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殊菩萨。文殊菩萨是他的师承,跟一个人学,不能同时跟两个。跟两个,两个老师他有两个说法,有两个想法,你到底跟哪个?三个老师,我就讲了,三岔路口,四个老师十字街头,你怎么学?所以中国自古以来,两千多年,要算孔子私人办学,以孔子来算是两千五百多年,一脉相承,都是采取这个办法。
  在老师这个地方,他有标准,开悟了,以这个为标准。悟了之后,出师了,中国古时叫出师,现在叫毕业。没有开悟不能出师,不能离开老师。开悟是你自己智慧开了,你有能力辨别邪正,辨别真妄,辨别是非,辨别善恶,辨别利害,你有这个能力了。有这个能力的时候,老师就肯定点头,你毕业了,毕业出去参学。出去参学的时候,什么样的老师都可以亲近,没有限制;什么东西都可以学,法门无量誓愿学。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他在文殊菩萨这里成就这个本事,文殊菩萨给他毕业了。好了,你出去吧!出去什么人都是老师,什么样科目他都学,广学多闻。
  中国古时候,世出世间法做学问,他是用树来做比喻,你看大树,它的根本是一个,那是它的师承。到它长大了,枝叶花果遍布四方,活的。这西方人观念跟中国人不一样,西方人观念一开头就广学多闻,学许许多多的科目,到最后专精一门,所以他用金字塔来做比喻。开始学,学得很多,到最后到塔尖,你晓得金字塔是死的,到那个顶点之后,没有办法再突破了。中国这是用树来做比喻,他先是一门,到后来开花结果,活的!这是求学的一个理念,我们要多想想。
  佛法跟一个老师的成就,是成就什么?戒定慧三学。智慧开了之后才广学多闻,智慧不开,你学得再多,你学的是什么?是知见,不是智慧,那个麻烦就大了。儒佛这个真的是智慧,所以在一个老师成就的是根本智,外面参学到广学多闻的时候,是成就后得智。从前方东美先生讲,这是真实智慧,是经过历事练心,经过现在讲的科学方法的检验。
  初学的同学各人根性不同,爱好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所以佛开的科目八万四千法门,法门平等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大乘经上佛说的。每一个法门都好,但是你想成就,你一定是一门深入。这个绝对不是说我修净土,你们大家统统修净土,不是这个意思。你喜欢天台,一门深入,你喜欢法相也要一门深入。在一门当中智慧开了,在大乘佛法里面这个开智慧的标准是明心见性。禅宗明心见性之后,可以出去参学,广学多闻;教下大开圆解,这是成就,毕业了,你要广学多闻,什么限制都没有了。净土宗理一心不乱,你证得理一心不乱的时候,广学多闻没有限制。世出世间法统统都可以学,对於你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成就你圆满的后得智,我们要懂这个道理。
  许多人问我,我怎么学成的?我跟李老师一门深入。李老师教人,你同时想学两部经,他不教你,一定是一部经,他真是大开方便之门,你一部经学会了,你可以学第二部经。那个学会的标准,他的标准很低,你上讲台讲一遍给他听,他听了点头,觉得满意了,你讲得不错,你可以到外面去讲了,这算是你这一部经学会。学会总得到外面去讲个几遍,然后回来,你想学第二种,他同意让你学。这一部经学会了,你在外面不能讲个几遍,讲的遍数愈多愈好,我们同学当中,老师没有规定,我们同学们在一起,有个默契就是十遍。我学会这部经的时候,我一定要讲十遍,当然都在不同的地方。十遍讲的时候,印象深刻了,两遍、三遍不行。你要是放下,三个月不温习,忘掉了,半年不温习忘得干干净净。常常讲!
