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我讲菩提心我通常都讲这五个,第一个讲真诚,真诚是菩提心的体,菩提心的本体,下面都是菩提心的作用。深心是自受用,清净平等觉,自受用,慈悲是他受用,待人要慈悲,对待自己要清净平等觉。它的根,根是真诚,如果不真不诚,那什么都没有。所以真诚心的起用,对自己是清净平等觉,对别人是一片慈悲,这个心发出来了。这是讲什么?存心。我们学佛学到什么?我们学会了用心,这是佛心,我们向这个目标上迈进,我们跟佛就相应,佛用的是这个心,我也用的是这个心。佛的行,佛的行就是菩萨行,菩萨行的总纲领我也把它归纳为十个字,看破、放下,这章嘉大师教给我的,自在、随缘、念佛,这是佛菩萨的大行。看破是对於世出世间法通达明了,放下什么?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你才得大自在,你才能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随缘就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不要跟众生计较,众生想怎么样,随他,你才得自在,你才能跟一切众生相处。能跟他相处,他就喜欢你,他就听你的,你才能度他,你才能帮助他。如果这个众生讨厌你,不喜欢你,你说得再好,好的法他不接受。佛菩萨应化在世间,目的就是教化众生,教化众生首先要跟众生相处好,跟众生相处不好,你就是违背了佛陀的教诲,违背了自己的性德。
  佛菩萨教诲不离性德,所以我们的信心头一个是自信,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讲信愿行,讲信他讲六个信,头一个「信自」,太重要了!十信菩萨修的就是信自,你不相信自己那你没办法救,佛菩萨度不了你。所以我们信佛,佛摆在第二。早年我在美国,有一批基督教的牧师来看我,很客气,还带了礼物给我。来告诉我,他说:法师,我们基督教也是讲信,你们净土宗也讲信,我们能合得来。我说是,我说我们讲信跟你讲信不一样。他说:怎么不一样?我说:你们头一个信上帝,对不对?是!我说:我们不是的,我们头一个信自己,第二个才信佛;你们头一个信上帝,第二个信自己,那怎么会一样?所以佛菩萨教化众生,头一个叫你相信自己,相信自己什么?我自己本来是佛。我本来是佛,现在又要作佛,怎么会不成佛?如果这个信心没有,我本来不是佛,我跟佛学作佛,太难了,靠不住,我恐怕做不了,那你信心没有。佛法讲一切法从心想生,一切法从信心生,只要你坚定相信自己,你什么问题都解决了,连山河大地都跟你转,境随心转!你说信心能产生多大力量!这个道理,如果不是佛教给我们,我们确实无法理解,作梦都想不到。有十法界,都是众生心想不一样。
  所以,「发心住,以真方便发起十住心」。下面说「涉入十信之用」,这句话重要。入住是什么意思?十住什么意思?十住就是十信心落实了,十信心不是在课堂里面讲课,已经变成你的生活,已经变成你处事待人接物的行为,你就真的成佛了。所以十信,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彻始彻终不离十信。可是十信里面意思浅深广狭可大大不相同,佛的信心要讲大,是遍法界虚空界,深入一切性相、事理、因果,那就真的不但凡夫不能比,阿罗汉、辟支佛、菩萨都比不上,那个信心叫圆满。这不能够不晓得,这是一定要知道这十信。十信,昨天我略略的把名词念一念,想了一想还是不行,还是要再复习一遍,对我们才有好处,我们的基础没扎好,根不稳固。十信,古德说得好,「入佛之教法,先以信所以能入也」,这一句很重要,你要没有信的话你不能入门。所以,信愿行不仅仅是修净土的三资粮,三个必须具备的条件,佛法八万四千法门,哪一个法门你要想成就都要具备这个条件。
  第一个「信心」,这个信心,因为他入住了,就是进入佛陀的境界。住在哪里?住佛家,住在释迦牟尼佛的家,住在阿弥陀佛之家,住在毗卢遮那佛之家,你住!那就不是断见惑,不是断八十八品见惑,要断思惑、要断尘沙烦恼、要破根本无明,你看这个信心境界不一样。所以这个信心是「灭尽一切妄想,显中道纯真之谓也」。你要问十信这种境界是谁的境界?我告诉你,初住菩萨。灭尽一切妄想,妄想没有了,分别执著当然没有了,为什么?分别是从妄想生的,执著是从分别生的,妄想没有,分别执著肯定没有。妄想从哪里来的?妄想从迷,所以迷唯一念,一起心动念这就叫妄想。起心动念这个时候,只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所以在起心动念里面没有染净、没有善恶,染净、善恶是从分别执著生的,他只是一动念。
