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实用经络美容二-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经络治疗

毫针:地仓、颊车、合谷、阳白、四白。初期用泻法:后期用补法。不能抬眉加攒竹,乳突痛加翳风,人中歪加水沟。偏于风寒者可加灸。上述穴位,可用电针,每次20分钟左右,采用疏波或断续波,以肌肉出现节律性收缩为度。适用于早期、中期患者。

穴位注射:面部患侧每次取2~3个穴位,地塞米松注射液0。5~1毫克加注射用水2毫升,进针得气回抽无血后注入药液,每穴注入0。5毫升,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皮肤针:发病10天以内的初期患者取:后颈部、颌下部、患部(瘫痪侧)、耳区、鼻部、风池、合谷、太阳、人中,手法宜轻。发病半个月至两个月的恢复期患者,取后颈部、胸椎5~10两侧、患部、合谷、翳风、太阳、百会、眶上孔、眶下孔、颏孔。

耳针:发病初期可耳尖放血;面、口、眼、肝、交感、肾上腺。

刮痧:主穴取大椎、大杼、膏肓俞、神堂。配穴取风池、阳白、攒竹、四白、地仓、颊车、下关、颧髎、合谷、太冲、足三里。先用泻法刮主穴至出现痧痕。然后用补法刮配穴(面部的穴位不一定全取)。但是要注意本病初期刺激量不宜过重。还可以配保热敷、按摩。

按摩:一指禅推法自印堂、阳白、睛明、四白、迎香、下关、颊车、地仓往返治疗,并可用揉法或按法先患侧后健侧,拿风池、合谷。

2、常用方药

牵正散加减:白附子6克,白僵蚕6克,全蝎6克,天麻9克,防风9克,川芎10克,赤芍12克。

偏于风热者用大秦艽汤:秦艽9克,防风3克,羌活3克,独活6克,白芷6克,当归6克,川芎6克,白芍6克,白术3克,茯苓3克,生石膏6克,生地黄3克,熟地黄3克,黄芩3克,甘草6克,细辛1。5克。

四、饮食起居

1、饮食宜忌?急性期、初期不宜食用肥甘厚腻、不宜消化、烟酒辛辣刺激的食物;舌苔白厚,畏寒怕风者可适当进食温热之品。

2、起居护理?局部注意保暖,不可吹风;保证睡眠,避免急躁焦虑的情绪。
亚健康状态

一个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健康标准的人,一定是形神和谐、美丽的人。而疾病却会给我们带来许多美容问题。在健康与疾病之间还存在着一种既非健康又非疾病的中间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它既不符合健康标准,又缺乏现代医学检测的客观依据。这些人虽然没有明显的疾病,但是却有虚弱现象或诸多不适、主观症状。亚健康状态在发达社会或经济处于快速发展的社会普遍存在。竞争激烈,生存压力大,生活方式改变,环境恶化是主要原因。亚健康状态和美容关系非常密切,是滋生许多现代美容疾病或美容问题的温床,比如消瘦、超重、早衰、憔悴、脱发、黑眼圈、黄褐斑、痤疮、口臭等多产生于亚健康状态或本身就是亚健康的表现。

一、主要表现

亚健康状态表现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功能以及器官功能性改变为主,常见精神、胃肠道、心血管、肌肉等四大方面的症状,中医认为是典型的形神失调、肌肉等四大方面的症状,中医认为是典型的形神失调。“神”失调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情绪低落,郁郁寡欢或急躁易怒,烦躁焦眠,反应迟钝,情绪低落,郁郁寡欢或急躁易怒,烦躁焦虑,反应迟钝,不能较好地工作或学习,人际关系紧张,家庭关系不和谐,难以进行良好的社交活动;失眠多梦或嗜睡,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头昏,头沉,头重,心率不齐;“形”失调主要表现为:乏力疲劳,汗出短气,食欲不振,大便不调,腰腿酸软,性欲减退,小便清长,手足心热或手足发凉、麻木,容易感冒。

二、病因病机

1、西医认为?经常处于紧张、焦虑、愤怒、抑郁、起居不规律的状态,导致交感神经、自主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的一系列变化,使人体进入亚健康状态。

2、中医认为?亚健康状态的产生情绪、心理因素起主导作用,还有饮食不节,起居无常,劳逸无度等致使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其常见的病机转归是肝郁气滞,气滞血瘀;脾失健运,内生痰湿;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肝肾阴虚,阴虚火旺;脾肾阳虚,下焦虚寒,可见亚健康状态是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致使阴阳、气血不和。

三、辨证施治

(一)肝郁气滞型

1、主要证候?心情郁闷,意志消沉,或烦躁易怒,胸胁苦满,走窜作痛,善太息,脘闷纳呆,消化不良,月经不调,舌淡红,脉弦。容易生斑、痤疮、肥胖、口臭、皮肤粗糙。

2、经络治疗

毫针:肝俞、期门;蠡沟、阳陵泉、曲泉、太冲、行间;内关、支沟。针行泻法。

耳针:肝、脾、膈、内分泌。

刮痧:肝俞、膈俞、膻中、内关。

按摩:斜擦胸胁、揉胁腹部、下肢肝经、脚部。

3、常用方药

逍遥散加味:当归10克,白芍10克,柴胡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生姜3片,薄荷3克,黄芩9克,枳实12克,夜交藤15克,甘草3克,郁金10克。

