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我们要修文殊的妙慧,千万不要忘记我们在这地方读到的,我们的立足处不动智佛,六根根性。要学,学不像还是要学,不能说学不像我就不学了,那你就错了。好好的学,认真努力的学,学看破,学放下,学用根不用识。在这个里头你一定要知道,根跟识决定同时起作用,它两个决定分不开。怎么样舍识用根?舍识用根这句话,你要懂得它的意思,不是说识真的舍掉了。识舍掉了,根也没有了,因为真妄一体,你怎么能舍?这个舍里头就是宾主要分清楚,哪个是主,哪个是宾。这个搞清楚之后,你就晓得,你就会了,舍识用根你就会了。真的,我的根性做主,八识五十一心所替我办事的;办事的要,不能不要,不要,没人办事。它是办事的,它不能当家做主,当家做主是根中之性,这个样子一转过来的时候,你就是佛菩萨,你就得大自在,真解脱了。
  下面长者这几句话讲得很好,「非他佛号,非他菩萨,而立其名」。所以诸佛菩萨名号,说实在话就是自己自性的德号,本性的德号是佛,修学的德号是菩萨,全归自性。真的,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释迦牟尼佛是我自性里头的仁慈博爱,是我自性里面本来的寂静,不是从外头得来的。地藏、观音、文殊、普贤是我修德当中的名号,一修一切修,怎么说?我孝亲,孝养父母,孝亲里头有没有敬?有没有敬事?当然有敬,这还是地藏菩萨表的。有没有真诚不变的爱心?真诚不变爱心观音代表的;敬爱里面充满了智慧,文殊代表的;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普贤菩萨代表的。在一切法当中,随拈一法都是圆满的,所以《华严经》上讲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
  我们初学,初学如果没有具体的学习科目,我们很不容易体会,无从下手。所以佛教导我们,初学从哪里做起?十善、三皈、五戒,这里面也是随便举一个科目,圆满包括其他一切科目,它是圆满的。像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大家都念得很熟,每一愿一定圆满包括其他的四十七愿,愿愿如此,少了一愿你这一愿不圆满,有亏欠;「十善业道」,每一条里头一定具足其余的九条,一条不能缺;「六波罗蜜」里头也是的,每一条一定具足其他的五条,才能称为波罗蜜,少了一条就不能称波罗蜜。波罗蜜是印度话,翻成中国的意思是圆满,布施圆满,布施里头有持戒、有忍辱、有精进、有禅定、有般若,这个布施是圆满的,少一条不能称圆满。
  我们讲菩提心,这更明显了,菩提心怎么能称三心?心只有一个,怎么会分成三个?这我们晓得,说三心是说它的体、用,菩提心的体,菩提心作用;作用里面又分两类,一类是自受用,一类是他受用,所以一而三,三而一。我们现在把它说成五个,「真诚心」是体,「清净、平等、正觉」自受用,「慈悲」他受用。《起信论》里面只讲三个:直心、深心,大悲心。深心很不好懂,所以我们把「深心」说三个,「清净、平等、正觉」,深心,自受用。你在起作用的时候,你对他,对他慈悲,慈悲里头有没有真诚?有没有清净?有没有平等?有没有正觉?当然有!任何一条都要圆满具足其他的四条,这个道理要懂。所以没有一法不归自性,宇宙之间一切、一一法都从自性流出来,最后还归自性。这个你真的觉悟了,真的明了了,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长者的开示下文:
  「随智佛果,随其行果,五位之上,因果各有五十,共为一百,通本五位,有五个因果,共为一百一十城之法门故」。善财童子参学经历了一百一十个城。诸位晓得一百一十个城什么意思?这里就点出来了,全是表法。长者这两句话我们要记住,随智是佛果,随其行果,前面一句随顺根本智,随顺自性性德名号称佛。随著你的修行,不同的果位,不同的法门,立的号叫菩萨。所以菩萨表修德,佛表果德,差别在这里。但是你要晓得,性修不二,修德圆满就是佛果。观世音称菩萨,观世音也称佛,你懂得这个道理了,将来在经教里面你就明了了。而且你要晓得,这里头确确实实一丝毫迷信都没有。
  所以有人说这佛教,佛菩萨太多了,多神教,那是对於佛法不了解产生的误会。如果真的搞明白了,你才晓得他教学的艺术,真的是极高明的艺术教学,你会佩服得五体投地。可以不要说一句话,把这个意思完全都表达清楚。我们在这个大经里面,你看看诸菩萨提出的问题,没有说出来,心里头有这些问题,佛知道。佛怎么答覆?示相答。神通示相,彼此都不要说话,这个教学多高明。我们人间自以为聪明,实在讲,跟这个佛经一比还差很大的距离。
  从性修这个地方,我们必须要肯定建立一个正确的观念,这个对於我们的修学,关系非常大。这个正确观念,「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我们有没有这个观念?不能说没有,也不能说有。说没有,说这句话你都点头,好像是有,可是碰到事情来的时候,你又没有了,马上这个善恶就对立,就不能包容了。这是你正确的宇宙人生观没有建立。最重要的人事,古人常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最重要的是人和。
