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写给考生家长的书-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与保存,注意分析这方面的实验又可以促进前面基础知识的巩固。
131.注意应用提高不是一句空话
高考命题区分度高,能使平时学习好、智力、智能拔尖的学生得高分,
而学习差、智能低的学生得低分,从而为不同层次的院校录取提供依据。为
了提高区分度,高考命题中加强了对考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考察。课本是基础,
从基础到灵活运用,还应当博采众长,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不能只看
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正如蜜蜂一样,
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高三的生活多半是在复习中度过的,在基础知识顺过之后往往采取以练
带读的方法。提高能力,首先应把老师布置的练习卷子弄懂,及时发现不足,
同时不断积累经验。对于错题要吸取教训,认真订正;对于不理解的内容,
应多与同学讨论,向老师请教。其次,在完成老师布置作业的前提下(千万
不要另搞一套,抛开老师精心安排的复习计划),多接触一些试题类型。例
如,你在看《化学辅导员》这本书时,若是自己的时间不是很富裕,就可以
集中时间看例题,抓住一个个不同的典型题;如果时间紧张,还可以采取“读
题”的方法,了解其思路和方法,具体计算可以忽略。
1990 年高考化学试题第38 小题:有两瓶PH=2 的酸溶液,一瓶是强酸,
一瓶是弱酸。现只有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 试纸和蒸馏水,而没有其他试
剂,简述如何使用最简便的方法来判别哪瓶是强酸。
有的考生经常练习类似的题目,知道把锌粉放入PH 值相同的强酸和弱酸
中反应,结果是弱酸产生的H2 多,实验证明了弱酸只有部分以离子形式存
在。水可以改变它的电离度。这位考生总结自己的学习体会说:开卷有益,
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地涉猎一些课外读物(当然要有所选择),对于
开拓视野、博采众长是很有帮助的。
132.正确处理历史复习中的几种关系
中学历史课量大、面广、难记、易忘,要想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在平时就要掌握好学和习的度。具体来说,就是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处理好打基础和提高的关系。在复习时要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自己动
手编制一套适合自己特点的复习提纲。首先,按教材编排顺序,牢固地掌握
各编、章、节、目的知识,打好基础。然后,要把课本知识按性质和时期划
分专题进行复习,通过纵横比较,弄清历史事件发展的来龙去脉及相互之间
的联系。最后要通过不同层次和类型的习题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处理好学习新知识和温习旧知识的关系。在学习新知识时温习旧知识,
在温习旧知识的过程中加深理解新知识,互相促进。还要按遗忘规律合理安
排学与习的比例,在短时间内对已学习的知识进行第一、二遍复习,当天学
的知识,必须在睡觉前和早起后进行过电影式的回忆,一周进行一次总结性
的归纳复习。
正确处理课本与其他复习资料的关系。高考题的范围和内容一般不超过
大纲和课本。因此,历史复习时必须坚持抓纲务本的原则。在狠抓基础、学
好课本内容的同时,选择一些质量高的复习资料,作为辅助性的参考和检测
手段,也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在一开始复习时可用一些单元基础练习题来检
查单元“双基”是否过关。最后综合训练阶段可利用一些综合性习题,学习
其解题方法和步骤,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但决不可丢开课本而钻进资料
堆去死记硬背现成的答案。
133.肯用功还要巧用功
有人说:“理解是记忆之母,反复是记忆的关键”,这句话很有道理。
记不住,是对知识的内在联系不够清楚;记不牢,是反复不够。许多历史事
件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若能做到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在理解
的过程中去记忆,会取得更佳的效果。
在学习上虽无捷径,但却有巧拙之分,方法得当,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
果。因而在复习过程中必须学会巧用功。
1、采用回忆法复习,每次复习时先有目的的回忆,再翻阅课本或让别人
来补充和校正。
2、做好批注,在第一遍复习中若能在课本、笔记、资料上做上各种记号,
标明重点、难点,再边做边注写明应注意的问题,以后使用时便一目了然,
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
3、多种器官并用,眼看、嘴念、手写相互结合,发挥各种器官联合“作
战”的优势。这样复习比单打一复习的效果要好一些。
4、找一些事件的特殊点去记忆。多动一些脑筋,把一些需要“死记”的