中成药:逍遥丸,小柴胡冲剂。

(二)痰湿内生型

1、主要证候?脘腹胀满,胸闷恶心,头昏迟钝,嗜睡困重,咽喉不利,痰涎重盛,大便粘腻不爽,白带多,舌苔白厚腻,脉濡或滑。容易肥胖、皮肤毛孔粗大、体味、脱发。

2、经络治疗

毫针:脾俞、中脘、气海、关元、中极;内关、足三里、丰隆、太白。每次每组取2~3穴,针行泻法。脾俞、气海、关元、足三里可加灸。

耳针:脾、胃、三焦、内分泌。

按摩:腹部(中脘—关元)、背部督脉(大椎—命门)、膀胱经(肺俞—次髎)、下肢三阴经。

3、常用方药

二陈汤加味:陈皮10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白术15克,泽泻10克,党参15克,甘草5克,苍术10克,枳实15克,石菖蒲10克。

中成药:陈夏六君丸。

(三)心脾血虚型

1、主要证候?劳心用脑过度,失眠多梦,健忘,心悸,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少气无力,面色萎黄,舌淡,脉细无力。容易消瘦、憔悴、脱发。

2、经络治疗

毫针:心俞、脾俞;神门、大陵、内关、阴郄;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太白。每次每组取1~2穴,针行补法,可以加灸。

耳针:心、脾、皮质下、神门。

按摩:上肢心经、下肢脾经。手法宜轻揉。

3、常用方药

归脾汤加味:当归3克,白术15克,党参15克,甘草5克,茯苓15克,远志3克,酸枣仁20克,木香10克。龙眼肉20克,知母10克,川芎5克。

中成药:归脾丸。

(四)瘀血内阻型

1、主要证候?身体经常有疼痛,不定位,或有痛经、偏头痛等,月经后期或经血瘀暗,瘀血块多,面色口唇晦暗,皮肤干燥瘙痒,舌质瘀暗或有瘀斑、瘀点,舌下静脉曲张,脉涩不利。容易生斑、痤疮、脱发、黑眼圈。

2、经络治疗

毫针:肝俞、膈俞;阿是穴、通里;血海、三阴交。针行泻法。

皮肤针:膀胱经(厥阴俞—胆俞),下肢肝经,可以配合拔罐。

耳针:心、肝、膈。

刮痧:上述穴位或经脉循行部位均可以选择刮痧。

按摩:斜擦胸胁,横擦腰骶部,按摩下肢肝经,脚部。

艾灸:没有明显热象者可以加灸。

3、常用方药

血府逐瘀汤加减:生地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当归9克,川芎5克,甘草6克,枳壳6克,佛手9克,赤芍9克,桔梗5克,牛膝9克,柴胡3克。

中成药:血府逐瘀口服液、田七胶囊。

(五)肝肾亏虚型

1、主要证候?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眼差多梦,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容易生斑、黑眼圈、脱发、消瘦。

2、经络治疗

毫针:三阴交、太冲、太溪、神门。针行平补平泻。

耳针:交感、心、肾、肝、神门。

按摩:脚部按摩,下肢内侧三阴经按摩。

3、常用方药

六味地黄丸加味:熟地20克,山药10克,山萸肉10克,茯苓6克,丹皮6克,泽泻6克,旱莲草10克,女贞子10克,冬虫夏草10克,百合10克。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

四、饮食起居

1、饮食宜忌

在三餐规律、节制的基础上,没有绝对禁忌,什么都可以吃,吃什么都不过分,营养丰富、结构合理。

戒除烟、酒。

2、生活起居

①生活规律:主要是饮食、大便、睡眠、运动、工作。不要不间断长时间地工作、熬夜。

②坚持运动:运动量或项目以个人感受为主要参考:运动之后感觉面色发红,微微汗出,食欲增强,精力充沛,大便畅通,睡眠良好,说明这种项目或运动量是适合的。

③心理调节:包括向心理医生咨询、与朋友交流、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欣赏音乐艺术、旅游、建立健康现实的人生观。我们要尽可能地保持健康的心态,洒自寻烦恼;要学会控制、调整自己,不要过分执著;要学会宽容与忍让,不要总以自我为中心;要适度放松,劳逸结合,不要总是疲于奔命;要积极与人相处,不要把自己封闭起来。
 失眠
 一、主要表现
 失眠是指至少连续3周以上不能经常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病症。轻者就寝之后难以入睡,或是补救时醒,或补救后易醒,醒后难以再补救,甚至彻底不眠。失眠对形神美容影响很大,实际上许多美容问题,比如精神委靡,目光暗淡,脱发,皮肤晦暗无光泽,面容憔悴,黑眼圈,眼袋等均和失眠关系非常密切。良好的睡眠是皮肤美容,精神焕发的基本条件,形神美容都要靠睡眠来调整。
 二、病因病机
 1、西医认为  
失眠有心理性的;有伴发于精神疾病的,有因药物或酒精引起的,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引起的。
 2、中医认为  
 本病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