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6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初学经的时候,学了一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面讲四桩事情,分量都很少,那是解答问题。至於有系统的来介绍,像《华严经》,这是介绍诸法实相的,介绍整个宇宙一切众生。就是惠能大师讲的五句话,详细说明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这里面讲到智慧、德相,讲到能生万法,能生万法就是宇宙的来源、宇宙的现象、生命的来源、生命的现象,讲这些东西,这就是今天所谓的科学、哲学,都讲到究竟圆满。这是一切众生自性本来具有的智慧、德能,没有一样你不知道的,这是人的本能。现代科学家又发现,跟佛经非常接近、非常相似,但是不是佛境界,为什么?他的妄想分别执著没放下,他发现有这回事情,但是他不得受用。悟入这个境界得受用,真的透彻,真的是智慧明了!佛法教学没有别的,让我们回归自性,把智慧明了找回来,这是真的。为什么智慧明了失掉?佛说不是真的失掉,是迷失。怎么迷失的?因为你有了妄想分别执著就迷了。我们现在晓得,迷了还是起作用,起什么作用?起十法界六道三途,起这个作用。悟了之后,起的作用是一真法界的作用,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的作用,这不一样。所以凡圣没有差别,只是迷悟不同而已,要觉悟就必须把妄想放下,妄想就是起心动念。
  这个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为什么?起心动念太微细,我们没有办法知道。现在科学讲波动,科学家也知道物质现象是假的,为什么会你感觉得有物质存在?波动,波动里面产生的,这跟佛法讲的很接近。这个波是什么波?就是念头。一念不觉,那个一念的波动非常微细,但这个波动就产生物质现象、产生精神现象,精神现象跟物质现象是同时生起的。《华严经》里面说了很多次,《般若经》上说「诸法实相」,一切万法的真相。所以我们的执著不能有,可是我们的习气太重,知道要放下,可是常常发作,这是什么?习气太重,遇到缘就起现行,这是佛家的术语。怎么样才能把它控制住?要时时提高警觉。八万四千法门里面,确实为什么说念佛法门是第一,它太方便!我们的习气遇到缘起现行,如果这个时候有警觉心,一句阿弥陀佛出来,把这个习气起现行就控制住,就压下去,这叫功夫,这叫得力,功夫得力了。
  喜怒哀乐,自性里头统统没有,都叫做烦恼,自性里头没有这个东西,起来,马上伏住,用持咒可以伏住,用念佛可以伏住,用读经可以伏住,这些都是方法。你只要好好抓住一个,掌握住一个,用这个来控制你的念头。念头多,就是你烦恼习气重,不是别的,你要时时刻刻提高警觉,要把它控制住。真正控制住,在念佛的法门里面叫功夫成片,不是烦恼断,烦恼没断,你的功夫成熟,它起作用,它能把这个念头控制叫它不起作用,人到这个境界,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随时可以去,我们叫生死自在。念头起伏你控制不住,你的生死决定在念头,它在控制。你把它控制住,生死就是你的意愿,你自己能控制,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在这个世间想多住几年没关系,你得自在。真正有这个功夫的人,他愿不愿意早一天去?他愿意立刻就去。为什么他不去?这个世间还有跟他有缘分的人,也就是说我可以多带几个人到极乐世界,多帮助别人,於自己没有妨碍,这是他的慈悲心,多住几年。没有这个功夫?这个境界现前,往往立刻就走,这正确的,不耽误。所以自行真的是化他,化他就是自行,自行化他不二。
  舍离,这就是放下,比什么都重要,从哪里放起?老师教导过我,章嘉大师教我,从身外之物放起,容易!像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的,你看从身外之物。我们这个身体生活在世间,每天不能离开的饮食、衣服、卧具,这是你生活必需品,他能够减少到最低程度。佛当年居住的北印度,距离赤道不太远,热带,所以衣著就很简单,三衣一钵。吃饭出去托钵,晚上休息在树底下,「树下一宿,日中一食」。那我们学放下从这开始,对於在物质生活上没有留恋、没有积蓄。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建立像现在人所说的道场,没有寺庙、没有居住的房舍。盖个房子挺麻烦的,找棵树下不就好了吗?过这种生活,一直到老死还是过这个生活。他老人家圆寂在树林里面,不是在房子里头,你看表演得多么干净俐落。可是一生教学他也挺活泼的,他不执著,给孤独长者有个花园,是太子的花园,他把它买下来供养释迦牟尼佛,请他们居住在这个地方讲经说法,他答应。讲了几年别的地方邀请,他就离开,这些房舍归还给主人,给我们后人做榜样。国王大臣、居士长者供养这些房舍,可以用,但是所有权是别人的。他接受什么?使用权,我不用的时候物归原主,这是对的,不是自己据有。
