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实用经络美容二-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用温水,洁肤洗面奶洗涤皮肤,保持皮肤清爽;痤疮感染时不宜面部按摩;不宜用油腻滋润的护肤品,不宜化妆。



扁平疣

一、主要表现

主要见于青少年,正常肤色或淡褐色帽针头至扁豆大的圆形、椭圆形等扁平丘疹,表面光滑、质硬、散在或密集,可沿抓痕呈串珠样排列。多对称性发于颜面、手背或前臂等处。有自限性。1~2年内可以自愈。

二、病因病机

1、西医认为?现代研究表明,扁平疣的病原体是人体乳头病毒瘤病毒。

2、中医认为?本病属于肝胆郁热,气血不和,复感风热之邪,蕴阻肌肤而然。

三、辨证施治

(一)肝经郁热型

1、主要证候?疣体初发,数目较多,浅褐色或灰褐色,微痒,口干心烦,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2、经络治疗

毫针:外关、合谷、曲池、列缺、血海,针行泻法。

穴位注射:曲池、血海。板蓝根注射液或10%川芎注射液2~4毫升,进针得气回抽无回血后,每穴推注1~2毫升,2~3天1次,7次为1个疗程。

皮肤针:颈椎以及胸椎3~10的两侧、疣的局部、合谷、风池、血海、太渊、太阳、曲池。一般采取中等强度刺激。疣体助记词其基底部宜较重刺激;疣体周围的皮肤宜较轻的刺激。

耳针:肝、胆、肺、皮质下。或耳穴贴压。

3、常用方药

大青苡仁汤加减: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苡仁、马齿苋各30克,大青叶15克,白芍、赤芍、贯众、丹参各12克,柴胡、升麻各克,生地、熟地黄各10克。

外用剂:苍术9克,细辛6克,白芷、陈皮各12克,板蓝根、贯众各30克,头煎、二煎分别加水300毫升,两次共取汁约150毫升,趁热擦洗患处至皮损处发红灼热,每日3次,连用15天为1个疗程。

(二)脾虚气血不和型

1、主要证候?疣体稀疏分布,皮色不变,日久不退,食少便溏,四肢困倦,舌淡苔薄白,脉细。

2、经络治疗

毫针:曲池、合谷、列缺、血海、足三里、针刺补法。

穴位注射:维生素B12200μg加2%利多卡因1ml,面部取太阳、颊车、迎香、颧髎、攒竹、丝竹空、地仓;手部取合谷、外关、列缺。根据扁平疣分布部位,每次每组取穴位3个,每穴注射药物0。5ml,每周2~3次。

皮肤针:同“肝经郁热”型。

耳针:肝、脾、肺、皮质下。

按摩:下肢肝经、脾经;上肢肺经。

3、常用方药:

芪术苡仁汤:黄芪2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薏苡仁30克,香附15克,白芍12克,山药15克,川芎6克,鸡血藤30克,穿山甲12克,甘草5克。

外用剂:三棱、莪术各50克,香附25克,板蓝根30克,75%酒精500毫升浸泡1周后,取药兴外涂皮损,每天2~3次。

(三)饮食起居

1、饮食宜忌

宜食:丝瓜、苦反、马齿苋、土茯苓、薏苡仁、赤小豆、枇杷、绿豆、马蹄等。

忌食:辛辣、燥热、刺激的食物。

2、生活起居?搔抓和热水洗烫会使皮损加重或恶化。本病多发于颜面部,故局部用药尤其是剥脱性、腐蚀性药物或激光、冷冻应慎重,以免落疤影响美容。



化妆品皮炎

一、主要表现

化妆口皮炎是接触性皮炎的一种,是皮肤接触某些化妆品后,在接触部位所发生的急性炎症。一般发病较急,轻者局部仅有充血,表现为轻重不等、境界清楚的淡红或鲜红色斑块。重者在红斑基础上发生丘疹、水疱或糜烂、渗出。如皮炎发生于眼睑,水肿会异常明显,皮炎过后往往遗留色素沉着。

二、病因病机

1、西医认为

(1)变态反应:接触化妆品后经过一定的潜伏期(平均7~8日),再次接触化妆品即可发生皮炎。

(2)原发性刺激:强酸、强碱、刺激性强、浓度较大的化妆品(常见于祛斑、换肤嫩肤护肤品),均可直接刺激皮肤立即产生皮炎,或重或轻,无个体选择性。

2、中医认为?素体禀赋不耐,热毒蕴结肌肤,与气血搏结,发为红斑、肿胀、水疱等。

三、辨证施治

停用可疑化妆品,清洁局部是治疗的基础。

(一)瘙痒型

1、主要证候?化妆品用后即感局部皮肤瘙痒、灼热或疼痛,皮疹轻微,舌脉变化不明显。属于风热血热。

2、经络治疗?停用化妆品,一般可以不做处理。症状明显者可以参考以下治疗:

