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国色-第3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你杀我杀你,而今日你看这御夷镇之中,胡汉二民和睦相处,绝无番汉之别,这乃是数千年未有之气象!”
  窦建德不忿言道:“胡人眼下归附怀荒,御夷二镇,不过为利所诱,数年之后利尽则人散。”
  张玄素言道:“侯爷,你太小看赵王了,他乃是胸中有大沟壑之人,眼光不着于此,二十年五十年之后会如何我不知,但十年之内,怀荒镇御夷镇却不会出大事。”
  窦建德当下良久不语,言道:“你现在与说这些有什么用,不说二十年五十年,我恐怕连十年后都看不见了。”
  张玄素黯然言道:“或许未必。”
  窦建德开口言道:“你说十年后,谁会得这天下?李渊,王世充,李重九,抑或者是突厥人。”
  张玄素听窦建德却没有提刘黑闼,当下言道:“以当前大势来看,王世充是绝没有可能,至于突厥人则不好说,仅以李渊与赵王而论,李渊大势在手,行事若没有大的失误,按理说可得天下,赵王也不是没有机会,问鼎逐鹿没到最后一刻,都无法见分晓。”
  窦建德站起身来,负手望着堂前言道:“我记得之前有与你们说过,吾当初起兵,乃是族人为狗官所杀,不得不揭竿而起,后来更见不惯那些朝廷官吏,世家子弟的作为,起身与世族子弟一争这天下,效仿一番汉高祖,你还记得吗?”
  张玄素言道:“我一直都记得,怨只怨这乱世罢了。”
  窦建德咧嘴一笑,盯着张玄素言道:“你记得就好,回去禀告赵王,就说我答允他了。”
  张玄素闻言讶异言道:“侯爷你?”
  窦建德摆了摆手,言道:“就算我不写,李重九也会派人冒我之名,写信给我部将,与其如此我倒不如合作一些,换得多活几年。”
  窦建德见张玄素的神情,哈哈一笑,言道:“外人或许以为窦建德贪生怕死,但张卿你知道,我不过是有几分好奇,想亲眼见得数年之后,我走的这条路,究竟别人能不能走得通。”
  窦建德说着说着,双目微泛泪光。
  张玄素听了亦是眼眶一红,向窦建德一叩言道:“是,侯爷。”当下忍不住两行浊眼滴落。
  临朔宫之中。
  李重九手持张玄素的书信,颇为出乎意料,对一旁姬川,薛万述二人言道:“没料到,窦建德竟愿意助我,到底是张卿啊。”
  姬川听李重九当面夸张玄素,当下心有几分不快,言道:“也能是窦建德贪生怕死罢了,或者是张侍郎以什么要挟旧主。”
  李重九闻言看向姬川,笑了笑,没有说话。
  薛万述当下言道:“若是窦建德肯出面,那么事情就更好办了,我们以窦建德的名义,给其旧部写信,劝其归降。刘黑闼不是奉窦建德为夏王吗?眼下夏王有命,他不遵从,就是犯上,从名分大义上,他就输了一筹。”
  姬川言道:“或许这也是刘黑闼,心底所愿的,只要窦建德一写信,他就可以说,窦建德为主上所迫,不能不从,此乃是乱命,如此他很可能乘机自立为王。”
  李重九看向姬川言道:“你说的,有道理。”
  
  第四百七十三章虎牢之战前瞻
  
  姬川听李重九赞同自己,刘黑闼很可能利用窦建德之事自立为王的观点,当下点了点头。
  姬川又上前一步,压低声音言道:“王上,将窦建德留下活命毕竟是有害无利,此事过后,臣下建议可以用些手段令窦建德不在说话,对外就说是暴毙好了。”
  李重九闻言看了姬川一眼,不置可否,看向薛万述言道:“薛卿,你怎么看?”
  薛万述犹豫了一下,言道:“这臣不好说。”
  “但说无妨!”李重九言道。
  薛万述拱手言道:“陛下既已容一个齐王,为何又不能多容一个窦建德呢?”
  姬川在一旁当即反驳,言道:“这怎么可相提并论,齐王乃是王后的兄长,而窦建德于大局何干?”
  薛万述言道:“难道窦建德不是张侍郎故主吗?玄素现已是侍郎,我朝重臣,若是将来窦建德旧部归降,闻之窦建德已死,作何之想,难道真信其是暴毙的吗?”
