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哲学的慰藉-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被放在教学课程的中心地位只是因为出于名家之手,而许多同样的、甚至更有价值的课题无人过问,就因为从来没有大学者阐述过。艺术与现实的关系早就被认为是严肃的哲学课题,因为是柏拉图首先提出来的;而腼腆与个人外表的关系却不算,因为古代哲学家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
    鉴于这种对传统的违反常情的崇拜,蒙田认为值得向读者承认,实际上他认为柏拉图有局限性而且有时很乏味。
    我认为(柏拉图的)《对话》太拖沓,扼杀了实质问题;我还哀叹,这样一个原该有许多更有价值的话可说的人却把时间花在这些冗长而无用的预备性讨论上,不知我们时代的规范能否原谅我这样狂妄亵渎先贤?
    (一位显要的著作家暂时让另一作家私心窃有所疑,蒙田对此于心有所不安。)至于西塞罗,就直接加以抨击,不必有任何歉意:
    他的引言、定义、分节和字源学吞噬了他的大部分著作……如果我用一个钟头(那在我是很多了)读他的书,然后再回想我从中得到了什么精髓,多半如一阵风,空无一物。
    蒙田暗示,学者之所以如此重视经典,是出于一种虚荣心,想以攀附显赫的名字来让别人以为自己聪明。其结果就是广大的读众要面对堆积如山的有学问而无智慧的书:
    关于书的书比关于任何其他题目的书都要多:我们所做的就是互相上光。只见一窝蜂地都在评论别人,而原创的作者园地却是一片荒芜。
    但是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能找到有意思的思想,蒙田坚持认为,不论我们的生平多么微不足道,从自己身上得出的洞见还是胜过从所有的古书中得出的:
    假如我是一名优秀的学者,我就能从自己的经历中找到足够的令自己聪明的源泉。任何人只要回想自己上一次怒火发作的情况……就能比亚里士多德对这种感情的丑恶之处看得更清楚。只要回想自己生过的病,那些威胁生命的病和促成身体逐渐变化的一件件小事,任何人都会对以后的变化有所准备,并检查自己的身体状况。即便是恺撒的生平也不如我们自己的足以为范例;不论是皇帝还是平民,影响其一生的种种遭遇总不外乎在人身上所能发生之事。
    只有那故意唬人的学术思想才使我们不这样想:
    我们每一个人都比自以为的更富有。
    我们大家都能获致智慧的思想,只要我们不再妄自菲薄,以为我们没有2000岁,对柏拉图的《对话》不感兴趣,静静地生活在乡间,就与此事无缘。
    全部道德哲学都能附属于一个人平凡的私生活,并不亚于其他更丰富的生活。
    也许是为了大力强调这一观点,蒙田给我们讲了那么多他自己的生活有多平凡、多私人化,因此他告诉我们:
    他不喜欢苹果:
    除了西瓜之外……我对任何水果都无特殊好感。
    他跟萝卜有一段复杂的关系:
    起初我觉得萝卜挺适合我,后来发现不是;现在又好了。
    他实施最先进的牙齿卫生:
    我的牙齿一直都特别好……从儿时起我就学会用餐巾擦牙,一起床和饭前饭后都擦。
    他吃饭太快:
    我吃得太急,常常咬了舌头,有时还咬了手指。
    还喜欢擦嘴:
    我吃饭没有台布没关系,但是如果没有干净的餐巾就会很不舒服……很遗憾,我们没有沿着国王们开创的风俗继续下去:像换碟子一样,每一道菜换一次餐巾。
    也许都是婆婆妈妈的小事,但是它有象征意义,提醒我们这部书后面有一个思想者“我”,从一个平凡的不爱吃水果的灵魂提出了一种道德哲学——以后还可能继续提出。
    即使我们外表与过去的思想者没有共同之处,也不必灰心。
    西塞罗,前106—前43
    根据蒙田重新画过的够格的、半理性的人的肖像,不会希腊文、有时放屁、一顿饭后就改变主意,对书本感到乏味,对古代哲学家一无所知,常常混淆这西庇阿与那西庇阿,都是可以的。
    善良而平凡的生活,努力寻求智慧而从未远离愚蠢,有此成就足矣。
    ————————————————————
    (1) Caius Valerius Catullus(前87—前54),古罗马著名拉丁诗人,以田园抒情诗著称。——译者
    (2) Cassius Longinus(213—273),希腊新柏拉图派哲学家及修辞学家,为罗马人处死。——译者
    (3) Desiderius Erasmus(1469—1536),生于荷兰,16世纪著名人文主义神学家。——译者
    (4) Antonio de Guevara(1481—1545),西班牙宫廷教士,历史学家,曾为查理第五的忏悔神父,《金色信札》又称《王公赞》,提出理想的国王。——译者
    (5) Publius Ovidius Naso(前43—前17),古罗马著名拉丁文诗人,风格多样,为当时上流社会的宠儿。《变形记》(Metamorphoses)为15卷神话长诗。——译者