  讲经的人,要讲到什么程度?大开圆解。经本展开,字字句句都有无量义,这个时候可以了。字字句句看不出无量义,不行。不论是参禅、学教、念佛,或者是持咒,你必须要晓得,你为什么不开悟?为什么不能大开圆解?为什么不能得一心?这里头有障碍,我们讲的业障。业障不外乎两大类,一类是烦恼障,一类是所知障。而障碍根本的根本,我常常在讲席当中勉励同学,我说基本障碍十六个字,「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这十六个字。
  这十六个字你要不把它断掉,你的障碍永远存在,你参禅它障碍你明心见性,你学教它障碍你大开圆解,你念佛它障碍你一心不乱,你还有什么法子?一定要知道这十六个字,无量劫来生生世世害我们害得好惨!过去生生世世都不能成就,被这十六个字害的,今天要想有一点成就,这个东西要断掉。纵然你断不掉,你一定要看得薄,你就会有进步。这十六个字果然一年比一年轻,一年比一年薄,经教上常讲「烦恼轻,智慧长」。你为什么不开智慧?你的烦恼太重,你的烦恼太多,把你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障碍住了,就这么回事情。
  我们想断烦恼,从哪里断起?十善、持戒。我也想修十善,也想持戒,总是不干不净。我们要找原因,把原因找到,把原因消除,这个障碍就没有了。原因到底是什么?这是俱生烦恼,不是学来的。我也是常常讲的,我们对世出世法,这学佛的人有出世法,对世出世法,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总想控制,这念头是根,烦恼的根,要放弃。对世出世间一切人事物总想占有,那叫造业。控制的念头是惑、是迷惑,占有的念头,造业,你有惑有业,后头果报是苦,你怎么会有成就?不可能有成就。
  所以,你要想真正有成就,要咬紧牙根,把对一切人事物占有这个念头断掉,控制这个念头断掉。只要把这两个念头断掉,你修十善,你持戒,一点困难都没有。今天你修十善修不成,五戒修不成,总是不干不净,原因在这里。一定要把原因找出来,把它消除,这从根本修。起心动念不想自己,不想我这一个道场,不想我这一个地区,最低限度起心动念要想到整个世界。大乘教里面,你们哪一个不熟悉的,各个人都知道,佛菩萨「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我们这个小心量怎么能成就?心量要拓开,要能包容。上跟诸佛菩萨合成一体,下跟三途地狱众生还是一体,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妄想,我们这个菩提道上一帆风顺。
  许多同学学教,你为什么有障碍?你没有去研究障碍在哪里,障碍都是在烦恼习气。佛讲得很清楚,只是我们自己太大意,疏忽了。佛讲的烦恼障、所知障、惑障、业障、报障,讲得真的是清楚,是明白。只是我们自己粗心大意,说得不好听的麻木不仁,不懂得佛说法的真实义。开经偈里面讲「愿解如来真实义」,很有道理。
  李长者《论》里面所说的到这个地方是一个大段落,我们说这几句话做这个段落的总结。下面是问答,问答非常精彩,确确实实能够帮助我们破迷开悟。可是我们依旧没有办法破迷,没有办法开悟,就是一定是知道毛病发生在哪里?发生在我们起心动念都想控制、都想占有。实在讲,这就是十二因缘里面讲的「爱、取、有」。经教里面告诉我们,「爱、取、有」这三个字断一个,你就超越六道轮回了。「爱」是惑,「取」是业,「有」是报,就是三障:惑障、业障、报障,这三个断一个,六道轮回就超越了。
  我们对这个世出世间法,为什么会有「爱、取、有」?现在总算是明白了,不知道这个世间所有一切相是假的不是真的,我们把这个假相当作真的,所以起惑、造业、受报。佛在这大乘经教里头,把宇宙人生的真相告诉我们,《般若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世尊二十二年讲般若,般若是真实智慧。六百卷《大般若经》,《金刚经》是六百卷《大般若》的纲要,《心经》,纲要当中的纲要。总结世尊二十二年讲了些什么?无非是跟我们说明一切法的真相,真相是「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我读《大般若》的时候,我总结就是这一句,十二个字,「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一切法」包括我的身体,包括我的思想。思想是什么?妄想。你要真正了解之后,你就放下了,为什么?不可得!真的有可得,你要是生起控制占有,那能讲得通,情有可原,佛菩萨通情达理,他也会点头。为什么他不点头他摇头?你迷了,你不了解事实真相,事实真相不可得,所以你生起对一切法控制占有念头错了。不但对世间法不可以,佛法都不可以,所以《金刚经》上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对佛法不能起占有的念头,不能起贪著的念头,因为这个念头是什么?这个念头是烦恼,这个念头是习气,这种念头这叫烦恼根本的根本,你要不断掉怎么行。
  真正想在这一生当中能有一点成就,我们不要说大成就,我都是把成就降到最低。大乘佛法里头,你能在这一生当中证得《华严经》上所讲的初信位的菩萨,你就了不起;小乘教里面,你证得须陀洹果(这不是我说的,经上讲的),你就超凡入圣,三不退里面你就得位不退。但是你要想真正在这一生当中得这么一个成就,你不把烦恼习气放下不行,它障碍你。
  佛在经教里也常常教导我们,「十恶冤家」,哪一个不爱这个冤家?「十善厚友」,谁愿意交这个厚友?不学佛的人我们不说,我们要注意是学佛的同学,尤其是出家的同学,你有没有交十善厚友?这「十善业道」你真正能够依教奉行,最厚道的朋友;反过来十恶是冤家,它害得你什么都不能成就,不但是道业不能成就,世间法也害得你身败名裂。你要说:我们不知道,不认识。没错,佛介绍给你,我们自己的确不认识,蒙佛的恩德,佛的慈悲,把十善十恶给我们介绍清楚了;那是好朋友,这是冤家。你自己要知道取舍,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