毫针:大椎、风池;鱼际、曲池、合谷;血海、委中、风市、三阴交。每次每组取穴2个,针行泻法。

皮肤针:胸椎3~12两侧,大椎、风池、曲池、外关、血海、委中。采用中等度刺激。

耳针:神门、肺、风溪、肾上腺。

刮痧:颈椎4~胸椎7及其两侧,肘窝区,腘窝区,小腿区内侧区,足背区。按上述循序依次刮痧至出现潮红的痧痕。

按摩:避免面部按摩。按摩上肢肺经、心包经。

3、常用方药

消风散:当归6克,生地黄6克,防风6克,蝉蜕6克,知母6克,苦参6克,胡麻6克,荆芥6克,苍术6克,牛蒡子6克,生石膏9克,甘草3克,木通3克。

中成药:防风通圣丸。

外用剂:苦参、白鲜皮、白蒺藜、土茯苓、地榆各15克,枯矾20克,水煎煮后,外洗患处。
(二)皮炎型

1、主要证候?皮损较严重,局部出现红斑、肿胀、丘疹、水疱甚至糜烂渗液,大便不通,小便黄赤,舌红赤,脉弦数。

2、经络治疗

毫针:大杼、风门、大椎、风池;肺俞、心俞、膈俞;鱼际、曲池、合谷;血海、委中、风市、三阴交。每次每组取穴1~2个。针行泻法。伴有大小便改变者加足三里、上巨虚、支沟。

皮肤针:脊柱两侧,重点叩打胸部、腰部;大椎、曲池、合谷、足三里,采用中等度刺激。

耳针:神门、肺、风溪、肾上腺。

刮痧:同“瘙痒型”。

按摩:避免面部按摩,可按摩上肢神经、心包经。

3、常用方药:

皮炎汤:生石膏30克,生地黄3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知母10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竹叶6克,生甘草10克。

中成药:渗出、热象明显者用龙胆泻肝口服液。

外用剂:糜烂渗液明显者方用:大黄、苦参、枯矾、五倍子各30克,黄柏、芒硝、荆芥各12克,甘草15克,水煎煮,取药水放凉后,湿敷患处。

(三)色素沉着型

(三)心肝火旺

1、主要证候?口干口苦口臭,纳食减少,心烦,失眠多梦,精神紧张,压力大,有明显的不良情绪背景,小便黄赤,舌尖红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2、经络治疗

毫针:神门、劳宫、内关、大陵;膈俞、心俞、肝俞;阳陵泉、太冲、行间、太冲。每次每组取1~2个穴,针行泻法。

皮肤针:颈部、胸椎5~10两侧,腰椎两侧,骶部,心俞,肝俞,内关,神门,三阴交。刺激手法较重。

耳针:心、肝、肾、胃、神门、交感。

刮痧:大椎、风池、曲池、行间、太冲,刺激手法较重,配合穴位点按。

按摩:头部,脚部,上肢心包经,下肢肝经及肾经。

3、常用方药

丹栀逍遥散合导赤散:丹皮9克,栀子9克,当归9克,白芍12克,柴胡9克,茯苓12克,薄荷3克,生地12克,木通12克,甘草梢12克,淡竹叶6克。

中成药:牛黄清心丸。

(四)寒湿风蕴

1、主要证候?口臭,病程较长,口中津液盈满,口不渴,大便不调,脘腹胀满,舌体淡胖,苔白厚腻,脉沉缓。

2、经络治疗

毫针:脾俞,肾俞;中脘,气海,关元;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每次每组取穴2个,针行补法。可配合艾灸。

皮肤针:胸椎5~12两侧,上下腹部,脾俞、肾俞、肝俞、中脘、天枢、关元、足三里、内关。采用中等强度刺激。

耳针:脾、胃、大肠、小肠、肾。

按摩:腹部、下肢脾经和胃经、背俞穴、任脉。

3、常用方药

实脾饮:厚朴6克,白术6克,木瓜6克,草果仁6克,大腹子6克,炮附子6克,白茯苓6克,干姜6克,炙甘草3克,生姜5片,大枣1枚。

中成药:陈夏六君丸。

外用剂:川芎、白芷、陈皮、桂心各125克,枣肉250克。先将前四味研为细末,后如枣肉,枣肉不足可加入蜂蜜,和丸如大枣,食前食后均可含之。

(五)口齿郁热

主要证候:长期患有口腔疾病,如龉齿、牙龈炎、牙髓炎等,或口腔卫生欠佳。

保持口腔清洁,积极治疗口腔疾病。

四、饮食起居

1、饮食宜忌

热证者不宜食辛辣、刺激、燥热之物,不宜暴饮暴食;宜食甘凉清润的食物,多饮水。

寒证者不宜多食寒性食物,如苦瓜、黄瓜、西瓜、冬瓜、芹菜、菠菜、雪梨、李子、杨桃、凉茶、冷饮等;宜食温热的食物,如山药、莲子、扁豆、胡萝卜、羊肉、鲤鱼、鲫鱼、姜、八角、茴香等。

2、生活起居?充分睡眠,情绪平稳,起居规律,口腔清洁,入睡前的口腔清洁最为重要。

五、生活美容

提倡每年到口腔科或口腔医院进行专业的洗牙护齿。



面瘫

一、主要表现

俗称口眼?斜,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多见。起病突然,常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不能做蹙额、皱眉、露齿、吹气等动作,口角歪向健侧,漱口时漏水,病侧眼睑闭合不全。

二、病因病机

本病中医分为风寒和风热两大类。风寒者多因面部受凉,如迎风睡眠,风扇空调直吹等;风热者往往继发于感冒发热、中耳炎、牙龈肿痛之后,此外,过于劳累、疲乏是常见诱因。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面神经炎,系耳后乳突孔内面神经的急性非细菌性炎症所致。

三、辨证施治

治疗方法应相对稳定,不可急于求成、频频更换治疗方法。

1、经络治疗

毫针:地仓、颊车、合谷、阳白、四白。初期用泻法:后期用补法。不能抬眉加攒竹,乳突痛加翳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