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殉猎-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奇里付子、黑鱼的工具算是完成了。
于金子和王香香叫上嫂子王家媳妇一齐来到江边看热闹,为于毛子助威,大家谁也不敢相信,就这么一条绳子上拴了一条假鱼,能捕鱼卖钱发财?
于毛子直挺挺地立在江岸上,他把一根长二百米的尼龙绳一圈圈套在自己的左胳膊上,右手拎住距绳头一米左右的铁假鱼,然后抡圆了右胳膊,一圈、两圈……,划起了大弧,突然于毛子一撒手,沉沉的鱼坠带着铁鱼,托着长长的绳索,就像火箭一样被发射了出去,“嗖”地一声伴着于毛子的一声大喊,铁鱼飞出了一百五十米开外。
于毛子显得沉稳有度,不慌不忙地等铁鱼被水流冲到了下流,绳子拉直了的时候,他迅速的用双手往岸边一把一把地拽着绳索。
铁鱼落入水中后便渐渐地往江底沉下,当铁鱼遇到力量拉它顶水而上的时候,铁鱼受到了江水冲击的阻力后,铁鱼自身在水流中开始旋转,绳索拉得越快,铁鱼转得就越快,还会发出“嗖嗖”轻微的声响,它就像一条银鱼在水中逆流飞驰。如果这时遇到了凶猛的食小鱼的大鱼,大鱼就会调头扑向小鱼,一口死死咬住。绳索的力将铁鱼和鱼钩深深地扎进或卡住大鱼的喉咙,这条大鱼就被拽上岸来。
奇妙的构思,从理论上讲完全符合逻辑。
第一次拉回岸边一无所获,二次,三次……,金子和香香似乎没有了兴趣。于毛子的神情和第一次抛出铁钩时一样的严肃。他静了静神,又一次全力抛出,铁鱼在空中画了一条弧线后便一头扎进水中。
突然,于毛子一个踉跄被江中的绳索拉倒,待他跃起身来,双脚已踩进了水中。他迅速地放松绳索,于金子和王香香见状也来助战,王家媳妇在岸边帮助瞭望,三人紧紧地拽住绳头,一松一紧,一会儿死死拖住,一会儿又顺势跟它跑出几米。人在江岸上,那条大鱼在水中,他们之间开始了斗智斗勇。
大鱼终于筋疲力尽心血流完后被拽上了江岸。江边上不知何时围满了人,一条百斤以上的奇里付子让众人欢呼。
临江乡林业站的站长也站在人群中,他挤到了于毛子跟前:“哥们,好厉害呀!不光打猎是神枪,这捕鱼也是神钩。商量一下,这条鱼卖给我吧。”说着这人掏出了三百块钱。
于毛子、王家媳妇和于金子夫妇相互看了一眼会意地笑了。
“这鱼谁也不能买!这是专供县宾馆的!”不知什么时候瑷珲宾馆的张经理也来了,这鱼鲜味怎么就飘到了瑷珲县城里去了呢?
“毛子兄弟!我听说你盖了个鱼房子,就知道你一定会出奇兵,咱们过去就有约定不是,打上得鱼我全都收,价钱是市场的一倍!”
张经理说完就招呼宾馆的北京130轻卡的司机把鱼装上了车,随后掏出了六百块钱拍在了于毛子手中。于毛子考虑不能得罪了张经理,更不能堵了这条通道,再说了,钱给的也多,何乐而不为呢!“行!就这么定了!”于毛子一挥手,买卖算是结了。人们还是围着他不走,央求于毛子再给表演一次。
于毛子迷信,每天只打一次,有鱼就收,不能破了规矩。六百块钱于毛子留下了二百块,香香和王家媳妇各自二百块。三一三十一,他向来就这么仗义,何况又没有外人。这钱来得容易,于毛子得意地说:“凭的是俺混血儿的智慧,咱们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哪行都能挣钱、吃饭、出名!”
