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英魂-第10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公曰:战者必用间谍,以知敌之情实也。(曹操说:作战必须使用间谍,用来探知敌人的实情。)

曹公曰:古者八家为邻,一家从军,七家奉之,言十万之师举,不事耕稼者七十万家。

曹公曰:不可以祷祀而求,亦不可以事类而求也。

曹公曰:不可以事数度也。(曹操说,不能根据事物的某些征兆来妄加推测。)

(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曹公曰:因人也。(曹操说,要依靠间谍。)

曹公曰:同时任用五间也。

曹公曰:舍,居止也。

曹公曰:伊挚,伊尹也。

(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曹公曰:吕牙,太公也。

“用间的例子,我可以给各位讲讲东晋十六国之一的后赵王石勒用间胜王浚的战例。但是有一点需要讲明,石勒用间智取拥兵幽州的西晋大臣王浚发生在他自立为赵王之前。

石勒字世龙,羯族人,其家族世为部落小帅,到石勒这一代,部落小帅已没什么待遇可言,为了生活,他曾给商人、地主做过田客。后被西晋并州刺史司马腾捉住并送到冀州贩卖到一个叫师欢的地主家里当耕奴。师欢见这个二十几岁的胡人相貌不俗,善于骑射,又勇敢有谋,怕他鼓动其他耕奴造反,就把他放了。随后石勒投奔了晋朝廷养马地——马牧的小头目汲桑,并在荏平县一带组成了‘十八骑’。后来石勒、汲桑参加反晋大军,汲桑被晋军杀死,石勒投奔了已在左国城称汉王的刘渊,他随着势力的扩大,设计杀掉自己的势力对手王弥,合并了他的全部人马。石勒火并王弥后,将攻击目标转向了西晋幽州刺史王浚。在其军师张宾的建议下,很快就占据了王浚的军队,并将王浚杀死,为不久以后自立为赵王奠定了基础。

总观石勒吞并王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连续用间的过程。石勒的门客王子春作为生间,被石勒派往王浚营中,一方面投书结好王浚,一方面侦察王浚在幽州的政治、军事情况。石勒还以重金笼络、收买了王浚的心腹枣高,枣高作为石勒的内间,巩固了王浚对石勒的信任,使王浚对石勒的归顺更加深信不疑;石勒在王浚使者来访时,制造了一些假象让使者回去报告王浚。由于石勒较成功地连续用间,使得王浚完全陷入了错误的认识与判断之中。石勒则因用间而比较全面地掌握了敌军的情况,把握了战机,为他最后的出奇制胜奠定了客观基础条件。从石勒战胜王浚的史实中可见,孙子所说的用间的重要性、要领以及方法,石勒都能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于战争的实践之中,正因如此,石勒才取得了幽州之战的决定性胜利。”

“至此,孙武所撰写的《孙子兵法》、曹操的《孙子注》以及各篇战例都已经讲解完毕,希望各位将士能从中吸取谋略和智慧。因为《孙子兵法》被世人尊誉为‘兵圣’、‘武经’、‘兵学圣典’,为历代兵家所器重。故此,孙武也被誉为‘武圣人’,与‘文圣人’孔子齐名。他的一部《孙子兵法》虽是军事著作,但它的影响面已完全超出军事范围。无论是政治家、外交家、商家、佛家、道家都推崇敬重《孙子兵法》,使其中的军事谋略思想运用到各个社会角落。

所以,为了我们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孙子兵法》,我在此还要为各位将士从头至尾地将《孙子十三篇》通俗地讲述一遍,让其中的战略战术思想真正武装我们的头脑。”

本站文学作品为私人收藏性质,所有作品的版权为原作者所有!任何人未经原作者同意不得将作品用于商业用途,否则后果自负。

|翻上页|回目录|翻下页|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乱世英魂》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乱世英魂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小说,一经发现,即作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99、远戍敦煌道(上)

99、远戍敦煌道(上)

“耶无害,你立即带上朕之手谕,秘密前往敦煌玉门关,去接替关西节度使王兆元之职。”

“那王将军怎么办?”耶无害犹豫道。

“朕在手谕里已作按排,以后你就是镇西大将军。你最好今晚连夜出京,以免招人耳目。不过你要记住,整个京城只有朕一人知道你还活着。至于以后的事,你就好自为之了。”

闻听皇上说出此话,耶无害甚是感激,天子为解脱他一身的烦恼,真可谓是绞尽脑汁。但是,此时此刻耶无害却猛然想起一事,寻问道:“皇上,臣有一事,抖胆相问。”

“说吧!朕不怪你。”

“敢问皇上,手谕里是否还用着臣的真名?”

天子闻听此问,不假思索地答道:“当然!朕必须用你的真名派你前去接任。”

“皇上,”耶无害随即向前请示道,“臣有一事相求,不知当讲不当讲?”

“但讲无妨。”

“皇上既是要保护臣下,接替文书里何不改用臣的别名?”

