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4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在古代,世出世间的学问都是讲「悟」,悟之前一定要有定。所以中国人教学,从小就教导修定,但是没有修定这个术语,实际上他是在修定。譬如儿童,童蒙的教育,童蒙教育教两样东西,一个教生活教育,教他学穿衣、学吃饭、学洒扫应对、学做人,从小孩就教他,这是生活教育。第二种就是训练他定慧的教育。定慧教育用什么方法?用读经,叫你读、叫你背,不讲。这个可以多读一点,没有关系,一样一样的来。一样东西读得很熟了,统统都能背过,随便在书本里面拈一句,下一句你就能接得下去。熟到这种程度你才可以念第二本,念第二种,所以他是训练定。
  慧,这个慧是根本智,根本智就是定。般若经上讲,般若无知,根本智是无知,无分别智,这是智慧的根本,所以从儿童时候完成。一般情形大概是六岁到十二岁,学这个,心定下来,心里没有妄念,不会胡思乱想。到十三岁,这是进太学了,中国从前没有中学,只有小学,只有太学。太学就好比大学,十三岁童子进太学。进太学,太学里面的教育是求解,这就是慧!老师给你讲解,你以前背的那些书,现在一样一样的来讲解。讲解完之后,老师跟学生在一起互相研究讨论,智慧开了。他为什么能开智慧?他前面那些年统统在修定,他的心不散乱,他没有胡思乱想,他的精神意志是经常集中的。我们佛经里面有句话说「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就这个道理。从小培养,不受外面环境的干扰,现在讲不受五欲六尘的影响,这是真本事、真功夫,从小养成的。所以在开讲、在研究讨论,常常有悟处。这个悟处有老师给他做证明,真的提升境界。所以十几岁的学生,他们做出来的论文很可观。
  一般说,特别聪明的人,佛法里面讲善根深厚的人,不满二十岁,考取举人、考取进士。考取举人,国家就可以任命他做县市长;考取进士的,就可以任命他为一个地区的行政首长,管好几个县,大的地区管十几个县。他多大年龄?还不到二十岁。行不行?真行!做得非常好,他有定有慧;定是德行,慧是能力,所以他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现在这样的人为什么没有?从小没有受过训练。这是讲九法界之内,因果教育比什么都重要!
  这个地方我们要晓得,这一段是讲如来究竟的果地,不是因地,究竟果地是大般涅盘。清凉怕我们不了解(实在讲,我们真的没有法子了解),特别在这里给我们注明「无为无因」。「无为」,我们同学多少要懂得一点法相,至少你也应当学过《百法明门》,这是法相入门的科目,本文不多,注解很多。我们过去用的参考资料是《卍续藏》,《卍续藏》里面好像有六种注解,注得很好,这是法相入门。《百法》里面,它是把宇宙之间所有一切法(我们讲的是无量无边法),总的归纳成一百法,就是一百大类,讲解学习就方便了。这是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总纲领,这一百大类。一百大类里面又分做两大类,这两大类,一类是有为法,一类是无为法。有为法就是有生有灭,讲的是生灭。我们现在的话讲,动物,动物有生老病死,有为法;植物,植物有生住异灭,有为法;矿物、星球,星球有成住坏空,有为法;自然现象,自然现象是变化无常,有为法。
  什么是无为法?无为法是没有生灭的,所以虚空是列在无为法。千万年以前的虚空跟今天的虚空是一个样子,没有改变,虚空里什么都没有。我们今天看到虚空里面,这些云彩、风,那是自然现象,是有为法的。单单讲虚空,也不谈气体,气体还是有为法。我们知道空气里面有氧气,科学家给我们化验,有很多种不同的气体飘浮在空中,这些都是有为法。我们今天讲光,光也是有为法。只有虚空,看不出它变化,千万年都一样,无论走到哪个地方,虚空都一样,所以虚空属於无为法。虚空无为并不是真正无为,它没有生灭相,所以是相似无为。有为法里头它没有办法列进去,所以说它做无为法。真正无为法只有一个。《百法》里头无为法有六个,五个都是属於相似无为,真正无为只有一个,叫「真如无为」,就是这个地方讲的「无为无因」。
  体就是果,果是什么?法性。所以我这么多年来,在讲席里头常常说到,「心是虚空法界」。心就是这个地方所讲的法性,法性是真心,法性能现相,整个宇宙,包括虚空,虚空法界刹土众生,《华严》讲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所以心是能现,能现万法,能现虚空。能所是一不是二,所以,它所现的虚空,体就是果,就是法性。「心是虚空法界」,身是什么?「身是刹土众生」;刹土众生是法身,虚空法界是法性。一切处、一切时,常作如是观,不知不觉你就入了法界。《华严经》末后一品叫「入法界品」,入法界就是入一真法界。《华严》是修观的,它修行的方法是法界观。我这个两句就是修法界观的纲领,常作如是观。