  所以佛教传到中国来,是帝王礼请过来,一过来就封为国师,皇上的老师。中国人讲孝亲尊师,哪有让自己的老师到野外树下一宿,那在中国行不通。中国要是这样的学生,人家不会原谅他,你对老师怎么可以这样,自己住的是宫殿。所以老师居住的环境也要建成宫殿,寺院庵堂的建筑都仿照皇宫,再就没有树下一宿,日中一食有,不能出去托钵,接受皇家的供养。所以我们看到佛的善巧智明,他一点执著都没有,很随缘!自性性德起用,头一个就是随缘妙用,所以他到任何地方他都适合。你看在中国,这些印度出家高僧到中国来,穿中国的衣服,习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居住中国人的房舍,中国人欢喜,立刻就接受。
  所以早年,像我这种年龄,我在年轻的时候,西方基督教传到中国,教堂不多。我认识一个传教师是美国人,这个人非常好,很慈悲。告诉我,基督教在中国一百年,影响非常的小,中国这么多的人口,他说:为什么中国人不能接受?中国人太固执了。实际上不是的,是因为他们传教的方式跟佛教不一样,他不能随和。中国人敬祖先,信了基督教不能敬祖先,人家头一个把你排斥,不相信你,不能接受。第二个,他们建的教堂是西方的,它不是造中国宫殿。佛教能随顺,能穿中国的衣服,能住中国的房子,外国不行,他主教的衣服不能改成我们这种宽袍大袖子,他不行,这是很大的障碍。他不能随缘,佛教能随缘。
  所以佛教,我早年讲经常说,佛教重视本土化、现代化,它不墨守成规,所以到中国来就完全中国化。不是把印度的生活习惯、穿著都带到中国来,没有,这能随缘,便利於教学。佛教的教学目的是教你开悟,不是叫你变成他的信徒,不是这个意思,他是教你开悟,教你回归自性。所以传来的时候讲得很清楚,佛教是师道,我们称释迦牟尼佛为本师,根本的老师,创始的老师;我们自称弟子,我们跟释迦牟尼佛是师生关系,师道!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中国人自古就讲孝道,讲孝亲、讲尊师重道。所以佛教到中国来,很快跟中国文化融合成一体,在中国生根、茁壮、开花、结果。这两千年来,世世代代,出家有高僧,在家有高士,成就的人太多!远远超过印度,这个我们要懂得。中国佛教的衰,衰在什么时候?衰在最近的一百年,特别是最近的五十年。怎么衰的?把教学疏忽。佛教本来是教学,释迦牟尼佛在世天天讲经、说法、教学,传到中国来早期也是讲经、说法、教学。
  宗教的名词在佛教里头是有,但是跟现在的宗教名词意思不一样。佛教里面讲宗专指禅宗,讲教,禅宗以外九个宗派都叫做教。为什么有这种称呼?宗是不重视文字,所谓是教外别传,它不重视文字的,重视悟性,他教学的对象是上上根人。像六祖在《坛经》里所说的,他不是一般人,一般人决定达不到。那教呢?教是一般人,教是什么?教是教学,所以上中下三根都属於教下。教学是由浅而深,它有次第的,好像我们上学,释迦牟尼佛教学也是如此,好像有小学、中学、大学,四十九年是这么教出来的。最初小学十二年,就是佛家讲的小乘,这是第一个阶段,第一期十二年基础教育。第二个阶段八年方等,方等这是大乘初阶,前面通小乘,后面通大乘。第三个阶段般若,这是佛教的中心的科目,最重要的帮助你开智慧,二十二年。佛讲经四十九年,般若二十二年,你就晓得,他整个教学重点是在般若,帮助你开智慧,帮助你悟入。最后一个阶段是讲法华八年,那就等於办研究所,这个八年是把成熟的人转凡成圣。前面十二年著重在转恶为善,换句话说,没离开六道。到般若那就不一样,般若是转迷为悟,最后的八年法华转凡为圣,它有次第的,这就属於教下。禅宗不是的,禅宗就是立刻转凡成圣,它里头前面都不讲的,这不是普通人的,称为上上根人,大根性的人,大道心的人,不是普通人。除了禅宗之外,别的都叫教下,所以有宗、有教是这么个意思,跟我们现在讲宗教意思不一样。
  所以佛教是属於教学,它不属於宗教,这都是我们应当要知道。社会大众误会的很多,我们佛弟子应当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人问起来我们能正确的解答。至於宗教,宗教里面的定义,头一个一定有个造物主、有个神,佛教里头没有神,这个诸位要知道。佛教里面的佛,佛这个字是印度音译过来的,印度话佛陀耶,它的意思相当於我们中国人讲的圣人,菩萨相当於中国人讲的贤人。但是圣贤我们中国跟印度标准不一样,所以不用圣贤来翻,用它的音译。在佛法里头它的标准,佛,刚才讲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没有,这个人就叫做佛,也就说你自性里面的智慧障碍统统都没有。如果还有妄想,分别执著没有,这个人叫菩萨;假如说妄想分别还有,执著没有,这人叫阿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