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海魂-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节气”级重巡洋舰的优秀表现掩盖不住其性能上的严重缺陷。特别是在初期的战斗中,多艘“节气”级重巡洋舰战沉,已经引起了帝国海军的重视,战舰上的设计缺陷也暴露了出来,随即帝国海军就开始寻求更好的重巡洋舰,更能够满足战争需要的重巡洋舰。
当时,帝国海军对新型重巡洋舰是非常重视的(这从命名上就能看出来,“江河”以前是战列巡洋舰的名称)。残酷的战斗证明,航母在敌战机的打击下是很脆弱的,而大型防空巡洋舰的造价高昂(相对于重巡洋舰),而且任务单一(基本上不会有舰队司令官舍得拿大型防空巡洋舰去执行防空之外的其他任务),帝国海军难以承担,而且也需要一种海战多面手。特别是在对日战略大反击开始之后,帝国海军严重缺乏多用途战舰(主要是用来支援陆战队登陆的战舰),因此,帝国海军在“琉球岛登陆战役”之后就提出了新型重巡洋舰的设计建造要求。
“江河”级重巡洋舰的设计工作由威海造船厂承担(“节气”级也是由威海造船厂设计的,有着丰富的重巡洋舰设计与建造经验。另外,当时其他的三大造船厂都在忙着建造战列舰,航母,大型防空巡洋舰,没有能力来竞争重巡洋舰的设计工作了),22年中期,威海造船厂拿出了第一份设计方案,但是很快就被海军否决掉了。海军要的是全新的重巡洋舰,而不仅仅只是“节气”级的改进型。十月,威海造船厂拿出了第二份设计方案,这次通过了海军的验收,接着在三个月之内完成了详细设计,以及建造论证工作,随即建造订单就被送到了四大造船厂,“江河”级的建造工作在22年底就开始了(当时严格的验证工作还没有完成),并且在年4月份,第一艘重巡洋舰就下水了。
从这里也看得出来,当时帝国海军急切需要重巡洋舰。同时也足以证明,重巡洋舰在战争中的地位。虽然,重巡洋舰没有战列舰那么强大的炮火,不具备航母的能力,防空能力也比大型防空巡洋舰差多了。但是,重巡洋舰有着自身独特的价值,是真正的海战多面手。最重要的是,重巡洋舰相对低廉的造价,适度的战斗力,这些都决定了重巡洋舰能够活跃于每一个战场。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海军的任务逐渐偏重登陆作战(实际上,这是二战海战的一大特点),重巡洋舰也就有了用武之地!
海军对“江河”级的要求并不低。首先其主炮火力要比“节气”级更为强大(琉球岛海战中,“节气”级吃了很大的亏,而且240毫米主炮被证明是对付日本巡洋舰很有效,而200毫米主炮的威力偏低),接近“李靖”级的防空能力(这是海军重视航母的表现),以及比“节气”级更好的整体防御能力。
为了达到这些性能指标,增加排水量是肯定的,只有更大的舰体才能够容纳下这么多的武器。当然,增加的排水量也可以改善战舰的装甲防御。结果,“江河”级的排水量比“节气”级几乎增加了一半,直逼“李靖”级大型防空巡洋舰。
威海造船厂在设计的时候极为重视战舰的适航能力,采用了小长宽比舰型,以增强战舰在高速航行时的稳定性。而宽胖的舰体实际上会降低同功率下的航速,在尽量改善舰体的设计时,使用大功率动力系统成为了保证战舰航速的唯一办法。
因为新型装甲钢已经研制成功,所以“江河”级的装甲重量并没有增加多少,其整体防御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这带来的好处是,战舰可以多携带2000吨的燃料与弹药,显著的提高了战舰的续航能力与持续作战能力(这个在对陆支援中非常重要)。
性能指标:标准排水量12000吨,满载排水量15000吨。尺寸:舰长150米(比“节气”级还短了5米),宽19米,吃水6米。动力系统最大输出功率100000马力,最大航速33节,18节时最大续航力12000海里。武备:三座双联装240毫米主炮(后期改为三座三联装200毫米主炮),12座双联装80毫米高射炮,24座双联装40毫米高射炮,36门20毫米机关炮。后增设4座双联装120毫米高射炮。
从其火力配制来看,主炮威力,防空火力已经不比“李靖”级大型防空巡洋舰差多少了。而这主要就是得益于宽舰面设计(增加了甲板面积,而这是布置更多火炮的基础)。
从总体性能上讲,“江河”级重巡洋舰几乎算得上是一种完美的重巡洋舰。在设计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作为舰队旗舰,所以战舰上配备有完善的指挥系统,通行系统。这还是第一种在设计时就已经考虑安装雷达的巡洋舰(“李靖”级是在建造过程中才考虑到安装雷达的),并且预留出了安装雷达的位置。这些都是“江河”级成为二战最优秀的重巡洋舰的基础。
也正因为“江河”级出色的设计,在战争期间,帝国并不需要再建造新的重巡洋舰了。“江河”级的建造工作一直持续到了战争结束之后。整个大战期间有38艘“江河”级重巡洋舰服役,还有4艘在战后服役。“江河”级的身影一直活跃到了战争结束后二十多年,而且还有十多艘被出售或者赠送给了其他友好国家,并且一直服役到了14世纪(唐历,公元20世纪)末。
可以说,“江河”级是非常成功的一级重巡洋舰,在整个战争期间都挑起了重担,是帝国海军编制里的多面手,也书写了许多传奇般的故事!