  什么是我的心?虚空是我的心,所以「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大乘教里头,佛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想就是修观。我要常常这样想,这个想是真实的,这个想不是虚妄的。虚空法界确实是自己的法性,刹土众生确确实实是法性所现的相分,我们叫法相;法性是心,法相是身,身心是一不是二。净土里头讲得好,身土不二,心是法性身,土是法性土,是一不是二,这个境界就是宗门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契入这个境界,用什么方法?一念不生。你还有个因的念头,没有办法,你入不了这个境界。所以宗门大德常说「念佛一声,漱口三天」,念这一声佛号,把自性染污了。清净心中「本来无一物」,哪来的阿弥陀佛?那要真正清净心,本来无一物才能入那个境界。我们没这个能力,我们心里头妄想杂念太多,想舍舍不掉,怎么办?我们就听诸佛如来的教导,念阿弥陀佛。
  念阿弥陀佛是有为法。也不能说是有为法,为什么?事相是有为,这个有为通无为,妙在这个地方。为什么?一往生到极乐世界就入了无为,妙不可言!所以这个法叫难信之法,从有为入无为,我们要会用,要能相信。这个法门叫什么?带业往生,业是有为,我带著有为入无为,妙绝了!所以这个法门不可思议,唯佛与佛方能究竟,等觉菩萨都不能搞得很清楚,这是非常奇怪的一个法门。哪个人相信,这个人有善根。相信不是偶然的,他为什么会相信?过去生中,生生世世曾经接触过这个法门,在那里种了善根,这一生又遇到了,这缘成熟。阿赖耶识里头有因,有阿弥陀佛的种子,有因,现在又遇到了缘,因缘会合,果报现前。因要深,缘要殊胜,因深缘胜,这一生中大事就了了,一定要晓得这个道理。
  到西方极乐世界还是要修无为,你才能成无上道。这就是从前李老师教导我,因为我对於《十六观经》也很喜欢,那时候想学,李老师劝我不要学。他说,为什么不要学它?这个十六观,境界非常微细,而我们凡夫的心粗,所谓粗心大意,观想很不容易成就。这是据我们现前大众根机来讲的。回头想想我们自己有没有能力修观?不要说修别的,十六观中第一观「落日悬鼓」,你每天下午太阳下山的时候,你去观落日,红红的太阳要落下去了。这个观,天天要想,想到什么程度?睁著眼睛,红太阳在你面前,闭著眼睛,红太阳也在你面前;换句话说,有这么深刻的印象,你这一观才观成,不容易!李老师后头有一句话说,到西方极乐世界还要把这个虚妄相拿掉,观成不容易,你要拿掉也不容易,我想想是有道理。他说那一句阿弥陀佛名号,拿掉很容易。容易念,到极乐世界这一句名号要打掉,容易,我想想是有道理。这是他劝我放弃《观经》,专门学《无量寿经》。
  他为什么这样教我?净宗所依据的这三部经,最早传到中国是《无量寿经》。所以远公大师(庐山慧远大师)当年在山上结莲社,建念佛堂,聚集志同道合的同修一百二十三个人,在一起念佛共修,所依靠的就是《无量寿经》。因为那时候《弥陀经》跟《观无量寿佛经》都还没有翻译出来,他是最早就用这部经。所以老师教我学这个经,就是《无量寿经》跟《阿弥陀经》,因为这两部经都是主张持名念佛,而持名念佛在《观经》里面是属於第十六观。我们知道世尊当年说法,有些地方跟我们中国传统观念相同,最好的、最殊胜的放在最后。像我们看戏一样,最好的一出戏一定摆在最后,叫压轴戏。所以持名念佛,他没有放在第一,放在最后。李老师把这些道理跟我详细说明,我懂得了。所以说决定取持名念佛,依《无量寿经》跟《阿弥陀经》。
  我跟李老师学《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的经本不是这个本子,是康僧铠的本子。李老师在台中讲《无量寿经》,最早第一次是讲夏莲居的会集本。我到台中的时候,他老人家是第二次讲,还是第三次讲,我就不晓得了,我听他讲的是康僧铠的本子,我所学习的。以后他老人家把夏莲居的会集本给我,上面有他老人家自己亲笔注解的眉注,我看了之后生大欢喜心。我跟老师讲,我得到老师的眉注,我能看得懂,我非常想学讲这部经。老师说:不行,你年龄太轻,资历太浅了,你讲这个经,外面有很多反对的声音,你招架不了。那时候我已经把这个经印了三千本,韩馆长五十岁生日,我就劝她,你印这个经,我在台北来讲一遍。经本印好了,我想到台中去向老师报告,老师不同意。所以以后这个经本分送给大家结缘,我改讲《大佛顶首楞严经》,这个就放下了。
  这个因缘,我在讲席里也报告好几次。一直到李老师往生,我讲经也讲了不少年,尤其那时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