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六合诀-第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那是打赌,分明是安禄山杀人的借口。段木子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他仗剑屹立于安禄山面前,面带笑意道:“来呀!可恨我段木子没机会亲手杀你安贼。”
“好,段木子朕就让你做一回英雄。”说着安禄山右手欲往下压,但是,他不敢了,因为有一柄长剑架在他脖子上。安禄山抬眼一看气得他大怒道:是你公孙大娘?”
“父皇,您放我义弟一条生路。”公孙大娘面无表情道。
“姐,你为什么要救我,到时候安贼不会放过你的。”段木子见义姐公孙大娘站在安禄山身边许久没有表情,原来义姐是暗自想救他,段木子从内心不想义姐这样做,因为,义姐毕竟是安禄山的儿媳,她的生命就在安禄山的掌握之中。
“朕和段木子打赌,他如果躲不过万箭齐发,他就只有死。”安禄山暴叫道。
“父皇,可是您输了。”
“为什么?”
“因为没有那个弓箭手敢发箭。”
安禄山久久的注视着公孙大娘和她那把冰冷的剑,安禄山无奈的道:“好!传旨,放段木子出宫。”
“圣上有旨,放段木子出宫。”内侍宣道。
“公孙大娘,你疯了。”安庆绪也生气的说道。
“相公,麻烦你送我义弟出燕宫。”公孙大娘严肃道。
“好、、、、、、夫人,你别冲动、、、、、、我这就送你义弟出宫便是了。”安庆绪变得心平气和道。
段木子抱起酒老前辈的尸体回头再看了看义姐公孙大娘热泪盈眶,他顾不了那么多了,径直随安庆绪而去。那个救安禄山的女子欲随后而去,公孙大娘用命令的口气道:“利秀姐留步!”虽然十多年没有见面,公孙大娘还是一眼就能认出这女子就是安庆绪的前妻兰利秀。
“你这贱人,父皇早就不该留你。”兰利秀怒骂道。
就这样燕军将士、皇宫大臣、内侍护卫没有一个人再敢乱动,也没有一个人敢乱说什么,这座还没有建好的内宫此时变得死一般的沉静。约有两刻之后,公孙大娘估计段木子已经出了燕宫,她便把长剑仍在地上,然后双膝跪倒道:
“父皇,受惊了,请置儿媳不孝之罪。”
这时御林军呼啦啦一起把公孙大娘围了起来,刀剑如林的把公孙大娘围在中间。
“回寝宫。”安禄山气得头也不回的起驾回了寝宫。
公孙大娘见安禄山在内侍和嫔妃的陪同下回了寝宫,燕军将士也已散去,留下她一人跪在那里,公孙大娘内心一片茫然、、、、、、
 

