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1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0五二卷)  2003/5/14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052
  诸位同学,请看经文第六段,东南方饶益世界,如来名号第九句:
  【或名简言辞。】
  以释迦牟尼佛作例子,当年在我们世间出现,为一切众生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是不是『简言辞』?是的。佛在《般若经》上说,如果有人以为释迦牟尼佛有法可说,那叫谤佛。佛的意思是告诉我们,他出现在这世间没有说过一句话。没有说一句话,说了四十九年,这怎么讲法?正是《般若经》上所说的「说而无说,无说而说」。就如同大夫给病人开处方,大夫可以说,他一生从来没有开过一张处方。这意思我们能懂吗?他确确实实没有一张处方。处方是怎么开出来的?是因那个人有病,给他开出来的,他要没有病,哪来的处方?处方是因病人而开的,不是医生自己要开一个处方给病人,不是!病人害的病不一样,这医生开的处方就不相同。
  从这比喻,我们就能体会到诸佛菩萨示现在九法界,有没有法可说?无法可说,这是真的。他所说的一切法也是众生有病,应病与药,药到病除。佛的言行就是众生心行的一个反应,正如同现在研究,从研究水结晶之后,我们看到一些讯息,有许多学校里面在做实验,让学生们一起来做实验,很有趣味。物体的反应自然的,它没有思惟,它没有想像,法身菩萨以上无不如是,佛经里面称作「法尔如是」,这句话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自然的反应,没有加一点点意思在里头。佛菩萨为一切众生示现,为一切众生说法,无不如是,绝对没有通过思考。
  诸位要知道,思考是落在意识里头,法身菩萨已经转识成智,十法界里面还用八识五十一心所。圆教初住出了十法界,住一真法界,从此以后没有心意识了。他用的是什么?真心法性,法性自然的反应,所以说「简言辞」。确确实实是《楞严经》上所讲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自自然然的应。如果加一点意思在里面,那就是有言辞了。像我们初学讲经,要做充分的准备,要搜集很多资料,这是有言辞,这是有说。佛给一切众生讲经说法有没有准备?没有。有没有想想怎么说?没有。所以叫自性流露,自性里头没有言说,没有思惟,灵活得不得了,什么样疑难杂症在心性里头没有。八识里头有,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心性里头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妙!
  所以前清青莲法师注解《地藏菩萨本愿经科注》,这本子流通得很广,诸位都看过。你看他在五重玄义,他虽然是用的天台五重玄义,但是把每一个名词上面都加一个不思议,「不思议性识」,经题、明宗、论用、辨体、判教都加上「不思议性识」,加得好!我在讲《地藏经》的时候,也采取他的《科注》,我看到加这几个字实在是非常佩服,我们一般讲经的法师没想到。从这地方能够看到他的境界,他对於经教的体会比一般人深。最后一个名号:
  【或名智慧海。】
  这名号好懂,就字面上来讲不难讲,但是意思很深。『海』形容广大,形容深,深广无际。『智慧海』就是性海,法性海,智慧海没有形相。《般若经》上讲的「般若无知」,那就是智慧海,就是性海。这「无知」是无一切妄想分别执著,称之为无知,它是一切万法的本体,它会起作用,作用就是现相,现虚空法界依正庄严,这是它现的。就像我们一般人作梦一样,人人都作梦,哪个人没有做过梦?有没有人去研究这梦从哪儿来的?为什么会作梦?很少。如果把这事情搞清楚,宇宙的真相你自自然然也就觉悟了。
  虚空法界刹土众生这是一个境界,这境界从哪来的?性海里头变现出来的。性海变的境界重重无尽,这大经上讲「不可思议」,末后普贤菩萨《行愿品》它的品题就是「不思议解脱境界」,本来就是这样子的。绝对不是说你修行,你修得不思议解脱境界,不是的,原本就是不思议解脱境界。而是我们迷失了,迷失了自性,所以自性里头本具的智慧、德能、相好都没有了。智慧德能相好,智慧是体,这体起用就是功能,现在人讲产生极大的能量,这能量就是自性本具的德能,能量会变现出境界,依正庄严是能量变现出来的。
  众生迷了,迷了在这里面,把自性变现的一真法界,它随著众生妄想分别执著就变种了,变得非常复杂。大别来说,佛在经上讲的十法界,这说大类,分为这十大类,十大类每一类里头又可以分十大类,这就一百大类;一百大类每一类里头又可以分十大类,十个一百就一千;一千个法界里头又可以分十大类,重重无尽,变幻莫测,变的速度非常快,随著众生的念起念灭。所以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凡夫境界里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佛说「世间无常,国土危脆」。这是佛他看得清楚,他给我们说明众生世间相如是而已。
