟雍,召宫拜博士,迁左中郎将。数纳忠言,陈政,论议切箻,朝臣惮其节,名播匈奴。时北单于遣使求得见宫,显宗□自整饰,宫对曰:“夷狄眩名,非识实者也。臣状丑,不可以示远,宜选有威容者。”'一' 
  帝乃以大鸿胪魏应代之。十七年,拜侍中祭酒。建初元年,卒,肃宗曪叹,赐以頉地。妻上书乞归葬乡里,复赐钱三十万。'二' 
  注'一'续汉书曰:“夷狄闻臣虚称,故欲见臣。臣丑陋形寑,不如选长大有威容者示之也。” 
  注'二'续汉书曰:“宫子叠,官至济阴太守。” 
  郑均字仲虞,东平任城人也。少好黄老书。兄为县吏,'一'颇受礼遗,均数谏止,不听。 
  即脱身为佣,岁余,得钱帛,归以与兄。曰:“物尽可复得,为吏坐臧,终身捐弃。”兄感其言。遂为廉絜。均好义笃实,养寡嫂孤儿,恩礼敦至。'二'常称病家廷,不应州郡辟召。郡将欲必致之,使县令谲将诣门,'三'既至,卒不能屈。均于是客于濮阳。'四' 
  注'一'东观记曰:“兄仲,为县游徼。” 
  注'二'东观记曰:“均失兄,养孤兄子甚笃,已冠娶,出令别居,并门,尽推财与之,使得一尊其母,然后随护视振给之。” 
  注'三'谲,诈也。 
  注'四'濮阳,今濮州县。 
  建初三年,司徒鲍昱辟之,后举直言,并不诣。六年,公车特征,再迁尚书,数纳忠言,肃宗敬重之。后以病乞骸骨,拜议郎,告归,因称病笃,帝赐以衣冠。'一' 
  注'一'东观记曰:“均遣子英奉章诣阙,诏召见英,问均所苦,赐以冠帻钱布。” 
  元和元年,诏告庐江太守﹑东平相曰:'一'“议郎郑均,束修安贫,恭俭节整,前在机密,以病致仕,守善贞固,黄发不怠。又前安邑令毛义,躬履逊让,比征辞病,淳絜之风,东州称仁。书不云乎:‘章厥有常,吉哉!’'二'其赐均﹑义谷各千斛,常以八月长吏存问,赐羊酒,显兹异行。”'三'明年,帝东巡过任城,乃幸均舍,□赐尚书禄以终其身,'四'故时人号为“白衣尚书”。永元中,卒于家。 
  注'一'以毛义庐江人,郑均东平人,故告二郡守相也。 
  注'二'章,明也。吉,善也。言为天子当明显其有常德者,优其禀饩,则政之善也。尚书咎繇□之言。 
  注'三'东观记曰:“赐羊一头,酒二斗,终其身。”问遗贤良,必以八月,诸物老成,故顺其时气助养育之也。故月令“仲秋之月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郑玄注云“助老气也”。 
  注'四'续汉志曰:“尚书秩六百石,禄每月七十石。” 
  赵典字仲经,蜀郡成都人也。父戒,为太尉,'一'桓帝立,以定策封厨亭侯。 
  典少笃行隐约,'二'博学经书,弟子自远方至。'三'建和初,四府表荐,'四' 
  征拜议郎,侍讲禁内,再迁为侍中。时帝欲广开鸿池,典谏曰:“鸿池泛溉,已且百顷,犹复增而深之,非所以崇唐虞之约己,遵孝文之爱人也。”帝纳其言而止。'五' 
  注'一'谢承书曰:“典,太尉戒之叔子也。” 
  注'二'隐犹静也。约,俭也。 
  注'三'谢承书曰:“典学孔子七经﹑河图﹑洛书,内外蓺术,靡不贯综,受业者百有余人。” 
  注'四'四府,太尉﹑司徒﹑司空﹑大将军府也。谢承书曰:“典性明达,志节清亮。益州举茂才,以病辞,太尉黄琼﹑胡广举有道﹑方正,皆不应。桓帝公车征,对策为诸儒之表。” 
  注'五'墨子曰:“尧舜堂高三尺,土阶三等,茅茨不翦,采椽不□,饭土簋﹑歠土铏,粝粱之饭,藜藿之羹,夏日葛衣,冬日鹿裘。”是约己也。文帝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曰直百金。帝曰:“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何以台为!”宫室苑囿无所增益,有不便,辄□以利人,是爱人也。 
  父卒,袭封。出为弘农太守,转右扶风。公事去官,征拜城门校尉,转将作大匠,迁少府,又转大鸿胪。时恩泽诸侯以无劳受封,髃臣不悦而莫敢谏,典独奏曰:“夫无功而赏,劳者不劝,上忝下辱,乱象干度。'一'且高祖之誓,非功臣不封。'二'宜一切削免爵土,以存旧典。”帝不从。顷之,转太仆,迁太常。 
  朝廷每有灾异疑议,辄谘问之。'三'典据经正对,无所曲折。每得赏赐,辄分与诸生之贫者。后以谏争违旨,免官就国。 
  注'一'左传曰:“国无政,不用善,则自取谪于日月之灾,故政不可不慎。务三而已,一曰择人,二曰因人,三曰从时。”前书曰,成帝时,同日封王氏五侯,其日,天气赤,黄雾四塞。哀帝封丁﹑傅日亦然。是不用善人,则乱象干度。 
  注'二'史记功臣侯表曰:“高祖与功臣约曰:‘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不如是,天下共击之。’”注'三'谢承书曰“天子宗典道懿,尊为国师,位特进。七为列卿,寑布被,食用瓦器”也。 
  会帝崩,时禁藩国诸侯不得奔吊,典慨然曰:“身从衣褐之中,致位上列。'一' 
  且鸟乌反哺报德,况于士邪!”'二'遂解印绶符策付县,而驰到京师。州郡及大鸿胪并执处其罪,而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