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业中华-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春把牛头山的山林交给了他们就约定他们除了种地以外,保护山林是第一位的,不得乱砍乱伐。每年窑口跟他们定一定数量的木炭,要上好的木炭,烧木炭的窑由窑口的师父指导建造。允许他们采集蘑菇和木耳这些山货,也可以在山林里种植草药。山货和草药张家堡按照市价的七成收购。租子和南张村的佃农一样的政策。

    整个下半年,张春都在安置这些难民。同时充当孩子们的老师。张春的“聪慧”已经传遍了云龙镇。袁芳已经教不了张春,反而很多东西还得张春来教。顾明也感到有些吃力,而且顾明还兼这云龙镇蒙学堂的校长。张凤兰和张扬氏就想着给张春再请一位先生。不过顾明说一般的先生也教不了,怕是要找留过洋的先生才行。顾明不能教,是因为他基本上算是一个军人,而不是文人。

    张凤兰就托吴思诚在汉口慢慢物色。张凤兰对于这个弟弟是骄傲的不行。很多事情就是从张凤兰嘴巴里面流传出去。

    张春的名声渐大就与张凤兰的吹捧有关,当然张家堡自己办蒙学堂和收留难民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第十六章 军人是什么

    张家岭的喋血终于让人们感到了张春不仅只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

    这孩子是真的会杀人,此时的张春已经不同于两年前。如果说两年前是被迫或者懵懂中杀人,而这次是主动命令杀人。这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且一杀就是数百人。

    一般的家族自己也请了一些武师当护院,一些家丁也都装备了武器。但是很少有一次性杀这么多人的,就算是家族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利益之争,也多半是以武力相威胁,以谈判而告终。就算是买通或者勾结土匪办事,杀的也都是附属的贫民,伤及本家族的人也很少。

    当然土匪杀人,是不能算在大家族头上的。

    平时和张家岭有些来往的吴家、杨家、刘家和袁家都派老人前来传话,说小孩子杀孽过重,有违天和。特别是袁家也不再让袁传鉴再来张家岭,反而派人来劝袁芳及早嫁人,免得在张家岭带小孩带成了姑子。

    顾明去袁家找老人去提亲,毕竟袁芳已经没有其他亲戚了。

    袁芳说:“我是我,我的路自己走,你找他们没用。”

    顾明知道袁芳的想法,但是还是依照的传统的礼节,毕竟顾明自己家里的老人也是要面子的。袁家也知道左右不了袁芳,收了顾明的礼,还加了一些添头让人给袁芳送了过来。

    两个人的关系也算是正式定了下来。只是顾明因为顾及到袁芳的名声,都是早出晚归,不再像以前一样偶尔在张家岭过夜,表面上还疏远了一些。

    按照朝廷的规矩,杀匪护乡是地方保甲的功绩,应该上报朝廷予以嘉奖。

    但是张凤兰找辛宝久打了招呼,说这是孩子不懂事,不知道畏惧,请辛宝久“包涵”一点。辛宝久也就按下了,再说光饿死的灾民就有数千人,死一些灾民不算什么,张家岭救的人也是最多,两相抵消也说得过去。

    云龙镇,钱粮柜衙门。

    钱粮柜衙门是吴家和李家出钱重建,因为在大家族重点守卫的地方,虽然这次云龙镇再次被烧了一半。但是吴家和杨家的北街,算上一些大商行,都没有损失。

    另外一个土匪没动的地方是南街百家巷,因为百家巷住的都是官宦人家,家里都有家丁护院,历次匪患已经形成了联防联保的习惯,土匪们也知道厉害,没动那里。

    副衙后院的大厅里,顾明眯着眼睛听着辛宝久和各家族的族长相互恭维。

    辛宝久身形略有些干瘦,光面无须,绍兴口音。他是师爷出身,按说京山县令李文贵是他的东家,但是辛宝久却靠上了顾明,或者说顾明背后的门路。辛宝久请顾明来,是因为百家巷的人看不起这些“土财主”,也不需要这些家族保护,这些人大多也不用交税。所以一直以来与本土势力视如陌路,老死不相往来。

    辛宝久也没有太多办法。

    朝廷维新虽然失败,但是洋务派还是占据了主导地位。朝廷向洋人开战,这个时候张之洞联合南部五省推李鸿章为主,进行东南自保,实际上是放弃了北上抗击洋人,北洋新军也作壁上观。皇上与老佛爷出逃,京城失手。李鸿章北上与洋人和谈。

    辛宝久就迷茫了,不知道要往何方。

    可是这些事,大家关心吗?

    没人关心,各大家族眼睛只看着眼皮子下面的利益,虚伪的恭维声中满是尔虞我诈。有报纸说洋人与八旗军开战,海滩上数万人观战叫好,仿佛杀的不是国人。现在辛宝久算是明白了,只要洋人不触犯这些家族的利益,换什么人当政也没关系。

    辛宝久脸都笑僵了。

    而顾明一直闭着眼睛,就算是脸上看不出表情,辛宝久也知道顾明的耐心已经到了极点了。

    “各位家长都在这次匪患中保护了乡里平安,居功甚伟,在下一定报请朝廷嘉奖。只是这一次南下的灾民可能是团匪,诸位怎么看?”辛宝久一句话让场面冷了下来。

    有一个家长甚至低声问:“团匪还是毛匪?”

