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写给考生家长的书-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概念内涵互相否定)。具有同一关系的两个概念(例如在同一圆中,直径和
最大的弦),在论证过程中可以互相代替;两个概念如有从属关系,比如代
数式与有理式,那么它们的外延和内涵有交叉关系;而一个方程组是否有解,
就要看方程的解集是否有交叉关系,根据有理数和无理数为并列关系,可以
认识它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等边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虽然互相对立但
有中间概念——等腰三角形,而矛盾着的两个概念在推理中必然是“非此即
彼”,不可能有第三种情况存在。
111.必须在实践中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知识
要巩固和深化概念,有效的途径就是数学实践——做练习题。主要应从
三个方面做题来巩固和深化概念。
1。易混易错概念的鉴别练习。
例1:方程x2+y2…1=0 能否确定y 是x 的既奇又偶的函数?
看到这个问题,许多同学会认为这是一个单位圆,y 轴是对称轴,原点
是对称中心,所以认为能够确定,其实这是错误的。错误在于模糊了函数及
其奇偶性的概念,要知道函数为单值映射,而这里的映射非单位,所以既不
成为函数,更说不上奇偶性了。
在解答定性选择题时,许多考生表现出对相似概念的鉴别能力差。例如
容易混淆“包含”与“属于”、幂函数与指数函数、绝对值与模等,这就要
求我们在复习中用实例去区分,用实例去鉴别,在实践中去体会,在应用中
去巩固。
2、灵活地掌握数学概念。
例:若两条直线k1∶y=k1x+b1,L2∶y=k2x+b2 的斜率k1,k2 都存在,则
此两条直线垂直的充要条件是
k = …
1
1 k
2
显然这个命题要求两直线的斜率存在,即直线倾角为90°时,此结论忌
用,但是做如下变化,就全面了。即:则L1∶A1x+B1y+L1=0,L2∶A2x+B2y+L2=0
则L1⊥L2 的充要条件是A1A2+B1B2=0
特别要强调的是,在复习中,有必要进行变化数学概念的复习,从而掌
握实质性的东西。
3、加强直接运用数学概念解题的能力。
这要求考生对概念的适用性、规定性有所了解。
另外,在复习时,对数学概念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它的外表,而应真
正深入到它的内部,去把握它的本质东西。
例:求以(1,2)为顶点,原点为焦点的抛物线方程。
如右图所示,此题若考虑用转轴和移轴来求抛物线方程是不能奏效的,
但若想到抛物线约定义:“平面内与一定点F 和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
的轨迹叫抛物线”,就不难得出结论。
例: 年高考试题,如果× ≤
π
1989 1 1 求函数f(x) = Cosx+Sinx的最小
4
值。
本题考生一般能化成f(x) = 的形式并写出答案:
5
4
Sinx …
1
2
??( )2
当Sinx=…1 时,f(x)最小值为…1,其实这是错的,因为它没有考虑到题目的

件| |≤
π
x 。
4
由上面的例题可知,概念、定义在解题过程中起到判定作用。这里,笔
者想为大家介绍一个简捷的方法。在考试中常出现这样的题型:有两个式子
A、B,问两者是什么条件?通常,一般的考生是硬推去做,这样很费时间,
也容易出错。若是用定义域求解,即如果A 的定义域包含B 的定义域则为充
要条件,反之为必要条件:若A 与B 的定义域相同则为充要条件,若定义域
不同则什么也不是。读者感兴趣,不妨一试。
希望大家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和深化知识。
112.数学的基本功训练亟待加强
在数学复习中,许多考生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的倾向:即注重解
题技巧的复习而轻视对基本功的训练。这种倾向造成严重的后果,据对1984
年到1989 年考分的抽样调查,因运算错误而造成的平均失分率为50%左右。
这就要求考生不能盲目地去攻高难度的题,而要练好基本功。其实,基
本功练好了,高难度的题就不在话下了。在练习中我们要注重抓这样几个环
节:
1、把握易忘、易混淆定理、公式和法则。
例:计算(sin50+icos50)12
误解:原式= sin60 + icos60 = , 原因在于忘记了棣密佛定
3

1
2
0 0 i
2
理只有在是复数三角式的情况下才能够用。
2、提高活用定理、公式、法则的能力。
例:求π 的最小值。误解:
∵ ≥ ∴ 的最小值为在这个解的过程中
f(x) =
2
sinx
f f(x) 2
?????
×??
sin
( )
( )
sin
sin
x
x
x
x
x
2
0
2
2
2
2
死套基本式,忽视了sinx 的范围为〔0,1〕,此时,不等式没有取得等号的
可能(答案为4)。
3、突破运算能力薄弱的环节。
例: 1989 年高考题, 已知a > o 且α ≠1 试求使方程Loga(xak)
2=loga(x2…a2) 有解的K 的取值范围,考生列成混合组
(x ak) x a
x … ak 》 0
x a 0
(x ak) x a
x a 0
2 2 2
2 2
2 2 2
2 2
?????
???
ì
í??
???
?????
???
ìí??
??

