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她们-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零星劳作的妇女。她心里咯噔一下,这一次可是遇到了一个大难题。 


  她想起了正在这里调研的毛泽东,何不向这位最有思想的大人物去请教请教呢。 

  刘英和毛泽东相识,是由她早在莫斯科就已经认识的张闻天介绍的,毛泽东还曾与她攀过老乡。 

  这次扩红虽然困难重重,但在毛泽东的指导下,工作逐步有了进展,即使这样仍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刘英很着急。 

  正当刘英为扩红一筹莫展之时,10月初的一天,毛泽东突然来到刘英的面前,而且神色匆匆,告诉她赶快回瑞金,有“特别任务”。 

  扩红任务还没完成,怎么能走呢?刘英还清晰地记得,在瑞金交待给她任务时李维汉严肃的表情。在瑞金,李维汉是以“铁的纪律”闻名的,不论遇到什么情况,这位老兄总是把“革命工作放在第一位”。毛泽东很清楚,扩红工作是李维汉一手抓的,刘英就是他派到于都来的扩红突击队队长,要想劝刘英回瑞金,没有李维汉的命令,是绝难办到的。 


  毛泽东见状也不好多说什么,带着自己的警卫员走了。 

  “刘英,你一定要走,不能不走,有特别任务啊!我也要回瑞金了。”不知什么时候毛泽东折了回来,他又一次强调了“特别任务”。然后,也不等刘英回答,就急匆匆离开了。 


  虽然涉及到军事秘密,不便明说,毛泽东还是两次三番地催促他的这个湖南小老乡,赶快回瑞金。由此看来,毛泽东对刘英还是很关照,也难怪,长征途中他居然做起了张闻天和刘英的大媒。 


  刘英很纳闷,是什么“特别任务”呢? 

  毛泽东走后不久,李维汉给刘英打了电话,通知她马上放下于都的工作回瑞金,没有给她确切的理由。看来是真的有特别任务在等待着。刘英简单地收拾了一下行李,快马加鞭飞奔,180里路仅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赶回了瑞金。 


  当刘英上气不接下气地来到少共中央办公室,她才明白,这个“特别任务”就是红军走出苏区去创建新的根据地。但这里已是人去屋空了。负责少共中央局工作的凯丰(原名何克全)已先期跟随部队开拔。只留下一封信给她安排工作,细致地写下了少共中央机关谁走谁留,走的人谁配备了马,谁带警卫员,细致到出发时每个人的装束都写在信上了。刘英按照信上的要求,一件不落地完成了她在瑞金的最后几项工作。 


  刘英是一个做事善始善终的女人,而且很有主见,不愿盲从。在长征途中,她与张闻天成就的爱情和婚姻,经受住了岁月和历史的考验,也是一件有始有终的姻缘。 

留下的遗憾 

  跟随红军主力出发的女人,在长征途中经历了千辛万苦;留在苏区的女人,更是磨难重重,危机四伏。革命是需要付出代价,是需要流血流汗流眼泪的。但无论是走是留,既然选择了革命,就义无反顾地走在这条荆棘遍布的道路上。 


  无情的X光机当李维汉找到李坚真,告诉她:“组织上决定要挑选一批身体好、会做群众工作的妇女干部随部队转移,到湘西去开展妇女工作。你们妇女部先提出个名单给我,总数不要超过30人。”此时,李坚真却被草拟长征随行女红军名单的任务给难住了。苦思冥想了很久,最终在规定时间内把列出的一长串名单交给了李维汉: 


  邓六金、吴富莲、吴仲廉、钱希钧、贺怡、李桂英、彭儒、甘棠、钟月林、刘彩香、王泉媛、危秀英、谢飞、蔡纫湘、谢小梅、危拱之、曾玉、陈碧英、黄长姣…… 

  李维汉甚至没有逐个看过名单上的姓名,就对李坚真说:“好吧,你先通知她们到卫生队去检查身体。名单留下,我们还要仔细斟酌斟酌。” 

  “要体检呀?”李坚真有些不解地问。 

  “对。这是中央的决定。快去,抓紧时间通知吧。”李维汉不容李坚真再问什么。 

  仲秋的细雨,挟裹着飘零的枯叶,在光秃秃的稻茬间穿梭,发出一声声嘶哑的鸣啾。往日的宁静,也被国民党飞机不时投下的炸弹所打破。孩子们的喧闹没有了,秋后的蚂蚱蹦得更欢了。 


  被通知到的妇女兴冲冲地来到了梅坑。她们为能获批准与红军大部队一同征战而激动不已。她们虽早就在内心深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但所经历的都是宣传、扩红、筹粮等群众工作,极少有人身着戎装与红军并肩作战过。但来到梅坑以后听说要体检,她们开始不安起来。农村的女孩子从落生就没看过郎中,更别提进什么医院了,尤其对那个被人描述得稀奇古怪的X光机,更是心存恐惧和疑虑。但这是一条政治纪律,必须严肃对待。她们忐忑不安地走进苏区红色医院的大门,量身高、体重,验血、验尿,照X光……就这样,走出医院大门时,她们的不安又无形地增加了几分。 


