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辈子--吴祖光回忆录-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市京剧二团的“演员之家”四个字,充满了亲切的感情。著名的京剧演员马连良送的锦旗上绣的是一首七言诗:    
      三百年来旧查楼,    
      过去广和我习游;    
      今日建成新园地,    
      社会主义美景头。    
      这首很像京剧里“定场诗”的诗句里提到了“三百年来”的话。广和剧场自然是一个新的剧场,可是同时也可以说,它又是北京城里最古老的剧场。这也正是我所要讲的广和剧场的故事。我们的首都北京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几乎任何一处地方都有它丰富有趣的史迹,这里的广和剧场也不例外。今天三四十岁以上的北京人假如曾经在旧时的广和楼听过戏的话,一定还会记得这个古老而奇特的剧场的当年风貌。    
      为什么说广和剧场是北京最古老的剧场呢?这在旧书上是有记载的。清朝人戴璐的《藤荫杂记》上谈到北京最古老的剧场,说:    
      “……首推太平园,四宜园,次则查家楼。”    
      太平园和四宜园早已没有踪迹了。只有查家楼还能找到它的遗址,这就是今天肉市广和剧场的所在。另一清朝人吴长元的《宸垣识略》上说:“查楼在肉市,明代巨室查氏所建戏楼。本朝为广和戏园,入口有小木坊,旧书‘查楼’二字。乾隆庚子毁于火,今重建书‘广和查楼’。”    
      研究查楼的历史,那是考据家的事情。但是由这里我们知道原始的查楼建在明代。明代末年距现在已有三百一十几年,查楼建于明代哪一年已不可知,说“三百年来旧查楼”却是不会错的。它确是今天北京城里可以查考的老戏园里最老的园子。    
      梅兰芳先生的《舞台生活四十年》第一集中的第四章“回忆四十年前的剧场”里的第一节就是“广和楼旧景”,梅先生说:“广和楼在肉市。是前清康熙年间建筑的。先叫月明楼,又名查家茶楼。可以说是北京城里最古老的戏馆了……”    
      梅先生这里提到的“前清康熙年间建筑的”和吴长元所说的“乾隆庚子毁于火,今重建……”在年代上有不小的出入,这些我们且不去管它,有趣味的是梅先生又说:    
      “我十一岁初次在广和楼出台,参加的是俞振庭所组的斌庆班。是一种临时的、纯粹客串的性质。到我十四岁那年,才正式搭喜连成班。每天在广和楼、广德楼这些园子里轮流演出。”    
      梅先生今年已经六十一岁,他十一岁在广和楼登台,距离今天已经整整五十年了。五十年是半个世纪,这半个世纪里我们的祖国有了惊天动地的变化,连僻处肉市的广和楼也在人民的手里建设成了新的剧场。从梅先生以及他同时代的老年艺人的角度说来,这意义该是特别重大的。    
      梅先生提到了“到我十四岁那年,才正式搭喜连成班”的话。谈到广和楼,就不得不牵扯到喜连成社,也就是后来改名叫富连成社的中国过去一个最大的京剧科班。这个科班有四十二年的历史,前后培养出七百多个演员,成为近几十年来京剧演员活跃在全国各地的主力队伍。像梅兰芳和周信芳、林树森、贯大元等都是在喜连成搭过班的。今天观众所熟悉的演员如:侯喜瑞、雷喜福、马连良、于连泉(即小翠花)、谭富英、马富禄、叶盛章、叶盛兰、高盛麟、裘盛戎、袁世海、毛世来、黄元庆、谭元寿、冀韵兰……以及所有用喜、连、富、盛、世、元、韵作为艺名的京剧演员几乎全都是这个科班历届培养出来的学生。    
      富连成社有四十二年的历史。除去头五年之外,后面的三十七年都是在广和楼演戏的。梅先生在“广和楼旧景”中对这个五十年前的戏园子有非常细致的描写,字里行间,对他的发祥之地的广和楼有着极为深厚的感情。我想凡是在广和楼演过多年戏的演员都能体会到这种心情的。    
      梅先生描写了五十年前的广和楼,现在我凭自己不很好的记忆力写一写二十年前的广和楼。    
      二十年前的广和楼已经是非常糟朽破败了。破旧的大门,狭窄的甬道,大门以里二门以外堆着当天演出节目应用的“砌末”(道具)。譬如《御碑亭》的亭子,《艳阳楼》的石锁和仙人担等等。当时广和楼演戏不登广告,熟悉的观众只要看见戏院门口堆着的东西便能知道今天的戏码了。    
      走进甬道是一个像四合院一样的四方院子。北房三间上面附带三间小楼的是广和楼的账房。出科的学生每天演完戏就到那里去拿已经为他数好了的“戏份儿”。富连成的班主叶春善经常正襟危坐在当中的太师椅上,我们看戏的经过时赶上开门常常能看见他。    