第六十七章高适奉命
更新时间2010124 17:22:43  字数:1880

 段木子在安庆绪的带领下终于背着酒如命的尸体出了燕宫,然后和众英雄在客栈会合。众英雄问其经过段木子如实告知。段木子在洛阳城郊外把酒如命老前辈安葬了,并竖了一个牌子算是立碑了。段木子跪在酒老前辈坟前伤心道:“老前辈,您生性好酒,一生未遇知己,与我父李太白斗酒未成,与晚辈同饮又未分胜负,您怎么就死了呢?晚辈现在就与您痛饮决个胜负。”段木子说罢拿起一坛酒,拨了泥封后,一半洒在酒如命的坟前,一半自己痛饮。众英雄见之无不落泪。
“师兄,前辈已经驾鹤西去了,你如此伤心又有什么用呢?”玄月不停的流泪安慰段木子道。
“玄月,你师兄是为失知己而悲伤啊!就让他和老前辈做最后的告别吧!”襄城王李惕安慰玄月道。
段木子拔剑插于酒如命坟前接着道:“段木子在前辈面前发誓,今生不除安禄山和轧荤雨二贼誓不为人。”段木子说罢再在酒如命坟前烧了纸钱,才起身随众英雄离开。
众英雄由于大闹燕宫,洛阳城肯定是不能再呆了。襄城王李惕决定领众英雄到江夏【今属武汉】其父永王李璘帐下再做打算,众英雄也只好听命,因为其它地方多有燕军耳目。
永王屯兵江夏一带,兵强马壮,军车战船不计其数,粮草兵器库存丰富。然永王帐下近两年来更是招兵买马扩充实力,特别是近一段时间江湖豪杰多拥护永王,众英雄大闹燕宫就足见一斑。唐肃宗得知永王在江夏的情况后忧心忡忡,一日早朝,肃宗皇帝问群臣道:
“最近前方军情如何?”
“回圣上,前段时间安贼忙于建都称帝之事,所以前线军情稍有缓和。”郭子仪出班道。
“据说安贼登基之时,永王曾派江湖侠士去刺杀安贼,不知郭爱卿对此事有何看法?”
“臣以为,此等大事永王在行事之前应上奏圣上恩准后,方可决断。”
“众爱卿,是否还有不同看法?”唐肃宗目视群臣道。
“启奏圣上,臣以为此次永王之举乃目无圣上,圣上当置永王欺君罔上之罪。”说话者是一位儒将名高适。
“高爱卿,永王镇守江夏一带深得民心,如果因此事而降罪于他恐民心难平哪!”唐肃宗为难道。
“永王在江南一带广招兵马,积草囤粮,而且广交江湖侠士,如果长此以往怕是对圣上不利呀!”高适担忧道。
唐肃宗听后微笑道:“高爱卿多虑了,朕和永王乃亲兄弟,尊太上皇旨意,以南北之势对付安贼,如今安贼未平怎能兄弟之间互相猜忌,否则,怎对得起太上皇和天下子民呢?”
“皇上圣明,但永王驻军江南人富民丰有利军事,且江南少有战火,百姓安居乐业。这些局面百姓都以为是永王之功,因此百姓对永王拥护爱戴,而不知这一切乃是皇上圣明。反之,皇上远在北方,而北方连年战火,百姓流离失所,农田荒芜便征不上税,无法扩展军事,且民心涣散,如长此以往将会危及圣上的千秋伟业呀!”高适激动的说道。
“哦!朕倒没有想到这些,高爱卿有如此严重吗?”唐肃宗听了高适这席话眉头紧锁道。
“岂止如此。”
“但说无妨。”
“臣不敢。”高适慌忙叩头道。
“朕赦你无罪。”
“据微臣所知永王早有谋反之心。”
“高爱卿,无真凭实据不可妄断。”唐肃宗吃惊道。
“人称诗仙的李太白想必皇上认识。”高适接着道。
“李太白,不就是曾在翰林院待诏的李白吗?此人才华出众,可惜,心高气傲。”
“李太白现在便在永王幕府,他曾作反诗十一首《永王东巡歌》等,其中有一句:‘我王楼船轻秦汉,却似文王欲渡辽。’这一句便很明显说明永王之师盖过秦汉之时,同时又把永王比做文王欲横扫北方,北方乃京城所在,永王允许李白作此等反诗其意不言自明。”
“岂有此理,朕和永王璘自小一起长大。璘比朕小几岁,朕自小便常照顾璘,没想到现在乘安贼作乱之时,他想坐收渔翁之利,真是孰可忍恕不可忍。”肃宗气得从龙坐上站起来怒道。
“启奏圣上,臣以为,如今之势安贼之乱未平,理应先平外乱而后平内乱,再者,仅凭李太白的几首诗也未必能说明永王就有谋反之心。”郭子仪担心事态严重忙出班道。
“恩,颜爱卿以为呢?”唐肃宗看了看颜真卿道。
“回圣上,臣以为,郭元帅说得颇有见树。”颜真卿出班道。
“臣以为,必定先平内乱而后平外乱。”高适道。
“高爱卿,请讲!”
“如果内乱不平,军心涣散,且我军久经沙场死伤严重,如先平安贼之乱我军必定只剩老弱残兵,而永王驻守江夏蓄势待发,如有朝一日,圣上铲平了安贼,永王乘机谋反,到时候恐怕悔之晚矣!”高适再次进言道。
“如今永王兵力雄厚,想灭永王谈何容易。”郭子仪依然担忧道。
“回圣上,臣以为,圣上亦可广招天下豪杰共同对付永王。”
“好,高爱卿,此事就让你去办如何?”
“臣遵旨。”高适叩头应命。
“皇上,此事关系重大不可贸然行事。”
“皇上,事关我大唐安危须三思而行呐!”
“高将军之言,是为高见。”
、、、、、、
群臣发表着不同的意见,反对者居多,赞成者也有。唐肃宗最后道:“此事,朕意已决。退朝!”
 

第六十八章出使少林
更新时间2010125 9:29:53  字数:3006

 高适得皇上旨意开始网罗天下群雄为朝廷效力。因为目前肃宗要除永王,仅凭军中力量难以取胜,唯有借江湖群雄之力铲除永王。如果得到江湖侠士的支持百姓也就举手赞成,到时候永王自然不攻自败。但是,要得到江湖豪杰的支持,必先通过少林,有道是天下功夫出少林。再者,少林寺在太宗时,十三棍僧曾救过时为秦王的太宗,而且助太宗平了王世充之乱。太宗皇帝有感少林寺曾经护驾、平乱有功,乃重赏十三棍僧,甚至允许众僧可食酒肉。并且允许少林寺养僧兵五百之众,因此嵩山少林寺在江湖中的地位无那个帮派能及。所以高适首先想到的便是嵩山少林寺,高适主意已定便收拾好行囊,带了一个随从亲自上嵩山少林寺。
嵩山位于河南境内。山势陡峭、古木参天、环境幽静为佛教圣地。高适带着随从快马加鞭不几日便上了嵩山。高适向看门的小和尚说明来意,小和尚便领高适去见方丈慧德大师,慧徳大师鹤发童颜,可见其佛法修为之高深。
慧徳大师见小和尚领着高适走来,他眉头紧锁,慧徳大师知道高将军亲自到嵩山来,一定是有要事,否则,高将军怎么会亲自到嵩山来呢?慧徳大师虽然心有所虑,但是朝中来人那敢怠慢,于是起身迎接高适,高适见方丈亲自相迎,微笑道:“高某人此次乃专程来拜访慧徳方丈,怎劳方丈亲自出迎,高某实在是不敢当呐!”
“那里!那里!高将军长年沙场征战,为大唐建功立业老衲实在是敬佩之至。”慧徳大师道。
“不提也罢,如今之势,朝中内忧外患也非高某力所能及呀!”
“说的也是,不过朝中有高将军等一批忠臣义士尽忠效力,相信不久定会拨云见日。”
“我等愧不敢当哪!”高适边走边说迎面看见一块高大的石碑,他倍感好奇,只见上书:“功德碑”三字。
“哦!高将军,这便是太宗时所立的功德碑,为的是表彰我少林寺十三棍僧曾救过太宗性命以及我少林武僧帮太宗平王世充之乱的事。”慧徳方丈颇为自豪道。
“从此便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