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3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的磁场太好了,他进入你的磁场,他就受你的感化。不管怎么说法,总而言之,你的善心诚意能感动别人。即使对你有恶意的人、有敌意的人,见了你的面,看到你的形象,他的敌意、恶念就没有了。但是这个没有是暂时没有,离开之后可能又生起来了,这什么原因?我们这个感召的力量不够,不能让他永远把敌意恶念消除,只是暂时他不起。
  从这些事情我们要细心体会,中国古圣先贤常说的感应不可思议,甚至於「生公说法,顽石点头」,我们要问这可能吗?可能。为什么?顽石是矿物,矿物有法性,法性的德能有见闻觉知,既有见闻觉知,它怎么会不点头?不过它的反应没有动物、植物那么样的灵敏,也就是说它比较迟钝,可是肯定是有反应的。你要用十分的真诚,不是不能感动,古人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说明境随心转。我们这个心的念力非常之强,连矿物都感应、都感动了。
  所以分别都是虚妄的,既然都是虚妄的,要不要分别?不需要。不但不分别、不执著,连妄想也不需要。法身菩萨永远离开妄想分别执著,法身菩萨!我们今天如果说是也能够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那你就是法身菩萨同一类了。你一念放下,一念相应,念念放下,念念相应;什么时候又想起来,放不下了,那就不相应。这些理事都要通达明了,这是我们学习的依据,学习的张本。再看末后一句:
  【或名有势力。】
  有什么『势力』?清凉大师有注解,《疏》里头说「有势力者,生老病死,犹四山临人,世虽贤豪,力无与竞」,这几句话说得好。大师慈悲怕我们还看不懂,《钞》里面还有详细的注解,这个钞是注疏的,疏的注解,文很长我们不必去念了。总的来说,生老病死这是六道里面所有一切众生都不能够避免的,人间尤其是显著。纵然你做到帝王将相,或者大圣尧舜禹汤,或者是贫贱沦落到乞丐,生老病死对一切人几乎是平等的,没有一个人能跟它竞争。「力无与竞」,这个「竞」就是竞争,你的力量没有办法跟它竞争。
  老不是十年十年的老化,不是,一天比一天老;再跟你说得微细,一念比一念老,现在这一念比前面这一念老了。念念不住,这在佛法里叫行苦。佛法里面讲苦苦、坏苦、行苦,行苦什么意思?念念不住。不是天天不住,天天太长了,念念!现在人对这个念念不知道,没这个概念;现在人讲分秒,现在这一秒比前一秒就老了。一秒比一秒衰老,这是事实真相,你能够保持得住?后一秒跟现在这一秒,你能够保持得住吗?保持不住。我们以前在八厘米的小电影(早年我也玩过)最容易体会到,我们拍摄的时候,一秒钟二十四张,张张不一样,从这里看到佛经上讲的行苦,刹那不住,这叫无常!这说明无常「有势力」,生老病死「有势力」,你没有办法避免,你有什么样的智慧德能都逃不过。
  所以你在这个地方要了解事实真相,真相是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一定要晓得,念念不住是讲的相,正因为这个相是念念不住,所以佛才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意思很深、很广,真实的,一点都不假。相有生灭,性不生灭。一切有情众生的相,我们今天讲动物,它有佛性,佛性不灭;一切无情众生,植物、矿物、自然现象,它有法性,法性长存,法性也不灭。不灭的是自己,真我;会变灭的是假我,幻我。这个身,身是假的、幻的,灵走了,我们的性,性离开了,离开这个身体了,身体不要了。灵性要一离开,我们就说这个身体叫死尸,很快它就腐坏、就腐烂了,还归大地。那灵性又到别的地方去了,他又去找个身体去了。
  你要知道这个事实真相,你就晓得,我们今天生活在这个世间为的是什么?到这个世间来总得要有个目标、有个方向,你这一生过得有意义、有价值。正确的价值是不断提升你的灵性,这是价值。这一生我们在人道,下一生能够到天道、到欲界天,再下一生能够提升到色界天,一世一世都往上提升,这了不起,对了。学佛的人也常常到十方世界,应化在九法界里头、应化在六道里面,干什么?自行化他。自行是提升自己的境界,譬如初住菩萨提升到二住,二住菩萨提升到三住,不断的向上提升。意义是什么?不断在学习。自行化他是学习,我一定把初住菩萨课程学完了,升级升到二住,二住菩萨的课程学完了,我升到三住,永远在学习。
  孔老夫子说的话很有味道,我在早年读《论语》体会不到,只是这句话念过而已。但是在现前,我体会得很深很深,非常有味,他说:我一天不吃饭,一夜不睡觉,我在那里想,无益,不如学也,学习。为什么?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把自己的灵性不断向上提升,不会堕落;你要不学,不学是肯定受烦恼薰习,烦恼习气薰习,烦恼习气薰习没有不堕落的。六道里头为什么有三恶道?这非常明显,堕三恶道的人没有学习圣贤之道。他每天学习的是什么?学习的是贪瞋痴慢,学习的是自私自利,完全是负面的,学习的是控制占有,损人利己,所以他的灵性往下坠落,不能向上提升;向上提升要学圣贤之道。
  由此可知,今天社会动乱的根源,你就明了了。科学技术、工商贸易不是圣贤之道,它这里面学习什么?学习竞争,学习斗争,永无止境的斗争,这还得了吗?害得自己每天不吃安眠药就不能睡觉,这哪里是人过的日子?这生活太苦了。我们到澳洲来,看到澳洲的人民,我们很欢喜,为什么?看到他们不争,他们懂得过幸福悠闲自在的生活。这在现在社会很难得,很不容易,不争!