      院子里一直通到东面剧场的地方摆满了小吃摊子,有馄饨,卤煮小肠儿,豆腐脑儿,爆肚儿,烧饼,奶酪……紧挨着这些卖吃的旁边就是一个长可丈余,广及三尺的尿池。可是来吃东西的人还是接连不断的。这里的小吃都是有名的,我至今还能回味广和楼的卤煮小肠儿和豆腐脑儿等等的滋味之美。    
      剧场设备的简陋就不是今天北京的少年儿童所能想象的了。戏台是伸出在剧场里的。左右两边各有一根大柱子,观众最怕坐在柱子挡住视线的地方,管这种座位叫“吃柱子”。剧场里的窗户全是纸糊的,冬天全给糊上,夏天把纸撕掉。地上是高低不平坑坑洼洼的碎砖。楼上是地板,上面尽是窟窿。广和楼每天都有三出武戏,就是开场的“小轴子”,中场的“中轴子”和末场的“大轴子”。武戏演到开打的时候真是如同古代战场上一样的灰沙蔽天。坐在台口的人会给呛得透不过气来。戏台的屋顶也不是很高的,有一次武生李盛斌翻跳三张桌子,一脚把台顶的电灯泡踢了下来,满堂观众齐声喝彩。    
      场里座位的分布和当时其他的一些剧场大致不差,譬如楼下正面叫池子,两边叫两廊,戏台左右的两小块地方叫小池子,楼上是散座,座位都是木头板凳,后面的板凳很高,得跳起来才能坐上去。    
      和现在剧场不同的是楼下池子的座位,是直摆的长条桌,两边摆着长板凳;因此观众的视线不是面对舞台,而是面对两廊,要侧着身扭转头才能看见舞台。这正是最早的戏园子一般的形式。因为早年戏园都叫茶园,主要是喝茶,附带听听戏,“看”戏就摆在更次要的地位了。今天在戏院里还能看见白发苍苍的老年人闭着眼睛叫好,那就是来喝茶听戏的。    
      梅先生的“广和楼旧景”里对这个戏园子作了很详细的描述,他提到另外一种座位:    
      “靠近戏台上下场有后楼,名为倒官座。在这里只能看到演员的背面。因此这个地方票价虽廉而观众却不十分欢迎,大半拿来应付一般客票和前后台亲属关系人……”    
      我却正是“倒官座”的观众。我和几个每天同来看戏的同学一起,日子长了反而特别喜欢这个“倒观”;因为我们已经和一些演员熟识了,坐在这个位子,在台上演员偶尔回过身来时可以悄悄地打个招呼。另外这个地方的木板墙有许多裂缝,扒在墙缝上可以看见后台。看戏看到相当的程度,会对后台的兴趣胜过前台,会对演员本身的感情胜过他扮演的角色的感情。但是扒墙缝的结果曾经给我留下一个很沉重的回忆:有一次一个我所熟识的小演员在台上出了错,似乎是忘了词还是把家伙掉在台上了。下场时,师傅已经守在下场门,气势汹汹,狠狠地迎头便打,那孩子忍住不敢哭出声,但是眼泪却不断地流下来。场上锣鼓还在响着,他必须马上出场,匆匆地擦去眼泪,虽然还在抽咽着,却做出满脸笑容又从上场门出台去了。    
      因为看到这样的事情,我很久都感到心酸,这不正是旧社会里的卖艺人眼泪往肚子里流、满面堆笑的典型吗?但是戏班的师傅说“不打是学不出本事来的”。这样的挨打实在是家常便饭。    
      有时候散了戏我们到后台去看演员卸装。许多唱花脸的演员用极粗糙的草纸用力抹去脸上的油彩,然后同用一个小木盆洗脸。盆里的水已经黑得像黑汁一样了还有人来洗。除了最冷的天气,都是在院子里洗的。    
      富连成社在广和楼的演出一直都是演日场,每天十二点半开锣,六点多钟散戏。开戏前和散戏后,所有参加演出的学生都排着大队,由教师率领着到广和楼来,又回到富连成社去。老观众不但要看戏,而且还要“看大队”,每天开戏前一小时和散戏后都有很多热情的观众站在广和楼外面从肉市通到虎坊桥富连成社的路上。为了看看这浩浩荡荡的一大队身穿长袍马褂,头戴瓜皮帽的“小大人儿”。人们会指指点点地说:    
      “那是袁世海!”“那是李世芳,毛世来……”    
      无论演了多么累人的戏,风里,雨里,无分寒暑,孩子们都是这样严肃、庄重,默默地走着来再走回去的。今天活跃在人民舞台上的中年以上的演员都是从这样挨打、挨骂、吃苦、受罪的日子里走过来的。    
      那时候,像我这样的中学生,这样地热爱京剧,更是热爱着这些和我年纪差不多的年轻演员们。困难的是我们很难对我们喜爱的演员表达自己的感情。有时候抓一个机会请我们的小朋友吃一碗豆腐脑儿,也会使我们喜欢好些天。    
      我们的祖国解放了。我们的京剧也解放了。今天从富连成社出来的弟兄们想起他们旧时的经历,想起他们旧时的广和楼,该是都不免引起“前尘如梦”的感触吧!现在的戏曲学校的同学们受到的待遇和当年富连成社以及其他一些科班是完全不同了。想想从前,看看现在,学校的同学们应当会更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