东西变成“活记”。例如,明朝建立年代是在1368 年,要记住这四个毫不相
关的数字,确实不太容易。但若是多想一想,就会发现,这四个数,即第一
位与末一位相加得9,第二位与第三位的和也是9,看到了这个特点,1368
年不就容易记住了吗?像这样可以找到某些规律的年代日期还很多,有的是
公元前与公元后的年代相同,有的是中国历史上发生某事时外国也同有某事
发生,有的是数字本身有规律可寻,有的是几个数字刚好成等差,如世界历
史上的1689 年、1789 年、1889 年都有三个有名的法案通过;1192 年、1392
年、1492 年、1592 年也都发生了重大事件等等。只要细心地找一找、想一想,
许多东西就容易得多了。历史课是这样,其他许多课也是如此。联系到前因
后果,巧记活记,便可省力不少了。
134.综合题的“弯弯绕”在于综合
近年来历史考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试题由知识型向智能型演进:在
填空题中加强了综合性,出现了一些纵向、横向联系的题目;选择题在内容
上采用了文字、数字、图形等不同性质的材料,要求理解因果关系、历史沿
革和比较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异同的题目有所增加;出现了史料分析题,找
到了一条考查考生进一步深造能力的新途径;最后两道问答题考查考生综合
运用、逻辑推理和文字表达能力的难度有所增加。例如1989 年试题第64 题
题目长,跨度大,答案内容涉及到两本课本的5 个章节。对考生能力的考查
较为全面突出。
答这类跨度大、弯子大、灵活度大、难度大的题目时,只要基础知识和
基本观点掌握了,就不难根据试题的要求,将所需的知识从大脑的库存中检
索出来,然后再用正确观点加以编排组织,写成书面答案。关键有三条,一
是基本观点,二是基础知识,三是审题。这里着重讲一下审题。审题应当抓
住两个基本点,一是时间要求,二是内容范围要求。例如,1988 年有一道考
题:“19 世纪末,山东是怎样变为德国势力范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情
况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中外史实说明因此而引起的反响和最后结果。”
题中“19 世纪末”、“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都是时间要求,而有关山东的
变化、反响、结果都是内容范围的要求。根据这些要求,你应当利用所掌握
的有关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的瓜分中国的狂潮、巴黎和会、“五四”运
动、华盛顿会议的知识来答这个问题。别的内容,既然试题未做要求,就不
必回答了。
135.理出课文内容繁多的头绪
中学历史课内容繁、头绪多,复习难度大,不容易抓住线索,理顺关系。
所以在复习时,必须对课本内容进行整理,先理出一个简明的历史知识框架,
然后在此基础上抓住知识点,进行复习。
那么,如何整理历史知识呢?你可以采取按单元先纵后横的整理方法。
单元可以分为五个:即中国历史古代部分、近代部分、现代部分,世界历史
古代部分、近代部分。纵的整理就是按时间顺序整理,可参照课堂笔记和课
本目录,目的在于弄清各单元的知识结构、历史发展线索,特别是重点历史
问题。例如,世界史近现代部分内容庞杂,整理时可归纳为三条纲:即资本
主义兴衰、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民族解放运动。然后将课本上相应的部分分
别挂在这三条纲上,这样可使线索单纯,庞杂的内容就变得明晰了。而横的
整理就是将每部分的历史知识分成不同的类别地进行专项整理,即按“块”
整理,横的整理的关键在于分类。
线索清楚了,粗线条的历史知识也就记住了,但还有许多细节,也就是
知识点的掌握。近年来,历史考题趋于标准化,选择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多,
例如1988 年试题中有36 题40 分,而1989 年就增加到46 题50 分。这些题
大部分考查的都是点状知识,它的覆盖面极大。在大纲内所牵涉到的历史知
识基本都有。比如,1989 年试题的覆盖率,按章节计算,中国史为100%,
世界史为65%,平均达到82%,内容涉及到古今中外各个时期、各个领域的
历史基础知识,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民族、外交、宗教、
农运、民运、工运、共运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这些细节知识的基本方法就是要善于归纳知识点,即化面为点。如
拿破仑的生平和执政,是有关拿破仑知识的一个面。把这个面化成点就是:
出生年代、地点、第一次展示才能、镇压保王党人叛乱、率军进入意北和埃
及作战、雾月政变、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复习时把每个点所涉及的
时间、地点、经过情况弄清楚,整个这方面的知识就掌握了。这也叫分解法,
就像吃螃蟹,不肢解就无法下嘴。
136.地图能使你展开联想的翅膀
地图是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特别是建立空间思维的重要工具。在应考
前的最后复习阶段,地图的作用就更加突出了。对于这一点,许多考生都有
切身体会。四川大学历史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