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再坚持一会-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巧的是,半个月后,我急需签订一份协议,找的有关负责人就是她。    
    她一见我就叫出了我的名字,真让人感到振奋。    
    她和我竟像聊家常一样聊了起来。    
    她教育孩子的确有一套,两个儿子先后上了北大,现在都已工作、结婚生子,且家庭都很美满。    
    我发自内心地向她请教,她越聊越欢,还传授给我如何和丈夫相处,如何经营婚姻等等。    
    我们聊得很愉快,我不仅学到了生活的智慧,我的一份三年协议也很顺利地签下了。其实我当时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倾听,全身心投入地倾听。     
    当我拿着那份协议回来时,丈夫简直不敢相信,那神情仿佛我弄回一款他心仪已久的豪华轿车,因为长这么大我可从来没有接触过什么“外交事务”啊。    
    丈夫对着协议左看右挑的,居然找不出一丁点漏洞,最后他说:这份协议的确很正规。    
    “你是用什么办法让别人那么心甘情愿帮你的?”丈夫惊喜地问。    
    “发自内心地欣赏别人呗,别老以为自己什么都懂!”我轻描淡写地说。    
    就凭这,丈夫很欣慰地说:“你成熟了!”    
    我终于明白了,女人的成熟靠的是悟,不是年龄。    
    


成功体验你把“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句话改写了

    你把“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句话改写了    
    正如伊泽德所说:只有你的行动,决定了你的价值。    
    当我诚实地面对自己,不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时,就很容易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每遇到一个问题,我就想,怎么才能有效处理?    
    当我有勇气去改变现状———改变消极的思维,改变思考的角度,改变一贯的做事方式,改变对别人说话的态度……最为重要的是,马上行动!    
    我发现从此我很轻松地就和周围的人们建立起最诚挚的关系,并从中获益良多。    
    正因为我在引导孩子的同时,也在要求自己,所以有了孩子的几年后,凡认识我的人都说我换了一个人似的,人际关系也奇迹般地好转,我已经攒起足够的自信。    
    我的好朋友梁月梅竟对我说:“你把‘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句话改写了。”    
    我自知这句话有些偏颇,但我知道自己的心态的确和过去有着天壤之别。    
    我终于明白了,凡事替别人想一想,就能培养出一种细密的心思和宽广的胸怀。    
    儿子也因此变得乐观而独立,丈夫也恢复了往日的自信与从容,从对家庭的失望转变为对家庭负有强烈的责任感,从对工作不上心变得对工作充满了激情,并深得领导赏识,在重要职位上得以胜任。    
    男人的潜能是靠女人激发的,这话一点不假。    
    


第七章 人生抉择的理由人生最大的收入就是心理健康

    第七章 人生抉择的理由    
    我深信    
    在现代社会中    
    大人和孩子缺乏的并不是    
    掌握各种知识、技术的能力    
    而是一种创造的热情    
    以及怀有一颗丰富、高贵、安详的心灵    
    人生最大的收入就是心理健康    
    当我从严重的自我封闭中走出来时,当我学会爱别人时,我发现我对世界的看法也进入了另一个境界,我变得宽容理智,充满了悲悯和同情,我愿意帮助所有不幸的人,并从这种帮助中感到无比的幸福。    
    正因为经历过第二次成长的艰难,我对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才极为关注。    
    心理健康的特征就是适应。    
    对于我们人类来说,适应是生存的需要,也是发展的需要。    
    如果说人生最大的财富是生命,那么我要说,人生最大的收入就是心理健康。    
    可我们国民的心理健康程度怎么样呢?    
    当我从严重的心理困境中走出来的时候,我开始关注我周围的人群,我发现很多人都处于一种消极的困顿之中。我从一本心理杂志上看到:全国心理有问题的竟达到89。91%;卫生部的一份报告更让人触目惊心:中国每年自杀死亡的有25万人,有200万人自杀未遂。    
    他们为什么要自杀,为什么要放弃生命,不就是感受到生活中太多的阴暗从而产生了太多的消极情绪吗?他们轻易地抛开生命的乐趣,是因为爱情不再甜美,婚姻不再和谐,工作不再有趣,生活不再新鲜,是因为人生愈过愈乏味,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感动他们了。    
    