  这个现在科学家发现,科学家认为这是什么?这是振动,动了,这个动没有原因的,真的是非因缘、非自然。你不可以去想,你想,它动的幅度就更大;根本不理会,它慢慢就恢复平静。只有一点点念头加给它,那就是能量输入给它,让它振动的幅度继续不断,或者振动得更快速。所以,一念这是能量,大乘教常讲「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明就是妄想,无明是这么来的。我们在前面读过,「迷唯一念」,你怎么迷的?无始无明怎么起来的?就是一念;「悟止一心」,你怎么开悟的?一心,一心没有念头,你就开悟了。所以,迷悟都是在一念。这把宇宙的根源说出来了,这是终极的哲学,真是最高的哲学,也是终极的科学,科学、哲学达到最高峰,没有比这个更高。我们对这个要有信心,这个信心,这心是真心,决定不是妄心。十信里面讲的这十个心全是真心,你要信你自己的真心,信你自己的本性,这个心就是信心。这一切妄想,见思烦恼是妄想,尘沙烦恼是妄想,无明烦恼也是妄想,所以说一切妄想。
  真修行,什么叫真修行?真修行的时候诸佛赞叹,龙天善神拥护,鬼神都尊敬你。真修行不是每天念多少经、磕多少头、念多少佛,不是,那是形式,那是样子。这些形式要产生力量,要产生效果,在哪里?就是你能把妄想分别执著念掉。譬如念佛,真的我这一天妄想分别执著都不起来,我只有一句佛号。所以这是一种形式。诵经也是如此,我的精神都集中在经教上,分别执著少了,这一天都没有,这叫真功夫。拜佛也是如此,我天天拜,把我妄想习气都拜掉,这叫功夫,这个佛赞叹你。一天拜三千拜,妄念还是那么多,那一点用都没有。所以形式里面有实质,实质比形式还重要,要懂这个道理;有实质可以没有形式,有形式不能没有实质。如果有形式没有实质,那就是古人所谓的,拜佛就像舂米舂碓一样,一拜一拜的,像舂碓一样;诵经跟念世间书籍没有两样。想想古人这些话,我们就明白了,真正实质是心地功夫。所以妄念,也就是分别执著,我们今天讲放下妄想是不敢讲,不起心动念是决定做不到,只能够在分别执著上下功夫,把它淡化,希望分别执著一天比一天减轻,一年比一年少。
  世间的事务对修行人来讲决定是有害的,常住里面工作的人员,每个同学都要尊重。我们心目当中是怎么看他?他们是菩萨化身再来的,他们是来成就我们的,没有这些人管事务,我们怎么能成就?怎么能得到清净心?他们是菩萨示现再来的,不是凡人,我们对他们那种恭敬心就能生起来。我们看到他这样做错那样做错,他是故意的,他不是真的,做给我们看的,看看我们还有没有分别执著。他做的善事我们看到了,心里只有敬意,没有贪爱;他们做错事情了,我们心里只有敬意,没有怨恨。这是真正修行人,这种人一生决定成佛,没有一个不成就的。所以在古时候寺院丛林里面,方丈住持、这些执事,乃至於所有各个堂口工作的人员,全是佛菩萨。凡夫在哪里?凡夫在念佛堂里面、禅堂里面、讲堂里面,那是凡夫。他们是来示现,来度众生的,来度我们的,我们一定要依教奉行才能成就。
  处处学著用真心,什么是真心?记住,真诚,真就不假,诚则不虚,我们现在用虚情假意对人,这个错了。总是用真实心对人、对事、对一切万物,对自己绝对不可以有贪瞋痴慢,不可以有自私自利。对自己念念修清净心,清净是不染污,决定不被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染污。你面对著它,不受它的干扰,我们的心一年比一年清净,一月比一月清净。修平等心,平等没有高下,看到富贵人地位很高的、看到乞丐,我们心是平等的,平等的尊重,平等的礼敬。我们出家人身上没有钱,看到路上乞丐,我们合掌恭恭敬敬的「阿弥陀佛」供养他,没有财供养,法供养,念几声佛号回向给他。如果身上带著有钱的话,应当要给他一点,不用多,至少想到可以帮助他给他一餐饭吃。最重要的,觉心,觉而不迷。那就想到三宝,正而不邪,正而不邪就是平等心,净而不染就是清净心。所以,清净平等觉是三宝,也是三学,清净心是戒学,平等心是定学,觉心是慧学,戒定慧三学,佛法僧三宝。这是我们念念不能忘的,在日常生活当中念念相应,行行相应。这头一个信心,所以中道纯真这个理就显出来了。
  第二个是「念心」。记住那个心是真心,我们要念真心,不要去念妄心。「真信明了,一切圆通,虽经几多生死,亦不遗忘现前之习气」,现前的习气是什么?闻法的习气,念佛的习气。我们一般人念妄心,哪是妄心?念贪,你看一般人起心动念想什么?财色名食睡,他念这个东西。他念位子,所以争权夺利,他念享受,你说不糟糕了吗?我们做佛弟子心里还要想著这些,那就完了,完全错了。现前可以贪图一点享受,将来果报不可思议,总要搞清楚、搞明白。所以这个念,正念现前,它的标准是真信明了,真信是远离一切妄想,真信才能现前。所以这个念,念一切圆通,圆满通达,这是初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