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唯我独裁-第8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切都逼得德军进行装备升级。否则一旦中华帝国拥有百分百拦截德军核弹头的能力时,那时中华帝国肯定会卷土重来,一举将德联和北约摧毁。
  中华帝国在电子方面已经摇摇领先德联了,为此德军只能在他们传统的强项上面做文章。
  德联和中华帝国一样。都是最早开始研究火箭的国家。区别是中华帝国资金雄厚,进行大量的试验并掌握了大量的火箭技术。而德国缺乏试验资金,又被战争拖累,在二战期间只对近距离的英国实施了飞弹攻击,在远程火箭方面远远落后于中华帝国。
  不过,德国的科学家们非常优秀,他们很快根据从中华帝国方方面面收集回来的资料和情报,重新将德军的远程火箭试验捡起来。更令希特勒高兴的是,前苏联统治下的俄国人出了不少的人才。当苏联灭亡后。他们非常痛恨中华帝国见死不救,因此他们义无反顾的投入了德国的怀抱,在加入德联后,这些俄国人迅给德联军事力量注入了新鲜血液。其中便出了很多火箭方面的专家,他们对德军火箭方面的贡献功不可没。
  截至947年底,德联ok情报局所掌握的情报显示中华帝国拥有数百枚洲际弹道导弹,其中中华帝国战略部队担负二十四小时战斗值班的洲际弹道导弹已经达到四十枚。为了抗衡中国人。德联必须在最短时限内造出并部署能够从德联领土上射并摧毁中华帝国战略目标的洲际导弹。p6型导弹就这样被赋予了充当德联可靠导弹核盾牌的任务。
  947年,由海格雷和库兹米奇领导的普鲁士56特种设计局承担了p6导弹的研制工作。此前,该设计局在原苏联飞弹项目组研制出的两种采用高沸点燃料组分的单级中程弹道导弹p2和p4基础上。特种设计局在令人难以置信的时间内又设计出了第一枚p6洲际弹道导弹。其北约代号为k64,东方华约组织则称之为ss7。是年月,总设计师完成了导弹的设计细节。
  用图纸勾勒的原理需要具体转化成切合实际的结构。制造导弹的艰难阶段开始了,导弹部件和附件应用了很多全新的设计方案。
  在希特勒的大力鼓励下,德联科学家们废寝忘食的工作着。许多单位的设计人员和生产者都投身于这项工作,无法计算为此到底耗费了多大人力、物力与财力。障碍被一个个排除。制造工作迅展开,配套设备生产得到保障,批制品完成组装……
  94年9月,一列装载着第一枚二级洲际弹道导弹的列车驶出普鲁士机器制造厂大门。9月26日,列车抵达第二试验局及技术阵地所在的试验场第42号射坪。
  导弹部队主帅,原德意志第三帝国副元鲁道夫被任命为国家试验委员会主席。试验的技术领导则由导弹系统副总设计师扬格利担任。在综合安装试验设施中,导弹试验从9月底开始,一直持续到o月2o日。
  被赋予特殊使命的p6导弹,肩负着希特勒和德联乃至整个北约的希望,如果成功,那么德联短时间内将维持最低限度的对华战略威慑力。因为洲际弹道导弹的度远远快于战略轰炸机,可以避开以监测低战略轰炸机(相对度)的中华帝国雷达防空络。这样中华帝国短时间内就不敢冒险对德联和北约进行战略核打击了。
  到o月2o日午夜,p6导弹次射前的各项试验全部结束。德联最高领导人希特勒密切关注着试验的整个进程。政府通讯部门严阵以待,不敢有丝毫懈怠。因为,希特勒随时有可能要试验场的电话,甚至直接前来观。
  为了维持导弹核均势,德联太需要洲际弹道导弹了!何况,庆祝北约成立的节日很快就要到了。那个年代。传统节日总要尽量与重要成就联系在一起。洲际弹道导弹的射无疑会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个重大政治事件。
  希特勒想利用洲际弹道导弹研究的成果来抬高德联政府的威信和他本人的政治地位,他在给鲁道夫下达任务的时候说:“当我赴中华帝国谈判,我的脚踏上中华帝国的土地上时,你要给我放一枚导弹。吓唬吓唬中国人。”
  实际上,希特勒一辈子也没敢亲自踏上中华帝国的领土,他害怕那位似乎能穿他心思的中华帝国皇帝王晨浩。当然,希特勒实际上是怕遭到暗杀的,所以他派副元鲁道夫访华。
  很显然,鲁道夫访华的目的是为了叫停中华帝国的新一轮军备竞赛,因为德联现在没钱,大规模军备竞赛只能拖垮德联。但德联又不能示弱,因此鲁道夫访华期间。德联如果能够成功试射洲际弹道导弹的话,无疑会对鲁道夫的谈判非常有利。
  o月2日凌晨,已完成动机对接的导弹被运出综合安装试验设施,尔后被运到离该设施几公里远的射阵地——4号射坪。
  从导弹被安装上射台那一刻起,射前的准备时间就进入了倒计时。o月2-2日完成了技术所规定的检测和射前作业,o月2日为导弹加注了燃料组分和压缩气体。射准备的关键性阶段已经开始,射时间则定在了当地时间2日9时。整个白天都平安无事。傍晚时分。导弹射准备进入决定性时刻。
