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宇宙和生命-第7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无所知,所以才望文生义。超心理学研究超感知觉等特异心理功能,它充其量只是超个人心理学的一个不重要的研究领域,根据Boucouvalas(1980)对超个人刊物和超个人心理学家的调查,许多超个人心理学家根本不承认超心理现象是其研究对象。Rowan在《超个人不是什么》一节中第一条就指出“超个人不是超人(extrapersonal)”,他所说的“超人”,就是指那些具有超心理能力的人,他列出一个表用来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并认为基本的差异在于:超个人经验中具有某种神圣的东西,而超人的经验,基本上不具备神圣性。当然,不是说超个人心理学与超心理学完全没有联系,而是说它们是两种不同的领域,在某种维度上它们的研究对象之间可能会有联系,有名的Charles Tart在这两个领域都有建树。 

  2。 超个人心理学不仅仅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超个人心理学是一种心理学研究的新范式,它首先关切的是作为整体的心理学,它将一种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带进具体的研究之中。这种取向的研究可以深入到心理学的许多分支中去,除意识研究、人格和心理治疗等受影响最大的领域外,其他如教育、管理、社会等领域的心理学研究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超个人思潮已经渗透到心理学的很多领域。所以不能将超个人心理学仅仅视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3。 超个人心理学不是一种哲学。超个人心理学家的专业背景是心理学的,不是哲学的,他们使用的仍然是通用的心理学方法,如观察、测验、实验、访谈、问卷调查等等,并用统计工具处理所得数据。他们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人的经验和行为,也是在心理学刊物上发表研究报告。即使超个人心理学与哲学有较密切的关系,也不是它所特有的,因为任何心理学派别或理论都有自己的哲学假定。这已经是一个无须再加以论证的命题。只是有的学派的心理学家(如行为主义者)有意识地拒绝哲学,而有的学派的心理学家(如存在主义心理学家)则明确宣称自己的哲学立场。超个人心理学对哲学不采取回避或拒斥态度,而是特别注重吸收自古以来各种哲学关于人及其精神生活的理论解释与经验总结,Aldous Huxley称以生命与存在的本源这种终极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哲学为“长青哲学”(Perennial Philosophy)。超个人心理学就是要将长青哲学与科学心理学在生命与精神的契合点上加以整合。 

  4。 超个人心理学不是宗教。将超个人心理学视为宗教,是对超个人心理学最严重的误解。由于“超越性”、“精神”这些超个人心理学的研究主题通常也是宗教主题,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误解。但超个人心理学所研究的超越性经验或精神领域,远比宗教经验广泛,例如各种审美经验、科学家追求真理的入迷和惊喜,甚至日常生活中对弱小生命的关爱,都属于超越性或精神性的,当然也包括宗教经验,所以宗教经验只是各种超个人经验的一种。宗教经验属于超个人经验,但并非所有超个人经验都属于宗教经验。这里问题的实质是,研究宗教的学科本身不是宗教,更不能将宗教哲学、宗教社会学、宗教人类学、宗教心理学视为宗教。宗教与宗教研究的根本区别在于,宗教研究不提供特定的教义和宗教价值系统以及相应的仪式,也没有带宗教色彩的组织(如教会)。其中宗教心理学是从心理学诞生之初就有的,著名的有冯特的《民族心理学》(1900—1920)中的有关章节、詹姆斯的《宗教经验种种》(1902)、霍尔(G。S。Hall,1844…1924,美国心理学会第一任主席)的《从心理学的观点看耶稣基督》(1917)等。霍尔还于1904年创办了《美国宗教心理学与教育杂志》。弗洛伊德是著名的反宗教的心理学家,他将宗教看成集体神经症的表现,但他一生写了三本宗教心理学名著,即《图腾与禁忌》(1913)、《一个幻觉的未来》(1927)和《摩西与一神教》(1939)。至于后来的心理学家,如荣格、弗罗姆、埃里克森、马斯洛等人的宗教心理学著作,以及有关宗教心理学的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的报告更是不胜枚举。仅以英文出版的宗教心理学杂志就至少有9种,美国心理学会第36分会就是“研究宗教问题的心理学分会”。因此,宗教心理学研究本来就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不是超个人心理学运动兴起的结果。 

  但超个人心理学家研究宗教与其他心理学家研究宗教确有不同。超个人心理学家试图将各种宗教传统的有关精神成长的理论、经验和灵修技术(如瑜珈、禅修等)整合到心理学中,特别是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践中。同时关注与宗教有关的心理病理学问题,研究因宗教的消极作用而导致的有害心理健康和人性成长的预防措施和治疗途径。 