同样,由于计算能力不过关而半途而废。
例:1987 年高考题,对于所有x,不等式
x log (
4(a 1)
a
) 2xlog (
2a
a 1
) log
(a 1)
4a
2 0
2 2 2
2
2






恒成立,求α的取值范围。
在高考中,许多考生都归结为不等式组,
a
a 1
0
log
4(a 1)
a
0
(2log
2a
a 1
) 4log
4(a 1)
a
log
(a 1)
4a
0
2
2
2
2 2






???

ì
í
???

???
这个解题过程大繁,不是解不出来,就是中间某一步出现错误。其实,这个
题根本不需要这样解,只要对不等式变个形就会简单多了。
解:变形为:
即:
x
a
a
x
a
a
a
a
x x
a
a
2
2 2 2
2 2
2
8
1
2
2
1
2
2
1
2
0
3 1 1
1
2
0
'log ( )' log log
'( ) ' log






?????


∵对于实数x 恒成立。

∴log → → → 所以的取值范围为
a 1
2a
0
a 1
a
1
a
a
0 0 a 1 a 2





?????
(0、1),
因此,我们要重视基本功的训练,提高计算能力。
113.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目前高考数学命题的指导思想是要既有利于选拔人材,又要有利于指导
中学教学。命题的原则是:考察基础知识,注重数学思想,培养实际能力,
这就要求在考前多培养解题能力。
1、要掌握数学方法,突出数学现实,优化数学模型。
例1:已知P={(x; y)}1(k 2 … 1) + 2kx + (k +1) 2 = 0,k ?R}求P的图形。
由题中条件可知P 为直线(k2…1)y+2kx+(k…1)2=0①上的点,若按R 取不
同的值来研究直线之外的点是不能奏效的,但要是把①视为k 的一元二次方
程,优化其数学模型,则求P的图形成为求①关于K无实根时X、y的范围。
解略。
例2:求证:对称轴互相垂直的二抛物线的四个交点共圆。
在处理曲线的交点时,基本方法是“设”和“解”。“设”而且“解”
最繁,“设而不解”或“解而不设”较简,“不设不解”最简,是繁是简取
决于数学模型,本题宜用其交点的曲线系方程f1+=λf20 这个模型,可以不
设不解。
证明:抛物线y2±2px+s=0①与抛物线
x2±2py+t=0②的对称轴垂直。
①+②得:
x2+y2±2px±2py+t=0 这正是圆的方程所以交点共圆。
2、培养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例1:直线L 与抛物线y2=2px 和y2=2p(x…y)分别交于A1,B1 和A2、B2
(如下图),求证1A1A21=1B1B21,
要证明这个题,用发散性思维,至少有四种方案。
(1)用普通方程求交点、距离。
(2)用普通方程求中点,证与中点座标相同。
(3)用参数方程求交点,求距离。
(4)证明A1B1 与A2B2 的中点对应同一参数。
通过比较,第四种方案为映射观点,最为简捷。这样运用发散思维,就
可以缩短解题时间,能力也随之提高了。
作一番探索,就会发现:在特殊情况下,抛物线y2…2px 的弦AB 切抛物
线y2=2p(x…y)于点M,则1AMl=1MB1。
在一般情况下,直接L 与抛物线和y2=2p(x…y1)和y2=2p(x…y2)分别交
于A1、B1 和A2、B2 则:A1A2|=|B1B2|
这个结论如再推广可证出:
1 l
x
a
y
b
1
x
a
y
b
g A B
A B A A B B
2
2
2
2
2
2
2
2 1 1
2 2 1 2 1 2
( )直线与椭圆成双曲线和分别交于,
和, 则| | | |
±???±??

( )直线与双曲线和它的渐近线分别交于,
及, 则| | | |
2 L
x
a
y
b
A B
A B A A B B
2
2
2
2 1 1
2 2 1 2 1 2
????1

可见,多思考,是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
114.复习与做题的关系怎么才能处理好呢?
数学复习离不开做题,但是不能互相代替。
复习包括知识和思想方法两个方面,既要做到拾遗而不漏,扫清障碍,
又要总结原理,形成系统;而做题的目的是要在应用中加深知识的理解,掌
握解题的方法,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也是对复习情况的检查和评估。
在懂得了解题的目的之后,重要的是怎样去解题。在解题时,解题方法
是十分重要的。许多同学在复习中会感到,对某些题,教师一点就破,一讲
就懂,但不点就破不了。问题就在于把学的知识孤立对待,局限于某一个范
围内思考,而不会把知识“膨胀”(一题多想,一题多解)和“收缩”(三
角、代数、几何互相融合)。解题方法墨守常规,知识不能灵活运用,这都
是破不了题的因素。下面具体讲几种解题要注意的地方。
1、解题概念要清楚,对题中所给的条件要理解透彻。
例:设x1,x2 为方程4x2…4kx+k=0 的二实根,当K 为何值时,x1
2+x2
2 为
最小值并求其最小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