  现在在开放的国家,先进的地区,哪一个不竞争?争利、争名、争权,没有一样不争;自己跟自己争,自己跟一切人争,苦不堪言。这个社会里头不争,他不要钱,普普通通的日子能过他就很满足了。他们的生活早睡早起,清晨四、五点钟天亮了,他们起来在户外运动、散步,悠闲自在。他们做生意开店,十点钟早晨才开门,多么悠闲,晚上五、六点钟就关门,不做生意了。不像一般大城市,生意是二十四小时通宵,他要竞争,他要赚钱;这个地方的人不要赚钱、不要竞争,要悠闲。懂得过大自然的生活,身心健康。
  我到乡村看了些老人,八十多岁、九十多岁很健康,很健谈,许多都是基督教徒。他们很开明,跟我讲很想听听佛教,听了一段时期之后,又告诉我他很想学佛。八、九十岁,动作很伶俐,人老,但是没有老态,什么原因?他没有烦恼,他没有忧虑,他没有牵挂,他没有竞争,一生从来不懂得什么叫竞争,过的是人的生活。我们学佛的人,到这个地方来看看当地的居民,如果我们还有竞争的意识,那就错了,连他们都不如,你还学什么佛。他们真正能放得下,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的追求,他不搞这些,贪瞋痴慢很薄。所以佛法宗教教学在此地发展是个非常好的环境。宗教教学在现在这个开发的国家地区,普遍大家意识里面都是竞争、斗争,宗教教学很困难,这个竞争、斗争就是抗拒,不容易推展。澳洲人有智慧、有能力辨别是非、邪正、善恶,所以我说今天这个地球上,澳洲、纽西兰可能是唯一的净土,还没有被污染。我们有幸也能到这块土地来居住,在这个地方舍弃万缘,安心修道,要是不能成就,这决定不是外在的障碍,那是自己业障。这样殊胜美好的学习环境,实实在在不容易得到。
  我们今天仰仗著过去生中修积的一点福德,得三宝威神的加持,缘具足!我们的善根、福德要加紧的补习,希望能够在很短的时间,我们大幅度的把善根、福德提升起来,三个条件具足,取西方净土有把握,这就是超越「有势力」。超越有势力就是出苦,苦圣谛你超越了,超越什么?就跟阿罗汉、菩萨一样有谛无苦。菩萨有谛无苦,超越了。但是对於不是认真修学的人,它还是有势力;认真修学真能放得下,勇猛精进可以超越。「苦圣谛」我们就讲到此地。再看第二段:
  【诸佛子,所言苦集圣谛者,彼最胜世界中,或名败坏,或名痴根,或名大怨,或名利刃,或名灭味,或名仇对,或名非己物,或名恶导引,或名增黑暗,或名坏善利。】
  到这里是一段。前面「苦圣谛」是讲世间的果报,苦报,六道众生没有一个能避免的;「苦集圣谛」是讲的因,这两条世间因果。这个世间六道里头的因就是「集」,果是「苦」。先说果是因为你现在正在受的,你现前所受的,你的印象深刻;然后再跟你说因,让你认真细心去反省观察,现在造作的是什么。造作因,因必感果,你就晓得将来的果是什么。如果造作这个因的力量强大,果报不要等来生,在这一生就现前,我们一般人讲现世报,这个现世果报里头有善有恶。善因,现世善果就现前,恶因,现世的恶报就现前,你造作的这个力量强大。
  『最胜世界中』,第一个名叫『败坏』。我们想想看,我们现前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这个地方所讲的相不相应?总的来说,「败坏」自己的性德。自己的本性本具有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我们今天所作所为起心动念违背了性德,所以性德里面的德能,确确实实败坏了。我们再说得具体一点,佛教众生总离不开戒定慧三学,戒定慧是性德,一切众生本来具足,现在并没有丧失,但是怎么呢?没有了。什么原因没有了?你起了烦恼习气,把你的性德埋没掉了,完全看不到了,埋没掉了。埋没在深处,它没有败坏,什么时候你把这些障碍去掉,它又现行了,它就又起作用,「败坏」是这个意思。
  佛讲的善根福德实在讲都是性德,乃至於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