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3后汉书-第1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且鸟乌反哺报德,况于士邪!”'二'遂解印绶符策付县,而驰到京师。州郡及大鸿胪并执处其罪,而公卿百寮嘉典之义,表请以租自赎,诏书许之。再迁长乐少府﹑卫尉。公卿复表典笃学博闻,宜备国师。会病卒,'三'使者吊祠。窦太后复遣使兼赠印绶,谥曰献侯。 
  注'一'褐,织毛布之衣,贫者所服。 
  注'二'小尔雅曰:“纯黑而反哺者谓之乌。”春秋元命包曰:“乌,孝鸟也。” 
  注'三'谢承书曰:“灵帝即位,典与窦武﹑王畅﹑陈蕃等谋共诛中常侍曹节﹑侯览﹑赵忠等,皆下狱自杀。”不言病卒。 
  典兄子谦,谦弟温,相继为三公。 
  谦字彦信,初平元年,代黄琬为太尉。献帝迁都长安,以谦行车骑将军,为前置。明年病罢。复为司隶校尉。车师王侍子为董卓所爱,数犯法,谦收杀之。 
  卓大怒,杀都官从事,而素敬惮谦,故不加罪。转为前将军,遣击白波贼,有功,封郫侯。'一'李傕杀司徒王允,复代允为司徒,数月病免,拜尚书令。是年卒,谥曰忠侯。 
  注'一'郫音盘眉反。 
  温字子柔,初为京兆*(郡)*丞,'一'叹曰:“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遂弃官去。遭岁大饥,散家粮以振穷饿,所活万余人。献帝西迁都,为侍中,同舆辇至长安,封江南亭侯,代杨彪为司空,免,顷之,复为司徒,录尚书事。 
  注'一'前书,三辅丞,武帝元鼎四年置,秩六百石。 
  时李傕与郭汜相攻,傕遂虏掠禁省,劫帝幸北坞,外内隔绝。傕素疑温不与己同,乃内温于坞中,又欲移乘舆于黄白城。温与傕书曰:“公前托为董公报雠,然实屠陷王城,杀戮大臣,天下不可家见而户说也。今与郭汜争睚眦之隙,以成千钧之雠,'一'人在涂炭,各不聊生。曾不改悟,遂成祸乱。朝廷仍下明诏,欲令和解。上命不行,威泽日损。而复欲移转乘舆,更幸非所,此诚老夫所不达也。 
  于易,一为过,再为涉,三而弗改,灭其顶,凶。'二'不如早共和解,引军还屯,上安万乘,下全人民,岂不幸甚。”傕大怒,欲遣人杀温。*(董卓)**'李傕'*从弟应,温故掾也,谏之数日,乃获免。 
  注'一'睚眦,解见窦融传。三十斤为钧,言其重。 
  注'二'灭,没也。周易大过上六曰:“过涉灭顶,凶。”王弼曰:“处大过之极,过之甚者也。涉难过甚,故至于灭顶,凶也。” 
  温从车驾都许。建安十三年,以辟司空曹操子丕为掾,操怒,奏温辟*(忠)*臣子弟,选举不实,免官。是岁卒,年七十二。 
  赞曰:宣、郑、二王,奉身清方。杜林据古,张湛矜庄。典以义黜,'一'宫由德扬。大仪鹄发,见表宪王。'二'少卿志仕,终乘高箱。 
  注'一'谓弃郡奔丧,以租赎罪也。 
  注'二'鹄发,白发。 
   校勘记 
  九二七页四行常称疾不仕按:汲本“称疾”作“寝疾”。 
  九二七页一一行以喻*(类)**'烦'*杂也据汲本、殿本改。 
  九二八页一行即赐布帛帐帷什物按:刊误谓“帐帷”当作“帷帐”,注文先解帷,后解帐,是其次矣。 
  九二八页二行帝敏惜之刊误谓“敏”当作“愍”。今按:校补引钱大昭说,谓敏与闵古字通。又谓前书人表“宋愍公”,徐干中论作“敏公”,是敏亦与愍通,皆不须改字。 
  九二八页一三行家人有严君*'焉'*据汲本、殿本补。 
  九三一页八行更始时遵为大司马*'护军'*据聚珍本东观记补,与前书陈遵传合。 
  九三一页一0行上麦*(一)**'二'*千斛据汲本、殿本改。 
  九三二页一二行王莽时寑病不仕按:殿本“寑”作“称”。 
  九三三页一一行遣使者问良所苦疾按:汲本、殿本“苦疾”作“疾苦”。 
  九三五页一四行不畏乎天不媿乎人按:汲本、殿本两“乎”字并作“于”。 
  九三五页一五行以为持书平按:刊误谓案文多一“平”字。盖旧作“治书”,读者以平音治字,章怀已改作“持”,后人又妄留“平”字也。 
  九三七页一行虽遭难困按:汲本、殿本“难”作“艰”。 
  九三七页八行后稷近周人户知之又据以兴基由其祚汲本、殿本“户”作“所”。 
  按:校补谓原文作“后稷近周,民户知之。世据以兴,基由其祚”,东观记及续志注所引并同。“户”作“所”,乃字之斗。“民”改“人”,“世”改“又”,则避太宗讳也。 
  九三九页二行*(若)**'苦'*以车重据校补改,与东观记合。 
  九三九页一一行人之所助者*(顺)**'信'*据易系辞改。 
  九四0页一行天之所助者*(信)**'顺'*人之所助者*(顺)**'信'*据易系辞改。 