  姬川言道:“岂可因一介臣子,而冒这个险。”
  李重九当下出言打断二人的争吵,言道:“两位爱卿,齐王与窦建德乃两回事,此事我毕竟已答允过张玄素,何况我还要用窦建德招降刘黑闼旧部,卸磨杀驴之事还是罢了吧。”
  薛万述,姬川二人见李重九下了决定,当下不再说什么,而是一并称是。
  李重九不由想起,历史上窦建德虎牢之败后,窦建德被押往长安。
  李渊质问窦建德言道:“我征王世充,关你何事,你越界而来。冒犯我军士的锋锐!”窦建德说:“今日不自己来,恐怕有劳你远取。”
  之后李渊为了以绝后患将窦建德杀之,结果激起了窦建德旧部的愤慨。
  刘黑闼当下于河北起兵造反,李唐大将李玄通,罗士信。李道玄皆战死在刘黑闼之手。后来李渊见河北如此难平,甚至动念凡十五岁以上男子悉坑杀之,少弱及妇女总驱入关。
  最后虽不了了之,但李渊对河北毫无办法可见一斑,不能得以民心。李重九若要平定河北,绝不能效仿李渊。如此将来李重九拿一个残破的河北,凭什么去和李渊一搏。
  所以窦建德绝不能杀,这点当初张玄素与自己实际上已说得十分透彻了。
  李渊正细细思考之际,一旁温彦博大步入殿向李重九禀告,言道:“启禀王上,李唐增兵河北了。”
  薛万述闻言讶异。言道:“不对啊,李唐眼下正要对王世充用兵,为何突然在这时候,增兵河北?这不是分散兵力吗?”
  温彦博言道:“事实确实是如此,前方密报,李渊遣庆州总管,襄邑郡王李神符。略阳郡公李道宗率一万人马,增兵上党,以辅李神通。”
  “一万人马,是府兵,还是郡兵,还是临时募来的?”
  “这还等确认,”温彦博言道,“李唐增兵于上党,很可能会对太原府,恒山郡动武。我看有必然知会苏府君,尉迟将军,还有徐都督,让他们加强戒备,以防李唐动手。”
  姬川言道:“若是李唐有意攻打太原府。那么我们对刘黑闼用兵,就必须要停一停了。”
  “这无法确认,我们不知李唐真正的意图是什么,”薛万述言道,“李唐增兵山东,也有很可能是要对宇文化及,刘黑闼用兵,我们若因为担心于此,而错过对刘黑闼用兵的良机,一旦其站稳脚跟,明年要想击败刘黑闼,恐怕要多费十倍的气力。”
  姬川横目看了薛万述一眼,言道:“那也无法不冒这个险。”
  薛万述见姬川又要争执,知道他的脾气,此人凡事都要争个两句,当下索性闭口不言。
  李重九觉得姬川,薛万述二人之言说得也不无道理,看向温彦博,问道:“李唐最近还有什么消息?”
  温彦博言道:“还有一事,就是听闻李密向李渊上表,想要率旧部重回山东,招揽瓦岗旧将,此事李渊是否答允了还不知。”
  “李密,法主兄。”李重九闻言想到当初在黎阳城时,李密相待自己甚厚之情。
  李重九心知李密这一次离开李唐,实际上是存了自立之心的,以李渊的老辣自不会做出放虎归山之事。其实上不需要判断,也大致知道李密下场会是如何。
  李重九当初在黎阳时,本有心想提醒李密一句,但是最后还是没有说出口。
  路究竟是还是人走的,李密走上这条路,乃是自己选的,自己不能阻止他,更何况李密叛唐而出,从大赵利益考量,李密叛唐,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但从李密出走李重九也推断出一些东西来。
  见薛万述与姬川二人还在争执,李重九言道:“二位爱卿不要再争执了,李唐派二将增援李神通,目的并非是对幽州的。”
  薛万述问道:“王上何以见得?”
  李重九言道:“李密若出关中,必是招揽瓦岗旧部,而瓦岗旧部眼下大多都效力于王世充麾下。李密心知只有上禀李渊,言是打着挖王世充墙角的名义,李渊方有可能答允放行。那么由此可说明,李唐的朝堂之上,大方向上还是要对王世充用兵的,夺取洛阳之地。”
  “而以李渊现在的势力,还没有富裕到两个拳头打人的地步,不可能同时与王世充与我大赵开战,所以增兵山东的目的,绝非是针对我太原。”
  薛万述,姬川闻言皆是称是,疑惑尽去,薛万述言道:“王上见微知著,吾等不如也。”
  李重九摆了摆手,言道:“奉承话不必说了。”
  姬川当下言道:“那么李唐增兵河北意欲何为呢?”
  薛万述言道:“我猜测可能是针对河内的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王世充,”姬川身子一震,大声言道:“微臣明白了,李唐要出兵河内,以断绝洛阳北面的河北援兵?”
  李重九闻言双目一凝,之前的很多疑惑也是揭开了。
  要知道黄河渡口虽有十数之多,但扣除乡村野渡,大军可便利通过,且南北交通便利的,黄河唯有三大渡口。
  上游最西是蒲津,从河东通往关中,李渊晋阳起兵,从河东入关中据长安,就是走这渡口。蒲津渡有蒲津、中潬二城以阻险要,间有浮桥联通。
  中游的是孟津,从河内可直通洛阳,中有河阳三城为险要,西晋杜预在铺设浮桥,以通黄河南北。当初李重九从上党郡亡命至洛阳,就是走得这条路。
  下游的白马津,乃是河北直通河南,三国时,一统河北的袁绍,南击河南的曹操,于白马津一带激战,颜良文丑为其所诛。
  历史上李唐在大举出兵攻打王世充前,先命李神通消灭了宇文化及,安定了河内,占据河阳,孟津渡口,从黄河北面包围了王世充。
  而窦建德大举来援之际,就不能从孟津渡河,而直达洛阳城下救援王世充。窦建德只有选择从白马津渡河,由东往西攻击,救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