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国色-第3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文静抱拳言道:“陛下这一番爱惜之意,实在令臣感动。”
  李渊苦笑言道:“爱卿感动有什么用,你也是为人父母,也知天下父母都是无二的心思,朕不瞒你,我们父女失和已是多年……”
  “公主殿下,还因当初求亲之事埋怨陛下啊。”
  刘文静当初也是见证人,李虎前往李渊府邸,向李渊亲自求亲时,正是刘文静为李虎领的路,当年之事依稀在目。
  刘文静问道:“陛下今日是否后悔,当初之决定?”
  无论从李芷婉与李渊父女之情,还是与李重九,翁婿没有作成,反而为大唐竖了一个劲敌。
  李渊闻言看向刘文静,虎目一动,冷声言道:“朕行事俯仰无愧,一生从不后悔,李重九不足惜哉,只是苦了三娘罢了。”
  “是,”在李渊的盛威之下,刘文静低下头言道,“那么陛下的疑难,也就有了答案。”
  “什么答案?”
  “若是李重九仍在河北,微臣以为令高阳公主出镇,实在为难。”刘文静回禀言道。
  “那你胸中可有人选?”
  刘文静抬起头,言道:“以微臣猜测,陛下心底实不想寻人代替淮安王镇守山东,只是淮安王连连损兵折将,朝臣又有众议,这才有了此心。”
  李渊微微点头。
  “那么微臣建议不如将替字,更为助字,遣一将增兵山东,以安局势!”
  李渊闻言抚掌大笑,言道:“知我者肇仁也。”
  刘文静微微一笑,心底却感叹杜如晦,果真是断事如神,将李渊心底所想,料得丝毫不差。
  李渊重新将奏折拿起,这一回奏折上诸将名字,当下都看得是个个顺眼,当下言道:“肇仁你以为谁可以胜任?”
  刘文静拱手言道:“略阳郡公,襄邑郡王即可?”
  李渊闻言仔细思索起来。
  因为李渊是士族出身,故而极重用士族,特别是李家宗室,这也与他见前朝大乱,故而极不放心将军权交给异姓将领有关。
  如经略巴蜀的河间郡王李孝恭,是李渊从侄,领利、蒲、绛三州总管,驻扎河东的襄武王李琛,是李渊的七叔李蔚的孙子,也是从侄。还有就是山东道安抚大使李神通,乃是李渊从弟。
  在往前说,太原郡未失守前,留守太原乃是齐王李元吉,甚至连晋阳起兵时,李渊亲领三万大军进军长安,而在长安呼应的,也是其女李芷婉的七万人马。
  而诸子之中,李建成储国,而出征在外,总领大军,一贯是由李世民领兵在外。一是李世民能征惯战,二是李渊只信任李世民一人。
  后来李世民李渊担心其功劳太大,将他调回,之后刘黑闼于河北再起,分是李神通,李元吉,李建成轮番上阵,这才平定的,而这三人还是李家的子侄。
  故而中书省给李渊上的奏折上,也是一排李字打头的将领。
  至于刘文静所提的略阳郡公,襄邑郡王,他们本是代替李神通的备用人选。略阳郡公名为李道宗,是李渊堂侄,之前与李世民渡河与李重九,反击河东时,其有出色表现,被视作李氏宗室的后起之秀,称作下一个李孝恭。
  只是李道宗太过年轻,资历差一点,否则倒是取代李神通最佳人选。
  至于襄邑郡王名为李神符,为李神通的弟弟,之前一直负责李唐对梁师都征战,战功颇赫,也是取代李神通的有力人选。
  中书省,刘文静与联名推举这二人,令李渊这一次十分满意。
  李渊当下对萧瑀,言道:“就这二人了,将奏折拿到门下省议一议,就这么定下。”
  萧瑀领命当下退下。
  李渊心情略好,看向刘文静言道:“肇仁,听闻你近来与李密走得很近?”
  刘文静不知何故李渊突然提起,当下言道:“微臣与李密乃是姻亲,故而有些走动,但也没那么亲密。”
  李渊点点头,没再说什么。
  倒是刘文静一肚子存疑。
  这时东宫之中,当下李建成得知李渊与刘文静今日所言之事后。
  当下李建成拍案大怒,言道:“好个刘文静,竟坏我好事。”
  
  第四百七十二章窦建德心意
  
  东宫之内,李建成听到裴寂禀告后,满脸都是恨恨之色。
  撤换李神通,乃是李建成处心积虑想出一招手笔,但眼下既被刘文静破坏,如此叫他如何甘心。
  裴寂见李建成动怒,不由微微一笑,言道:“我昨日在中书省听到消息,说眼下李神通在河北节节败退,故而李密向陛下上奏折,说要回山东,重招旧部,为大唐效力。”
  李建成冷笑一声言道:“李密当我李家之人都是傻子吗?纵虎容易,擒虎难,父皇岂会准李密此折,这不是放虎归山吗?”
  裴寂笑着言道:“恰恰相反,陛下已是下旨答允了。”
  李建成闻言一震,来回左右走了一回,问道:“莫非是欲擒故纵?”
  裴寂抚掌大笑言道:“真不愧是太子,陛下虽没有说,但依我看来,十离七八。”
  李建成不屑地一笑,身为太子,他又如何不会揣摩李渊的心意。
  李建成沉声言道:“父皇果真还是如此,孤是不是该说,此乃笑里藏刀之举呢?”