“噢?……”天子恍然一怔,默默地点了点头,道:“你所言即是。朕倒是把这一点忽略了。不过用什么名字,你可否有了?”

“回皇上,臣曾用过慕容天子之名。”

“嗯!慕容天水……,好一个名字。朕即刻改换公文,从此不再有耶无害。”

“谢皇上。”——

是日深夜,一骑飞经咸阳古道,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从此之后,真正的耶无害消失于京城、匿迹于江湖;人们只知道,耶无害已葬于骊山之下,时而有人去他的墓前拜祭这位英雄的侠客——

初冬十月二十三日,沙州名城,再现敦煌。酒楼之上,琴声歌唱。阳关一曲,《送元二使安西》,反复重唱。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来!慕容将军,你我同饮此杯。”

“请!”

说着,两名戎装的大将举杯一饮而尽。放下酒盏之后,只见那位五十多岁的老将说道:“慕容将军年轻有为,深得皇上器重,令我甚是佩服。如若你不嫌弃,我愿和你结成忘年之交。”

“王将军看得起下官,千杯不辞。怎会嫌弃你我结成忘年之交?”

“好!人逢知己千杯少。慕容将军,再干此杯。”

“五将军请!”

说完,这两人又是一饮而尽。

“慕容将军,王某跟你说句心里话,我也很想家。这敦煌城虽小,可它却是这戈壁滩上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它的西面有阳关、河仓城、玉门关,乃是丝绸之路的南北关隘。镇守如此重要的边关,是我们作为军人的职责所在。想当初,东汉名将班超在此镇守三十一年,空老边关,甚是令人悲切。想必慕容将军也是孤行至此,荒漠无亲,我真有些为你担心,担心你能否适应这苦涩的边关生活。”

“王将军能在此镇守十余年,深尝边疆这苦涩,我何尝不能呢?”

“嗳!你与我还不一样。”王兆元语重心长地向慕容天水解释道:“我有家眷妻儿在此,十余年来,镇守城关,虽饱经苍桑,但在此总还能享受到中原内地之家的天伦之乐。而你却不同了,独自一人,无妻儿亲眷,寂守边关,不免会有思乡思亲之情啊。”

“王将军所言乃人之常情。不过我虽然独行至此,可这儿有军有民,我们自然会团结一致,共同守卫中原之西大门。更何况,我在此无妻无子,正所谓‘来去赤条条无牵无挂’,这样才可以一心守卫边疆。至于中原家亲,我远在天涯,无暇顾及,也只有靠兄弟姐妹照应家母了。”

“好!慕容将军年少有志,赤胆中心,誓守西关。国朝有此忠臣良将,势必西疆可保太平安宁矣。”

“多谢王将军对下官的信任。来,此杯我祝你一路顺风。”

“不错,我从此之后,便可以迎春踏青,重回中原故土,心里有着一种说不出来的激动。这一杯,我同样也要祝愿你,在这‘春风不度玉关门’的戈壁西滩,你的心中也有绿色的春天。”

“是的,王将军。羌笛毋需再怨杨柳,我的心中总会有美好的春天。”——

第二日,十月二十四日。

王兆元将军带着妻儿老少上路了。

慕容天水等人纵马前来送行,挥泪而别!王兆元怀着一颗思念故土中原的赤心,激情涤荡,踏上回归之路。一路之上,古老的丝绸走廊,传来着风中《骆铃》声——

“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耳边响起驼铃声;

山迭嶂,雾蒙蒙,革命生涯常分手,撒下一路驼铃声。

送战友,雾朦朦,任重道远多艰险,耳边响起驼铃声;

路漫漫,水茫茫,革命生涯常分手,撒下一路驼铃声。

战友啊!战友!亲爱的弟兄,当心夜半,北风寒,一路多保重!

战友啊!战友!亲爱的弟兄,待到乡边,传佳讯,我们再相逢!”

东方的阳光,已经普照在这一望无际的沙漠和人们的脸庞上,它仿佛在呼唤,在焕发着新的希望。送行的人和远东而去的人,都在渐渐接近着这希望之光;可他们之间的距离却渐渐地是那么的遥远……

“慕容将军,我们该回城了。”

“哦!……”沉思在遥望之中的慕容天水被旁边的一个声音惊醒。他侧目一望,是位金盔铜甲的武将。他心里明白,这位武将正是王将军曾向他介绍起的镇西副使,是这敦煌城关整军有肃、治安有方的优秀干将。从此之后,他将会是自己身边的得力助手,有许多的军机民情他还要向他虚心讨教。

“宋将军此刻是否也思念中原故土呢?”

闻听此问,宋将军轻马跟在慕容天水身旁,笑道:“身为朝廷命官,镇守边疆,保家卫国,乃是我等天职。习惯了,总觉得这里很好。我宋克金二十年的军旅生涯,全是跌打在这西域大漠哪!”

“宋将军在此必是饱经苍桑、身经百战,有许多事,耶某还要向宋将军请教。”

“哈哈哈!哪里,哪里。想当年,我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