    大李家湾是这里最大的家族,家里也有几位在外为官,所以还算知道为什么义和团变成了团匪。

    “辛大人,我想我们这次遇到的不是拳匪,中间没有遇见打神拳的匪人。先前不是说朝廷要成立地方团练吗?怎么出了团匪?”老头思维还算清晰,但是他知道的太少了。

    辛宝久也很难解释为什么,只好顾左右而言它:“朝廷与洋人开战,败了,洋人进了京城,老佛爷和皇上西巡去了。李中堂大人主持和谈,赔款是免不了的。朝廷恐怕要增税。”

    辛宝久如果不提及利害关系,恐怕场面依旧是无动于衷。

    不过没想到,众人依旧一脸无所谓的样子,反而各自端起了茶碗喝茶。辛宝久气乐了,看来他们知道朝廷要增税就必须求着他们。所以端起了架子。

    依旧是李家的家长笑道:“辛大人,这两年,朝廷又是开班新学,又是搞新军造枪造炮,没少收银子,都是各家出的。庄稼地里就那么一点粮食,值不了多少银子。只是朝廷支持商户建厂经商,商户们门路多,总比我们在地里刨食强。这连遭匪患,我们那里还出得起银子?”

    一众人等都争相附和。

    顾明实在听不下去了,睁开眼睛一甩袖子拱手道:“辛大人,在下还需要给学生上课,先行一步。”

    辛宝久连忙站起来:“顾先生,各保甲都到了,张家的大伢人还小,没来,还请顾先生代为传话。”

    顾明冷冷地说:“辛大人,话我代为传到,不过我是云龙新学的校长,和张家没什么关系。不过张大伢只有十岁,还知道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顾明头也不回地走了。

    顾明虽然没给辛宝久面子,但是辛宝久还是觉得心里痛快。

    辛宝久没说什么。但是下面却一片谴责声。

    “这留洋的学生可把张家糟践坏了,欺负大伢年纪小不懂事,把家都败光了,全养了泥腿子。到时候还想造反不成?”

    “听说教得大伢把田地都分给了泥腿子,只收三成的租子,不就是看大伢家里没人,这是败家啊。”

    “还给泥腿子的娃娃读书识字,到时候奴大欺主喔。”

    辛宝久看着看着混乱的大厅,浑然生出一种无力感。

    张家岭,张春以自己年纪小拒绝了辛宝久的邀请。他要和护卫队相处一段时间。

    张天这些护卫队的成员当时还看不出什么。但是随着接受的灾民和孩子们的增多。他们的心理出现了一些变化,他们开始躲开护卫队以外的人。哪怕接收过来的河南人并没有对他们产生什么异样的情绪。

    军队是杀戮机器,但是人不是,军队的存在必须有更高的理想才能支撑。否则兵就会变成兵痞,变成和土匪没什么区别。这不是金钱和福利待遇能够代替的,就比如其它家族中的家丁护卫的薪水绝对比张天他们要多。

    张天他们还和家丁护卫不同,他们已经接受了两年的各种知识的灌输,他们会思考,会想为什么要杀人。保护一个村庄不用杀这么多人,而这么多人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他们会活不下去,会逃到湖北来。如此等等。

    问题非常多,张春只能一个一个地回答。

    在一问一答中,巡视的目光就不再局限与张家岭,而是走向了湖北,走向全国。走向了各阶层的由来、发展和矛盾。这就不是空间上的问题,而是时间上的,是历史上的问题。

    “军人不只是用来镇压的工具,军人更应该是国人,军人的目标是解决国家的问题。我们现在年纪还小,还算不上军人,但是作为国人,修身治家齐天下才是我们的目标。军人的作用是止戈,也就是用最有效的手段停止纷争,包括武力。你们现在做的就是这些事情。你们杀人是为了救人,当然除了杀人以外还有其他的办法,就是真心实意地替活着的人多考虑,为他们着想,为他们办事。你们不能躲在一边,这是逃避你们的责任。”

    此时的张春更加像一个老师。

    而现在张家岭的人也是把张春当成和袁芳一样的老师看待的。

    “为什么朝廷的兵不是这样的。”

    “因为他们是兵,是当兵吃饷。而你们不是,你们会成为真正的军人,你们会成为老百姓的军队,有理想有目标。他们没有,没有理想的兵只是朝廷的狗。你们不是,你们是主人,你们会成为国家的主人和守护者。”

    “我们将来要守护那些到处杀人的灾民?”

    “是的,灾民们到处杀人,因为他们饿,没吃的,活不下去。这是国家错了,对不起他们,不是他们的错。他们为了活着不得不铤而走险。你们为了守护活着的人而杀死他们,因为你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