  这种不安并不是没有来由的。与董必武结婚才两年的陈碧英,也被通知来参加体检,可结果出来以后,她的体重比标准就差一斤,再加上她当时身怀有孕,考虑她难以承受长途跋涉,组织上决定让她留下来。她哭着央求时任中央工作团团长的丈夫董必武找人去说说情,她多想和自己的丈夫一起出发,并肩而行啊,董必武又何尝不这么想呢。但最终,陈碧英还是接受了组织的安排。 


  还有中央工农监察部委员黄长姣,检查完身体,高高兴兴地回到驻地,忙着收拾行李。突然,一个同志来通知她,说要她留下。 

  “为什么?”她大惑不解。 

  “检查结果出来,你已经怀孕三个月了。”来人说完就匆忙地走了。 

  黄长姣后悔不迭,恨自己不该早结婚。但作为一名党员,她只能无条件服从中央的决定。 

留下的女人 

  与贺子珍交往甚密的苏维埃国家医院院长周月林一家也住在云石山上。她满以为自己一定能随队出发,况且,一次见到毛泽东时,毛泽东说过他们夫妇俩是在名单内的。她做好了走的一切准备,行李收拾好了,刚刚1岁多的儿子沙洲是不能随军带走的,她虽不舍,但这是纪律,忍痛寄养在一位农村妇女干部家里。 


  中共中央对留守人员有个决定:留守的同志,在中央苏区成立中共中央分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负责领导中央苏区及邻近苏区的红军和人民同国民党反动派继续进行斗争。项英任中央分局书记,陈毅任办事处主任。因陈毅负伤,行走不便,中央决定再留下一人,具体负责政府工作。到底留谁,中央把权力交给了项英。 


  于是,项英点名要周月林的丈夫梁柏台留下,任中央分局委员、中央政府办事处副主任。项英找梁柏台谈工作。见到周月林,还不时地做她的工作:“现在需要你,你就留在这里做妇女工作。”“不,我还是想跟主力红军一起走。”这位革命早期就担任领导职务的妇女,心里非常清楚,红军主力一走,瑞金及整个中央苏区的命运难以预料。这里不会有多少妇女工作好做,况且她已经下定决心要走,哪里还肯留下? 


  周月林为此去找毛泽东,没想到毛泽东已先行前往于都,没有碰到。她就问贺子珍,贺子珍无奈地摇摇头。 

  周月林不死心,就又去到中央机关寻机请求。气候转凉,军情紧迫,形势日益恶化,转移在仓促布置。中央领导一天到晚开会,处理生死攸关的大事,无暇顾及其他。 

  周月林找了几次,会场戒备森严,无法找到领导人。来来往往,却偏偏遇到一连串生离死别的场景,给本就沉重的红都增添了许多阴郁的色彩。 

  郭香玉是中央政府秘书长谢觉哉的妻子,因为她曾缠过脚,行动不便,被命令留下。相亲相爱、感情甚笃的夫妻离别,总是伴有女人的泪水和男人的叹息。没有人愿意设想,二人自此一别会是怎样的结局。 


  唐义贞与陆定一,范乐春与林伯渠…… 

  一幕幕生离死别,就像这十月里的秋风,搅得周月林六神无主。好脾气的梁柏台便劝她:“这种时候,领导都不能幸免,算了,留下就留下吧。” 

  这一留,使她的一生遭受了更多的磨难,没能参加长征也成了她终生的憾事。 

踏上漫漫征途的女人 

  经过了中央的反复筛选、斟酌,最后确定的名额共有33人,其中包括李坚真提供的名单中体检合格的17位妇女干部: 

  中央党校学员邓六金 

  中央党校学员吴富莲 

  红军大学教官吴仲廉 

  苏维埃国家银行会计钱希钧 

  下肖区副书记贺怡 

  粤赣省委妇女部副部长李桂英 

  长胜县宣传部长彭儒 

  中央妇女部秘书甘棠 

  中央局妇女部干事钟月林 

  粤赣省委妇女干事刘彩香 

  少共中央青妇干事王泉媛 

  中央局妇女部干事危秀英 

  国家保卫局机要工作员谢飞 

  彭杨红军学校的组织科长蔡纫湘 

  中央党校干部谢小梅 

  中央苏区工农剧社总社副社长危拱之 

  还有一位记不清名字的兴国人 

  中央领导同志的夫人和中央直属机关女干部共10人: 

  江西省工农监察委员会主席蔡畅 

  中央机关总支书记邓颖超 

  红一军团宣传员贺子珍 

  中央苏区总工会女工部长刘群先 

  少共中央局干事萧月华 

  军委武装总动员部副部长金维映 

  少共中央巡视员廖似光 

  闽粤省委书记陈慧清 

  少共中央局宣传部长刘英 

  中央局妇女部部长李坚真 

  还有总政决定的6名女干部: 

  红军司令部直属队政治指导员康克清 

  军委二局报务员李建华 

  红军大学教官邱一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