  由于中华帝国一直密切关注着德联的所谓航天试验计划(洲际弹道导弹试验的假面具),中华帝国中央情报局获知德联人准备射p6洲际弹道导弹后,迅派出特工进行渗透,并试图进行阻止。
  时o分,中华帝国的一名特工利用一条二战期间的废弃下水道,成功进入了距离射场9公里的一座小山坡上。由于火箭射的反作用力非常巨大,射前火箭方圆2公里内都没有人,防止被火箭喷出的高温气浪烧伤。
  这名特工名叫威廉陈。是一名欧洲裔中国人。他携带了一支m2oo死神狙击枪。这支狙击枪使用点五零口径特种狙击弹药,是中华帝**方唯一一支能够在两公里内对目标实施打击的步枪武器。当然,尽管这支狙击枪使用22倍狙击镜,但误差还是非常大的,只能在9oo米内爆头,5oo米内击中人体躯干。偏偏德国人的火箭十分巨大。加上还没有正式服役,很多火箭动机部件都裸露在外,这给威廉提供了绝佳的射击机会。
  时5分,p6火箭开始倒计时。
  当倒计时归零,德国人按下射按钮的瞬间,威廉陈开火了。
  火箭射瞬间巨大的啸叫声掩盖住了m2oo狙击枪开火的声音。从m2oo狙击枪射出的点五零狙击弹击中了火箭一级动机氧化剂和燃料管路内的高温隔膜。
  “嘣”的一声巨响,火箭还未离开射架便轰然爆炸。刹那间,整个射场犹如末世一般,山岳震摇,轰雷万钧。须臾,烈火纷飞,浓烟滚滚,方圆十几公里都被笼罩在烟尘当中。
  这个时候正是鲁道夫一行到达中华帝国的时间。鲁道夫期盼中的世界震惊声音没有出现,德联洲际弹道导弹试验失败,鲁道夫失去了一个跟中华帝国谈判的最重要筹码,从而无法阻止中华帝国进行大规模军备扩张,而德联为了应对中华帝国的军事压力,不得不加展军事力量,从而被中华帝国全面拖入了旷日持久的军备竞赛当中。(未完待续)
  第708章 欧洲联合舰队
  ww。x。om   鲁道夫访华期间,德军的ss7洲际弹道导弹项目试验失败,导致鲁道夫在谈判桌上同中华帝国争执军备扩张问题变得十分被动,最终无果而返。
  导弹试验场的爆炸,造成德联十几名关键科学家遇难,愤怒的希特勒当即取消了ss7洲际弹道导弹项目。但中华帝国的军备扩张给德联巨大的战略压迫感,希特勒取消了ss7远程洲际弹道导弹项目,就必须用其他项目来替代。
  好高骛远的希特勒终于降低的要求,德联战略武器管理委员会于是将ss4中程弹道导弹项目提上日程。
  早在二战中期,德国就开始使用中程导弹对英国进行战略轰炸,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德联在这方面的专家很多,因此ss4中程弹道导弹项目便开始了。
  从1947年上半年至1948年下半年,德联成功的进行了ss4中程弹道导弹的试验。而中华帝国的特工也未能再成功的进行破坏,只能通过其他手段去窃取有关ss4弹道导弹的相关数据。
  根据中华帝国军方所掌握的数据显示,德联ss4中程弹道导弹全长21米,直径1。1~1。7米,最大射程1980公里,最大起飞重量22。5吨,采用惯性制导方式,弹头重量700公斤,爆炸当量估计在15万吨,误差5公里,其燃料加注时间约为5分钟,采用地面阵地或发射井发射。
  这种水平的洲际弹道导弹,是无法跟中华帝国的西北风系列洲际弹道导弹相提并论的。不过,中华帝国西疆和北疆还有广大的领土跟德联沙俄地区接壤,不排除战时敌人将ss4导弹部署到中德边境地区,这样对中华帝国同样威胁很大。
  同时,中华帝国的导弹都是长程洲际弹道导弹,成本显然比德联的中程弹道导弹高得多。一旦双方打起来,中华帝国虽然在远程打击上面占便宜。但中近程却是吃亏的。
  另外,中华帝国用来围堵德联和北约国家的前沿阵地上,英国、亚美尼亚、土耳其等国家很是担心德联的ss4弹道导弹,纷纷要求中华帝国将西北风系列弹道导弹部署在他们国家,给他们安全感。
  可中华帝国军方认为将长程洲际弹道导弹部署在第一线是不明智的,对付德联,只需要在前线国家部署中短程弹道导弹即可。
  为此,中华帝国军方针对德联的ss4中程弹道导弹研发了卫士1型中程弹道导弹。
  中华帝国在导弹武器上面的技术领先德联至少二十年水平。因此尽管中华帝国晚于德联开发中程弹道导弹技术,但却几乎跟德联一起正式部署中程弹道导弹的。因此在战略上一点都没有落后。
  卫士1中程弹道导弹基于中华帝国在二战前开发的v2导弹筒体设计,只不过更新了火箭发动机和惯性导航设备,使其速度更快、飞行更稳定。打击精度更高,成为中程弹道导弹家族里的明星。
  卫士1为中华帝国第一代采用一级液体燃料单弹头的中程弹道导弹。由皇家飞机公司研制,于光华四十八年六月实弹试飞成功,同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