  5。 超个人心理学不只研究高级的精神活动。超个人心理学可能被人们误解为只研究最高级的精神现象,忽视了较低层次的心理现象。事实上,超个人心理学并不否定较低层次的心理活动,反而强调超越的精神层面要以较低的层面为基础。它的立场是,所有的层次,身体、情绪、心智及精神,都应予以尊重、发展和整合。一方面,较低层次的健康发展是进入超越层次的基础;另一方面,超个人的取向又为较低层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注入了精神性的因素。如果只着眼于最高的层次,势必造成对低层次的压抑,而压抑低层次的心理生活,也不会有健康的精神生活。超个人心理学将越过或回避较低层次的问题,而直接进入超个人领域也视为一种防御机制,因而是一种病理现象。这是超个人治疗家要特别警惕的问题。所以超个人治疗家不只着眼于精神的层次,而是要着眼于所有的层次。 

  我们只知道我们能感知到的东西是存在的,我们却不知道我们无法感知到的东西是否存在,对于我们无法感知的东西,我们永远都无法确认它是否存在!

  这让我想起原来学过的关于物质的定义:物质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却能被我们的意识所复写和反映。我相信这个定义的后面的半句话是正确的:即“物质能被我们的意识所复写和反映”,但是,对于前面的半句话,我感到有些问题:因为,如果物质可以脱离人类的意识而存在,我们如何知道它是存在的呢?如果人类能够知道它存在,必然是感知到它了;如果是因为我们感知到它才知道了它是存在着的,就不能说它可以脱离我们的意识而存在啊!如果在我们没有感知到它的时候,硬说它是存在的,这只能是人类的一个信念,这种关于“物质存在”的信念与相信“鬼神”、“上帝”等存在,又有什么不同呢?

  好吧,就算是物质真的是可以脱离我们的意识而存在。那么,可它以什么样的形式而存在呢?

  我们的感受器在接受刺激的时候,是有局限性的。比如:我们的视觉只能接受350…750nm波长的电磁波,在这之外的就看不到了,所以就把我们肉眼看不到的电磁波叫做:紫外线和红外线。由于我们的感觉器官的局限性,使得我们无法意识到世界上所有的物质,我们所能意识到的,只是整个物质世界的一小部分。

  这些能够引起我们感受器反应的、整个物质世界中的少量的物质刺激,被我们的感受器接收后,通过 “物理能”转化为“电神经冲动”(所谓“换能”)的过程,再经过神经传送给大脑。应该说,在“换能”过程中,物质的本来面目已经被隔离在感受器官之外了,只把它引起的感受器反应作为信号传送给大脑。通过“换能”和神经传送,大脑最终接收到的是感受器对物质刺激的反应信号,而不是物质本来的面目了。在这个过程中,原来有限可接收的物质刺激,又进一步地被神经系统加以“歪曲”了。

  这些被歪曲了的信号到达中枢之后,还要经过大脑的加工、整理。在加工整理的过程中,又把过去的经验、知识添油加醋地放到其中。这样最终在我们头脑中所形成的所谓“映像”,就与物质的本来面目相去甚远了!

  假如说,我们的心理能够反映物质世界的话,有什么办法可以保证我们的这些“映像”不至于与物质世界的本来面目相去太远呢?

  当然了,你肯定会说:用科学实验的方法来解决。

  首先,通过仪器设备,可以拓宽和延长我们的感觉。如“红外接收仪”,可以把我们肉眼看不到的红外线变成我们的肉眼可以看到的信号,这样可以减少我们感觉器官的局限性。这当然是一个好的办法。但是,这“延长的感觉器官”,在加工、转换的时候,是否也歪曲了物质世界本来的面目呢?

  你一定会说,还有一个补救的方法,就是现代科学所提倡的:可重复性。我们可以多次地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点重复用不同的仪器来检测,让不同的研究者来做研究观测,最后大家都能得出一致性的结论。这样似乎就不用怀疑物质的存在了。

  可重复性可以得到一致性,它能解决随机误差问题,却不能解决系统误差问题。取得一致性,并不能证明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大家如果一致性地认为“鬼神”是存在的,这样的一致性不能证明“鬼神”真的就存在。因为,一致性既可以是“一致性地真实”,也可以是“一致性的虚假”。一致性经常是用另一个感受器的感知来校验某一感受器的感知,如,当我看到一只杯子,我再用手去触摸一下,如果摸到了,就证明我看到的杯子是真实存在的,而不是视幻觉。因此可以说,一致性的实质是取得不同感受器官之间的一致性,再进一步扩大为个体之间的一致性、时间前后的一直性。但是,无论多么一致,可重复性所取得的一致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