    (6) Virgile(前70—前19),最有名的拉丁文诗人,对后来整个欧洲文学界都有极大影响。《埃涅阿斯记》(Aeneid)史诗是其著名代表作之一。——译者
    (7) Terence,拉丁名Publius Terentius Afer(前190—前159),迦太基喜剧诗人。原为非洲奴隶,为元老院泰伦斯所解放,并使其接受自由派教育。他的作品以刻画普通人的心理见长。——译者
    (8) Titus Maccius Plautus(前254—前184),古罗马诙谐诗人。——译者
    (9) Pyrrho或Pyrrhon或Purrh?n(前365—前275),古希腊怀疑学派哲学家。——译者
    (10) 法文,意为“登上至高无上的御座,仍只能坐在屁股上”。——译者
    (11) 法文,意为“国王与哲学家皆拉屎,贵妇人亦然”。——译者
    (12) 法文,意为“德·莱利:‘他们生来并不比我国人多毛’”。——译者
    (13) 法文,意为“‘他们没有别的答复,只说换换空气会更健康’——德·莱利”。——译者
    (14) 拉丁文,意为“我是人,凡属于人的于我都非异类”。——译者
    (15) 拉丁文,意为“能欣赏我真面目者惟此君”。——译者
    (16) 拉丁文,意为“有些人拿我的秃顶开玩笑,还取笑我眼睛昏花,腿太细,身材不好。都是实话,为什么听来却感觉受了侮辱?同样一件事情,一个人面前说说,我们当做笑话;但如果好几个人在场,我们就要生气。明明是我们经常用来自嘲的话,却不愿意别人随便乱说。开玩笑有个分寸是趣事;过了头,便是冒犯”。——译者
    (17) Marcus Terentius Varro(前116—前27),古罗马学者。先服役于庞培军中,后归顺恺撒,为凯撒建立最早的公共图书馆,以学识渊博、著述丰繁而载入史册。——译者
    (18) Scipio,古罗马高乃依族常用的名字,出过不止一个以此为名的历史名人,因此有弄错人之说。——译者
    (19) 拉丁文,意为“原话”。——译者
    第五章
    对伤心的慰藉
    (一)
    就悲情而言,可能他是哲学家中感情最细腻的。
    生平(1788—1860)
    1788年,阿瑟·叔本华生于但泽。后来他以遗憾的心情看待自己的出生:“我的一生可视为一段无用之插页,是对我长眠于‘无’之极乐境界的干扰。”他进一步阐明:“人的存在是一种错误,可以说今天很坏,一天比一天坏,直到最坏的事出现。”叔本华的父亲亨利希是一名富商,母亲约翰娜比父亲小20岁,是风头很健的交际花,对儿子关心很少,结果他成为历史上最大的悲观主义哲学家:“我还是6岁的时候,一天晚上父母从外面散步回来,发现我深陷于绝望之中。”
    亨利希·叔本华
    约翰娜·叔本华
    1803—1805年,叔本华17岁时父亲去世(看来是自杀的,尸体被发现漂浮在他家仓库旁的小河沟里),留给他一笔遗产,保证他终身不必工作。这并不能带给他安逸。他后来回顾道:“17岁上,我还没有受到多少正规教育,像青年释迦牟尼看到病、苦、老、死一样,痛感人生的苦难。真相是……此岸世界不是爱众生者所造,而是魔鬼的作品,它把众生带到世上就是为看着他们受苦受难而取乐;所有的资料都证实这一点,这也是占主流的观点。”
    叔本华被送到伦敦,在温布尔登的伊戈尔寄宿学校学习英语。他的一位朋友罗伦斯·梅耶收到他的信后回信说:“我很难过,你在英国的经历引得你恨整个这个国家。”恨归恨,他对英语的掌握却臻于完美,在谈话中常被当作英国人。
    温布尔登,伊戈尔寄宿学校
    叔本华周游法国,访问了尼姆城,一千八百年前罗马工程师们曾在那里修建输水管,把水引过辉煌的加尔桥,保证市民总是有足够的水沐浴。这一罗马古迹并不能打动叔本华:“这些遗迹使人想起千百万人的遗骸早已化为腐草。”
    叔本华的母亲抱怨她的儿子热衷于“思考人间苦难”。
    1809—1811年,叔本华进入哥廷根大学,决心成为哲学家:“人生殊可悲,我决定以毕生思考它。”
    在一次郊游中,有一位朋友建议去会会女人。叔本华打掉了这个计划,他的理由是“人生苦短,倏忽不定,不值得费这个力气”。
    1813年,他到魏玛去看母亲。约翰娜·叔本华与当地最有名的公民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结为好友。歌德常到她家去(以同她的女仆苏菲和叔本华的妹妹阿黛尔聊天为乐事)。叔本华与歌德初次相见后,形容他“安详、平易近人、友好,愿他的名字永世受到赞誉”!歌德写道:“年轻的叔本华看来是一名奇特而有意思的青年。”阿瑟对这位作家的好感始终没有得到回报,哲学家离开魏玛时,歌德送给他两句诗:
    青年叔本华像
    Willst du dich des Lebens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