于房子出名了,每到星期天买鱼的,吃江水炖江鱼的,尝鲜的,野游的把桦皮屯这个小村托了个红火。
于毛子是个极有责任心的男人,全屯人除种那点地混个足吃满喝之外,就是缺少换钱的行道,这捕鱼的本事不是人人都会。他一直在苦思苦想,要为大伙找一条致富的道道。
雨后的早晨,山峦被洗得更加葱翠,空气中都冒着泥土、庄稼、树木、水草散发出的芳香。
于毛子手拎着捕捉“苏鸟”的滚笼来到科洛河旁,他先将滚笼挂在那棵大柳树上,滚笼里头的最上层站着一个红头顶,红肚囊的苏鸟,它叫声清脆响亮,能传出一里地之外。于毛子把它当做引子,招引其它的“苏鸟”飞来,这引子又叫“油鸟”。
滚笼设计的十分科学,圆圆的身子,最顶层就像人的头,里面站着“油鸟”,第二层就像人的肩膀宽出了一圈,里面放着谷穗,这层全部设置成翻盖,只要“苏鸟”听到“油鸟”的招呼,它们飞过来往上一落,翻盖十分灵捷,“苏鸟”就被翻到了第二层里,第二层和第三层的隔栏也设有翻盖。“苏鸟”接着就被翻到了第三层。第三层比第二层又宽大了许多,就像一个仓库,几十只鸟全能装在里面。
于毛子早晨将滚笼挂上,晚上取回。如果是在冬季,大雪封地,成群结队的“苏鸟”前来找食,一个小时滚笼就被装满了,把“苏鸟”拎回家里拔毛开膛,用油一炸,再好不过的下酒菜。孩子们会用一根铁丝将鸟儿串成串,在火盆上烤熟,洒一点咸盐面,举在手里,就像关内吃的冰糖葫芦,满屯子你追我赶地耍起戏来。
于毛子将滚笼挂好之后便从树上跳了下来,他无意中发现河边游动着几条凶猛的身上闪着斑点的大黑鱼,老百姓管他也叫“狗鱼”。一群群惊慌失措的小鱼被黑鱼追得四处跳散。于毛子心里一喜,连忙跑回家中,找出多年不用的猎叉,他在土里把两根通条粗细的铁叉磨亮。然后,划上自家的小渔船来到江岸边。
他全身贯注地瞪大了眼睛,将鱼叉高高举过了头顶,双脚站稳,尽量不让渔船晃动。一条足有三斤重的黑鱼慢慢地游了过来,于毛子目不转睛,待鱼游到了渔船跟前,他屏住呼吸,像打枪射击一样,将猎叉掷进河中。
河边立刻冒出一股混浊的泥水向四周散去,接着在泥水下层又有一股鲜红的血水慢慢地冒了出来,渐渐地向四周扩散。水清之后,那条粗壮的黑鱼被其中的一根铁叉串过鱼身扎在河底。于毛子将猎叉撅起,那条专吃小鱼的大黑鱼棒便被捕出了水面,放到船舱里。
两个小时过后,五条黑鱼全部被捉,于毛子兴奋地将小船划到自家的坡下,跳下船,招呼妈妈去喊白二 奶奶、金子哥夫妇和他嫂子王家媳妇来吃他的拿手菜生拌黑鱼丝。
两家人全都坐齐,只等于毛子的黑鱼宴。
于毛子先将黑鱼去皮,听人说,过去的胡琴有蟒皮的,蛇皮的,还有黑鱼皮做的。黑鱼去皮后,留下了雪白的肉,他用快刀贴着鱼脊骨将鱼身两侧的肉片去,鱼头鱼尾和鱼骨熬汤,时间越久越好,鱼汤煮成了奶白色,放葱、姜、盐,临出锅再撒上一把香菜,鲜滑可口没有一点油星。
