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思想通史 第三卷-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姓,诡称原来姓奚,因避怨才改成嵇的,其实嵇倒是本来的姓。赐姓命氏, 
本极堂皇,在中世纪初期,一定有微贱之族新发迹,为涂泽一下门面,而冒
用了贵姓,或诡称系由贵姓改成今姓的事。三国志注引嵇氏谱,述康先世, 
仅举其父兄,说“父昭字子远,督军粮,治书侍御史;兄喜字公穆,晋扬州
刺史”。嵇喜所作康传,则极其笼统地说“家世儒学”。俱未举出其先世有
怎么辉煌的人物,似从其父起,才发迹起来,这是很可疑的。按照一般的情
形,如司马迁自叙,直数远祖至唐虞以上,两汉书传人物,多详叙先世,魏
晋以后,碑志中尤多此习,景宋本世说新语,书前附录的氏族谱也可参证。
嵇氏谱及康传,也不应如此简略模糊。考康家居谯国,乃曹魏发迹之地,则
自其父由贱族而攀附升腾,实极为可能之事。又考曹操的出身,也极模糊, 
魏志说,“曹腾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注
引吴人作曹瞒传及郭颁世语,并说,“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太
祖于惇为从父兄弟。”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指斥操“父嵩,乞丐携养”,而
操则“赘阉遗丑”。他与袁氏的四世三公比,贵贱美丑,相去天渊。又考魏
志夏侯惇传,也只笼统地说:“夏侯惇,沛国谯人,夏侯婴之后也”,其父
祖怎样,都没有提。在夏侯渊传,又说“惇族弟也”,其他都不提。可见在
曹魏兴起之际,谯人以贱骤贵,原甚平常。数其父祖,俱不能举,即在曹氏
夏侯氏犹然。而嵇康后来又以同乡与魏宗室婚,其攀附之迹尤显。所以,我
们认为嵇氏改姓及自会稽移徙一事是可疑的,他很可能本出寒素,指山为姓, 
乃诡称移徙,由奚改姓。但因别无证据,这里也只得存疑。
我们进一步研究一下嵇康跟曹氏的关系。
世说德行第一法引文章叙录:“康以魏长乐亭主婿,迁郎中,拜中散大
夫。”晋书嵇康传:“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三国志卷二十,沛穆王
林传:“沛穆王林,建安十六年封饶阳侯,二十二年徙封谯。黄初二年,进
爵为公。三年为谯王。五年改封谯县。七年徙封鄄城。太和六年改封沛。景
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前四千七百户。林薨,子纬嗣。”注:“案
嵇氏谱,嵇康妻,林子之女也。”考:林,武帝杜夫人出。则嵇康为杜夫人
之曾孙女婿。
这里,我们也得说一说嵇康与何晏的关系。
三国志卷九曹爽传:“(何)晏,何进孙也。母尹氏,为太祖夫人。晏

长于宫省,又尚公主,少以才秀知名。好老庄言,作道德论,及诸文赋,著
述凡数十篇。”注引魏略:“太祖为司空时,纳晏母,并收养晏。其时秦宜
禄儿阿苏,亦随母在公家,并见宠如公子。苏即朗也。苏性谨慎,而晏无所
顾惮,服饰拟于太子,故文帝特憎之,每不呼其姓字,尝谓之为假子。晏尚
主,又好色,故黄初时无所事任。及明帝立,颇为冗官。至正始初,曲合于
曹爽,亦以才能故,爽用为散骑侍郎,迁侍中尚书。晏前以尚主,得赐爵为
列侯,又其母在内。晏性自喜,动静粉白不去手,行步顾影。晏为尚书,主
选举,其宿与之有旧者,多被拔擢。”注又引魏末传曰:“晏妇金乡公主, 
即晏同母妹,公主贤,谓其母沛王太妃曰,晏为恶日甚,将何保身?母笑曰, 
汝得无妒晏邪?” 
关于沛王太妃,卷三,明帝青龙元年纪注引献帝传:“(秦)朗父名宜
禄,为吕布使诣袁术,术妻以汉宗室女。其前妻杜氏留下邳,布之被围,关
羽屡请于太祖,求以杜氏为妻。太祖疑其有色,及城陷,太祖见之,乃自纳
之。宜禄归降,以为銍长。及刘备走小沛,张飞随之,过谓宜禄曰,人取汝
妻,而为之长,蚩蚩若是邪!随我去乎?宜禄从之,数里,悔欲还,飞杀之。
朗随母氏,蓄于公宫,太祖甚爱之,每坐席,谓宾客曰,世有人爱假子如孤
者乎?”这个杜氏,就是沛王太妃,沛穆王林之母。
我们琐琐引这些事实,并非跟着魏略及献帝传作者,丑诋何晏,而是要
表明一种关系,即:第一,何晏母尹夫人,与沛穆王林母杜夫人,都是人家
的有夫之妇,同样被迫拖着油瓶进宫,而这两个油瓶(何晏与秦朗),并以
假子有宠于公宫;其次,何晏尚金乡公主,公主就是沛王太妃杜夫人的女儿; 
(魏末传说晏妇金乡公主,即晏同母妹,裴松之已斥其妄。裴曰:按诸王传, 
沛王出自杜夫人所生,晏母姓尹,公主若与沛王同生,焉得言与晏同母?) 