  裴寂赶忙言道:“太子殿下,怎能说笑里藏刀呢?只是陛下乃是九五之尊,是要体面的。毕竟当初是李密率上万瓦岗军将士主动投得大唐,眼下他要走,于情于理没有拒绝的道理啊。”
  李建成笑了笑,言道:“这话不过是说给外人听的,记得隋帝旧主禅让退位后,被封酅国公,半年前不明不白死于寝宫之内,对外说是暴卒,但却不容任何旧臣探视尸首。明眼人都看的出来,只是此事现在父皇连我也瞒在鼓里,这岂非是父皇一贯的做法。”
  裴寂装作没有听见,不过他早已是表露出支持李建成的意思,故而李建成在他面前。说话没没有太顾及。
  裴寂言道:“太子,天子有天子的考量,陛下所为的一切,还不是为了大唐江山,据我所知李密与刘文静一向亲厚,故而若是李密有事。刘文静必受牵连,若是可以绝刘文静,等于断秦王一臂。”
  李建成点点头,他知道裴寂与刘文静二人十分不和睦。而自己与刘文静也非常不对。
  当年太原未起兵前,刘文静即评价李世民言,此非常人。豁达类汉高,神武同魏祖,年虽少,命世才也。后刘文静为李密姻亲,为李密谋反之事下狱,正是李世民解救的,从此二人一在朝堂。一在军旅相互为奥援。
  而要知道,裴寂,刘文静元谋功臣,也是李渊最信任的左右手,有刘文静在,李建成要乘李世民不在长安时,在朝堂上动些手脚,都非常的不容易。
  当下李建成,裴寂二人一合计,决定利用李密之事。定下对付刘文静的计谋。
  御夷镇。
  城中乐寿侯的府邸之内,往昔的夏王窦建德,正独自坐着饮酒。
  府邸之外戒备森严,窦建德看了庭院之中来回巡逻的甲士一眼,冷笑一声。并不说话。
  这时门扉开起,一名士卒入内,言道:“乐寿侯,张侍郎来了?”
  “哪个张侍郎?”窦建德一杯酒下肚,冷目问道。
  “回禀侯爷,是玄素!”
  堂上窦建德脸色微变,但见张玄素除履步入堂中,远远地向窦建德行了参拜之礼。
  窦建德手指张玄素,言道:“好,好,还不到一年,你倒晋为侍郎了,果真不辜负了你的才识啊。”
  张玄素抬起头,见窦建德半年不见,却是已露老态,须发也不休整,就如此披头散发地坐在堂中。
  张玄素见窦建德意气消沉,不复当初虎威,不由垂泪言道:“侯爷半年来受苦了。”
  窦建德摆了摆手,言道:“什么受苦了,我活的不知多好,日日有锦衣美酒,还有人伺候起居,还不用操心任何事,这天下有谁比我过得舒坦。”
  “我也知道我窦某人,今日能活下来,还不是亏了你在李重九面前求情。好死不如赖活着,眼下衣食无忧,不用想些其他的,也不知多好。你此来见我,是叙旧,还是有事相求?”
  说到这里窦建德目绽出寒光。
  张玄素垂下头,言道:“奉赵王之命,望侯爷出面,招降刘黑闼等人归顺。”
  窦建德闻言哈哈一笑,反问言道:“你怎敢料定我会答允?若我不答允又如何?”
  张玄素言道:“臣不敢相强,赵王有言,若是侯爷不肯出面,那么他将派人假借侯爷的名义,写信给窦建德,以及侯爷的旧部。”
  窦建德闻言身子一动,怒着言道:“好个李重九,此举就算孤的旧部不答允,只要他将消息散步出去,也会引得刘黑闼猜忌,此真一石二鸟。”
  张玄素叹了口气,言道:“不要怪赵王,争天下之人,行事皆是不折手段的,何况赵王此举也不算太过。”
  窦建德看向张玄素一眼,言道:“争天下?李重九称王之后,果真露出其野心来了。”
  张玄素言道:“侯爷,霸业已是昨日黄花,眼下你我对坐于此,往昔胜胜负负也该放下了,平心而论,当日易水之败,吾也是十分不甘心,但后来思之,推及始末,方知败得一点也不冤枉。”
  窦建德言道:“你这几年在李重九帐下,应该是见识不少吧。”
  张玄素点点头言道“当初侯爷东征西讨,连败诸侯,虽是连战连捷,但对手都不强,胜薛世雄乃是乘其大意,我们夏军底子里仍是脱不了义军架子,若遇上强敌,终还是不足。这一度出征塞外,我见番军游骑彪悍骁勇,幽州军训练有素,装备之精良,实在大出所料,其军旅放眼当今之世,除了李唐府兵,突厥狼骑之外,可以说别无抗手,赵王能以怀荒镇一偶起家,实非侥幸。”
  “麾下有强军也就罢了,事实上赵王还赢得了胡汉两地百姓的民心,你说秦皇汉武虽败北狄,武功纵横一时,但胡人敬畏吗?没有,几十年胡人还是与汉人你杀我杀你,而今日你看这御夷镇之中,胡汉二民和睦相处,绝无番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