于毛子完成了这套程序后,便将剥下来的鱼皮切丝过油,炸至金黄色,又焦又脆时捞出备用,然后把鱼肉改片切丝。放在二号盆里,用白醋浸,鱼肉被醋杀出了水,消了毒,肉丝缩紧不宜破碎。他把白醋倒掉,放葱、姜、大蒜、味精和精盐,把炸好的鱼丝到进盆中,切几个干红辣椒,放一点香菜沫在一起搅拌。
鱼肉是白色的,鱼皮是金黄色的,加上红绿搭配,色、香、味、型比瑷珲宾馆的一级厨师做的还地道。
生拌黑鱼用去了三条,一条放到自家的菜窖里,里面存放了冬天科洛河里的冰块,这是于家的冰箱,留给妈妈于白氏熬汤补身子。还剩一条做了一盆滑溜黑鱼片,一桌鱼宴做成了。
于白氏见儿子又有了生活的乐趣,找到了消遣时光的活计,县、乡又经常来人到俺于家一坐,皆大欢喜。
又是一个冬季,西伯利亚的大风雪一夜工夫便越过了银蛇般的黑龙江。北风夹带着雪沙在科洛河野苇荒草掩盖的女人湖上卷过,发出野兽厮打般的呼啸,那孤零零的蒿草在凛冽的寒风中抖动。
风消了,雪停了,女人湖宛如镶嵌在科洛河飘带上的一块羊脂白玉,雍容华贵。
于毛子带着桦皮屯十几位壮汉,闯入了夏季男人们的禁地女人湖。大家清扫湖上洁白的积雪,露出光亮透明水晶般的湖面。
于毛子指挥大家东西向拦湖站成一排,然后丈量每个人之间的间距,二十米一个人。每个人的脚下就是一个圆点,任务是每个人要凿开一个一尺见方的冰洞。从西岸排到了东岸,起点和终点的洞口宽大一些,是一般洞口的二倍到三倍。
男人们用冰镩凿出一块块晶莹剔透的冰花,冰花飞舞,溅在人们的脸上,和眉毛胡子及皮帽子上的冰霜连接成了一体。冰洞越凿越深,铁锹清除冰屑,冰镩继续。一米厚的冰层终于被打透了,久违的河水争先恐后地冒了出来,狂吸冰面上新鲜的空气。
“大家休息,看俺和俺哥于金子下网,要认真地学,这是咱们桦皮屯冬季的生活出路!”汉子们都围了过来,新奇地观望着于家哥俩的绝技。
于毛子拿出一根笔直的松木杆,杆子的后头拴上近三百米的大粘网。于毛子站在起点的入口,把松树杆插入冰河里,木杆进水之后便浮在水的上面,紧紧贴在了冰层的下面。于金子站在二十米处的第二个冰河口。哥俩每人手持同样的松木杆,不同的是,他们手中木杆的杆头上,用铁丝捆着像猎叉的两根铁棍,正好能卡住水中的松木杆子。
捕鱼开始了,于毛子从入口处用铁叉卡住木杆,对准哥哥于金子的第二个冰河口,然后用力地往前一推,只见木杆像长了眼睛一样,贴着冰层直直地游到了第二个冰河口,于金子的铁叉像接力一样卡住了木杆。鱼网随杆进入了水中二十米长。
于毛子跑到第三个冰河口用铁叉迎接哥哥金子送出的木杆。汉子们在冰面上都能清楚地看到木杆在冰下运行的轨迹。“高哇!真他妈的高哇,咱们这毛子排长是出手就惊人呀!”
“这回可好了,冬季咱们有活干有钱挣了!”
在众人纷纷的称赞之下,哥俩不大一会功夫就将三百米的大网全部顺到水中,在女人湖里筑起了一张拦腰切断的网坝。
于毛子估计,女人湖在夏天是男人们的禁地,没有人在这里张网打鱼。这里是鱼儿们天然的避危休息之地,他听王家媳妇说过,女人们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