  九四0页九行陈洮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御览、六帖引东观记“洮”皆作“兆”。 
  九四一页一一行迁字子庐集解引何焯说,谓汉官仪作“子闾”。今按:明帝纪注引汉官仪作“子闾”。 
  九四三页四行惧于臧文窃位之罪按:王先谦谓惧于文义未安,疑“于”当作“干”,或“干”误写为“于”,后人改作“于”耳。“窃慕”与“惧干”正相对为文。 
  九四三页一四行信阳侯阴就钱大昭谓阴兴传作“新阳侯”,新信古字通。按:校补谓冯衍传仍作“新阳侯”,又后纪亦作“新阳侯世子阴丰”,注同,今安徽太和县西北有信阳城,则新阳固即信阳矣。 
  九四四页一一行后与妻子之蒙阴山按:集解引惠栋说,谓东观记作“华阴山”,或宫从汉中之华阴也。 
  九四五页八行数纳忠言陈政论议切箻集解引何焯说,谓“政”下当有脱文。今按:“陈政”二字疑衍。东观记作“数纳忠谏,论议切直”,无“陈政”二字,可证也。 
  九四六页五行养孤兄子按:汲本、殿本并作“养孤儿兄子”,聚珍本东观记同。 
  校补谓鲍永传“悉财产与孤弟子”,此直当作“孤兄子”,“儿”字乃涉下“兄”字误衍也。 
  九四八页一三行且鸟乌反哺报德按:汲本、殿本“鸟乌”作“乌鸟”,误。 
  九四九页一行窦太后复遣使兼赠印绶按:李慈铭谓“兼”盖是“策”字之误。 
  九四九页六行以谦行车骑将军刊误谓案文少一“事”字。今按:范书凡书行某某事往往省一“事”字,非必脱文也。 
  九四九页九行谥曰忠侯按:李慈铭谓华阳国志作“惠侯”。 
  九四九页一一行初为京兆*(郡)*丞校补引钱大昭说,谓京兆两汉皆不称郡,此“郡”字衍。今据删。 
  九五0页五行*(董卓)**'李傕'*从弟应集解引惠栋说,谓袁宏纪云李傕从弟。 
  王先谦谓“董卓”二字实传写之误。今据改。 
  九五0页一0行奏温辟*(忠)*臣子弟集解引何焯说,谓“忠”字衍。张森楷校勘记谓魏志文帝纪注引献帝起居注无“忠”字,何说有本。今据删。 
  九五0页一四行谓弃郡奔丧按:校补谓“郡”当作“国”。 
  ************后汉书卷二十八上 桓谭冯衍列传 第十八上 
  桓谭字君山,沛国相人也。'一'父成帝时为太乐令。谭以父任为郎,因好音律,'二'善鼓琴。博学多通,篃习五经,皆诂训大义,不为章句。'三'能文章,尤好古学,数从刘歆、杨雄辩析疑异。性嗜倡乐,'四'简易不修威仪,而□非毁俗儒,由是多见排扺。'五' 
  注'一'相,县名,故城在今徐州符离县西北。 
  注'二'宫、商、角、征、羽谓之五声,声成文谓之音。律谓六律,黄钟、太族、姑洗、蕤宾、无射、夷则。 
  注'三'说文曰:“诂,训古言也。”章句谓离章辨句,委曲枝派也。 
  注'四'倡,俳优也。 
  注'五'扺,击也,音纸。 
  哀平闲,位不过郎。傅皇后父孔乡侯晏深善于谭。'一'是时高安侯董贤宠幸,女弟为昭仪,皇后日已疏,晏嘿嘿不得意。谭进说曰:“昔武帝欲立恚ё臃颍跚蟪禄屎笾ФА
  而陈后终废,子夫竟立。今董贤至爱而女弟尤幸,殆将有子夫之变,可不忧哉!” 
  晏惊动,曰:“然,为之柰何?”谭曰:“刑罚不能加无罪,邪枉不能胜正人。 
  夫士以才智要君,女以媚道求主。皇后年少,希更艰难,或驱使医巫,外求方技,此不可不备。又君侯以后父尊重而多通宾客,必借以重埶,贻致讥议。不如谢遣门徒,务执谦箻,此修己正家避祸之道也。”晏曰“善”。遂罢遣常客,'三'入白皇后,如谭所戒。后贤果风太医令真钦,使求傅氏罪过,遂逮后弟侍中喜,诏狱无所得,乃解,故傅氏终全于哀帝之时。及董贤为大司马,闻谭名,欲与之交。谭先奏书于贤,说以辅国保身之术,贤不能用,遂不与通。当王莽居摄篡弒之际,天下之士,莫不竞曪称德美,作符命以求容媚,谭独自守,默然无言。莽时为掌乐大夫,更始立,召拜太中大夫。 
  注'一'傅皇后,哀帝后。 
  注'二'子夫,恚Щ屎笠病1酒窖糁骷亿┱撸眯矣谖涞郏芯荩炝⑽屎蟆!
  陈皇后,武帝姑长公主嫖女也。□宠十余年,无子,闻子夫得幸,几死者数焉,上怒,遂挟妇人媚道,事觉,废居长门宫。嫖音匹妙反。见前书。 
  注'三'“常”或作“宾”。 
  世祖即位,征待诏,上书言事失旨,不用。后大司空宋弘荐谭,拜议郎给事中,因上疏陈时政所宜,曰: 
  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昔楚庄王问孙叔敖曰:“寡人未得所以为国是也。”'一'叔敖曰:“国之有是,觽所恶也,恐王不能定也。”王曰:“不定独在君,亦在臣乎?”对曰:“君骄士,曰士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