  
下午正在思考一场海战的关键情节时,突然接到编辑大人的QQ快迅,《海魂》要封推了,兴奋之中,竟然整整半个小时没有码出一个字来!
从八月后半月开始发书,到十月中旬上架,再到十月用半月的时间杀到新书月票榜第四名,再到十一月的筋疲力尽。可以说,这一路走来,《海魂》写得并不顺利,就如同闪烁在起点这一年多的努力一样,在坎坷与曲折的道路上不断的前进着。
想起06年十月时,闪烁与铁血闹翻,正在百愁莫展之时,得编辑骑王的指点杀来了起点。初期的兴奋结束之后,就是一瓢冷水,让闪烁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起点的第一本书竟然扑得那么的厉害,这简直就是一记响亮的耳光,让闪烁一下找不着北了。在闪烁犹豫着是急流勇进,还是急流勇退的时候,还是起点的编辑给了闪烁动力。结果,第二本书因为某些原因半路夭折,再次让闪烁爬了下去。
也许,很多看过闪烁在十月下半月拼杀的读者都知道,闪烁不是那种认输的人。连扑两本之后,闪烁没有选择放弃,这不仅仅没有放弃努力,更是没有放弃希望。在今年五月,闪烁的第一本书上架了,结果仍然是惨淡的,实际上,到现在闪烁都觉得《新明史》写得很糟糕,很仓促,太多太多的漏洞,太多太多的问题了。
直到今年八月,闪烁才开始码《海魂》。最初闪烁并没有对这本书抱太的希望,也许是扑惯了,也许是失败“上瘾”了,闪烁对《海魂》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到九月的时候,闪烁差点就再次失望了。结果,在十月十五日上架之后,各位读者,各位兄弟的支持突然让闪烁看到了希望,也让闪烁鼓起了战斗下去的勇气。
十月份的奇迹是用积累,以及拼命般的努力换来的,整整十七天,闪烁就没有放松过一个小时,往往是晚上躺在床板上的时候,还在思考新的情节,思考明天要写的内容。结果,在这断断的十七天之内,闪烁前后两次病倒,两次扛了过来,并且坚持到了最后。让闪烁坚持下去的唯一动力就是兄弟们的支持以及鼓励。
在起点这个商业平台上,没有不为利益而写作的。可同时,如果仅仅只为利益而创作,那就不会有好作品问世。从《海魂》这本书,以及在这短短一个多月内发生的事情中,闪烁明白了这个道理,让闪烁坚持下去的除了兴趣,爱好,回报等等之外,起点众多编辑给的鼓励与支持,特别是各位读者,那些与闪烁并肩战斗在十月份的兄弟们给的支持与鼓励是最为重要的,也是闪烁的根本动力。
闪烁不是那种经常把感谢挂在嘴边的人,不过在此仍然得感谢很多很多一直在支持闪烁的编辑,读者,朋友,兄弟。从到起点时认识的骑王,后来的荆棘,悟道,邓肯等编辑是闪烁的引路人。那些收藏,订阅,并且鼓励了闪烁的读者是闪烁的衣食父母,更是与闪烁在一条战壕里的战友。
这是山手第一次写封推感言,之前并没有任何经验。另外闪烁激动之中也不知道胡言乱语了些什么。
最后,闪烁还得多罗嗦一句,起点提供给闪烁提供了这个机会,闪烁也将继续战斗下去!
  
“长江”级航母在总体性能上的提升非常有限,而且仍然存在着太多的设计弊端,归根结底,是受到了排水量的限制。加之,帝国情报部门在21年时获得消息,美国正在设计新的航母,并且准备在“约克城”的建造完成之后开始建造新的航母(实际上,这只是美国为了用完所有的航母吨位,建造的“黄蜂”号航母)。同时,日本也在搞新航母的设计工作(实际上就是“翔鹤”级)。
此时,帝国海军已经认识到了航母的重要性,特别是在聂人凤元帅上台之后,航母被放到了最重要的位置上。因此,新航母的设计工作在“长江”级还没有完成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22年初,海军下达了航母的性能指标,仍然由四家造船厂拿出初始设计方案进行竞争,海军则从这些船厂的设计中挑选出最能满足需要的一个来。
这次竞争的胜利者是大连造船厂。江南造船厂拿出的方案仍然是继续改进“长江”级,也就是“皇帝”级的第二种改进型。显然,这不可能满足海军的需要。海军要的是全新的,而且在各项性能上都能够全面满足海军的需要的航母,而绝不是一种一改再改的航母。同样的,广州造船厂提交的设计方案太超前了,存在太多的技术难题,难以迅速成军,这自然也就无法满足海军的需要(实际上,那些技术问题在战争后期就得到了解决,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