因此,第三,尹杜二夫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第四,何晏是沛太妃的
女婿,而嵇康则为其曾孙女婿,虽辈份不同,而两公主(金乡公主与长乐亭
主)之间,固存在着血缘关系。嵇康且以长乐亭主婿之故,迁郎中,又拜为
中散大夫。
(二)魏晋之际曹氏与司马氏的酷烈政争
了解了嵇康与魏宗室的关系,了解了何晏与嵇康的关系,我们便可以进
一步展开魏晋之际曹氏与司马氏之间的政治斗争与思想斗争的具体画面,从
而把两边参加的人物的活动钩勒出来,我们由此乃得以具体把握参加者之一
嵇康的生活行为,与其思想发展的关系。
曹魏龙兴未久,司马氏即以勋臣伺攫其后,如黄雀之蹑螳螂,其政治斗
争的惨烈,史所罕有。朝臣之中,昨为大魏佐命之臣,今日多暗中输心于司
马氏。否则,诛锄杀伐,不旋踵而到来。干宝晋纪总论说得好:“晋之兴也, 
功烈于百王,事捷于三代,盖有为以为之矣。宣景(司马懿司马师)遭多难
之时,务伐英雄诛庶杰以便事,不及修公刘太王之仁也。受遗辅政,屡遇废
置,故齐王(曹芳)不明,不获思庸于亳,高贵(曹髦)冲人,不得复子明
辟。二祖逼禅代之期,不暇待参分八百之会也。是其创基立本,异于先代者
也。”因此,“朝寡纯德之臣,乡乏不贰之老”。朝臣中合同离异,依违避
就的现象,反映敌对双方斗争的酷烈。而司马氏诛锄异己的毒辣残暴,甚至
令其子孙都为之不安。世说尤悔第三十三:

“王导温峤俱见明帝,帝问温前世所以得天下之由,温未答。顷, 
王曰,温峤年少未谙,臣为陛下陈之。王乃具叙宣王(司马懿)创业之
始,诛夷名族,宠树同己,及文王(司马昭)之末,高贵乡公事。明帝
闻之,复面箸床曰,若如公言,祚安得长?” 
司马氏诛锄异己,始于嘉平元年(二四九年)司马懿之诛曹爽何晏等八
族,终于景元三年(二六二年)司马昭之诛嵇康吕安等(其后虽尚有诛邓艾
钟会等大事,但政治意义已不全属曹氏与司马氏政争范围),中经王凌之诛
(嘉平三年,司马懿),夏侯玄、李丰、楚王彪之诛,齐王之废(正元元年, 
二五四年,司马师),毋丘俭之诛(正元二年,司马师),诸葛诞之诛(甘
露三年,二五八年,司马昭),高贵乡公之弑(景元元年,二六○年,司马
昭)等巨大而惨酷的事变。短短十二三年之中,数行征伐,屡诛大族,结果, 
把曹魏的政治势力彻底打垮了。在嵇康被诛之明年,阮籍便代郑冲执笔,草
相国晋公劝进之文,而向秀也因时局所迫入洛,许多持两端观望的人,或原
在曹氏方面的人,都跑到司马氏的怀抱中去了。再过两年曹魏便正式被司马
晋所代,司马炎做了天子。
统治阶级之间曹氏与司马氏的政治斗争,开始剧烈展开于正始年间,而
在思想方面,也以清谈的方式,在所谓“正始之音”中,进行了惨烈的斗争。
三国志卷三,魏明帝(曹叡)纪,景初二年(二三八年)冬“十二月乙丑, 
帝寝疾不豫,辛已以燕王宇(武帝之子)为大将军,甲申免,以武卫将军曹
爽代之”。注引汉晋春秋及魏略,可知燕王宇之免大将军,与司马懿有关。
“宇为帝画计,以为关中事重,宜便道遣宣王从河内西还,事已施行。”(那
时,懿方自征辽东还。)而帝复用刘敬孙资计,免宇,令归第,代以曹爽, 
用手诏召懿径至京师,懿遂与曹爽同受诏辅齐王,时为三年正月丁亥,次日, 
帝崩。其间事情的变化是非常迅速的。
齐王立,大权全归大将军曹爽,表面上尊司马懿为太傅,实际却是一个
闲职。曹爽引用何晏邓扬丁谧毕轨李胜桓范等人物于中央政权机构之中,排
挤司马氏势力,一面布置私人,切实控制地方军力,擢姑子(即表兄弟)夏
侯玄为征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诸州军事(三国志卷九曹爽夏侯玄传),以
王凌为征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凌外甥令狐愚为兗州刺史,屯平阿。
舅甥并典兵,专淮南之重(三国志卷二十八王凌传)。迁毋丘俭自幽州刺史
度辽将军为左将军,假节监豫州诸军事,领豫州刺史(同上毋丘俭传)。以
诸葛诞为御史中丞尚书,出为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同上诸葛诞传)。又
毁中垒中坚营,以兵属弟中领军曹羲,司马懿禁之不可(晋书卷一宣帝纪)。
但在司马氏方面,虽然表面退让,暗中却也在着着布置。司马懿自己仍持节
都督中外诸军,屡次统兵与东吴作战,一面以子司马师代夏侯玄为中护军, 
以蒋济为太尉。正始五年,曹爽夏侯玄兴兵六七万伐蜀,是为骆谷之役,司
马懿争之不得。这该是曹氏实力上的大检阅罢,引起司马氏深刻的顾忌。七
年,吴伐柤中,曹爽又不用司马懿之言。八年(二四七年),爽用何晏邓扬
丁谧之谋,迁太后于永宁宫,专擅朝政,兄弟并典禁兵,多树亲党,屡改制
度,懿不能禁,于是称疾不与政事,矛盾更表面化了。京城里流行着一种谣
言,说:
“何邓丁,乱京城!”(晋书卷一宣帝纪) 
嘉平元年,爆发了“高平陵”之变,司马氏父子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