第七章 人生抉择的理由一个真实的故事启发了我

    一个真实的故事启发了我    
    一个真实的故事更是触动了我。    
        海伦·凯勒的故事举世皆知。她出生时身体健康,但后来一场大病使她双目失明,两耳失聪。由于父母无法与她沟通,也无法对她加以控制,她几乎就像动物一样成长着。幸运的是,他们遇到了一个救星———安妮·莎莉文。她以自己无限的关心和耐心,不断地与海伦凯勒沟通,终于使她“重归现实世界”。    
    父母和医生当初都做不到的事,安妮·莎莉文何以能做到呢?原来,在她小时候,由于精神失常,她被送进一家精神病院。由于治疗效果不好,在许多人的眼中,她仅仅只是一个狂暴的精神病患者。到后来,她甚至被关在地下室的笼子里。医生们已经放弃了对她的治疗,认为她这一辈子只能是一个“活死人”了。    
    幸运的是,有一位年老的护士对这个小女孩还保留了一分可贵的恻隐之心。她开始了一个看来并无希望的尝试———在小女孩的笼子外边吃早餐,并不时地在小女孩够得着的地方留下些小蛋糕。护士在时,小女孩装着什么也没看见,可等她一走开,蛋糕立即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一举动坚定了老护士的信心,她以更多方式表示了对笼中小女孩的关心和爱,小女孩也渐渐变得不再那么狂暴,之后开始配合医生的治疗。    
        恢复了健康后,她便向老护士那样,用耐心、信心和爱心,去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终于创造了海伦·凯勒重归现实世界的奇迹。    
    这个感人的故事让我久久不能释怀。    
    爱和关心能让一个失去理智的狂暴的人平静下来,爱和耐心能让一个双目失明、两耳失聪、不能言语的人创造奇迹,这不正验证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以来访者为中心”的治疗观吗?罗杰斯对人性的看法是积极的,他认为人的基本属性在自由发挥作用时是建设性的,是可以信赖的;所有的人都有一种内在的需要,那就是生长、生存和自我完善。    
    每个人都需要爱和关怀,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爱和关怀的能力。当一个人不是使用自己的准则来评价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而总是用别人的价值观来评价自我时,他就产生了自我的不协调。这个时候,他就会感到威胁,就会焦虑、混乱和不适应。很多时候,正是这种对外部评价的依赖,造成了心理障碍。    
    


第七章 人生抉择的理由为什么那么小的日本敢欺负我们这么大的中国

    为什么那么小的日本敢欺负我们这么大的中国    
    一天,我和当时还不满5岁的儿子楠楠在看电视纪录片《我亲爱的祖国》。    
        当放映到中国人在日军轰炸下四处逃难的镜头时,楠楠突然站起来,转身爬到沙发上查找了一下世界地图,一脸疑惑地问:“妈妈,为什么那么小的日本敢欺负我们这么大的中国?”    
    我着实吃了一惊!思忖了一会,找了一个答案:“因为那时候我们中国人的本领不够大!”    
    儿子紧接着又问:“那么现在呢?我们的本领比他们的大了吗?”    
    我竟一时语塞。儿子的话让我思绪万千。    
        每年8月15日是日本战败纪念日,差不多每年的这一天,都有各种右翼势力出来表演。日本战殁者遗族会的孤老们就要跑到靖国神社,穿上当年的皇军军服,肩扛三八大盖步枪,以此来向中国及亚洲人民示威。这样的邻居,我们能放心吗?    
        我们开着丰田轿车,用着东芝冰箱,享受着三菱空调,敲打着东芝电脑,在惬意中,我们是不是遗忘了什么?我们这一代尚且如此,下一代、再下一代呢?    
        由冯小宁导演的电影《紫日》放映时,几个20多岁的青年看到日本法西斯用刺刀捅中国母亲时,他们竟然放声大笑。这不仅仅是对历史的无知,更是人性的迷失啊!    
        德国前总统魏茨泽克有一句名言:对过去视而不见的人,对未来将是盲目的。    
        曾受到纳粹迫害的特露德·西蒙松在课堂上向德国年轻一代提出殷切的希望,她说:“你们对已经发生的事情不负有责任,但是,你们有责任让类似的事情不再发生。”    
        我想说的是,我们中国人也一样,也有责任让类似的事情不再发生,惟一的出路就是提高我们下一代的素质。    
        那么我们下一代的素质又如何呢?    
        培养孩子的目标就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培养孩子在复杂社会中顽强的适应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一种在芸芸众生中不断超越别人也超越自我的能力。    
        可是为考试分数为某种技能而打死孩子的事情每年都在发生着,孩子因不堪重负而杀死父母,或者杀死同学并自杀的事也屡屡发生。    
        每次事件都会引发一场全国性的大讨论,但讨论过后,情况仍然没有丝毫的改变。    
        我深信,在现代社会中,大人和孩子缺乏的并不是掌握某种知识、技术的能力,而是一种创造的热情以及怀有一颗丰富、高贵、安详的心灵。    
        关注孩子的心灵刻不容缓。    
    我仔细地想了又想,我们是用什么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的呢?    
    是从我们的父母那里学到的!我们的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