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写给考生家长的书-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需要涉及它所经历的复杂过程,从而简化试题。同时注意各物理量之间及各
物理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和牛顿定律之间可以互
相推导;功和冲量不同,功是力和受力质点沿力方向位移的乘积,它使受力
者的能量改变,而冲量是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它使受力者的动量改变;
动量守恒与机械能守恒的条件不同,前者要求体系所受外力为零(不管内
力),后者要求体系所受外力功之和为零(可以有不做功的外力),还必须
要求内力做功时不引起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能的转化。
127.物理和数学不是孤立的两门课
凌毓儒老师在《中学生数理化》中载文介绍,物理和数学的关系相当密
切,不可想象一个只懂得物理概念而不了解数学知识的人会是什么样子。数
学是学好物理的得力助手,但是又不能够把物理问题数学化,否则就会导致
错误的结果。
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就不能单纯依照数学原理,应当注意实际的物理过
程和物理现象。
例如,容积为30 升的钢瓶,充满H2 后,压强为100 个大气压,现在要
把H2 分别装到容积为6 升的小钢瓶中去,原来的小钢瓶是空的,装至5 个大
气压为止,假设分装过程中没有漏气,温度不变,能分装几瓶?
对这种题要考虑实际的物理过程,应用有关的定理,而不只按数学推理。
再例如,一个左端封闭、右端开口的U 型管,用水银封闭一段20 厘米长
的空气柱(如右图),若将U 型管倒转,开口向下且开口端仍在右方,求空
气柱的长度(设右管很少而管相距很近,大气压强为76CmHg)
某同学这样求:
初态:P1=76+14=90CmHg
V1=20SCm3
设倒转后右端空气柱增加xcm,当然右端水银柱就要朝开口端移动xcm,
则有
末态:
V2=(20+x)scm3
根据玻意耳——马略特定律P1V1=P2V2
即90×20S=(62…2x) (20+x)S
整理得X2…11X+280=0
发现△2。67 ∴NaOH 过量,CO2 全被吸收。
③解答:设NaHCO3 为Xg
NaOH+NaHCO3=Na2CO3+H2O
84 18
18
10
18 4
100
X



∴NaOH百分含量× %可求。
注意分类归纳问题,在以后遇到适量的问题就易如反掌了。诸如此类还
有平衡等问题。通过对知识的归纳,你会感到大有帮助的,这不但有助于记
忆,而且在整理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又得到了新的提高。
130.一定要重视实验分析
有些考生不重视对化学实验的复习,殊不知化学是通过实验进一步感觉
化学物质的变化,从而深刻地理解化学的概念和理论。譬如一问到溴乙烷的
色态,你首先想起的一定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试验中那试管里淡黄色的
油状液体,可见试验的作用非同一般。
尽管高考不能让你动手做实验,但是高考题的编制技巧也能在一定程度
上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进行有效的考核。
在复习化学实验中要注意准确、细微,从实验仪器的选择、安装、盛放
药品、反应中物品的收集、反应后撤离仪器等都要依次照顾到。1990 年高考
化学第37 题,就要求考生复习同时,掌握正确安装仪器的一般原理和步骤,
注意培养自己的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化学实验技能。
从实验现象入手,并分析实验结果,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自己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如果不进行实验分析,认识
就只能在低级的感性认识上止步不前。例如在制乙酸乙酯的过程中,通过对
整个实验的细微观察,你会发现制乙酸乙酯,除了原料乙酸和乙醇之外,还
倒上了浓H2SO4,在试管内部有几片小瓷片,收集营不是空的而含有少量
Na2CO3 溶波,收集管不是伸入液面下?以上问题的解答分别是(1)浓H2SO4
是催化剂加快反应过程,没有浓H2SO4 反应将相当缓慢。(2)防止液体暴沸。
(3)因为反应物是极易蒸发的物质,用Na2CO3 溶液是来除去杂质。(4)防
止液体回流。
在观察实验中要勇于提出问题,在实验分析中要努力解决问题,就会从
多角度理解化学原理。化学实验的考核有其特殊的仪器使用、还有物质的鉴
别与保存,注意分析这方面的实验又可以促进前面基础知识的巩固。
131.注意应用提高不是一句空话
高考命题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