  今天世界所以动乱不安,灾难频繁,什么原因?人不和。谚语大家都知道,谚语常讲「家和万事兴」。你一个公司行号,一个小的团体,上下和睦,哪有不兴旺的道理!你这个国家上下和,朝野和,哪有不强盛兴旺之理!这个地球上一切国家、一切族群、一切宗教都要能和睦相处,这个地球就是天堂,就是极乐世界,这一点都不假。不和就是三途,就是地狱;和睦就是天堂,就是华藏,就是极乐。
  「和」从哪里做起?从我自己本身做起,从我这个观念上做起。所以要肯定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肯定人性本善。儒家讲的「人之初,性本善」,肯定人性本善。他为什么会变成不善?不善,他没有教,他没有学。《三字经》上讲得很清楚,「性相近,习相远」,本性相近都一样的,本性本善,本性在佛法里讲本寂,清净寂灭相,本寂、本善,这相近。习性就把我们拉远了,习性是什么?习惯,后天的,不是本性。本性是真的,习性是假的;本性是不生不灭,习性是无常的,千变万化。会变的就不是真的,不变是真的,本性不生不灭,习性有生有灭。习性是妄想、妄念,有生有灭,我们要认识清楚。认定本性本善,你就能够跟遍法界一切众生和睦相处,对立就不存在了。
  我们学佛要不能把这些界限消除,怎么能成正果?我说得再明显一点,怎么能断烦恼?烦恼是什么?妄想、执著,你怎么能断。你把一切人分别为善人恶人,好人坏人,你又很执著,自己造成对立了。这一对立,这个世间纷争,恶业、恶行、恶果永远不能解决。今天全世界许许多多志士仁人,都在想、都在讨论「如何消弭冲突促进和平」,消弭冲突促进和平,可不能跟众生对立,对立永远不能消除冲突,永远达不到和平。所以一定要学佛菩萨,佛菩萨「不念旧恶,不憎恶人」,这讲得非常粗浅,对我们说的。
  我们这个经文也常常念,但是为什么境界现前,你就把它忘掉了?善恶要清楚、要明了,如果善恶不分,不明了,你是个糊涂人,你迷惑颠倒,善恶都不分。菩萨怎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里头没有执著,不但不执著,大慈悲心油然而生,要帮助他转恶为善,要帮助他转迷为悟。你看看这真正是了不起,不能舍弃;「这个恶人无恶不作,算了,我们不要跟他往来」,哪有这种菩萨?「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你要能舍弃这个恶人的话,你就不是在学佛了,你不是真正佛弟子,佛弟子不会有这种态度。所以一定要晓得,你要把对立化解,我们常讲化敌为友,化怨为亲,这才是解决问题之道。今天这个世间迫切需要你,怎么样教这些苦难众生消灾免难?就靠这个。
  今天中午,陈彩琼居士从美国打个电话来告诉我,有一位法师也是讲经的法师,也讲得不错,为大家尊敬赞叹,他希望把他们所讲的录相带放在我们华藏频道播放。我们这个频道是二十四小时专用的。她没有同意,打电话来问我。我说:我们今天有这么一个频道,二十四小时不中断,这是开风气。古人讲「但开风气不为师」,我们只是做一个样子,希望圣贤的教诲能够普及到全世界,让全世界的人都有机会很容易接受到圣贤教育,这就能帮助大家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所以应当让这些法师们统统都走这个路子,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二十四小时播放的频道,一个频道太少了。如果今天我们讲经,对全世界讲经弘法的专用频道能够有几百个,我相信这个世界不到一年人心觉悟了,人性回头了,世间天灾人祸就化解了。
  不但是佛教,我希望每一个讲经的法师不要建庙,花那么多钱去建个庙不起作用,为什么不把这个钱去建一个频道?我还希望全世界所有宗教的传教师,每个人都有他自己专用的频道,二十四小时都在那里播放。这个都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永远没有中断在劝告社会大众,这就对了。如果是这一个频道挤满了许许多多法师的东西在里面,这叫夹杂。同学们在一块修学,诸位都知道「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他才有成功的希望。我们的烦恼习气太重了,不是长时薰修,不起作用。特别是初学,初学,现在人不懂这个道理。
  古时候讲师承,佛法、世法没有不重视师承的。师承是什么?你是跟哪个人学的,跟一个老师。《华严经》就是给我们示现一个榜样,善财童子示现做学生、修学的人。他老师是谁?文殊菩萨。文殊菩萨是他的师承,跟一个人学,不能同时跟两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