  但是众生迷在这里面,完全不能觉察,不断的起惑造业,受许许多多的苦报,这苦自作自受的,不是佛给你的,没有人给你,都是自己造自己受,苦不堪言,所以在众生界里头不叫智慧海,叫苦海。法身菩萨以上转苦海为智慧海,了不起!怎么转的?心念转的。心想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这些话佛在经上讲得很多,心生法,法生心,心灭法就灭了。心要灭什么?把烦恼的心灭掉,转变成智慧的心。实在讲这灭是个转变,烦恼转成智慧,我们就烦恼来说,它没有了,它灭了,其实烦恼已经变成智慧。迷的时候,就是把智海转变成苦海,不是别人转变的,是你自己转变的,与别人不相干。
  佛菩萨大慈大悲应化到这世间来点醒我们,许多人听了佛说的不相信,这是正常的。为什么?理太深了,事太微妙了。佛给你讲,你能相信,你能够随顺佛陀教诲,学著去转境界,这是善根深厚,聪明人、有智慧的人。这一段我们就讲到此地。后面还有一个小结:
  【如是等百亿万种种名号。令诸众生。各别知见。】
  这跟前面完全相同。现在请看第七段:
  【诸佛子。此娑婆世界西南方。次有世界。名为鲜少。如来於彼。或名牟尼主。或名具众宝。或名世解脱。或名遍知根。或名胜言辞。或名明了见。或名根自在。或名大仙师。或名开导业。或名金刚师子。如是等百亿万种种名号。令诸众生。各别知见。】
  这世界名字叫『鲜少』,佛法里面的名号都是表法的,看到这名号知道这世界众生缺乏的很多,也就是缺少很多,大致上总不外乎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总是这两方面。这是说明这世界众生福慧都少,可是我们知道,这是讲的大多数。如同我们娑婆世界一样,娑婆世界的名字并不比它差多少,娑婆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堪忍,意思就讲这世间很苦,无论是精神生活、是物质生活,很苦,你能够忍受得了!它要用中文的意思翻过来,堪忍世界,真能忍受得了。所以这名字意思跟这「鲜少」差不多。
  我们在如来名号里面,能够看到他们少的是些什么,佛在此地教导的一定就是他们欠缺的。像我们娑婆世界众生自私自利,对人没有慈悲心,所以佛的名号用释迦。「释迦」就是能以慈悲心待人,我们这世界绝大多数人没有,所以佛用这个来做教学的纲领。这世间的人自己妄想、分别、执著非常严重,烦恼习气重,所以佛的名号上用「牟尼」,这是教学的纲领。「牟尼」意思是清净,正规的翻译,翻作寂灭,或者翻作寂默,寂是寂静,灭就是灭妄想分别执著。教学的总纲领都在名号上显示出来了。
  『如来於彼』,我们看第一个名号『或名牟尼主』。我们看这名号就知道了,我们这世界,佛在这世界用的名号释迦牟尼,他也有牟尼,肯定多数人心不清净,佛用这名字。后面用个「主」,好!要是把它统统用中文字翻译出来,那就是寂灭主,或者翻作寂默主。寂默的样子就是很深的禅定,心里头一个妄念都不生,妄念灭了正念现前。正念什么?正念无念,正念就是智海,就是根本智,根本智就现前了。为什么称为根本智?能生一切智慧,无量无边的智慧从这根生的。我们看到这名号偏重在自利,我们知道,自己要不得真实利益,没有能力利他,即使教学也不例外。佛菩萨教化众生,自己要没有成就,他没有成佛,他没有成菩萨,自己没有成就,怎么能教别人?佛在经上常说「自己未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没这道理。你要度众生,你先一定要度自己,度自己那你就不能没有「牟尼主」。
  「牟尼主」里头的意思是清净心、平等心,清净平等,智慧一定现前,智慧就是觉。在《无量寿经》上,阿弥陀佛他老人家还有一个名字就叫「清净平等觉」,这诸位念《无量寿经》都看到的。释迦牟尼佛问阿难,你想不想见清净平等觉(就是阿弥陀佛)?阿难当然愿意见。世尊用他的神力,突破了空间维次,在如来境界里面没有远近,就像我们现在用电视一样,这画面立刻就现在面前。阿难与当时与会的大众统统都看到,也看到观音、势至,看到西方极乐世界的景象,像电视传真一样。在明心见性的菩萨,法身菩萨,不需要用任何仪器;凡夫真是逼不得已的时候,想出这么多方法,制造这些仪器。这些仪器算是不错了,远方景象能够搬到我们面前来,让我们看到,但是遗憾的只有一个窗口。换句话说,你的观察是有限制的,总不能像我们眼睛观察八方上下,没有限制,这始终有个限制,没有法身菩萨那么自在。其实这种天眼凡夫也有,稍稍有一点小定功,就能够证得了。
  我们在经典上看到,须陀洹六种神通里面他得了两个,天眼、天耳。不过他的能力有限,能力不大,说他的能力不大,比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